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进埔变电站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2502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进埔变电站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东莞进埔变电站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东莞进埔变电站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东莞进埔变电站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东莞进埔变电站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莞进埔变电站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docx

《东莞进埔变电站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进埔变电站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莞进埔变电站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docx

东莞进埔变电站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1.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1.1.工程概况………………………………………………………………3

1.2.地质概况………………………………………………………………3

1.3.小结……………………………………………………………………4

1.4.编制依据………………………………………………………………4

2.施工部署(附图2)…………………………………………………………5

2.1.现场管理体系…………………………………………………………5

2.2.桩机施工顺序及行走线路图…………………………………………5

2.3.质量目标………………………………………………………………6

3.施工准备工作………………………………………………………………6

3.1.施工技术准备…………………………………………………………6

3.2.劳动力、施工物资准备………………………………………………7

4.施工平面布置………………………………………………………………8

4.1.施工临时用水…………………………………………………………8

4.2.施工临时用电…………………………………………………………8

5.施工进度计划(附图3、4)………………………………………………8

6.工程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8

6.1.测量放线………………………………………………………………9

6.2.静压桩工艺流程………………………………………………………9

6.3.针对桩位偏移而采取相应的措施……………………………………10

6.4.施工允许偏差……………………………………………………………11

6.5.解决桩折断的方法………………………………………………………11

6.6.配桩长度(送桩)………………………………………………………12

6.7.质检验收…………………………………………………………………12

7.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3

8.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4

8.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15

8.2.施工安全措施……………………………………………………………16

8.3.机具设备及其安全技术…………………………………………………16

8.4.防火安全措施……………………………………………………………16

9.保证工程进度主要措施………………………………………………………16

9.1.合理确定施工程序………………………………………………………16

9.2.落实组织机构……………………………………………………………16

9.3.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17

10.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18

10.1.文明施工措施…………………………………………………………19

10.2.环境保护措施…………………………………………………………20

11.雨季施工措施…………………………………………………………………21

12.劳动力进场计划表(附表)…………………………………………………21

13、施工机具进场计划……………………………………………………………22

 

1.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1.1.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拟建的220kv东莞进埔变电站,由配电梯、水池、泵房、事故油池、主控楼、主变区、电缆沟等组成。

其基础处理采用桩径为φ300(厚壁70MM,AB桩型:

273支,A型:

308支)、φ400(厚壁95MM,AB桩型:

256支,A型:

450支)高强预应力砼管桩,东莞进埔变电站φ300桩径入土约15000米,φ400桩径入土约15000米。

管桩的设计承载力分别为φ400管,800KN。

最后贯入度控制值mm/10击不大于25mm.

2.工程特点

施工工期短,材料运输量大,质量要求高,施工工艺技术要求严等,桩机进场施工数量多,为本工程的主要特点。

1.2.地质概况

1.2.1地形地貌

站址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槎窖进步防汛站北侧,站址南侧距离东江0.5km左右,北侧距麻涌公路2km,东侧与香村河相临。

站址属于东江I级阶地地貌,地面高程为-2.00m~2.60m之间。

现为养鱼池和香蕉林。

1.2.2地层岩性

根据本次勘探和选址勘测资料得知,所址区上部覆盖第四系(Q4)冲积层,下伏第三系(N)泥岩。

现将本次勘测的地层自上而下论述如下:

1.粘土:

黄褐色,呈可塑状态,表部含有植物根系。

2.淤泥:

灰黑色,呈流塑状态,含有多量有机质,有腥臭味,局中夹粉细砂薄层。

3.粉砂:

灰黑色或浅黄色,主要由石英、长石颗粒组成,混多量的粘性土约占15%,夹有淤泥质粘土薄层。

饱和,呈松散状态。

4.淤泥质粘土:

灰黑色,流塑,有腥臭味,局部夹有粉细砂薄层。

5.A粘土:

灰黑色~灰白色,可塑,局部混有少量粉砂。

5.B粘土:

浅黄色、灰白色,硬塑,局部混有少量砂。

6.A细砂:

灰白色或浅黄色,主要由石英、长石颗粒组成,混有多量粘性土,饱和,密实,局部为中密状态。

6.B粗砂:

浅黄色、灰白色,主要由石英、长石颗粒组成,最大粒径约50mm。

分选性一般,磨圆性差,呈次棱角状。

混有多量粘性土,及卵石,卵石粒径一般为30mm,饱和,密实。

7.泥岩:

