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2761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

高三理综测试题(2016年11月1日)

一、选择题(本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含有叶绿素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

B.没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C.含有有氧呼吸酶的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

D.组成生物体的活细胞都具有选择透过性膜

2.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  )

A.复制出现差错B.发生过交叉互换

C.联会发生紊乱D.发生了自由组合

3.下图表示水稻一个成熟叶肉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代表细胞器)。

下列有关分析和判断,错误的是(  )

A.水稻细胞中,有a的细胞一定有b,而有b的细胞

不一定有a

B.如果用18O标记图中的①,则可能会出现少量的具

有放射性的④

C.在b内膜上分布有ATP合成酶,而在a的基质中

没有ATP合成酶

D.此类细胞可作为观察a和b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

4.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5.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医学教授山中伸弥,因在“细胞核重编程技术”领域做出的革命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

下面为该技术的操作流程模式图:

据图推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干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均具有双层膜结构

B.干细胞分化形成的表皮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

C.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种类型的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干细胞可用于治疗因胰岛B细胞受损而引起的糖尿病

6.小鼠(2N=40)胚胎期某细胞发生下图所示异常分裂(未绘出的染色体均正常),其中A为抑癌基因,a为A的突变基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分裂过程中形成20个四分体

B.分裂产生Aa或aa子细胞的概率均为1/2

C.子细胞aa在适宜条件下可能无限增殖

D.染色体异常分离与纺锤体无关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7.2gCaO2中阴离子数目为0.2×6.02×1023

B、6.2gNa2O溶于100m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1

C、4.0gH218O中所含电子数为2×6.02×1023

D、标准状况下,将22.4LNO2通入足量水中发生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向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Mg(HCO3)2溶液:

2OH—+Mg2+==Mg(OH)2↓

B、向足量NaHSO4溶液中逐渐滴入Ba(HCO3)2溶液:

2HCO

+Ba2++2H++SO

==BaSO4↓2H2O+2CO2↑

C、酸性KMnO4溶液与H2O2反应:

2MnO

+10H++3H2O2==2Mn2++3O2↑+8H2O

D、向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HI溶液:

2Fe3++2I—==2Fe2++I2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4.在风景旖旎的公园往往都有喷泉以增加观赏性。

现有一喷泉喷出的看作竖直的水柱高达h,已知水的密度为ρ,喷泉出口的面积为S,则空中水的质量为()

A.ρhSB.2ρhSC.4ρhSD.3ρhS

15.某同学设想驾驶一辆由火箭作动力的陆地太空两用汽车,沿赤道行驶并且汽车相对于地球速度可以任意增加,不计空气阻力,当汽车速度增加到某一值时,汽车将离开地球成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航天汽车”,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6400km,g=10m/s2):

()

A.汽车在地面上速度增加时,它对地面的压力增大

B.当汽车离开地球的瞬间速度达到28800km/h

C.此“航天汽车”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小周期可以小于1h

D.在此“航天汽车”上弹簧测力计无法测量力的大小

16、将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

用细线相连后,再用细线悬挂于O点,如图所示。

用力F拉小球b,使两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且细线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保持

,则F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17.如图6所示,长为2L的轻杆,两端各固定一小球,A球质量为m1,B球质量为m2,过杆的中点O有一水平光滑固定轴,杆可绕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当转动到竖直位置且A球在上端,B球在下端时杆的角速度为ω,此时杆对转轴的作用力为零,则A、B两小球的质量之比为()

A、1:

1B、(Lω2+2g):

(Lω2-2g)

C、(Lω2-g):

(Lω2+g)D、(Lω2+g):

(Lω2-g)

18.2007年10月24日,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简化后的路线示意图如图7所示,卫星由地面发射后经过发射轨道进停泊轨道,然后在停泊轨道经过调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再次调速后进入工作轨道,卫星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

已知地球与月球的质量之比为a,卫星的停泊轨道与工作轨道的半径之比为b,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上均可视为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卫星()

A.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运行的速度之比为

B.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运行的周期之比为

C.在停泊轨道运行的速度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D.从停泊轨道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卫星必须加速

19、图中虚线为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两粒子M、N质量相等,所带电荷的绝对值也相等,现将M、N从虚线上的O点以相同速率射出,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中两条实线所示.点a、b、c为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已知O点电势高于c点.若不计重力,则( )

A.M带负电荷,N带正电荷

B.N在a点的速度等于M在c点的速度

C.N在从O点运动至a点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

D.M在从O点运动至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它做的功等于零

20、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有一个正方形的abcd,顶点a、c处分别固定一个正点电荷,电荷量相等,如图所示.若将一个带负电的粒子置于b点,自由释放,粒子将沿着对角线bd往复运动.粒子从b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

A.先作加速运动,后作减速运动

B.先从低电势到高电势,后从高电势到低电势

C.电势能与机械能之和先增大,后减小

D.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21.如图所示,倾斜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A端无初速度放置一物块。

选择B端所在的水平面为参考平面,物块从A端运动到B端的过程中,其机械能E与位移x的关系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BD)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利用重物自由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①下面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操作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

