古代名帖原文及翻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3462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名帖原文及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古代名帖原文及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古代名帖原文及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古代名帖原文及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古代名帖原文及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名帖原文及翻译.docx

《古代名帖原文及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名帖原文及翻译.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名帖原文及翻译.docx

古代名帖原文及翻译

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

王羲之《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祓禊活动。

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

这专访有高峻的山岭主,茂盛的树林,外长的竹子。

还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

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

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

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

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

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愉快地自满起来,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

等到他们对谋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经厌倦了,尽情就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感慨也随之而来了。

从前所喜欢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变为陈旧的事物,还不能不因此而产生感慨。

何况寿命长短,跟着自然界变化,终究要走向结束。

古人说:

“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

”难道不令人悲痛吗!

  每次我看到从前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同我们好像契约一样相合,没有不对着前人的文章悲伤感叹,可是心里又不明白会这样。

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诞的。

后来的人看现在,也象现在的人看从前一样,这是多么可悲啊!

所以我把与会的人一个一个地记下来,并且把他们所作的诗抄录下来。

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也两样,但是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还是一样的。

后代阅读的人,也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吧。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祭侄季明文稿》简介

      祭侄文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为中国书法史上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号称“天下第二行书”(另二件为王羲之书兰亭集序和苏轼书寒食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麻纸本,行书,纵28.2厘米,横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

铃有“赵氏子昴氏”、“大雅”、“鲜于”、“枢”“鲜于枢伯几父”、“鲜于”等印。

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中国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季明稿》是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平稿;杲卿和季明父子遇难之后,真卿曾派人寻得季明的头骨;他对兄侄为国家壮烈牺钊三和颜氏家族的“巢倾卵覆”,忠义满腔,悲愤异常,用笔之间情如潮涌,根本无法顾及行文走笔的工拙,一气呵成,其英风烈气,倾见于笔端;文中大量的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若滔滔江河一泻千里——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观其字如睹其人——作者无意于佳,却写得神采飞扬,姿态横生,笔势雄奇,超凡人圣。

《祭侄季明文稿》全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扬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

方期戬谷,何图逆贼开衅,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凶威大戚,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

念尔遘残,百身何赎?

呜呼哀哉!

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

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

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

尚飨。

《祭侄季明文稿》原文(附删涂字句)

  维乾元元年。

岁次戊戌。

九月。

庚午朔。

三日壬申。

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

蒲州刺史。

上轻车都尉。

丹阳县开国侯真卿。

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

惟尔挺生。

夙标幼德。

宗庙瑚琏。

阶庭兰玉。

(方凭积善涂去)。

每慰人心。

方期戬谷。

何图逆贼开衅。

称兵犯顺。

尔父竭诚。

(□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

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

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

(恐涂去)。

俾尔传言。

尔既归止。

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

凶威大蹙。

(贼臣拥众不救涂去)。

贼臣不(拥涂去)救。

孤城围逼。

父(擒涂去)陷子死。

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

谁为荼毒。

念尔遘残。

百身何赎。

呜乎哀哉。

吾承天泽。

移牧河关。

(河东近涂去)。

泉明(尔之涂去)比者。

再陷常山。

(提涂去)。

携尔首榇。

及兹同还。

(亦自常山涂去)。

抚念摧切。

震悼心颜。

方俟远日。

(涂去二字不辨)。

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尔幽宅。

(抚涂去)。

魂而有知。

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

尚飨。

  原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

  注释:

“维”:

语助词,常用于句首,有时也用在句中。

“乾元”:

为唐肃宗李亨年号,“元年”,相当公元758年。

“岁次戊戌”:

岁次也叫年次。

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

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

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

每年岁星(木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

该年的干支为戊戌。

  译文:

时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农历是戊戌年。

  原文:

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注释:

古人不仅以干支纪年,也以干支纪月和纪日。

纪月法从丙寅开始,60个月(五年)为一周期。

纪日亦以甲子为第一日,60日为一周期。

“朔”:

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地面看不到月亮时称朔,一般以农历初一为朔,十五称望。

又朔又有初、始等义。

这里可解为初三日。

  译文:

农历九月为庚午,三日壬申

  原文:

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

  注释:

颜真卿兄弟姐妹共十人,真卿排行第七。

但其同祖兄弟有十五人,他排行第十三。

“银青”:

指银质印章和青色绶带。

秦汉时期凡吏秩比在二千石以上者,皆可佩银印青绶。

“光禄大夫”:

原为郎中令的属官。

汉武帝以后无固定职守,为散宫,相当于顾问。

唐宋时期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为从三品文阶官。

原帖“光禄大夫”之“大”字漏写,为笔误。

  译文:

(颜季明的)第十三叔、佩带银印章和青绶带的光禄大夫。

  原文:

使持节、蒲外诸军事、蒲州刺史。

  注释:

“使持节”:

为刺史的加衔。

加此衔后有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

“使持节”为持节中的最高一级,次为“持节”,再次为“假节”。

“刺史”:

隋唐时期刺史为一州之行政长官。

刺史本兼军民两政。

然汉代以后管军之职权实际已废,故唐代管军事要另加街,颜真卿任薄州刺史后,加州防御使之衔,以示兼管诸军事。

故其州刺史的全称就是“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之”。

其他州刺史情况也大致如此。

  译文:

加使持节、蒲州诸军事之蒲州刺史。

原文:

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

  注释:

“轻车都尉”本为汉代特别兵种将领的称号。

唐宋时为勋官。

自上柱国至武骑尉共设十二转,第八转为“上轻车都尉”。

七转为轻车都尉。

轻车都尉下还有骑都尉等。

“开国侯”为爵名。

唐代将爵位分作九等,“开国县侯”为第六等。

候前多冠以县名,但食邑不一定由该县供给。

颜真卿的丹阳县开国侯的名衔也为他出任蒲州时所赐。

  译文:

授勋上轻车都尉和晋爵为丹阳县开国侯的颜真卿

  原文:

以清酌庶羞家于亡任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

  注释:

“请酌庶羞’:

酌,指酒,也指斟酒。

请酌,指菲薄、便宜的酒类。

羞,通馐,食物。

庶羞,指普通的食物。

“赞善大夫”:

大夫,古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阶官称号;“赞善”为赞美之词。

颜季明为颜杲卿第三子,曾担任乃父和颜真卿之间的联络工作,后被安禄凶杀害。

已见前面说明。

乾元元年,他被朝廷追赠赞善大夫。

  译文:

现在以清薄的酒类和家常的食物来祭扫赞善大夫颜季明侄儿的亡灵。

  原文: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

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

  注释:

“惟”:

语助词,用在句首。

“挺”:

特出、出众。

“宗庙瑚琏”:

宗庙中盛黍稷的祭器,夏代称瑚,殷代称琏。

这里指颜季明已成为颜氏宗庙中的重要角色。

“阶庭兰玉”:

以芝兰(香草)玉树(仙树)比喻人们的优秀子弟。

《世说新语•言语》载:

谢安问诸子侄曰:

“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

”谢玄答道;“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出于阶庭耳。

  译文:

惟有你(季明)生下来就很出众,平素已表现出少年人少有的德行。

你好像我宗庙中的重器,又好像生长于我们庭院中的香草和仙树,常使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原文:

方期戬谷,河图逆贼开衅,称兵犯顺。

  注释:

“戬谷”:

指福、禄。

戬,指福。

谷,为粮食的总称。

古代官俸以谷物计算,故可代禄位“闲”,同间。

“称要犯顺”:

以逆犯顺,指起兵作乱。

  译文:

正期望(季明)能够得到幸福和作个好官,谁想到逆贼(安禄山)乘机挑衅、起兵造反。

  原文:

尔父竭诚,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亦在平原。

  译文:

你的父亲(颜杲卿)竭诚尽力,在常山担任太守。

我(颜真卿)那时接受朝廷任命,也在平原都担任太守之职。

  原文:

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蹩。

  注释:

“俾”:

使也。

“归止”;止,助词。

《诗.齐风•南山》:

“既回归止.曷又怀止。

”“爰千土门”:

爰,乃,于是。

土门,今河北井泾,时为战略要地。

“蹩”:

促、迫。

局促不安。

  译文:

仁兄(杲卿)出于对我的爱护,让你给我传话(即担任联络)。

你既已回到常山,于是土门被夺回。

土门打开以后,凶逆(安禄山)的威风大受挫折。

  原文:

贼臣不救,孤城围逼。

父陷子死,巢倾卵复。

  注释:

“贼臣不救”:

如前所述.指颜杲卿收复土门以后,曾派泉明到长安报喜并求救兵,被太原尹王承生劫留,拥兵不救。

“孤城围逼”三句:

指安禄山回兵常山,颜杲卿孤立无援,终于城破被俘。

颜季明和颜氏家族以及颜杲卿等先后被杀。

造成“复巢之下,安有完卵”的悲惨结局。

  译文:

贼臣(王承业)拥兵不救,致使(常山)孤城被围攻陷氏父亲(颜杲卿)和儿子(颜季明以及家族人等)先后被杀。

好像一个鸟巢被从树上打落.鸟卵自然也都会摔碎,那里还会有完卵存在!

