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2335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2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2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2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2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12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12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六课商鞅南门立木

教学目标

   1.认识“鞅”字,学会“孝、葫、础”三个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义,并积累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商鞅变法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鞅”字,学会“孝、葫、础”三个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义,并积累词语。

   2.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条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难点:

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条理。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商鞅的个人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认识人物

   1.导语:

先人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从中告诫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和做法,否则无法成功。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一位名叫商鞅的改革家,为了争取国家富强,主张变革不适合国家发展的旧的法规,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证变法成功,商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历史故事《商鞅南门立木》。

   2.板书课题:

商鞅南门立木。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认识商鞅(教师补充)。

     商鞅:

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

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变法内容主要为:

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

十年之后,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

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

   4.教师小结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鞅变法前,为取信于民而发生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注意把握以下词语:

葫芦基础便宜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诚信守法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惹是生非定斩不饶言而有信说话算数

   3.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⑴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⑵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对重难点处加以强调。

     ①字音方面。

“便”是多音字。

     ②字形方面。

“孝”与“老”。

     ③理解词语。

      真心实意:

真实的心意。

      冥思苦想:

冥,深。

深沉地思考。

      惹是生非:

惹是非。

(注意“是”不能写成“事”)

      大步流星:

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喜笑颜开:

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嘟囔:

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郑重:

严肃认真。

   4.通过初读课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⑴理解课题。

     “商鞅南门立木”在文中指的是:

商鞅派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并挂出告示,下令能把大木柱扛到北门者,朝廷将奖赏他十两黄金,后来还加到五十两黄金。

    ⑵教师追问:

商鞅南门市木,悬赏扛木者是为了什么?

     ①学生根据文中内容,发表各自见解。

     ②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明白:

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证明自己诚实守信,从而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基础。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公元前356年,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僵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⑷学生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与第l5自然段内容,加深认识。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提出文中读不懂的词句,集体交流解疑,达到读通课文的要求。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理清文章的条理。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

写商鞅授权变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

写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5自然段):

写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四、再读课文,概括大意

   1.学生快速默读全文。

   2.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识字学词,读通了课文,又通过分段、概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了商鞅南门立木的起因、经过与结果。

下节课,我们再来细致品析文中的词句,畅谈各自的阅读理解与阅读思考。

  六、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3.从文中摘抄自己喜欢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品析文中关键语句,深入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用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对商鞅南门立木这一做法的看法,从中感受商鞅的胆识与魄力。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从中受到诚信教育,并动笔写下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摘抄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导语:

简单地说,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什么?

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

(立木取信)

   3.理解词语“立木取信”:

指的是商鞅在南门立木悬赏扛木者,从而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4.导入学文:

这节课,我们就来深人体会商鞅南门立木的良苦用心。

  二、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1.研读第一部分。

思考:

    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主要写了什么?

(商鞅授权变法。

    ⑵第一句话写什么?

(总体评价商鞅,说明他具有很高的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

    ⑶第二句话主要讲什么?

(商鞅到秦国后,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

    ⑷“到……便”表现了商鞅什么?

(表明商鞅主张变法的思想早已胸有成竹,也说明他实施变法的急切。

    ⑸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争取国家富强。

    ⑹第三句话写什么?

(秦孝公授权商鞅主持变法。

    ⑺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统领全文。

   2.研读第二部分。

快速默读课文第2—14自然段,思考问题:

    ⑴在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面临着哪些困难呢?

      一方面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

    ⑵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

请用“”在文中画出来,并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①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天底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恐怕是耍人玩儿的。

”)

      议议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大家认为,把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就赏十两黄金,天底下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恐怕是朝廷在耍弄人。

人们的想法,表示对商鞅做法的怀疑。

     ②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表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

“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理解小伙子的用意:

“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从小伙子的语言,体会到他认为事情不会是那样,有反说的语气。

左庶长说话算不算数,试试看吧。

表明他对商鞅下的令持的怀疑态度。

      讨论:

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从小伙子的动作、语言可以看出,小伙子对商鞅下的同样持怀疑态度,他之所以要扛这根木柱是要试一试商鞅是否能说到做到。

     ③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

      从小伙子的表情体会他高兴的心理。

      议议:

小伙子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

(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黄澄澄的赏金,还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这位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话算数、有效。

    ⑶课文学到这里,你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呢?