B.在点迹清晰的纸带上,只能从重物下落的起始点开始依次取若干个连续的点

C.在点迹清晰的纸带上,可不从重物下落的起始点开始依次取若干个连续辆点

D.纸带上某点的速度可利用公式V=gt进行计算

②实验室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

铁架台、电火花计时器(附固定用的铁夹)、秒表、电

源、导线、天平、刻度尺和纸带。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__

2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①小物块在1条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水平桌面滑行,之后平抛落至水平地面上,落点

记为M1;

②在钉子上分别套上2条、3条、4条……同样的橡皮筋,使每次

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保持一致,重复步骤①,小物块落点分别

记为M2、M3、M4……;

③测量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1)为求出小物块抛出时的动能,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小物块的质量mB.橡皮筋的原长x

C.橡皮筋的伸长量ΔxD.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E.小物块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L

(2)将几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物块做的功分别记为W1、W2、W3、……,小物块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分别记为L1、L2、L3、…….若功与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则应以W为纵坐标、____________为横坐标作图,才能得到一条直线.

(3)由于小物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不能忽略,则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选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24.(14分)如图所示,两轮在同一高度,两轮的半径均为R=0.2m,且都以角速度ω=8rad/s绕过轮心的水平轴逆时针转动,两轮心间的距离s=1m,有一块长为l(l>2m)的均匀木板AB,水平无初速度地放在两轮上,且木板重心O恰好在右轮轮心正上方.木板与两轮边缘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求:

(1)木板刚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2)从木板刚开始运动到重心O移到左轮心正上方所用

的时间是多少?

 

25.(19分)长为6l、质量为6m的匀质绳,置于特制的水平桌面上,绳的一端悬垂于桌边外,另一端系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的木块,如图所示.木块在AB段与桌面无摩擦(E点位于桌子的边缘),在BE段与桌面有摩擦,匀质绳与桌面的摩擦可忽略.初始时刻用手按住木块使其停在A处,绳处于绷紧状态,AB=BC=CD=DE=l,放手后,木块最终停在C处.桌面距地面高度大于6l.

(1)求木块刚滑至B点时的速度v和木块与BE段的动摩擦因数μ;

(2)若木块在BE段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变为μ′=

,则木块最终停在何处?

(3)是否存在一个μ值,能使木块从A处放手后,最终停在E处,且不再运动?

若能,求出该μ值;若不能,简要说明理由.

 

29、教材原文填空。

(10分)

(1)减数分裂是进行____________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____________减半的细胞分裂。

(2)DNA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复制开始时,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解旋。

然后,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_为原料,按_______________原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

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这样,复制结束后,一个DNA分子,通过细胞分裂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3)遗传信息储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理综物理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C

B

B

D

AD

BD

ABD

BD

二、实验题

22、①AB②秒表天平

23. 

(1)ADE 

(2)L2 (3)系统误差

24.

(1)设木板对两轮的压力大小分别为N1和N2,木板刚放上时的加速度为a,则

N1+N2=mg、μ(N1+N2)=ma,解得a=μg=2m/s2

(2)轮边缘的线速度为v=ωR=1.6m/s

板从静止加速到速度为1.6m/s所用的时间和移动的距离分别为

t1=

=0.8s;s1=

at12=0.64m

板匀速移动的距离和时间分别为

s2=s-s1=0.36m、t2=

=0.225s

故木板运动的总时间为t=t1+t2=1.025s

25.

(1)木块从A处释放后滑至B点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得:

ΔEp+ΔEk=0

即:

3mg(

l)-2mgl=

(M+6m)v2,木块滑至B点时的速度v=

木块从A处滑至C点的过程中,由功能关系得:

4mg(2l)-2mgl=μMgl

由此得μ=

(2)若μ′=

<μ,设木块能从B点向右滑动x最终停止,由功能关系得

)mg(

)-2mgl=μ′Mgx

将μ′代入式并整理得2x2-9lx+10l2=0,解得x=2l(x=2.5l不合题意舍去)

即木块将从B点再滑动2l最终停在D处.

(3)不存在符合要求的μ值,即不可能使木块从A处放手后最终停在E处且不再运动.

解法一:

当μ=

时,若木块滑至E点,恰好有f=μΜg=6mg,此时绳全部悬于桌边外,对木块的拉力恰好也为6mg,而从

(2)的结果知,要使木块继续向E点滑行,必须再减小μ值,因而木块尚未滑至E点时,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已与悬绳拉力相等,此时,再向E点滑行时,悬绳对木块拉力将大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而使合力向右,木块又重新获得加速度.因此不可能保持静止状态.

解法二:

设满足此条件的动摩擦因数为μ″,根据功能关系有

6mg×3l-2mgl=μ″Mg(3l),解得μ″=

而要使木块能在E处静止,还必须满足μ″Mg≥6mg,即μ″≥

所以满足此条件的动摩擦因数不存在.

35、解析:

(1)小物块在BC上匀速运动,由受力平衡得FN=mgcosθ

Ff=mgsinθ

而Ff=μFN

由以上几式解得μ=tanθ

(2)小物块在CA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则

FN′=mgcosθ-qE

Ff′=μF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Ff′=ma

v2-v

=2a·

由以上几式解得E=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