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再认识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3275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docx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再认识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docx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标准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2、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重点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现在大家猜个谜语:

母子两边分……(学生回答:

分数)

  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分数(板书:

分数的再认识)

  2、复习导入,出示图形:

  提出复习要求:

仔细观察这3个图形,说出这3个图中阴影部分是什么分数,它们各表示什么?

  

(1)图1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两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2分之1来表示。

  

(2)图2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三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3分之1来表示。

  (3)图3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4分之1来表示。

  (通过让学生说分数,认分数,说分数含义的过程,了解学生以有知识的起点。

  3、他们的回答都非常准确,说明他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老师想看看今天大家的学习效果,有信心吗?

  二、活动引入新课学习

  1、老师这儿有三份圆片,你们能从每一份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

  提出观察要求:

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能提出问题吗?

  (在这里要强调各自是把谁平均分了,学生分别拿出的是6片、4片和3片。

  (学生可能的回答)

  

(1)都是1/2,怎么拿出的片数不一样?

  

(2)为什么三个同学拿的数目不同?

  2、小组合作活动

  提出活动要求:

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圆片的1/2,拿出的片数却不一样多呢?

  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为什么会是不一样的,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1)学生借助学具独立操作

  

(2)小组交流

  (3)学生代表汇报

  师总结:

同学们都认为每份的总片数不一样,所以三个同学拿出圆片的片数不同。

那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

  验证:

现在请刚才的3位同学把所有的圆片拿出来,告诉同学们你们各自的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1/2又是多少?

这时要乘热打铁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整体“一”。

并举例说明,比如,一堆煤,一把铅笔,一个苹果等,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单位1或整体1。

(通过组织学生交流,在比较中初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会整体不一样多,所以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强调平均分,深化对分数的理解。

  3、总结归纳

  

(1)原来分数还有一个奇妙的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2)学生总结:

(能表达出以下内容就可以)一份圆片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份圆片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1/2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

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可以是一些物体,可以是一个计数单位,学生没学过把多个物体看作“1”这部分应有所强调,这里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来理解单位一或整体一。

这里要让学生明确分数不像以前学的数那样很多情况下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两个数间的关系就可以,不一定要概括出什么语言

  四、理解应用

  1、为了表扬同学们对刚才所学知识的态度和效果,老师给班级读书角买了2本书。

出示挂图:

  师:

淘气和笑笑都看了这本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

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学生汇报:

因为的书厚薄不同,所以两人看的页数也不同。

(整体“1”不同,分数表示的量也不同。

  2、阅读教材34页的“画一画”

  画出每个图形的4分之1,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学生总结)

  提问:

为什么4个方格可以用4分之1表示,1个方格也可以用4分之1表示呢?

  (学生可能的回答)

  生A:

把4个方格平均分4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4分之1来表示。

  生B:

我把1个方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4分之1来表示,只不过这个一份小一些。

  五、巩固练习

  1、指导阅读:

书上第35页第1题,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简单复习分数的意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说出1~2个图形所表示的“整体”与“部分”的意义。

  2、学生独立在书中完成教材第35页第2题。

(老师巡视检查)

  3、出示教材第36页第5题,在交流中请学生说说理由。

(本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估计与推理能力,发展学生数感。

如果学生遇到理解困难,可以借助事先准备的图形和小棒在组内演示解决,最后由学生代表汇报演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4、拓展延伸小组合作完成36页第6题

  思考: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通过练习,巩固基本知识和技能,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总结汇报:

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分数即表示一种关系又表示具体数量,分数只有带上单位才是一个具体的数(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事物的乐趣)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12片1/26片8片1/24片6片1/23片结合线段,数形结合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分数。

  教学难点

  认识单位“1”,并能准确地找出单位“1”。

  教具、学具

  学生学具小棒等。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谈话引入,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分数的知识。

  2、创设情境

  二、学习新知

  1、提出问题,都拿了自己所有笔的1/2,怎么不一样多呢是否拿错了?

为什么?

  2、课本中活动“说一说”

  3、另一本书的1/3,看的一样多吗?

  学生打开笔盒,分别拿出所有笔的1/2,互相比一比。

(用学具小棒也可以)

  同桌说一说。

  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亮也看了自己书的1/3

  让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4、笑笑吃了月饼的1/4,老师吃了蛋糕的1/4,怎么不一样大?

  5、画一画一个图形的1/4是多少。

  5、汇报所画图形,说一说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学生想一想这两个1/4有什么不一样吗?

用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剪一剪。

  学生动手画一画。

  一个图形的1/4是,画出这个图形。

  1、课本P321、2、3题

  2、阅读“你知道吗?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反思:

  课题

  分数的再认识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教学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学情: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

(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

(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

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

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分数的再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其次,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

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事物作支持。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

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复习导入。

  导入:

同学们,听指令做动作,知道吗?

准备好了没有?

女生起立,男生坐正,全班起立,所有同学坐正。

下面听问题回答,准备好了没有?

全班有多少人?

女生有多少人?

男生有多少人?

女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谁能像老师这样来提问?

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复习分数,从而来导入新课,这样加深我们对分数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分数。

板书课题:

分数的再认识。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

拿一拿。

  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笔的1/2,让同学之间看看,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拿的。

然后老师问:

为什么都是拿了所带笔的1/2却支数不一样呢?