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①要在秦国进行改革,首先就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

      商鞅认识到变法的成功,必须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

     ②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

“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

      商鞅要让大家知道,他能说到做到,实践诺言。

     ③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

“为了让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秦孝公的委托,负责推行新法。

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

可是,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

      这句话表明了商鞅推行新法的目的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态度。

  三、课堂小结

   1.谈谈对商鞅这一人物的认识。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3.教师小结:

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商鞅有着过人的胆识与魄力,他的南门立木之举,看似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取得了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诚信是一个人也是一个民族的美德,它是做人的准则,是得到他人信任的基础。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表现老百姓不信任朝廷的语句。

   2.课后搜集古今中外其他的诚信故事,进行课外阅读。

 

 

第七课狄仁杰公正护法

教学要求:

   1、认只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积累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抓信事例,体会狄仁杰护法、执法之公正

   4、体会狄仁杰护法之公正,感受其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政治家形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认识人物

   1、商鞅南门立木,想方设法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目的就是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

一个国家要稳定要强大,人仅要老百姓自觉守法,还要执法者公正的执法、护法。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狄仁杰公正护法的故事。

   2、板书课题。

   3、理解课题,初步识认人物。

    狄仁杰(630-700年)生于唐贞观四年(630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字怀英。

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

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

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

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

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

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后人据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引导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读读认认,加以理解。

    (3)思考:

文中讲述了狄仁杰公正护法的几个故事,练习用小标题概括。

   2、学生独立自学课文,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3、自学反馈,全班互动。

  三、品析细节,体会护法之公正

   1、问:

狄仁杰身为大理寺的负责人,是怎样公正护法的呢?

   2、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3、小组交流,互评、补充。

     讨论:

狄仁杰如此不顾个人安危,犯言直谏是为了什么?

   4、体会其中感情,指导学生读出狄仁杰据法力争时的话。

   5、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了解狄仁杰的言行——体会其如何公正护法——感悟其美好的品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利用总结出来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刚正不阿惩罪人”“明察善断护无辜”。

  四、课堂小结

 

第八课出色的老师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情感与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感受黑人学生拾金不昧、爱护环境的公德之心。

   3.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梗概。

   4.引导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与教育,懂得用实际行动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情感与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感受黑人学生拾金不昧、爱护环境的公德之心。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孟子曾经说过: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意思是说,没有规则,任何事情都无法做好。

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国家的法律是一种规则,社会公德是一种规则,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规则,只有遵守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才能有序正常地进行,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与规则有关的故事。

   2.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问题预设归纳:

这个出色的老师指的是谁?

为什么称他为出色的老师?

    小结学法:

读一篇文章应该从题目开始,从课题中读出意思,发现问题,设定目标,自己学习,自己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1-2遍,画出生字、新词,自主识记生字、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

    

(2)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可一人读,也可组内合作。

    (3)小组讨论:

这个出色的老师指的是谁?

为什么称他为出色的老师?

    (4)默读课文,用几个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学生分组学习

   2.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强调易错、疑难字形。

      区别:

揣——端——湍——踹昧——味屉——届

    

(2)指名读课文,初步理解“这个出色的老师指的是谁?

为什么称他为出色的老师?

    (3)指名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①先引导学生用三句话概括。

       起因:

我丢失了心爱的电子手表。

       经过:

一位黑人学生拾金不昧把手表还给我,却又告发我不守校规使我受到重罚。

       结果:

收罚金老太太的一席话使及其困惑的我翻然醒悟,认识到黑人学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②再引导学生用三个词概括

       丢表——得表受罚——翻然醒悟

   3.小结学法

     高年级的学生看到一篇课文,首先要自学字词,概括出文章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失魂落魄 冥思苦想 拾金不昧

     失而复得 乐极生悲 坐立不安

     及其困惑 愤愤不平 翻然醒悟

   2.同桌互相批改订正。

   3.读读这几组词语,看看有没有联系,快速把它记住。

   4.用上这几组词语,说说故事的梗概。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找出中心句,引导质疑。

   1.浏览课文,画出中心句——“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2.引导质疑:

一开始,我就认为那位黑人学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吗?

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二)品读课文,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1.出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我感情变化的语句,了解变化的原因。

    

(2)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2.学生分组学习。

   3.集体交流,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深入品析、理解课文。

   

(1)“可是,这块手表却在一次晚餐时丢失了,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多么伤心,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

     ①理解“魂魄”,明白“丢了魂魄”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理解这块表对我的重要和我丢表后的伤心。

     ②去掉这句话中“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这半句,和原句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作者把自己伤心之情写得真实、生动的写作方法。

     ③了解丢失手表如此伤心的原因。

      a.教师追问:

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电子手表,丢失了可以再买,作者却为什么如此伤心呢?

      b.学生联系上下文自由发表意见,体会这块手表对我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澳”,读读记记“忧心忡忡、成千上万、炫耀、耀武扬威、依然、密密麻麻、失衡”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美丽的规则”的含义,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体会“美丽的规则”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认识严格遵守规则的意义,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澳大利亚企鹅岛等资料。

   2.了解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有关交通规则。

  教学过程

  

第九课美丽的规则

1、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导语:

国家的法律是一种规则,社会公德是一种规则,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规则,通过遵守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才能有序、正常地进行。

今天,我们继续围绕规则这一个话题,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2.板书课题:

美丽的规则,学生齐读。

   3.引导质疑:

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呢?