  原文: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

念尔遘残,百身何赎?

呜呼哀哉!

  注释:

“荼毒”:

荼指苦菜,毒药毒虫。

按:

此两句似乎在隐喻朝廷的成败和用人不当。

“遘”;遭遇。

“呜呼哀哉”:

对死者的叹词。

呜呼,表示叹息。

哀:

悲痛。

哉:

语助词,表示感叹。

初见《左传.哀公十六年》。

孔丘卒条。

  译文:

天啊!

面对这样的惨祸,难道你不感到悔恨!

是谁制造了这场灾难?

念及你(季明)遭遇这样的残害(被杀后只留头部,身体遗失).就是一百个躯体哪能赎回你的真身?

呜呼哀哉!

  原文:

我承天泽,移牧河关。

泉明比者,再陷(至)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

  注释:

“河关”:

河流和关隘。

此指蒲州,时颜真卿调任蒲州刺史。

他在《蒲州刺史谢上表》中说:

“此州之地,尧舜所都。

表里山河,古称天险”可见该地自古就是重要关口。

“比”;亲近。

“榇”:

原指梧桐树,多用于制作棺材,此处指棺木。

首榇:

指盛装季明首级的棺木“兹”:

此。

原文“陷”字误书,应为“至”字。

  译文:

我承受是上的恩泽,派往河关(蒲州)为牧。

亲人泉明,再至常山,带开盛装你首级的棺木,一同回来。

  原文:

抚念摧切,震悼心颜!

  译文:

抚恤、思念之情摧绝切迫,巨大的悲痛使心灵震颤,容颜变色。

  原文:

方俟远日,卜尔幽宅。

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注释:

“幽宅”:

阴间的住宅.指坟墓。

  译文:

请等待一个遥远的日子,选择一块好的墓地。

你的灵魂如果有知的话,请不要埋怨在这里长久作客。

  原文:

呜呼哀哉!

尚飨。

  注释:

“尚飨”;飨,通享。

又指以酒食款待。

此处指祭祀时希望死者能享用这些祭品。

译文:

呜呼哀哉!

请享用这些祭品吧!

天下第三行书-----苏轼寒食帖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书法释文

  一曰: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少年子,病起须已白。

  二曰: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译文

  自从我来到黄州,已经度过三次寒食节了。

每年都惋惜着春天残落,却无奈春光离去并不需要人的悼惜。

今年的春雨绵绵不绝,接连两个月如同秋天萧瑟的春寒,天气令人郁闷。

在愁卧中听说海棠花谢了,雨后凋落的花瓣在污泥上显得残红狼藉。

美丽的花经过雨水摧残凋谢,就像是被有力者在半夜背负而去,叫人无力可施。

这和患病的少年,病后起来头发已经衰白又有何异呢?

  春天江水高涨将要浸入门内,雨势袭来没有停止的迹象小屋子像一叶渔舟,飘流在苍茫烟水中厨房里空荡荡的,只好煮些蔬菜,在破灶里用湿芦苇烧着,本来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时候,看见乌鸦衔着纸钱,才想到今天是寒食节想回去报效朝廷,无奈国君门深九重,可望而不可及;想回故乡,但是祖坟却远隔万里本来也想学阮籍作途穷之哭,但心却如死灰不能复燃。

法帖背景

  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四十五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此两首寒食诗,书写此卷的时间大约在翌年,或元丰七年离开黄州以后。

元符三年(1100)是卷收藏者蜀州张氏取之邀黄庭坚观赏,并书一则题跋,与原迹可谓互为辉映。

  《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

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

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颜真卿争坐位帖原文及翻译

  【原文】十一月日,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谨奉书于右仆射、定襄郡王郭公阁下:

  盖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是之谓不朽。

抑又闻之:

端揆者,百寮之师长;诸侯王者,人臣之极地。

今仆射挺不朽之功业,当人臣之极地,岂不以才为世出、功冠一时?

挫思明跋扈之师,抗回纥无厌之请;故得身画凌烟之阁,名藏太室之廷,吁足畏也!

然美则美矣,而终之始难。

故曰: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可不儆惧乎!

