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案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3089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案例.docx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案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案例.docx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案例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题综合实践案例

 

第一部分:

教学活动设计

一、选题背景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

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特别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理想、前途观念较淡薄。

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如超前消费,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

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

缺乏社会公德,道德意识有待加强。

如不注意公共卫生、同学间缺乏友爱精神等。

这些现象虽然是苗头倾向,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民间文化知识。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和传统文化的来历。

(3)通过上网、阅读书籍、实践活动调查访问等途径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拓展知识面。

2、能力目标:

(1)学生在自主分组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在调查访问、分析整理搜集资料、汇报交流中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2)通过活动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2)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通过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二)、课程实践

   单元与课型设计: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共分为四个单元,共计9课时。

第一单元:

开题活动。

课堂2课时(方法指导课,开题活动课),课余1周。

第二单元:

实践活动。

课堂4课时(问题研讨课、主题辩论课、中期交流课、中期反馈课),课余4周。

第三单元:

交流评价活动。

课堂2课时(交流评价课,成果设计课),课余2周。

第四单元:

成果展示活动。

课堂1课时(成果展示课),课余2周。

 

(三)、课程计划

 

步骤

活动内容

活动形式

地点

第一步

提出研究的问题,讨论分组并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合作学习

课室

第二步

小组讨论,确定信息资料的来源,学习搜索资料的方法,收集资料。

自学、交流

自选

第三步

各小组整理初步成功及补充一些未完善的资料。

合作学习

电脑室

第四步

激发创作思维。

能够大胆表现。

学会交流评价。

分组汇报调查结果。

合作学习

课室

第五步

初步展示活动成果

合作学习

课室

第六步

实践操作

实践活动

芳村陶艺班

第七步

评价那个小组活动开展的得好

交流评价

课室

第八步

组织学生写心得体会

合作学习

课室

(四)、课程评价

自开展“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活动以来,一切能按原计划进行,同学们很喜欢这个专题的综合实践。

由学生、家长、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活动整体表现,再结合各项标准进行评价。

综合评价标准如下:

(1)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

①能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

②能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议。

③在活动中不怕困难和辛苦。

(2)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①能在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②能在活动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③学生参与活动的前后相比较,其各方面有很大进步。

(3)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

①交往和表达能力有很大进步。

②查阅资料,整理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观察、调查、访问等能力有很大进步。

③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很大进步

 

第二部分:

活动组织与实施

(一)第一单元:

开题活动。

本单元2课时,主要课型:

主题生成课,开题活动课。

本单元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由于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范围广泛,所以让学生自由组成若干研究小组,将相关问题或分类或合并,按一定的顺序确定几个研究课题。

通过合作交流,确定主题,发展归纳、分析问题、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形成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

活动过程:

1、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古代中华历史名人孔子、老子;欣赏了古代建筑赵州桥以及有趣的神话故事,这些只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小部分,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

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光芒四射,愿意了解更多吗?

(课件相机展示以上内容的配乐图片。

2、明确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目的

 你想成为一位研究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士吗?

你最想调查哪一方面的内容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阅历谈自己的想法,教师相机辅助学习归类,如,将陶瓷、剪纸、泥塑等归为民间工艺;将杂技、戏剧、邮票、绘画、书法等归为民族艺术……

(3)全班讨论填写下表:

 

活动主题: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民间工艺:

陶瓷、剪纸……

古代建筑:

万里长城、赵州桥……

名人故事:

孙中山、爱迪生……

风俗习惯:

端午节、元宵节、新年……

神话故事:

《夸父追日》、《嫦娥奔月》……

饮食文化:

各民族风味小吃……

 

3、成立小博士活动小组,调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

 

(1)自愿组成小博士调查小组。

(8-9人)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爱好,经过反复思考和讨论,自由组合成多个调查小组,制定方案。

(2)各小组制定的活动方案。

小组成立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调查的主题给组员分工,讨论调查方式,了解调查情况表的填写方法。

调查情况表如下:

洛浦沙溪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年    班

 

研究专题(问题)

 

小组名称

 

小组长

 

小组成员

 

探究内容

 

具体分工

负责内容

负责人员

时间

 

 

 

 

 

 

 

 

 

 

 

 

 

 

 

成果展示形式

 

(二)第二单元:

实践活动。

本单元4课时课内指导和3周课外活动,主要课型:

探究实践课,成果设计课。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人,多方面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体验和分享活动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做、乐中创。

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活动空间自主探索、自主体验的机会。

活动过程:

1、指导学生运用多种调查方式:

可查阅有关资料、上网查询、向长辈或专业人士咨询……

2、到芳村陶艺班进行陶艺实践操作。

3、各小组根据调查表,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及时地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什么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

(三)第三单元:

交流评价活动。

本单元2课时课内指导和2周课外活动,主要课型:

交流评价课,成果设计课。

通过前一阶段时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在班内进行总结交流、成果展示。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在展示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自信心。

活动过程:

1、汇报交流:

今天,我们来开个展示会,小博士们,比一比,看谁展示的内容丰富,方法新颖,同学们最感兴趣!

(1)小组汇报调查的专题。

学生已按事先的分组坐在一起,各小组桌上放好调查专题标志牌。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的资料。

 

(2)全班交流。

下面就以调查小组为单位把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

其他小组成员边听边想,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

 1、民间工艺组展示:

汇报瑞昌剪纸的发展、展示瑞昌剪纸、现场剪纸表演、展示制作的陶艺等。

古代建筑:

介绍万里长城、赵州桥等古代建筑的历史。

名人故事:

讲孙中山、爱迪生等名人的事迹。

神话故事组展示:

讲《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故事,看有关的资料片等。

传统节日组展示:

介绍端午节的习俗,摘抄吟诵有关端午节的诗文,春节的由来,压岁钱的由来,中秋节的习俗。

饮食文化组展示:

介绍各地的风味小吃等。

2、同学们,听了这些小博士的调查汇报,你们有什么感受或疑问吗?

能不能对他们再继续充实资料提点建议?

教师相机予以点拨、引导,特别提示学生未研究到位的问题。

3、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情况,以鼓励为主,根据学生小组的不同表现颁发各类小奖章。

如:

最佳表演奖,最新创意奖,同心协力奖等。

4、整理成册

各小组长把本小组搜集的资料制作成“传统文化集”(教师帮助整理、装订)

(四)第四单元:

成果展示活动。

本单元2课时课内完成。

主要课型:

成果展示课。

通过手抄报、绘画、调查报告、剪贴报、写读书心得等汇报展示成果。

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其他小组的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学会与他人共享研究的体验与体会。

通过成果展示活动,养成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活动过程:

1、简单回顾上阶段的活动情况。

2、分小组汇报成果。

3、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非常出色!

老师很高兴能见证着大家在活动中慢慢地成长。

同学之间比以前更加团结友爱,懂得互相合作、互相学习。

这次活动中

   同学们通过亲自实践,感受到了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丰富多彩,我们可以用“灿烂辉煌、源远流长”来形容祖国的传统文化。

但是它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今天所调查的这几个方面,你还可以在阳光三月去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风筝;你还可以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去欣赏各种戏曲;你还可以在元宵节上也去体验舞龙灯的兴奋……

(师边小结边出示有关课件,让学生再次直观地欣赏各种传统文化,激发继续调查的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