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2581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暑.docx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暑.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暑.docx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暑

2015-2016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高一(下)化学暑假作业(7)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处,可以找到(  )

A.合金B.半导体材料C.催化剂D.农药

2.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C.氢氧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3.光照对下列反应几乎无影响的是(  )

A.氢气与氯气B.溴化银的分解C.甲烷与氧气D.次氯酸分解

4.下列物质中,只含离子键的是(  )

A.HClB.CO2C.MgCl2D.KOH

5.下列表达方式中错误的是(  )

A.次氯酸电子式:

B.S2﹣的结构示意图:

C.O﹣18的原子符号:

OD.CO2分子的结构式:

O=C=O

6.小烧杯放在一块沾有水的玻璃片上,加入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并用玻璃棒搅拌,玻璃片上的水结成了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4Cl+Ba(OH)2═BaCl2+2NH3•H2O;△H>0

B.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氯化铵与氢氧化钡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7.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建设空间站的基本能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宫一号利用太阳能将水加热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B.天宫一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C.神舟九号中的氢氧燃料电池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

D.神舟九号升空时火箭发射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化学能

8.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

C.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下列各项在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

①电子总数②原子总数③质子总数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所含的总能量⑥物质的种类.

A.都不变B.都变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10.在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4NH3(g)+5O2(g)⇌4NO(g)+6H2O(g).反应开始时NH3的浓度是1.0mol/L,经过20s后,它的浓度变成了0.2mol/L,容器体积不变,在这20s内H2O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A.0.04mol/(L•s)B.0.06mol/(L•s)C.0.6mol/(L•s)D.0.8mol/(L•s)

11.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化合价与负化合价代数和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一定是第ⅦA族元素

B.R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O3

C.R的气态氢化物能燃烧

D.R的气态氢化物易溶于水显碱性

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LCCl4中含有C﹣Cl键数目为0.2NA

B.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中含有

Cl数目一定为0.2NA

C.常温常压下,4.4gCO2与N2O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3NA

D.80mL10mol•L﹣1盐酸与足量MnO2加热反应,产生Cl2的体积为4.48L

 

二、非选择题:

13.将反应2Fe3++Fe═3Fe2+设计成原电池,电池负极材料为  ,正极反应为  .

14.X、Y、Z、W是短周期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

常温常压下,Y单质是淡黄色固体,常在火山口附近沉积

Z

Z和Y同周期,Z的非金属性大于Y

W

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

(1)Y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Y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较强的是  (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

(2)W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分别写出这两种氧化物的电子式:

  ;

(3)用电子式表示Y和W形成离子化合物的过程  写出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  .

15.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A

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

B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C

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

D

单质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是保护地球地表环境的重要屏障

E

最高正化合价为+7

F

第3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最大

(1)写出由A、D二元素所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

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

(2)写出E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在101kPa下,BA4(g)、A2(g)、B(s)的燃烧热分别为:

△H1=﹣890.3kJ/mol、△H2=﹣285.8kJ/mol和△H3=﹣393.5kJ/mol,则反应B(s)+2A2(g)=BA4(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4)C的一种氢化物甲核外有18个电子,发射卫星时可用它作为燃料,用C2D4为氧化剂,甲(l)+C2D4(l)﹣C2(g)+A2D(g)

已知4g甲在上述反应中放出71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5)BA4为燃料可设计成结构简单、能量转化率高、对环境无污染的燃料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则a是  气体,电极反应式为  ;通入b气体的电极是  极,电极反应式为  .

16.A、B、C、D、E为五种常见的元素,原子序数逐渐增大,A、E同主族,D、E同周期.已知:

①E的原子核中含有20个中子,1.11gECl2与20mL1mol•L﹣1的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AgCl沉淀;

②B的单质可与酸反应,1molB单质与足量酸作用,在标准状况下能产生33.6LH2;

③C单质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3.17g/L.

回答下列问题:

(1)B单质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A、E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

(3)写出E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实验室制取C单质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2015-2016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高一(下)化学暑假作业(7)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处,可以找到(  )

A.合金B.半导体材料C.催化剂D.农药

【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分析】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通常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

【解答】解:

A.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可以用来做导体,可以用来做合金等,像镁和铝等,故A错误;

B.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接区域的元素通常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可以用来做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如硅等,故B正确;

C.可以用于做催化剂的元素种类较多,一般为过渡金属元素,故C错误;

D.非金属元素位于右上方,非金属可以制备有机溶剂,部分有机溶剂可以用来做农药,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C.氢氧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考点】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分析】A.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铜锌原电池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

C.氢氧燃料电池属于原电池;

D.锌锰干电池中,锌易失电子而作负极.

【解答】解:

A.锂离子电池中能循环使用,属于二次电池,故A正确;

B.铜锌原电池中,锌易失电子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故B错误;

C.燃料电池属于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故C正确;

D.锌锰干电池中,锌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故D正确;

故选B.

