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1单元 第3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3206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1单元 第3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1单元 第3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1单元 第3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1单元 第3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1单元 第3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1单元 第3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1单元 第3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1单元 第3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1单元 第3节 人口合理容量.docx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1单元第3节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1.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综合思维)

2.结合案例分析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综合思维)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

是指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由本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人口规模。

2.任何一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总是有限的。

[特别提醒] 各种资源综合决定了资源环境承载力,在一个地区所有的不同种类的资源中,数量相对最少的资源直接决定了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二、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在保证居民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承载)的适度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决定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基础。

(2)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和产业结构等社会经济因素对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起重要作用。

(3)对外开放程度因素:

在一个对外开放的地区,资源的互补性强,可大大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反之,在一个封闭的地区,由于某些重要资源匮乏,人口合理容量大大降低。

3.特点

(1)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人口合理容量相对稳定。

(2)人口合容量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动态变化。

4.我国谋求合理人口容量的途径

(1)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按政策生育,充分发挥全面两孩政策效应。

(2)努力提高技术水平、资源利用率以及资源管理水平,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3)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特别提醒] 在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中,资源是最重要的因素,科技发展水平、消费水平等通过影响资源供应能力来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三、案例:

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

1.湖北省概况:

位于我国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素称“千湖之省”。

2.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目的

(1)可提高研究的准确性。

(2)可实现对区域内可利用水资源、可利用土地资源等的评价。

1.干旱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大小决定了整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  )

2.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是不变的。

(  )

3.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是不变的。

(  )

4.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提高区域人口合理容量。

(  )

5.下列因素中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的是(  )

A.资源丰富程度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受教育水平D.消费水平

提示:

1.× 干旱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大小决定了整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2.× 一个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是相对的。

一旦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生态灾难等,原有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可能遭到破坏;另一方面,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也会提高或削弱资源环境承载力。

3.× 人口合理容量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动态变化。

同一时期,在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经济、技术水平、产业结构以及生活水平等条件下,人口合理容量是不同的;在不同时期,同一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也各不相同。

4.×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提高研究的准确性。

5.D [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因此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

]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材料一 西藏自治区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总人口仅为340多万,人口密度约为2人/平方千米,地广人稀特征十分明显。

材料二 深圳将增辟存量人口“居住+社保”入户渠道,提高户籍人口比重,2018年在册户籍人口达到500万人。

深圳是我国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我国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

问题1 (人地协调观)分析材料,想一想,能否向西藏大规模移民,为什么?

提示:

不能。

西藏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小,难以承受过多人口带来的环境压力,环境一旦破坏,难以恢复。

问题2 (综合思维)深圳市资源贫乏,目前已经严重超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

不对。

资源虽然是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还与其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生活消费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如一个区域经济、技术力量强,利用外部资源多,也可以大大提高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问题3 (人地协调观)若人口规模超出了当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西藏和深圳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分别是什么?

提示:

西藏主要是生态破坏,深圳主要是城市问题。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点

特点

含义

系统性

在分析某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时,需要将地理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把握。

该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例如干旱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往往决定了整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开放性

就全球来说,在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资源环境承载力有一定限度。

但就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它具有开放性,它可以利用外部资源来提高其资源环境承载力,且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利用系统外资源的能力就越强

动态性

一个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是相对的。

一旦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生态灾难等,原有的环境承载力便可能遭到破坏;另一方面,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也会提高或削弱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综合性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除了受资源丰裕程度和环境容量影响外,还受区域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特点、人口数量与素质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对稳定性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到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其中,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自然环境要素有阳光、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等。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既可以从单一的因素考察,如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矿产资源、粮食等,也可以从资源、科技、社会文化等多要素进行综合考察。

下表为从自然资源角度的分析:

自然资源

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意义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是决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淡水资源

过去只对个别干旱地区的人口数量起限制作用,现在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地区决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1.下图为四个面积均为1万平方千米的区域。

读图,回答

(1)~

(2)题。

(1)工业文明时期,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的是(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D.丁区域

(2)甲、乙、丙、丁四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B.乙、丁、丙、甲

C.丁、乙、甲、丙D.丙、乙、丁、甲

(1)D 

(2)B [第

(1)题,工业文明时期,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取决于区域内矿产资源的数量。

(2)题,读图可知,乙区域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因此乙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丁区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且地势比甲、丙两区域低,因此丁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于甲、丙两区域;甲、丙两区域相比,丙区域坡缓,甲区域坡陡,因此丙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大于甲区域。

]

 人口合理容量

材料一 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全国耕地面积保持在1.23亿公顷,播种面积1.93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测算,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的人口为16亿左右。

材料二 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人之内;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

问题1 (综合思维)如何理解两则材料中“16亿”与“7亿”的区别?

提示:

材料一中的“16亿”是指我国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我国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材料二中的“7亿”是指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问题2 (综合思维)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合理容量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数值的大小关系如何?

提示:

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问题3 (人地协调观)材料二说明,为满足人类更高级的需要,人口合理容量是如何变化的?

因此,为了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我们应如何做?

