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2947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3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起源:

汉字起源于六千多年前的“①”。

2.完善:

至商朝,汉字形成完整体系。

3.演变:

按照②、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演变。

4.趋势:

总趋势是③。

5.代表

体例

特点

代表

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有很高的

魏晋:

钟繇、⑤贡献最大

唐代: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各有特色

草书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东晋:

王羲之、王献之

唐朝:

张旭、⑥

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东晋:

王羲之

唐朝:

颜真卿

北宋:

元朝:

赵孟

明朝:

文征明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演变

(1)战国:

帛画《⑧》和《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2)秦汉以后的历代画家们创作出大量人物画、⑨和花鸟画。

(3)东晋:

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⑩》等传世佳作。

(4)隋唐:

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创作出《游春图》《⑪》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

(5)两宋:

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

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北宋画家

⑫的《清明上河图》。

(6)元明清:

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⑬。

元代王冕的《⑭》、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2.特点:

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三、京剧的出现

1.戏曲

(1)起源:

中国戏曲从⑮发展而来。

(2)春秋战国:

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3)元:

元杂剧把戏曲艺术推向成熟。

(4)明:

戏曲演出是城乡生活的重要内容,江苏⑯流传甚广。

2.京剧的出现

(1)背景

①清朝前期:

北京戏曲舞台活跃。

②道光年间:

形成“⑰”的局面。

③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新的剧种——⑱形成。

(2)发展

①同治、光绪年间:

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⑲、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②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

③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

3.地方戏曲:

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

K知识参考答案

⑰徽汉合流⑱京剧⑲程长庚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与时代变迁

魏晋南北朝

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楷书、行书、草书臻于成熟

①社会的变迁影响了人的心理;

②士人群体渐趋形成,书法成为其追求神韵、意境和风骨的理想形式;

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提供条件

隋唐

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注重规范,风格多样

国家统一,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和进取精神,法度和规范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宋代

崇尚意趣、追求个性、忽略法度

①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②理学产生和发展,使人们在审美上出现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的新特点;

③社会上重文风气形成

明代

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创造

商品经济的发展

(2017—2018学年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对文钱”为宋太宗首创,是指同一年号钱,大小、重量、形制和币文内容完全相同,但币文的书法则不同。

下图为宋太宗手书“淳化元宝”真行草三枚。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政府对书法书写的重视

B.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C.当时社会流行字体的多元化

D.汉字应用已深入社会各领域

【答案】C

【拓展提升】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1)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2)隋唐,国家统一繁盛,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

(3)宋代时市民阶层兴起,通俗文化逐步繁荣,文风很盛,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也是重视个性而忽略法度。

(4)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生活丰富,所以书法更世俗化、平民化,强调个性化创造。

中国绘画的发展特点

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3.从绘画的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4.从绘画的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向商品发展。

到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2017—2018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国山水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不重形似,有着突出的内在精神美,呈现出一种静穆、玄淡、中庸柔和之美。

以下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有误的是

A.注重个人主观性情抒发

B.深受儒学、道家思想影响

C.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D.重在表达个人的政治理念

【答案】D

全面认识京剧的形成

1.形成因素

(1)封建政府的促进作用。

乾隆帝时,徽班进京,为京剧形成创造了条件。

(2)北京的中心作用。

清代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为其形成提供了舞台。

(3)广大艺人们的努力。

在他们的努力下,出现徽汉合流局面。

2.艺术特征

(1)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用京胡、二胡、唢呐等弦乐器和鼓锣等打击乐器伴奏。

(2)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3)表演艺术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

(4)表演按照一定程式进行,采用虚拟性动作,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千人桥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网友“胖不墩儿”通过新浪微博发布系列漫画,将京剧与美食巧妙地“混搭”在一起。

《霸王别姬》里的虞姬自刎,躺下变成一条红烧鱼……如此混搭,引来网友热议。

下面有关京剧的说法合理的是

①京剧的流行从地方到北京

②京剧的表演以歌唱为主导

③在清朝同、光年间走向成熟

④自民国始逐步走向世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1.2017年11月,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我们通过甲骨文可以

A.了解商朝的社会历史

B.研究书法发展的历程

C.确定中华文明的源头

D.印证汉字是最早文字

2.看图,关于汉字演变脉络的表述正确的是

A.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C.美观性逐渐突出,实用性逐渐减弱

D.始终没有脱离象形文字的特点

3.史书记载某书法家“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

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

下列可能为其作品的是

ABCD

4.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起来。

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

该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B.统治者提倡

C.民间文化的发展

D.画家的性格

5.下图是元代画家倪瓒的《柯竹石亭图》,画面宁静柔和,干笔冷漠超然,内敛自持。

作者自题诗云:

“读书衡茅下,秋深黄叶多。

原上见远山,被褐起行歌。

……遐哉栖遁身,身外岂有它。

人主行乐甚,世事将如何!

