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2916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docx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docx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选择题(1-16单项选择,17-20多项选择)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A)的动词。

 A过程性目标    B知识技能目标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C  )

 A联系生活学数学   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该以(A )评价为主。

 A、过程            B、结果                C、分数

  7、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8.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年级开始设置。

(  C  )

 A.一、       B.二 、      C.三、      D.四

 9.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10.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11.“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C )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12、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  )。

A组织者合作者    B组织者引导者    C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六项具体目标有:

转变课程的功能、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和(  A  )。

 ①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②建立发展性的评价观③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③

 14、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主要强调两个方面。

(  B  )

 ①学生对数学的认识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③学生对数学应用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15、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有(  C  )。

 A概括性问题性相对性B概括性特殊性相似性C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

 1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于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

 17、数学基本能力分为(AB  )

 A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B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其它数学能力主要指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的能力。

 18、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1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BC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

 A.数感   B符号感   C空间观念   D统计观念   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二、填空题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_动手实践__、自主探索_与_合作交流_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_、数学思考、解决问题_和情感与态度_等四个方面做出了阐述。

 4、《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5、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

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  推理知识     。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9、“          ”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

 10、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交流、学习。

 11、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  的发展。

 13、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  教学。

 1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  过程     。

 15、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改进教学方法       的重要手段。

 16、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有 计算         推理          判断      。

 17、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18、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19、学生是学习的    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  者与合作者。

 20、(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三、分析说明题

 1、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2、谈谈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体会,并举例说明。

 答:

在学生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先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否则,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容易造成混乱,没有达到合作的目的。

例如:

学生小组合作统计,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前,先发给每组写有各个运动的表格,然后要求学生用打“√”或涂色的方式表示学生最喜欢每项运动的人数和确定本组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并派代表发言,最后提出有关活动的纪律要求,提完要求后,再由学生自行操作,教师廵视指导。

 3.有人认为:

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仅仅是“换本子”,没有实质改变。

试说明你的观点,为什么?

  答:

我觉得这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本子”,在教学理念上已经改变,并由改革之初的热热闹闹的课堂形式逐渐走向有效的理性。

 4、为什么要将数学课程生活化?

 

 答:

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所以要将数学课程生活化。

一、填空(30分)

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2.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第一学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简答(40分)

1、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对“数与代数”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数的认识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3)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4)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6)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7)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8)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9)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2.数的运算

  

(1)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3)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4)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5)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6)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7)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9)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3.式与方程

  

(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

4.正比例、反比例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3)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5.探索规律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2、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三、论述题(30分)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1.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B)

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

③教师成长④情感、态度、价值观

2.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D)

A.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3.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C)

A.强调探究性学习B.强调合作学习

C.内容密切联系生活D.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4.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B)

A.学生是发展的人B.学生是自主的人

C.学生是独特的人D.学生是独立的人

5.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A.认知内驱力B.学习动机

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

6.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A)

A.及时复习B.及时休息C.过度复习D.分数复习

7.“稳重而富有毅力,但往往又表现出缓慢与固执”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C)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8.下列关于中学教育的高中阶段的性质表述有误的是(D)

A.普通教育性质B.基础教育性质C.社会主义性质D.义务教育性质

9.“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B)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10.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D)

①有明确的教学目的②恰当地组织教材

③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一、填空题  

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

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

  

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

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

  

3、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

  

4、“最近发展区”是指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概念。

他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

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任务的方法的总和。

  

6、谈话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教材内容组织成若干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方法。

  

7、数学课程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取向上看,它突出如下几个方面:

(1)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4)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

  

8、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可分为:

讲授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活动课、实验课等。

  

9、按照前苏联巴班斯基的分类思想,检查学生认识活动效果的方法有:

  

(1)口头检查法;  

(2)直观检查法;  

(3)实习检查法。

  

10、那些对前面知识紧密联系,对后面要学习的知识具有重大影响的内容,为教学的重点。

  

11、所谓秧田式是指全班学生座位基本上横成行、竖成列,统统面向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形式。

  

12、所谓“教育”,应当是一项既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又着眼于未来发展的事业,是为“未来”而培育人的事业。

“教育在本质上是以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  

13、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责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14、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

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5、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类。

  

16、教学方法是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17、练习法是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18、“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

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

  

19、《标准》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

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

其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属于认知领域。

  

20、教学设计的一般的结构是:

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测)试题(3)

21、所谓问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

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

  

22、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一般如下:

  

(1)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  

(2)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  

(3)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  

(4)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  

(5)撰写教学案例。

  

23、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

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引导发现法;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自学辅导法。

  

24、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

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其二,教师提供问题;其三,学生提出问题;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

  

25、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26、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27、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秧田式、小组合作式、半圆式、双翼式、席地式等。

  

28、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29、教学方法是指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30、演示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实验,利用模型、图片、录音、幻灯、多媒体等指导学生经过观察得到感性认识的方法。

  

31、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32、如果我们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解读问题的性质,可以发现,所谓问题至少含四种成分,即一是目的;二是个体已有的知识;三是障碍;四是方法。

  

33、案例的主题是指从案例的中心思想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语。

  

34、复习课教学的特点有:

(1)“通”,融会贯通、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2)“理”,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构建知识体系,使之“竖成线”、“横成片”;(3)“补”,对学生学习的缺陷进行弥补,消除疑惑,使学生得到提高。

  

35、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

如果学生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或采取大长方形加三角形面积的思路,或采取大三角形减小三角形的方法,这就说明他作了不同的数学思考,或者采用了不同的认知策略;  

36、广义上的课程应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的概念。

  

37、制定课时目标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单元目标、学习材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38、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有:

讲授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活动课、实验课等。

  

39、自主活动的核心因素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则应从四个方面来实现,即一是兴趣的引领;二是目标的导向;三是评价的激励;四是竞争的促动。

  

40、问题探究法的主要特点是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花费时间较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