灰黑色,主要由泥质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构造。

强风化,呈硬塑或硬状态的粘性土状。

8.泥岩:

灰黑色,主要由泥制裁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构造。

中等风化,呈块状。

1.3.小结

为完善整体布局,征询甲方意见,安排五台桩机进场施工。

安排按设计好的行走线路图进行施工,这样有秩序的施工,便于桩的堆放和便于土从一个方向逐步向另一方向赶即可以防止由于挤土引起的桩身上浮现象,同时可以避免因桩机来回走动而引起碰撞桩头以及由于桩机机身重,造成土的表面承载力不够,使桩受土壤的挤压而导致桩身偏移,最终导致偏差超规范及降低桩身承载力。

1.4.编制依据

请核实以下规范及编排好顺序

1、建设单位提供的桩基础布置平面图(B209S-T0204-02;B209S-T0303-17;B209S-S0402-01;B209S1-T05-03;B209S-T0202-03;B209S-T0301-03;B209S-T0304-02;B209S-T0302-02;)

2、预应管桩(施打)统一说明及桩表(B209S-T0204-04)

3、方提供的东莞220千伏中堂变电站新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工GJ94—9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广东省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J15-22-98》。

2.施工部署(附图2)

2.1.现场管理体系

根据本工程的规模和特点,对本项目实行项目法管理,组织以项目经理为主的管理层,全权负责该工程的现场管理。

项目班子按项目法施工管理模式配备,对该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等综合效益进行高效率有计划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为确保质量优良,派选整体素质高、技术全面、有十多年现场施工经验的管理员进入该工地的现场参予施工管理,该项目的机构设置详见项目经理部组织架构图(附图1)。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框图

 

2.2.桩机施工顺序及行走线路图

本工程的总体施工顺序安排及工艺流程主要考虑工程的工程量,工期等因素,总体施工顺序流程图如下:

施工准备、人员设备、材料等

整理施工便道

测量放桩位

打桩施工

桩基检测

竣工验收

编制打桩路线压桩施工走向线路图。

当因某种条件限制而无法满足上述行走线路时,则适当调整行走路线,以防止工期延误,但大前提需确保打桩顺序要从中间向两边走,而不能从两边向里边施工。

同时确保使用经纬仪和水准仪对桩位进行监控,观测其偏移和标高的变化,并累总数据,以备下一工序施工和总结。

打桩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情况与地质资料不符是时,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处理。

管桩达到设计要求每阵十击贯入度不大于25mm要求后方可收桩,打桩阶段完成后,可进行土方开挖,但土方开挖也应考虑土自重对桩身侧压所造成的影响。

土方工程在施工中检查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排水、降水系统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对回填土方还应检查回填土料、含水量、分层厚度、压实度、对分层挖方,也应检查开挖深度等。

2.3.质量目标

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做到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双优良。

3.施工准备工作

3.1.施工技术准备

3.1.1施工进度控制实施

(1)分解工程进度控制目标,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2)认真落实施工资源供应计划,严格控制工程进度目标。

(3)协调各施工部门之间关系,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4)收集工程进度信息,做好工程进度跟踪临近工作。

3.1.2施工质量控制实施

(1)分解施工质量控制目标,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体系。

(2)认真确定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点,落实其质量控制措施。

(3)跟踪临控施工质量,分析施工质量变化状况。

3.1.3做好工程技术交底工作

(1)组织相关人员熟悉图纸,认真进行图纸会审。

(2)编制施工方案,对班组进行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设计

文件和施工技术要求及标准的交底。

3.2劳动力、施工物资准备

3.2.1劳动力组织准备

(1)根据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和劳动力需要量计划要求,确定施工班组,并建立现场管理体系,使队伍内部工人技术等级合理配置,并满足劳动组合优化要求。

(2)根据劳动力需要量计划,组织劳动力进场,并安排好工人进场后的生活,然后组织施工前技术交底。

(3)具体劳动力配置详见劳动力进场计划表(附表)。

3.2.2施工物资准备

(1)施工机械设备应合理配备,以提高施工机械效率并按要求时间进场具体计划详见主要施工机械计划表(第28页)。

(2)编制材料需要计划,按日提出计划表,根据计划提前落实材料的订货,按计划组织进场。

(3)做好资金的运筹,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3.2.3施工现场准备

落实施工配置条件,对现场原有的情况进行调查进场后尽快安排现场控制网测量,搞好平面布置。

接通现场水电,搭设工地临时设施,通知甲方修筑施工临时道路。

具体步骤如下:

