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模拟大联考云南生物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4322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6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次模拟大联考云南生物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二次模拟大联考云南生物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二次模拟大联考云南生物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二次模拟大联考云南生物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二次模拟大联考云南生物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次模拟大联考云南生物解析版.docx

《第二次模拟大联考云南生物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次模拟大联考云南生物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次模拟大联考云南生物解析版.docx

第二次模拟大联考云南生物解析版

XX★启用前|XXX试题命制中心

2020届第二次模拟大联考【云南卷】

生物

(考试时间:

9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1、选择题:

本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一项是()

A.珊瑚B.钟乳石C.冬眠的蛇D.恐龙化石

【答案】C

【解析】

ABD、珊瑚、钟乳石、恐龙化石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是生物,错误。

C、冬眠的蛇,具有上述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正确。

2.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细胞核B.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C.具有遗传物质核酸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C

【解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动物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无细胞结构,个体十分微小,用一般光学显微镜看不到。

故C正确。

3.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草→鼠→猫

B.草→鼠→猫→细菌

C.鼠→猫→细菌

D.猫→鼠→草

【答案】A

【解析】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A正确;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细菌属于分解者,B错误;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没有生产者,且出现了分解者,C错误;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书写箭头方向错误,D错误。

故选A。

4.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

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C.森林可保持水土

D.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答案】D

【解析】A、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是因为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森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增多土壤中的水分和地下水,涵养水源。

在风沙为害地区保护农业的作用十分显著,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选D。

5.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光线太暗,应选用()

A.大光圈,凹面镜B.大光圈,平面镜

C.小光圈,凹面镜D.小光圈,平面镜

【答案】A

【解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

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若光线较弱应该用凹面镜、大光圈。

故A正确。

6.如图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像,按发生分裂的先后顺序,它们的顺序正确的是(  )

A.a     c      d      b

B.a     b     c     d

C.c     d      a      b

D.a     d     b     c

【答案】A

【解析】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在细胞核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复制加倍的现象,因此外观上细胞核变大即图中的a,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外观上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即c过程;接着细胞质一分为二即d过程,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即b过程,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因此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a→c→d→b。

7.下列属于器官层次的是(  )

A.神经元B.胃C.血液D.人体

【答案】B

【解析】A.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A错误;B.胃,是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B正确;C.血液是流动的组织,C错误;D.人体是动物体,D错误。

故选:

B。

8.植物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区域是()

A.分生区B.成熟区C.伸长区D.根冠

【答案】B

9.如图示桃子的形成过程,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子房、受精卵、果皮、胚B.子房、胚珠、果皮、种子

C.胚珠、受精卵、种子、胚D.子房、受精卵、果皮、种子

【答案】B

【解析】当一朵花开发之后必须完成传粉与受精,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传粉是指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

受精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一般当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只有子房进一步发育为果实。

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图如下:

可见,传粉受精完成以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故如图示桃子的形成过程,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子房、胚珠、果皮、种子。

故选:

B。

10.下列属于种子萌发条件的是(  )

①充足的光照②适宜的温度③肥沃的土壤④具有生命活力的胚⑤充足的空气.

A.②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种子要想萌发必须满足的外界条件为:

①适量的水分、②适宜的温度和⑤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④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种子萌发除了水分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种子本身,因此种子萌发与③肥沃的土壤无关。

故选:

A。

11.既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又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得结构是()

A.叶片B.叶肉C.叶绿体D.气孔

【答案】D

12.如图装置可以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A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B.若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C.若装置B中换成煮熟的种子,则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

D.若装置B中改用新鲜的豆苗,则该装置一定要放在光照环境下

【答案】D

【解析】A、装置A中的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保证进入B中的气体没有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正确;B、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若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正确;C、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若装置B中换成煮熟的种子,由于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则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正确;D、由于新鲜的豆苗在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消化二氧化碳,会影响实验现象;因此若装置B中改用新鲜的豆苗,该装置一定要放在黑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才能确保实验的准确性,错误。

13.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中装入等量的煮熟的大豆种子。

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

燃烧的蜡烛。

观察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并且瓶壁上有许多小水珠,乙瓶中的蜡烛燃烧(如图)。

分析实验现象,能得出下列哪项结论?

(  )

A.种子萌发消耗氧气B.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

C.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D.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水

【答案】A

【解析】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蜡烛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

瓶壁上有许多小水珠,蜡烛燃烧仍然会产生水,即使时间有限制,也不能判定水分的由来。

故选:

A。

14.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长臂猿B.北京猿人C.森林古猿D.黑猩猩

【答案】C

【解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选C.

15.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

A.卵巢B.胎盘C.子宫D.输卵管

【答案】B

【解析】

胎儿生活在子营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脐带、胎盘从母体获取所需营养物质和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

所以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

B正确。

16.采用结扎手术可以避孕,男性输精管结扎后()

A.能产生精子,有第二性征B.能产生精子,无第二性征

C.不产生精子,有第二性征D.不产生精子,无第二性征

【答案】A

【解析】

男性的精子是由睾丸产生的,同时睾丸还能分泌雄性激素,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输精管具有输送精子的作用,因此,男性做了结扎手术后,只是精子的运输被阻断,依然可以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第二性征不会消失,故选A.

17.下列营养物质中,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A.维生素、无机盐、水B.脂肪、无机盐、糖类

C.糖类、脂肪、蛋白质D.脂肪、维生索、水

【答案】C

【解析】

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

维生素属于有机物,但它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其中水既是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也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载体。

18.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唾液

B.胆汁

C.胃液

D.胰液

【答案】B

【解析】A、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能够初步消化淀粉的唾液淀粉酶,不符合题意;B、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加大了脂肪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符合题意;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能初步消化蛋白质的胃蛋白酶,不符合题意;D、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不符合题意。

19.某家长为临近学业考试的孩子设计了一份晚餐食谱:

米饭、炒猪肝、清蒸鲫鱼。

为了均衡膳食,请补充一种食物使其营养更合理(  )

A.炒青菜B.鱼汤面C.五香牛肉D.煎鸡蛋

【答案】A

【解析】

该家长设计的这份晚餐食谱中,米饭、炒猪肝、清蒸鲫鱼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较多,而维生素和无机盐的含量偏少,因此添加炒青菜会使该食谱的营养更合理。

20.下图为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