《书》曰:

尔唯弗矜,天下莫与汝争功;尔唯不伐,天下莫与汝争能。

以齐桓公之盛业,片言勤王,则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葵丘之会,微有振矜,而叛者九国。

故曰:

行百里者半九十里,言晚节末路之难也。

从古至今,暨我高祖、太宗已来,未有行此而不理,废此而不乱者也。

前者菩提寺行香,仆射指麾宰相与两省台省已下常参官并为一行坐,鱼开府及仆射率诸军将为一行坐。

若一时从权,亦犹未可,何况积习更行之乎?

  【译文】大唐广德二年十一月某日,司法部长颜真卿写信给国务副总理郭英乂同志:

  人品修养第一,事业成就第二,这才算永久。

我还听说,国务总理是各级官员的表率,侯爷王爷是官员最高的奖励。

如今您的事业成就伟大,荣誉奖励极高,难道不是因为才华出众、成就突出吗?

您打败了史思明的叛乱军队,回绝了老回回的无理要求,所以能把您的照片挂在展览馆,名字记在档案室,好不让人敬畏啊!

然而好是好了,可是优良作风要坚持到底才难呢。

所以说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这是常保权力财富的主导思想,怎能不时刻提醒告诫自己呢!

《尚书》里说:

只因为你们有本事而不骄傲,全世界就没有人跟你们比成就、争荣誉了。

凭齐桓公的伟大事业,提一句拥护中央的建议,就把地方团结到了中央,统一了认识。

可是在葵丘会议上,口气稍微一大,地方大员就闹分裂。

所以说,万里长征走过九千里,才算走完一半啊,这意思是最后的坚持要花大力气。

从古到今,直到第一、二代国家领导人李渊、李世民同志以来,一直贯彻这样的思想路线。

贯彻了,政治就平稳,不贯彻,政治就动摇。

最近在菩提寺召开佛教界会议,您主持会议安排座位,让总理和部级以下的常务人员坐一边,光板没毛的鱼朝恩秘书长和您以及您带领的各大军区司令员坐一边。

您这样安排,作为临时调整都不合适,何况要改变惯例长期实行下去呢!

  【注解】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入寇唐土,尽取河西、陇右之地。

然后降泾州,入邠州,掠奉天、武功,直逼京师,幸得郭子仪率兵反击,才让仓促出奔的唐代宗车驾返都。

在代宗率百官迎接郭子仪凯旋之师的安福寺兴道会上,尚书右仆射郭英乂为讨好鱼朝恩,把其座位安排在仆射一行,礼遇高于六部尚书。

鱼朝恩,一介宦官而已,然独掌禁兵,气焰万丈。

时任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的颜真卿据刑宪典章,凛凛然提出严正的批评,既斥郭英乂之佞,复夺鱼朝恩之骄,忠义之气,横溢于文字之间,这便是著名于史的《与郭仆射书》。

  郭英乂(?

—765),字元武,唐瓜州晋昌(今甘肃安西东南)人。

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子。

精熟武艺,以军功累迁诸卫员外将军。

至德初,迁陇右节度使,收复两京后,还掌禁兵。

代宗时,权为东都留守,时东都新复,他不能禁暴,纵军与朔方、回纥之众大掠都城。

广德元年(763),封定襄郡王,在京师大起甲第,穷极富丽。

永泰元年(765),继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既至成都,肆行不轨。

兵马使崔旰因众怨袭成都,他逃亡被杀。

  鱼朝恩(722~770),肃宗乾元元年(758),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等职,负责监领九个节度使的数十万大军。

唐军收复洛阳后,鱼朝恩被封为冯翊郡公,开府仪同三司。

代宗广德元年(763),吐蕃兵进犯,代宗出逃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

鱼朝恩以保驾有功,被封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并统率京师神策军。

后领国子监事,兼鸿胪、礼宾等使,掌握朝廷大权。

干预政事,慑服百官,不把皇帝放眼里,贪贿勒索。

置狱北军,人称地牢,迫害无辜。

大臣元载知代宗对其不满,乃与皇帝谋除之。

大历五年(770)三月癸酉(初十)(4月10日)寒食节,代宗乘宫中宴会后召见之机,捕杀鱼朝恩。

  金紫光禄大夫,唐代文职二十九级散官的第四级,正三品。

  检校,调查检举的意思,加于官名之上,表示皇帝亲自晋升任命。

  刑部尚书,刑部长官,正三品。

  上柱国,十二级勋官的最高阶,同正二品。

  国公,九等勋爵的第三级。

  仆射,唐代尚书省长官,从二品。

  郡王,九等勋爵的第二级。

  开府,即开府仪同三司,唐代文职二十九级散官的最高级,从一品。

  【原文】一,昨以郭令公以父子之军,破犬羊凶逆之众,众情欣喜,恨不顶而戴之,是用有兴道之会。

仆射又不悟前失,径率意而指麾,不顾班秩之高下,不论文武之左右。

苟以取悦军容为心,曾不顾百寮之侧目,亦何异清昼攫金之士哉?