(1)按甲方提交规划测量放线对建筑物进行定位。

(2)放出建筑物柱间轴线,并定出承台位置,经有关部门复核验收合格后才能施工。

(3)用白灰粉将承台画出并对各承台进行探测,查找旧建筑物的承台和地梁进行清理。

(4)全部承台查找并清理一遍后进行回填。

以上四个步骤完成后我方进行下一工序一放线、放桩位。

4.施工平面布置(附表)

4.1.施工临时用水

曾径选用DN50镀锌水管做主干管,明管敷设,给水支管选用DN25镀锌水管,在生活区、办公区、设置龙头。

4.2.施工临时用电

本工程施工临时用电分三级配电,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三级配电,才能满足施工要求。

5.施工进度计划(附图形)

项目部控制在25个晴天日内完成,关于各工序进场次序详见进度网络图。

一、施工进度网络图(附图3)

二、施工进度横道图(附图4)

6.工程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该工程采用D50型柴油打桩机五台进场施工,必须在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工作,且有技术可靠的管理规章制度,才可保质保量,施上前必须具备如下资料:

(1)施工前对建筑物场地的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取得打桩的有力数据。

(2)施工前,在甲方提供施工图纸时,应附有原地下管网及其他障碍物资料(包括桩位四米范围的障碍物和高压线路数据。

(3)施工前编写施工方案并编排桩机行走路线,提供管桩进场计划。

(4)施工前必须提供桩的一切有关资料,焊条资料。

(5)压桩施工所用的油料制品的规格、标号、浓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必须检查好机械设备和管线是否完好,并试运转正常后;才可施工。

(7)提供桩机的合格证和操作人员上岗证。

6.1.测量放线

①进场后先对坐标基点进行复核,确保取得正确的测量起始数据。

在建筑物的外围布置好龙门桩,龙门桩间钉水平木板,方便将各轴位标记在木板上。

根据坐标基点,利用经纬仪将各轴线按图纸所标尺寸引测到龙门桩上,从纵横两个方向拉线,定出各承台的位置,然后根据桩位与承台的位置关系确定各桩位的准确位置,用一ϕ6mm圆铁插在已知桩位的中心。

为方便施工,用灰粉沿各桩位周边作直径ϕ400、ϕ300记号。

②为确保施工质量进行第二次复线,此次复线时必须增加10个以上基准点,用极坐标法进行测量,其计算出的极坐标数据必须经两个测量员进行复算无误后才能使用。

并与第一次测出的数量相符,否则需重新修正。

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测量,即使雨天或车辆造成桩位标记移位、丢失也不影响桩的偏移度,有了极坐标基准点,在龙门架或轴线点损坏的前提下也轻易将桩位放出,同时对日后的施工质量监控起着巨大的保证作用。

6.2.锤击桩工艺流程:

本工程设计的锤击预制管桩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

管桩施工工艺流程

放线布置桩位

记录桩号→施工机具就位,对准桩位

根据地质情况配桩,起吊桩

第一段配桩尖

施打、桩下沉

若桩未够深度,接桩

达到设计要求最后三阵贯入度、收锤

该桩完成,移至下桩位

6.3.技术措施和质量控制

1、施工前措施

1、测量放放线、定桩位:

测量放线工作由总包公司专业测量人员及施工员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准点引测,先定出各轴线,再定各桩位,填写《工程基线复核签证单》报监理公司复核,并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及监理对桩位进行复核验收。

2、桩机就位:

对准桩位,调整桩机水平,焊好桩尖,吊桩,对桩位,用双向吊锤线法或经纬仪来校对桩垂直度,保证桩位偏差不大于10mm,桩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

3、技术交底,检查所用施工材料合格后方可使用。

2、施工过程

1第一节管桩起吊就位插入地面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

2管桩施打过程中,桩锤与桩帽和桩身的中心线应重合,桩身倾斜率不得超过0.5%。

3在较厚的粘土或粉质土层中施打管桩,不宜采用大流水打桩施工法,宜将每根桩一次性连续打到底,尽量减少中间休歇时间,且尽可能避免在接近设计深度时进行接桩。

4除设计明确规定以桩端标高控制的摩擦桩应保证设计桩长外,其他管桩宜按设计、质检、监理公司、施工等单位共同确认的收锤标准收锤。

5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应暂停打桩,并及时与设计、监理等有关人员研究处理:

贯入度突变;桩头混凝土剥落、破碎;桩身然倾斜、跑位;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总锤击数超过第6条规定值;桩身回弹曲线不规则。