 

3.光照对下列反应几乎无影响的是(  )

A.氢气与氯气B.溴化银的分解C.甲烷与氧气D.次氯酸分解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光照下,氯气能与氢气、溴化银的分解,次氯酸光照下分解,而甲烷与氧气反应需要点燃或加热,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

A.光照下反应生成HCl,故A不选;

B.光照下溴化银发生分解生成单银和溴,故B不选;

C.光照下二者不反应,故C选;

D.光照下次氯酸分解生成HCl和氧气,故D不选;

故选C.

 

4.下列物质中,只含离子键的是(  )

A.HClB.CO2C.MgCl2D.KOH

【考点】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分析】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

A.HCl分子中H﹣Cl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分子中C﹣O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

C.氯化镁中镁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

D.KOH中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5.下列表达方式中错误的是(  )

A.次氯酸电子式:

B.S2﹣的结构示意图:

C.O﹣18的原子符号:

OD.CO2分子的结构式:

O=C=O

【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分析】A.次氯酸中不存在氢氯键,其分子中存在1个氢氧键和1个氧氯键;

B.硫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6,核外电子总数为18;

C.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质量数为18;

D.二氧化碳为直线型结构,分子中存在两个碳氧双键.

【解答】解:

A.次氯酸中存在1个氧氢键和1个氧氯键,次氯酸正确的电子式为:

,故A错误;

B.硫离子为硫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的,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B正确;

C.氧元素的核电荷数为8,O﹣18的原子质量数为18,该氧原子可以表示为:

O,故C正确;

D.二氧化碳分子中存在两个碳氧双键,为直线型结构,二氧化碳的结构式为:

O=C=O,故D正确;

故选A.

 

6.小烧杯放在一块沾有水的玻璃片上,加入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并用玻璃棒搅拌,玻璃片上的水结成了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4Cl+Ba(OH)2═BaCl2+2NH3•H2O;△H>0

B.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氯化铵与氢氧化钡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通过玻璃片上结冰现象可以确定反应是吸热的;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答】解:

A.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H>0,故A错误;

B.通过玻璃片上结冰现象可以确定反应是吸热的,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B正确;

C.加入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并用玻璃棒搅拌,玻璃片上的水结成了冰,说明氯化铵与氢氧化钡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错误;

D.通过玻璃片上结冰现象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热能转变为化学能,故D错误;

故选B.

 

7.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建设空间站的基本能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宫一号利用太阳能将水加热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B.天宫一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C.神舟九号中的氢氧燃料电池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

D.神舟九号升空时火箭发射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化学能

【考点】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分析】A.利用太阳光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方法很有前景,但现在还不能实现;

B.碳纤维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C.氢氧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

D.火箭发射的动力主要是燃料的燃烧,来源于化学能.

【解答】解:

A.利用太阳光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方法很有前景,但现在还不能太阳能直接利用将水加热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故A错误;

B.碳纤维是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错误;

C.氢氧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故C错误;

D.火箭发射的动力主要是燃料的燃烧,来源于化学能,故D正确,

故选D.

 

8.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

C.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锌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解答】解:

A、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锌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

B、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即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故B正确;

C、Zn、Cu、硫酸构成原电池,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2H++2e﹣→H2↑,溶液中没有铜离子,故D错误;

故选B.

 

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下列各项在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

①电子总数②原子总数③质子总数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所含的总能量⑥物质的种类.

A.都不变B.都变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种类;

【解答】解:

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可以得知:

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没有增减,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即电子总数不变、质子总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故①②③④正确;

反应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故⑤错;

物质种类可能存在单质和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分子总数也可以发生变化,故⑥错;

故选D.

 

10.在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4NH3(g)+5O2(g)⇌4NO(g)+6H2O(g).反应开始时NH3的浓度是1.0mol/L,经过20s后,它的浓度变成了0.2mol/L,容器体积不变,在这20s内H2O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A.0.04mol/(L•s)B.0.06mol/(L•s)C.0.6mol/(L•s)D.0.8mol/(L•s)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分析】v(NH3)=

=

mol/(L.s)=0.04mol(L.s),同一可逆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据此计算水的反应速率.

【解答】解:

v(NH3)=

=

mol/(L.s)=0.04mol(L.s),同一可逆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在这20s内H2O的化学反应速率=

v(NH3)=

×0.04mol(L.s)=0.06mol/(L•s),故选B.

 

11.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化合价与负化合价代数和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一定是第ⅦA族元素

B.R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O3

C.R的气态氢化物能燃烧

D.R的气态氢化物易溶于水显碱性

【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分析】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化合价与负化合价代数和为6,设最高化合价为x,则最低化合价为x﹣8,则有x+x﹣8=6,x=7,则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最低化合价为﹣1价,结合对应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

【解答】解:

主族元素R的最高化合价与负化合价代数和为6,设最高化合价为x,则最低化合价为x﹣8,则有x+x﹣8=6,x=7,则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最低化合价为﹣1价,

A.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说明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应位于第ⅦA族元素,故A正确;

B.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R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2O7,故B错误;

C.R为Cl、Br等元素,对应的氢化物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故C错误;

D.R为卤族元素,对应的氢化物溶于水呈酸性,故D错误.