甚非谓也。

君子爱人以礼,不闻姑息,仆射得不深念之乎?

  【译文】还有一桩,昨天因为军委副主席郭子仪同志凭父子两人统军打退了吐蕃鬼子的侵略,大家高兴得恨不能把他顶在头上,所以今天就在安福寺举行了一个欢庆会。

您对前次菩提寺会议上出现的问题不做反省,这回又是厚着脸皮要作主持人,不顾职务高低,不管军政区别,随意安排座位。

假如想着为了巴结鱼朝恩同志,竟然不顾各级官员的看法,这和光天化日之下实施抢劫的歹徒有什么区别呢?

实在没有意思啊。

有修养的人热爱别人讲究分寸,没听说热爱别人就放弃原则,您恐怕要认真考虑一下吧?

  【注解】令公,对中书令的尊称。

中唐(771—835)以后,节度使多加中书令,使用渐滥。

郭令公指郭子仪,职河东副元帅、兼中书令、爵汾阳郡王。

父子,指郭子仪及其第三子郭晞。

  兴道之会,广德二年十一月,郭子仪父子自泾阳凯旋,唐代宗命宰臣百官在京城西郭的开远门迎接,并在安福寺举行兴道之会。

  军容,指鱼朝恩。

代宗广德元年(763),吐蕃进犯,代宗出逃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鱼朝恩以保驾有功,被封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并统率京师神策军。

  【原文】真卿窃闻军容之为人,清修梵行,深入佛海;况乎收东京有殄贼之业,守陕城有戴天之功,朝野之人所共景仰,岂独有分于仆射哉!

加以利衰涂割,恬然于心;固不以一毁加怒,一敬加喜;尚何半席之座、咫尺之地能汩其志哉?

且乡里上齿,宗庙上爵,朝廷上位,皆有等威,以明长幼。

故得彝伦叙而天下和平也。

且上自宰相、御史大夫、两省五品以上供奉官自为一行,十二卫大将军次之;三师、三公、令仆、少师、保傅、尚书、左右丞、侍郎自为一行,九卿、三监对之:

从古以然,未尝参错。

至如节度军将,各有本班。

卿监有卿监之班,将军有将军之位。

纵是开府、特进,并是勋官,用荫即有高卑,会宴合依伦叙;岂可裂冠毁冕,反易彝伦,贵者为卑所凌,尊者为贱所逼?

一至於此,振古未闻!

  【译文】我也听说鱼朝恩同志的为人,特别信仰佛教,政治姿态也高。

何况他在收复洛阳城的战役中作为总指挥消灭过敌人,撤退三门峡的时候保卫过领袖的人身安全,官员民众都很热爱,难道只有你一个人热爱他吗?

再说他这人佛教修养很高,八风不动,宠辱不惊,本来不会因为骂他一下就生气,敬他一下就高兴。

何况一个座位、一寸地方就能打动人家的心思吗?

再说乡间推举的老者,中央的班子带头人,都有同样的尊严体面,用来表示资格等级。

所以要能够理顺职务等级,政治管理就会轻松和谐。

况且上自国务院总理、中纪委书记、部级司级官员原本排在一列,十二大军区司令员次之;政协顾问、办公厅主任、各部部长、副部长、部长助理排在一列,各部门后勤总务处、首都高校、科学院、城建局等部门长官相对排列:

历来如此,不曾错乱。

至于各级将校,各有本部门的排列次序。

政务官员有政务部门的序列,军队将领有军事机构的座次。

哪怕是获得一、二级勋章的人员,奖励就有轻重,开会聚餐都应按部就班。

怎能不顾职务高低,颠倒次序,让职务高的没有脸面,职务低的风光无限呢?

可您一下子把秩序弄成这样,从古到今真没听说过!

  【注解】利衰,出于佛教术语“八风”。

八风谓世间能煽动人心之八事:

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背后排拨为“毁”,背后赞美为“誉”,当前赞美为“称”,当前排拨为“讥”,逼迫身心名“苦”,悦适心意名“乐”。

佛教认为不为爱憎之情迷乱心性,则八风不动。

  涂割,佛教术语,说有仇恨的人拿刀割佛,有爱心的人拿香涂佛,佛都能慈悲为怀,生灭强忍。

  两省,中书省和门下省。

  十二卫,隋唐十六卫中遥领府兵的前十二卫:

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