同桌说一说。

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设计意图:

通过拿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对分数有更深的了解。

  活动二:

涂一涂。

  老师将准备好的两根纸条请两名同学比赛涂它们的1/3,看谁涂得快?

为什么快?

猜猜看?

接着露出两根纸条的1/3,将其它的部分藏起来,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你还想说什么?

师小结:

看来都是纸条的1/3,但是两根纸条的长度不一样,所以它们的1/3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两本书的1/3不同,我把教材进行了小小的处理,改成了涂一涂,猜一猜,说一说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

1/3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1/3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

任何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三、运用新知,巩固拓展。

  活动三:

猜一猜。

  师:

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2,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

把你的想法在纸上画一画,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老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

然后师问: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家?

指名针对黑板上的图谈谈自己的想法。

师:

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3,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

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4呢?

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并快速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

这时的活动难度加大了,是让学生知道了部分,让学生猜整体是多少,在画一画,猜一猜,说一说中进一步理解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四、练习反馈,发展能力。

  1.画一画。

  给出一个图形1/4小正方形,让学生画,无论如何画,只要是整个图形的1/4是一个小正方形既可。

教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再看书中小明、小林和小伟的画法,看来这样的图形的画法有很多种。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涂一涂。

(练一练第2题重点体现涂法的多样性。

  3、辩一辩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

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

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

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通过1题的练习,在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时,进行逆向思维练习,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

第2题通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再一次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第3题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

同一数量所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分数不同,整体不同,所对应的数量无法比较。

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知识延伸,激发爱国。

  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

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阅读中了解分数的来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节课我不仅注重了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

让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畅谈收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对分数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学以致用。

  七、作业布置,课外学习。

  在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有层次的习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因为提纲式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理解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4

  1、基础练习:

  看图写分数:

  表示用分数:

  2、拓展练习:

  

(1)说得对吗?

请说明理由。

  

(2)、选一选

  ①由一段木料的估计这段木料有多长。

  ②由一段图形的估计这个图形。

  (3)、填一填:

  通过学生填数、观察,使学生体会这些分数之间的关系,先让学生填一填,再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新课。

  现场组织活动:

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师:

这里有两盒铅笔,你能从每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

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

你准备怎么拿呢?

  生1:

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2:

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

  学生活动,一位学生拿出3枝笔,另一个学生拿出4枝笔。

  师:

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

他们拿出的枝数不一样多,一个是3枝,一个是4枝,这是为什么呢?

  师:

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

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生:

我们认识两盒铅笔的总枝数不一样多。

  生:

有可能数错了。

  师:

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总枝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吗?

  学生都表示同意。

  师:

告诉大家总枝数是多少,1/2是多少枝。

  生1:

全部是8枝,1/2是4枝。

  生2:

全部的铅笔是6枝,1/2是3枝。

  师:

真的是不一样多,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

  师:

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二、练一练

  1、看数学书说一说,小林和小明一样多吗?

笑笑和小红一样多吗?

  说说理由。

  2、画一画,说说画法对吗?

为什么?

还有别的画法吗?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1、2、3,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2、第4题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想法,必要时可以举例说明。

  3、第5、6题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四、思考题。

  放学后独立完成,课后讲评。

  五、课堂作业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6

  教材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教材首先安排了“拿铅笔”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同样是1/2,铅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铅笔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然后,教材又安排了“说一说”的活动,联系“一本书的1/3”等实际情景展开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方框,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

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学生认知障碍点:

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很丰富,而且他们的思维活跃,喜欢挑战自己,对于新知识总喜欢自己探索,并且喜欢寻找与他人不同的看法。

因此,课堂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再作一些适当的指导,已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体会分数的相对性。

分数相对性是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它所对应部分的太小或具体数量的多少是不一样的。

在教学中,对学生来说,不需要出现“分数相对性”这样的专门术语,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就可以了。

例如,教材安排了“拿铅笔”等多个情景活动,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联系这样的实际情景,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的交流。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标准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2、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2.能准确地找出单位“1”,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流程示意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

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一、复习引入:

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同时,以活动的形式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增加学习乐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二、学习新知识:

使学生体会同样是1/2,小棒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三、说一说: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四、画一画:

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练一练:

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六、课堂小结:

整理所学,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难点:

  两盒铅笔(两盒中所装铅笔数不同)、12根小棒、实物投影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认识整体“1”

  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过程:

  

(一)拿一拿

  1、出示两盒铅笔(两盒中所装铅笔数不同),问:

谁能拿出盒中铅笔的?

  2、你准备怎么拿?

发现什么问题?

都是,为什么拿的支数不一样?

  3、每一个同学都拿出你所有铅笔的,比一比,说一说发现。

  3、从刚才拿铅笔的活动中你明白了什么?

  4、归纳提升:

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二)想一想

  1、把6支、9支、12支铅笔分别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支数可以怎样表示?

(1/3或者2支、3支、4支)

一、复习旧知,了解起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二、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教材设计这个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

教材先安排了“拿铅笔”活动,使学生体会同样是“1/2”,铅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铅笔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然后,教材又安排了一个“说一说”的活动,联系“一本书的1/3”等实际情境展开交流,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体会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关系

  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