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请匿名评审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2701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请匿名评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课题申请匿名评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课题申请匿名评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课题申请匿名评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课题申请匿名评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请匿名评审书.docx

《课题申请匿名评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请匿名评审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申请匿名评审书.docx

课题申请匿名评审书

课题申请匿名评审书

附件2

学科分类C4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

课题申请·匿名评审书

(网络初审号:

 

课题名称:

结合本地特色,开发农村科学课程资源,探索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科学素养新途径

课题完成期限:

贰年

填表日期2017年4月12日

 

三、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限报10项)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1

2017.06-2017.08

开发农村科学课程资源,探索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实践与研究

实验方案

2

2017.09-2017.12

结合本地特色,进行农村科学课程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调查报告

3

2018.01-2018.03

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科学课程资源,促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有效策略

论文

4

2018.04-2018.09

寄宿制农村学校学生科学素养个案研究

案例集

5

2018.10-2019.03

充分利用农村科学课程资源,促进寄宿制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报告

6

2019.04-2019.06

开发农村科学课程资源,促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实践与研究

研究报告

最终研究成果(限报3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和系列研究论文)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1

2017.06-2018.03

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科学课程资源,促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有效策略

论文

2

2018.04-2019.03

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个案研究

案例集

3

2019.04-2019.06

开发本地课程资源,促进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实践与研究

研究报告

 

四、课题设计论证(限2000字内)

1、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

是小学科学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发展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它包括科学教师、科学教材、科学实验室以及其他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区和大自然中所有利于实现科学课程目标,促进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

本县市有独特的地域优势,蕴藏着丰富的科学课程资源。

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人们身上与科学活动有关的一种综合素养,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以及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等。

小学科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其目标的落实与达到程度,一方面有赖于科学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依赖于科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水平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农村的教育发展水相对来说比较平低,农村学生的科学素养亟待提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内现状:

2005年,全国基础教育全面开始新课程实验的新时期,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前,我国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框架和体系虽已初步形成,但学术界往往着眼于大的理论建构,尤其是对农村科学课程资源的专题研究比较少,存在关注度不够,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特别缺乏实证性研究和行动研究。

与城市相比,大多数农村小学实验仪器更新慢,实物资源短缺或不配套,优质的教学资源品种少,科学教学资源开发方面很大程度上落后于实验教材开发。

注重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教育教学实践中资源问题的解决,将是我国课程资源研究的必然趋势。

2.国外现状:

课程资源思想源于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

他们对科学课程资源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论著。

强调教学内容应取材于孩子们直接的生活环境;“探究”是教学的核心;“过程”应成为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

科学教育和课程开发须全社会共同参与;课程开发是长期的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

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三)选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根据农村和城市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因此,开发和利用具有区位特色的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很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本课题主要通过对本土科学课程资源的调查分析,研究和开发利用,悉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帮助他们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亲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不断提高和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并为农村学校科学教学,课程开发提供一定的技术、方法、理论指导。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1.为因地制宜实施科学教学和科技实践活动提供第一手资料。

2.充分挖掘家庭、学校和社区有价值的资源,拓宽科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渠道。

3加强科学教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构建一种与实践相融的科学教学模式。

4优化科学课教学效益,有效开展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高与发展。

(二)研究内容

1.本地小学科学课程资源调查分析研究。

2.农村学校学生科学素养现状,提高和发展研究。

3.农村学校学生科学素养个案。

4.优化科学课教育教学,促进农村小学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实施途径、方法和策略。

(三)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通过对本县市科学课程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及对一些特殊个案的实践研究基础上,遵循现实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和适度性原则,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具有本地特色的科学课程资源开发计划,在日常科学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利用。

借鉴以往研究成果,认真分析农村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以及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倡导自主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新模式。

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其科学素养。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本课题将采用设计方案→资源调查→资源分析→诊断缺陷→创新实践→提炼优势→校本课程→资源利用这一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深入调查当地科学课程资源现状,为课题推进提供可行性的依据和保障。

(2)案例研究法:

对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及需求进行个案研究。

(3)文献资料法:

广泛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信息资料。

(4)行动研究法:

针对有效利用资源和学生实际情况,多角度探索,科学评估测量。

(5)经验总结法:

将课题所研究的内容、过程进行提炼总结。

3.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技术路线:

遵循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开题论证—搜集资料—处理资料—撰写报告—炼制论文的路线进行研究,并通过筛选→归类→辑录→分析的方式处理资料。

(2)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7年4月-2017年6月):

成立课题组,申请立项。

第二阶段(2017年7月-2018年6月):

调查本地科学课程资源现状及农村学校学生科学素养情况,对开发本地课程资源,促进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全面提高和发展的途径、策略进行探索;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2018年7月——2019年3月)根据前一阶段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修正实施计划,然后总结。

第四阶段(2019年4月-2019年6月):

1.完成课题资料整理,统计分析。

2.撰写研究报告。

3.形成最终研究成果:

(1)调查报告。

(2)论文、个案研究集。

(3)研究报告

(4)科学课程资源校本教材。

4.申请结题。

可另加页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限1500字内)

1、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2、主要参加者的学科教学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一.已取得相关成果的社会评价和主要参考文献:

1.已取得相关成果的社会评价

课题组全部成员均在农村寄宿制小学工作,对培养农村小学学生科学素养均有亲自参与并体验的经验。

我校建有标准的科学仪器室和科学实验室,并以此为依托,经常性开展科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及辅导。

学校还建有科普室,除有科学专刊,图片资料供师生随时查阅外,还设专柜陈列师生的实验小作品、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收集当地岩石、小昆虫、植物花卉等制成标本,以了解当地资源,进行实际观察。

学校组建了科技活动社团,经常性开展科技活动,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和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校科学教学和科学实验室管理使用水平在本县市农村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小学生科普教育经验在本县市交流,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先后有本县市及邻县多家兄弟学校到我校观摩学习。

在地市级小学生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大赛中,我校先后有十几人次获奖。

有几位老师就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方面进行了悉心研究和探索,并有相关论文交流、发表。

2.主要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稿)》

2.马颖、李运涛,农村小学的科学课程资源开发【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1第10)

3.蔡海军、谢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6).

5.郑雪,陈少华,张兴贵,曾毅著《心理健康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版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科教学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课题负责人:

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科学学科组长。

在教研教改方面经验丰富,曾有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

多次参加市级以上教研教改培训并作经验交流发言。

第一参加者:

二级教师,本科学历,学区教研员,专职科学教师。

擅长教学理论研究,兼职科技社团辅导教师。

第二参加者:

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任寄宿制小学教导主任,擅长资料整理分析,兼职科技社团辅导教师。

第三参加者:

二级教师,大专学历,学区教研员,在寄宿制学校工作十八年,有丰富的寄宿制学校工作经验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经验,擅长德育实践及理论研究,先后有多篇文章在国家、省级教育刊物发表。

作为第一负责人,省级教研课题《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于2016年11月通过鉴定。

第四参加者:

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长于行动研究。

有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

第五参加者:

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在个案研究、团体辅导方面经验丰富,。

第六参加者:

.二级教师,本科学历,科学课教师,在德育实践方面成绩突出。

第七参加者:

二级教师,兼职科技社团辅导教师,长于行动研究。

第八参加者:

二级教师,兼职科技社团辅导教师,

第九参加者:

二级教师,兼职科技社团辅导教师,。

第十参加者:

一线科学课教师,。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学校周边既有新能源基地,又有一定规模的设施养殖、特色农业种植基地,地域特色明显,科学课程资源丰富,调查便捷.

2、我校是一所全日制六年制农村寄宿制学校,校领导和教导处高度重视,形成了以研促教的良好氛围。

3、在距学校20km范围内,还有4所农村学校,在调查分析及成果应用中可与兄弟学校联手完成,研究结果更具普遍性。

4、学校建有标准化实验室,每年均有投入预算,用以开展科技实践活动,订阅科普杂志、购置科学实验仪器。

5、学校已接通10M光纤网络,各功能室设施齐全,并组建科技活动社团,能保证实验活动的顺利进展。

6、课题组成员有学科组长、有教研员、有专职科学教师、有兼职科普教育辅导员、也有一线普通教师,人员构成合理。

课题组成员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与敬业精神,课题组成员在以往的研究中取得了市级以上研究成果。

7、本课题的目标和思路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相吻合,贴近实际,易于操作。

本课题得到本县市教研室多名老师的热情指导。

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的各方面技术、条件均有保障,且十分便利,足以保证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