”下列表述与该画作相符的是

A.描绘景物明快、栩栩如生

B.表达了画家浪漫主义情怀

C.表达了画家对人生、现实的感悟

D.构图完整,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

6.在京剧里,曹操被普遍认为是“奸臣”,他的脸谱通常被勾成白色,加枣核眉、三角眼;也有艺术家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改勾为剑眉、凤眼,使他的脸谱具有了“两面派”的功能——待人接物时一团和气,施计害人时阴险可怕。

由此可见京剧脸谱

A.其创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B.其表现内容遵循历史事实

C.被赋予了道德评价的功能

D.重个人审美而轻集体审美

1.“砲”本是用石头做的进攻武器,所以义符从“石”。

火药发明以后,形体改为从“火”的“炮”。

这说明汉字演变

A.适时调整,顺应新变化B.完善和简化构型体系

C.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D.汉字的象形功能增强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反映的是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的演进。

——摘编自罗德胤、秦佑国《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发展关系的五个阶段》

材料二19世纪末,教会学校组织学生演剧,让中国学生堂而皇之地登上舞台,不仅有助于扭转、打破国人的传统偏见,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所演之剧,不再是中国旧式的戏本,演剧的方式,也完全不是中国传统旧戏唱念做打的做派,而是直接用外语原文演出外国经典戏剧作品,演剧方式也是严格依照西洋戏剧的样式和要求进行,使其成为当时国人眼中的新潮、时髦之举。

进入20世纪之后,伴随着清末“戏曲改良”运动,学生演剧逐渐跃出校园走向社会。

受该运动的影响,学生所演的自创剧目的题材也基本上取材于社会时事,主题则和“时装新戏”一样主要来自维新派的社会、政治改良思想。

——摘编自范方俊《清末学生新潮演剧与中国现代戏剧的发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戏剧的发展趋势,并分别指出其依据。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戏剧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戏剧与社会的关系。

1.(2018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

“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

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

”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

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

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II)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3.(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图4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1.【答案】A

【解析】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往往记录殷商时期的社会历史,故A正确;材料只反映了甲骨文,并不能体现书法发展的整个历程,故B错误;甲骨文并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故C错误;材料没有将汉字与其他文字比较,不能说明汉字是最早文字,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B

【解析】由图汉字演变脉络看出,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B正确,A错误;汉字演变还呈现出实用性逐渐增强的特点,C错误;汉字发展还呈现出由象形到抽象的趋势,D错误。

3.【答案】C

【解析】草书最能体现书法家的情感,材料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正是草书特点的写照,C正确;A是小篆,B是行书,D是楷书,均排除。

4.【答案】A

5.【答案】C

【解析】从作者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画家借竹子和石头来表现自身的品格和对生活的理解,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不符合这幅作品的内容特点;B选项错误,画作主要体现的是现实主义的内容;D选项没有理解画作的深层内涵。

6.【答案】C

【解析】京剧里的脸谱颜色代表不同,“奸臣”“两面派”说明了京剧的道德评价功能,C正确;A中随意性不符合题意;B中遵循历史不符合京剧特点;D项是对材料误读。

1.【答案】A

【解析】材料““砲”本是用石头做的进攻武器,所以义符从“石””,“火药发明以后,形体改为从“火”的“炮””,说明汉字演变是符合新变化,符合历史发展的,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汉字的简化,故B、C项排除;汉字的象形功能减弱,故D项错误。

2.【答案】

(1)趋势:

戏曲种类日益丰富。

依据:

宋元时期为杂剧,明清时期则以多种地方戏为代表。

趋势:

舞台更加完备。

依据:

隋唐时期仅有简单的舞台,之后,前后台、伴奏区逐渐分开。

趋势:

专业化程度加强。

依据:

从百戏到杂剧,再到昆曲、京剧等;舞台的逐渐完备;演出场所从借助其他场地临时搭建,到有了固定场所。

(答出其中一点依据即可)

趋势:

市民化趋势。

依据:

从仅有贵族观戏到城乡民众均可观戏;演戏场所从贵族庭院扩展到民间街巷。

(答出其中一点依据即可)

(2)变化:

地位提高;非专业化;现实性强。

原因:

列强入侵;教育革新;政治改革、革命的发展。

(3)取材于社会。

丰富社会生活;教化民众(引领社会风尚);推动政治变革(进行舆论宣传)。

1.【答案】D

【解析】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

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故选D;A、B、C均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

2.【答案】D

【解析】由“官腔”、“雅乐”、“盛世元音”等词汇,可以看出昆曲被官府和贵族所重视,所以在重要的宫廷活动中常有昆曲演出,官府和宫廷主要代表了封建士大夫的欣赏层次和品味,江南地方郡邑大夫的活动也以昆曲显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说明昆曲流行的原因是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这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分明,故选D而排除C;心学强调本心体悟和致良知,主张内心反省和自我领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而昆曲在明朝就流行了,所以排除B。

【名师点睛】本题体现出来的命题趋势是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戏曲集中国民族艺术之大成。

自诞生以来,先辈艺人艰苦创业,历经以元代的杂剧、明代的昆曲、清代的京剧为代表的三大高峰期,它曾在相当一段时期(宋元至清末明初)几乎独霸中国舞台。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以程式化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它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这就是说,戏曲不仅只属于东方,而且只属于中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土特产品”。

既是“土特产品”,它必定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风格、中国魅力和中国气派。

我们不应只把它看作一种艺术形态,透过它,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审美经验之演变;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中国人审美趣味、审美经验的产生、发展、变化中,看到戏曲形态发生、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答案】A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及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

小切口,但需要学生有大范围的知识体系,且本题以图片的方式呈现考查了学生获取图片信息的能力。

本题学生易选D项,原因是受图片信息的误导和学生思维定式的局限性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