6每根桩的总锤击数及最后1m沉桩锤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PC桩总锤击数不宜超过2000,最后1m沉桩锤击数不宜超过250。

PHC桩(管桩离心混凝土抗压强度fce>80Mpa)总锤击数不宜超过2500,最后1m沉桩锤击数不宜超过300。

7送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送桩深度不宜大于2.0m。

当桩顶打至接近地面需要送桩时,应测出桩的垂直度并检查桩顶质量,合格后立即送桩。

送桩的最后控制贯入度(mm/10击)应参考同一条件的桩不送桩时的最后贯入度予以减少。

8打桩的最后贯入度应在下列条件下测定:

桩头完好无损,柴油锤跳动正常,桩锤、桩帽、送桩器及桩身中心线重合,桩帽衬垫厚度等正常,打桩结束前立即测定。

3、管桩的接桩

1桩头应与管桩围焊封闭,焊缝厚度6mm,焊好后的桩接头应冷却大于1分钟方可继续锤击施打。

2焊接接桩应符合现行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管桩需要接长时,其未入土部分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5-1.0m;

b、下节桩的桩头处宜设导向箍以方便上节桩就位。

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桩节弯曲矢高不得大于桩长的0.1%,且不得大于20mm;

c、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请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d、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周围上对成点焊4-6点,待上下桩节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施焊宜由两个焊工对称进行;

e、焊接层数不得少于二层,内层焊必须清理干净后方能施焊外一层,内外层焊缝接头位置应错开,焊缝应饱满连接。

3桩打好后桩头高出地面的部分应小心保护,严禁施工机械碰撞或将桩头用作拉锚点,送桩遗留的孔洞,应立即回填或做好覆盖。

4截桩头宜采用锯桩器截割,严禁采用大锤横向敲击截桩或强行板拉截桩。

5每根桩对照地质资料预计桩总长,选用合理的桩节组合,以使接桩次数尽量少,任一单桩的接头数量不宜超过4个。

6.4.施工容许偏差

1、桩垂直度容许偏差为1/100。

2、桩中心位置容许偏差值为:

a、单排或双排桩条形桩基沿垂直轴线方向的偏差为100mm,沿平行轴线方向的偏差为150mm。

b、承台桩数为2-4根时的偏差为100mm,5-6根时周边桩偏差为100mm,中间桩偏差为d/3或150mm两者中较大值,多于16根时周边桩偏差为150mm,中间桩偏差为d/2。

c、单柱下的单桩之桩中心位置容许偏差为80mm。

6.5.解决桩折断的方法。

桩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断裂的原因有:

①由于施工场地高低相差过大,桩堆放层数超过三层而引起折断:

②由于配桩过长而露出地面或与地面持平,被桩机长短船在行走时碰撞或侧压造成断裂。

③由于场地地面承重力不足,桩机在上面行走而造成沉机,导致桩机长短船压迫土壤使桩身断裂。

④桩位范围有障碍物而令桩折断。

⑤孤石或端承面倾斜引起断桩。

解决上述五种造成桩断裂的方法如下:

(1)当堆放管桩场地不平时,应在底层管桩的头尾1米距离用枕木垫平,防止局部受压而断裂,同时堆放层数限定三层,不得超层叠放。

(2)由于地质变化而造成配桩不准,使桩头超出地面1米以上时,应把桩周围挖低,用专用锯机沉下地面进行切割,原则为切割后桩头后低于地面0.2米。

当桩头突出地面小于1米时可用破桩器把桩破低于地面0.5米以上。

这样可防止由于桩头外露而产生桩断裂。

(3)当桩位范围有障碍物时,必会令桩在沉桩时产生侧推力而令桩折断。

因此,桩位周围的障碍物必须清理干净,否则必造成断桩。

(4)当持力层标高不在一水平面上时,桩端很容易产生侧滑(特别是当桩端持力层出现边软边硬的情况时),因为桩端受桩机轴力的作用,使桩尖自始至终会寻找比压桩力小的土层作支承,当出现端承层能承受的力大于压桩机输出的力时,桩就压不动,但如果出现边软边硬的情况时——即桩端一半碰到强风化至中、微风化,而另一半却是软土现象时,桩端势必往往软土的方面继续下沉,形成侧滑,产生折断。

因此,该工地应注意此种现象。

6.6.配桩长度(送桩)

当提供的地质资料准确无误时,从地质资料分析,整个场地各钻探点全部粗强风化岩上有一过渡层为全风化含烁粉沙岩,且标贯丛30~45击不等,那么,配桩会产生两大疑问:

首先,配桩如何确定长度?