提示:

人口合理容量减小。

应提倡保护环境;多利用外部资源;适度消费。

1.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影响

具体表现

自然因素

是决定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基础

在面积相等的不同地域,气候温暖、食物资源充足的平原地区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的山区相比,人口合理容量大

社会经济因素

对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起重要作用

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的地区,食物资源生产能力高,会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等不同生活水平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不同的,而过高的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

对外开放程度因素

影响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

在一个对外开放的地区,资源的互补性强,可大大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反之,在一个封闭的地区,由于某些重要资源匮乏,人口合理容量大大降低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参考角度

资源、科技、消费水平

内涵

最大人口数量

最适宜人口数量

体现的意义

生存

发展

人口数量

①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资源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而人口合理容量代表了合理生活的最大人口、国家安全发展的最大人口数量(最佳人口),即适合养活多少人。

②人口合理容量不仅反映了人口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还体现了人口数量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相适应性,是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

①制约因素相同:

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同,且二者都与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因素呈正相关,与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如下图所示:

注:

横轴表示的是各制约因素的影响程度。

②特征相同

a.动态变化性:

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b.相对稳定性:

在某一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可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的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稳定性。

图示法记忆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回答

(1)~

(2)题。

某岛国2014年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

最适宜的人口数

实际供养的人口数

45万

25万

35万

(1)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  )

A.a   B.b   C.c   D.d

(2)若2014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

A.Z>Y>XB.X>Y>Z

C.Y>Z>XD.Z>X>Y

(1)D 

(2)D [第

(1)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它取决于资源数量,尤其是最少的资源的数量。

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d,所以本题D选项正确。

(2)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结合表中的数据可判断三者的关系是Z>X>Y,所以本题D选项正确。

]

人地协调观:

“木桶效应”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

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短的桶板,这就是“木桶效应”,也称为短板效应。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图,完成

(1)~(3)题。

(1)下列关于“木桶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木桶效应”,地球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B.如果木桶代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

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2)某地以耕地、森林、淡水、矿产的数量为依据,测得其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6000、4500、10000,则该地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取决于(  )

A.耕地        B.森林

C.淡水D.矿产

(3)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B.海南—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D.福建—耕地资源

(1)B 

(2)C (3)D [第

(1)题,木桶容量在桶板高度一定的前提下是一定的。

同样,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也具有相对确定性。

(2)题,依据“木桶效应”,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最少的那种资源,题中数据说明淡水能供养的人口数量最少。

第(3)题,福建山地多、平原少,故耕地资源是制约该省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

[素养立意] 本题组通过“木桶效应”考查了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体现了地理学科对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题组1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复活节岛是位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小岛。

下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

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大约可以养活6000人

B.t2时期,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C.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

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

2.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

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与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有关

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C.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不会变化

D.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1.B 2.D [第1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受资源、科技等因素的影响,它是在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后而得出的估计数值,不是在纯自然状态下得出的数值;t2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均得到提高,结合所处时代推测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t3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超出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恶化;t4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虽低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但生态环境质量较t1时期差。

第2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变化;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受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

题组2 人口合理容量

读世界人口合理容量测算表(部分),完成3~4题。

气候区

人口合理容量(亿人)

人口合理密度(人/km2)

热带雨林气候区

28.00

200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9.30

100

地中海气候区

2.25

90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7.35

30

3.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

4.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

C.温带季风气候区D.热带雨林气候区

3.B 4.D [第3题,表中的人口合理容量是依据不同的气候条件来确定的,气候条件属于自然因素。

第4题,热带雨林气候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较大,但是现实中热带雨林地区因为气候湿热,很少有人居住。

]

题组3 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提高研究成果的可信性。

据此完成5~6题。

5.利用遥感技术手段可直接(  )

A.获取全球植被的分布

B.获取矿产种类

C.获得全球生物量分布状况

D.分析水灾损失

6.应用GIS软件可以分析出(  )

①人类占用生物量的地域差异

②人类的生产活动对其他物种造成了巨大压力

③人类大约占用了全球生物总量的3/4

④农业生产活动对全球生物量的影响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5.A 6.B [第5题,矿产的种类、水灾的损失需要用GIS分析;全球生物量的分布需要用全球植被分布、土壤分布状况等数据,结合太阳辐射量、气温、降水等要素模拟获得。

第6题,研究表明,人类大约占用了全球生物总量的1/4。

]

教材P16问题

提示:

复活节岛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因此能够养活较多的人口,但是在生产力水平没有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人口无限制地增加,导致食物短缺,为获取更多的食物,不得不无节制地开发、使用资源,致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因此,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要保持适度,不能超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否则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教材P17活动

1.提示: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由本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人口规模。

主要是从自然资源(耕地、淡水等)承载能力的角度,确定地球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强调区域生态系统是供养人口的自然基础,体现的是人口生物学上的生存。

2.提示:

通过案例我们可以知道:

(1)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会提高或削弱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除了受资源的丰裕程度和环境容量影响外,还受到区域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数量与素质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等因素的影响;(3)任何一个区域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总是有限的,一旦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丧失原有的承载能力。

教材P19活动

1.提示: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的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大,同时往往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对人口具有吸引作用,吸引人口迁入,但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大,人地矛盾加剧,又阻碍了人口的迁入。

当人口数量超过了当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时,会导致当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减小。

2.提示:

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提高科技水平、资源利用率和资源管理水平。

(2)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部资金、资源和技术。

(3)注重生态保护,努力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教材P21活动

1.提示:

研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除了要考虑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外,还要考虑区域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特点、人口数量与素质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等因素,即需要评估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必须综合自然与生态环境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多方面。

2.提示:

人口合理容量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适宜人口数)。

如果要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应以该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可以是该地区以外的),综合考虑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等。

如:

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地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7亿之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