    ⑴文中的“规则”指的是什么?

    ⑵为什么说这规则是美丽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勾画并自学出生字词语,标注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学生独立自学,再进行小组交流。

   3.自学反馈,教师指导。

    ⑴认识生字“澳”,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认识澳大利亚、墨尔奉的菲律普岛。

    ⑵理解以下词语。

     忧心忡忡:

忡忡,忧愁的样子。

忧愁的心情。

     炫耀:

夸耀。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失衡:

失去平衡。

    ⑶指名说说: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记叙了“我们”乘车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出发,赶往南端的菲律普岛看企鹅归巢的路上看到的景象,赞颂了人们自学遵守行车规则的美德。

    ⑷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

写“我们”乘车去菲律普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

写“我们”在路上看到的车辆行车“失衡“的图景。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

写“我”的感受。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读课文,边读边悟

    ⑴“我们”在赶往澳大利亚南端的菲律普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的路上为什么担心会堵车?

    ⑵在离企鹅岛还有六十多公里的时候,对面出现了什么情况?

后来“我们”看到了什么场景?

    ⑶为什么说“它留给我的印象,甚至要比后来我们看到的可爱的小企鹅还要深刻?

    ⑷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2.读后交流。

  四、合作探究,揭示题义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与课题相对应的句子。

   2.指名反馈,齐读句子:

“因为我从那条流淌的车灯之河中,看到了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3.体会句中的含义。

    ⑴“那条流淌的车灯之河”指的是摩托车赛散场后,从对面开来的成千上万的车辆。

这里作者运用丁比喻的修辞手法,再次说明了对面驶来的车辆之多,并且正缓缓有序地前进。

    ⑵讨论:

为什么作者说他从那条流淌的车灯之河中,看到了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看到“规则之美”是因为:

正是有了规则的存在,才出现了车流行进时井然有序的和谐美好的情景;看到“人性之美”是因为:

正是由于人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这条车灯之河才能得以顺畅流淌。

   4.这里的“规则之美、人性之美”不仅指最美丽的这种“失衡”的图景,也指创造这种美景的人们自学遵守规则的道德美。

既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也照应了文章题目。

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四、课堂小结

    这是一条只有两车道的路,一条车道上行驶着成千上万辆车,另一条车道上却只有一辆车,这里没有警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的一条白线,然而,在那拥挤的车流中,没有一辆车越过中线,所有的车辆都在顺畅地行驶,是规则创造了这井然有序、和谐美好的景观。

而规则,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去自觉遵守,去用心维护的。

  五、作业设计

    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语文百花园二

教材简析:

  “语文百花园二”安排了“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三个栏目。

  “温故知新”编排了四项内容,一是成语的运用,要求学生根据提示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和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入句子里,二是拓展与交流,引导学生交流对本单元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人物的认识以及所受到的启发和教育;三是阅读平台,要求学生阅读短文《女儿要投诉》并根据短文后面的提示交流阅读体会;四是积少成多,编排了一组关于严守规则,遵纪守法,讲正气,讲公德,崇尚文明,修身治国,敬业奉献等方面的对句。

让学生读、背这些对句,目的是增加语言积累,树立讲正气,讲公德,讲敬业奉公的精神,作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口语交际”活动,安排的是以“维护守法小卫士”为主题,开一次交流会。

引导学生交流对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物的认识。

还可以选择一两件自己见过或者经历过的维权守法相关的事情,交流当时的情况和感受。

  “习作”要求写写一件有关规则的事。

  设计理念:

  “温故知新”中的“成语的运用”编排了把句子中画线的部分改写为成语和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入句子里两项内容。

把句中画线的部分改写成成语”时,可让学生先弄清题目的要求,再读句子中画线部分的意思,理解后再改写成相应的成语;在“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入句子里”的练习时,先要引导学生弄懂出示的两组成语的意思,找出每组里两个成语区别之处,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语言环境,在提供的成语中选择恰当的一个,填入句子里。

这部分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教学中可以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学语文,增强学生学习和运用成语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