由于是全风化烁质粉沙岩且标贯高低不一,那么标贯在40击下的桩尖可以穿透,而40击以上的全风化层桩是较难穿透,形成桩的入土深浅不一,无法准确配桩。

由于配桩困难,应考虑采用送桩法尽量把桩送至稳定深度,以节省投资成本。

但由于地质原因:

(1)桩长较短时,

(2)无法掌握准确配桩长度的前提下,应放弃送桩,以保证桩的承载力为侧重点,同时应考虑到桩长短,桩周磨阻少,桩容易上浮的特点。

因此,只有在实际施工时才能掌握到其准确数据,因此,一般配桩应在地面下一米内,不宜深送,以备下一工序进行工艺补偿。

6.7.质检验收

施工单位必须对每根桩做好一切施工记录,记录内容包括:

桩的节数,每节长度等,并将有关资料整理成册,提交有关部门检查及验收。

工程桩施工前宜作试压桩,以取行正式施工压所需要的有关控制数据。

成桩标准,压桩检查验收,承载力试验等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础检测技术规范》JGJl06—2003省标《预应力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98》、市建委有关文件等执行。

7.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为保证施工质量,要求施工严格按设计和有关施工规范、规程进行。

施工中尤其是要抓好以下方面:

(1)确立岗位责任制,贯彻公司颁发的技术管理制度,把项目管理施工方法层层抓落实,贯彻落实技术岗位责任制。

(2)成立质量检查小组,实行质量检查小组→质检专职人员→各班组质检员

的三级检查管理制度。

(3)坚持施工技术交底制度,交底必须有记录。

(4)做好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管理,设专人管理,及时将施工技术资料整理归

档。

(5)保证垂直度:

为使压桩基本垂直于地面,要注意保证机架和桩的垂直度,

严格要求桩的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桩长,施工中采用正交双向吊锤观测每根桩的垂直度,如发现偏差过大,及时调正。

(6)购买焊条焊丝时应由专职的材料员采购,应选购直径=5MM的焊条和1.2MM的焊丝,并收集每批合格证。

(7)保证使用合格管桩,专职材料员购买管桩时,应选择通过省级鉴定的厂

家,并每批桩收取合格证及质保资料存档。

管桩进场后,在使用前应由

材料员及施工员检查桩身及桩端法兰的完整性,几何尺寸后方能使用。

如发现有不合格桩应禁止使用并立即吊开别堆放,打上禁用标记,并退

回厂家。

(8)施工前施工员应对轴线及桩位作一次全面复核自检并与甲方施工管理人

员、现场监理复核后,方能进行施工。

每班次完成后应在桩位平面布置

图上作好记录,每根桩施工时应核对其平面位置及相邻桩位的关系,做

到先验承台后验桩位最后施工,杜绝漏桩,偏桩的现象。

(9)保证施工记录的准确性:

施工时每根桩的施工过程均须按压桩记录表认

真填写压桩编号,入土桩长,送桩深度,有无异常情况等。

禁止虚报及

隔天回忆记录,做到当天施工当天完善记录。

(10)管桩进场后要按桩位布置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先择好堆放位置,昼避免

二次转运,管桩堆放点的场地要处理得较平整坚实,堆放层数不超过二

层。

(11)每台机配备两个合格并操作熟练的焊工,保证桩段之间的接口焊接质量。

接口焊接时不宜时间过长,使用两台焊机沿桩周对称焊接,焊缝要连续、

饱满,焊接完成方可继续施工。

(14)当遇到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移位,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

缝、破碎等情况时,应即暂停施工,并分析原因,如不能解决,及时通

知设计及有关部门。

8.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建立岗位责任制,认真贯彻执行当地有关部门所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及

安全生产的操作规程,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健全项目经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专职

安全员——班组安全员的三级机构。

(3)所有进场施工人员都必须进行施工前的安全生产教育,明确责任,并应

有记录。

(4)所有施工机具均应在显眼位置挂设安全守则,班前必须检查机具、设备

的安全装置是否可靠。

(5)施工管理人中必须经常性地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做到人人懂

安全,人人讲安全。

(6)正确使用安全“三宝”: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穿工作鞋,高空作

业必须系安全带。

(7)安置机械必须注意地面垫层铺设质量,保证机械稳定行走。

(8)机械操作人员经过严格培训,充分了解机械性能和操作方法,而且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