故选A.

 

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LCCl4中含有C﹣Cl键数目为0.2NA

B.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中含有

Cl数目一定为0.2NA

C.常温常压下,4.4gCO2与N2O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3NA

D.80mL10mol•L﹣1盐酸与足量MnO2加热反应,产生Cl2的体积为4.48L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态;

B、氯原子有

Cl、3717Cl等;

C、CO2与N2O的摩尔质量均为44g/mol,且均为3原子分子;

D、二氧化锰只能与浓盐酸反应,和稀盐酸不反应,且氯气所处的状态不明确.

【解答】解:

A、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和C﹣Cl键的个数,故A错误;

B、氯原子有

Cl、3717Cl等,故标况下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其中含氯原子为0.2NA个,但不全部是

Cl,故B错误;

C、CO2与N2O的摩尔质量均为44g/mol,故4.4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且均为3原子分子,故0.1mol混合物中含0.3NA个原子,故C正确;

D、二氧化锰只能与浓盐酸反应,和稀盐酸不反应,故盐酸不能反应完全,且生成的氯气的状态不明确,故体积不一定是4.48L,故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3.将反应2Fe3++Fe═3Fe2+设计成原电池,电池负极材料为 Fe ,正极反应为 2Fe3++2e﹣=2Fe2+ .

【考点】设计原电池.

【分析】根据方程式知,该反应中Fe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Fe作负极,不如Fe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含有铁离子的可溶性铁盐作电解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

根据方程式知,该反应中Fe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Fe作负极,不如Fe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含有铁离子的可溶性铁盐作电解质,正极上铁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Fe3++2e﹣=2Fe2+,

故答案为:

Fe;2Fe3++2e﹣=2Fe2+.

 

14.X、Y、Z、W是短周期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

常温常压下,Y单质是淡黄色固体,常在火山口附近沉积

Z

Z和Y同周期,Z的非金属性大于Y

W

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

(1)Y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三 周期第 VIA 族,Y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较强的是 HClO4 (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

(2)W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分别写出这两种氧化物的电子式:

 

 ;

(3)用电子式表示Y和W形成离子化合物的过程 

 写出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 

 .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分析】X、Y、Z、W是短周期中的四种常见元素,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其次外层是K层,则X为C元素;

常温常压下,Y单质是淡黄色固体,常在火山口附近沉积,则Y是S元素;

Z和Y同周期,Z的非金属性大于Y,则Y是Cl元素;

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则W质子数是11,为Na元素;

(1)主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其周期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与其族序数相同,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

(2)W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分别为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3)Y和W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化合物硫化钠,X最高价氧化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只含共价键.

【解答】解:

X、Y、Z、W是短周期中的四种常见元素,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其次外层是K层,则X为C元素;

常温常压下,Y单质是淡黄色固体,常在火山口附近沉积,则Y是S元素;

Z和Y同周期,Z的非金属性大于Y,则Y是Cl元素;

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则W质子数是11,为Na元素;

(1)主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其周期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与其族序数相同,Y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VIA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S,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故答案为:

三;VIA;HClO4;

(2)W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分别为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其电子式分别为

故答案为:

(3)Y和W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化合物硫化钠,其形成过程为

,X最高价氧化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只含共价键,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15.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A

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

B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C

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

D

单质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是保护地球地表环境的重要屏障

E

最高正化合价为+7

F

第3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最大

(1)写出由A、D二元素所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

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

(2)写出E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l2+H2O=H++Cl﹣+HClO ;

(3)在101kPa下,BA4(g)、A2(g)、B(s)的燃烧热分别为:

△H1=﹣890.3kJ/mol、△H2=﹣285.8kJ/mol和△H3=﹣393.5kJ/mol,则反应B(s)+2A2(g)=BA4(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s)+2H2(g)=CH4(g)△H=﹣74.8kJ•mol﹣1 ,

(4)C的一种氢化物甲核外有18个电子,发射卫星时可用它作为燃料,用C2D4为氧化剂,甲(l)+C2D4(l)﹣C2(g)+A2D(g)

已知4g甲在上述反应中放出71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N2H4(l)+N2O4(l)=3N2(g)+4H2O(g)△H=﹣1136KJ/mol .

(5)BA4为燃料可设计成结构简单、能量转化率高、对环境无污染的燃料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则a是 CH4 气体,电极反应式为 CH4+10OH﹣﹣8e﹣=2CO32﹣+7H2O ;通入b气体的电极是 正 极,电极反应式为 4H2O+2O2+8e﹣=8OH﹣ .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分析】短周期元素中,A是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则A为H元素;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故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B为碳元素;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原子也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5,故C为N元素;D单质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是保护地球地表环境的重要屏障,则D为O元素;E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7,则E为Cl;F是第3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