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重点产业发展概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1761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城市重点产业发展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晋城市重点产业发展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晋城市重点产业发展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晋城市重点产业发展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晋城市重点产业发展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晋城市重点产业发展概况.docx

《晋城市重点产业发展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城市重点产业发展概况.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晋城市重点产业发展概况.docx

晋城市重点产业发展概况

继续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总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步伐,着力保持先发优势,着力创优人居环境,着力扩大开放引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建设全省转型综改试验先行区示范区,坚定不移争当全省转型跨越发展排头兵,坚定不移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为把晋城建设成为山西经济新的重要的增长极和新兴产业重要支撑基地,建成山西乃至中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最有竞争实力,最富人文魅力,“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而努力奋斗!

 

晋城市重点产业发展概况

晋城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枕太行,南临中原,西望黄河,北通幽燕,区位适中,交通便捷,是山西通往中原的重要门户。

晋城下辖城区、泽州县、高平市、阳城县、陵川县和沁水县六县(市、区)和市经济开发区,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人口228万人。

城市名片:

晋城自然风光旖旎,文化底蕴丰厚,先后荣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跨国公司最佳投资的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世界投资中国中小魅力城市、中国区环境规划优秀示范城市等殊荣。

交通便利:

晋城地处中原腹地,辐射周边三省,是我国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重要枢纽。

太焦、侯月两条铁路线纵贯全境,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晋城距郑州、洛阳、长治三个机场均在100公里左右,距天津、日照、连云港三个海港都有高速公路连接。

未来几年,我市将新建9条高速公路,与郑州、洛阳等10城市形成一小时经济圈。

资源丰富:

晋城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无烟煤、煤层气、白云岩、石灰岩、铝土矿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

无烟煤探明储量272亿吨,占全国的1/4多。

煤层气总储量约为6.8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1/5、全省1/2。

晋城素有“山西生物资源宝库”之美称,畜牧、蚕桑、小杂粮、干鲜果、中药材等农牧业资源丰富,是华北最大的蚕桑丝绸基地和山西省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气候适宜:

晋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海拔在600米至800米之间,年均降水量650毫米,年均气温11.5摄氏度,森林覆盖量35.7%,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8%,绿地率4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5平方米。

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温和的气候条件和优美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宜人们工作和生活。

政策优惠:

国家批准山西省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省、循环经济试点省和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尤其是综改试验区的确定,赋予了我们“先行先试”这个最大的政策平台,为招商引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近期,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做到上级制定的优惠政策在晋城不打折扣,市里能给的各项优惠政策一定兑现,外地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我市学习借鉴,营造了“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

经济发展迅猛:

2011年,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9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04.1亿元,财政总收入181.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67.9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1.4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43元。

“十一五”时期,我市发展指数居全省第一,发展水平居全省第二(仅次于省会太原)。

晋城市按照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工作思路,改造提升资源类传统产业,着力培育非资源类新兴产业,努力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突破,重点发展以下八大类产业。

一、高新技术产业

  按照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开放带动、集聚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放大、带动、集聚、引领作用,形成扩张和倍加效应,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环保产业、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

到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2%。

 光电子信息产业:

晋城是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先生的故乡。

随着富士康产业转移战略的实施,我市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光通讯连接器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光学镜头模组、精密模具和机器人、工业自动化设备等高科技核心技术的产业基地。

在第六届中博会上,富士康科技集团与我市签订了总投资达10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未来5年将在我市建设全球最大的精密机构件、镜头模组、光通讯零组件、陶瓷结构件、精密刀具、铝合金部件、精密模治具、机器人等八大生产基地。

此外,我市的LED照明、泡沫陶瓷、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光伏等产业,在技术和产业规模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我市鼓励发展半导体光源(LED)产业,推进规模扩张和技术提升。

依托乐百利特公司的技术优势,在LED原材料、外延、芯片、封装、应用及相关配套件等完整产业链中形成多环节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把我市建成中部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

 新材料产业:

立足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平台作用,研发应用前沿技术,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努力实现“材料加工”向“加工材料”转变。

积极发展高性能功能陶瓷、反光材料、磁性材料、铝矾土基刚玉、木塑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品。

依托兰花集团、鸿诺光电、融高太阳能等企业推进多晶硅、单晶硅及太阳能电池组件产业发展。

依托高平唐一新能源、皇城相府中道能源公司加快高科技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

根据技术成熟度、经济可行性等因素,发展碳酸钙改性环保新型材料产业。

大力引进技术和资金,发展高端纳米材料。

积极引进我市尚处空白的复合材料和智能材料等新材料项目。

 环保产业:

提高以煤矸石、粉煤灰和炉渣等为主的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

围绕矿山生态治理开展技术咨询、工程承包等服务。

发展生活污水处理、化工废水处理,噪声治理及锅炉脱硫除尘等环保设备,引进生产洁净产品技术,增加洁净产品种类。

积极拓展农村环保市场。

           

二、装备制造业

晋城有名的“中国铸造之乡”,铸造产品占到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我市遵循“关小建大,延伸产业链”的发展思路,积极承接发达地区先进制造产业的转移,加速“冶炼”向“铸造”再向“制造”的转变步伐。

2011年全市已形成861万吨生铁能力,400万吨钢材产能,250万吨铸管铸件产能,168万吨球墨铸管及管件产能,汽车空调等专用机械零部件产能36万吨、400万套,工程机械、机床配件产能15万吨、100万套,煤机产品产能2.25万吨、80万台。

“十二五”期间按照建设中部地区以专业化配套为特色的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形成以冶炼铸造为基础、以铸造类基础零部件和机械套件为主体,以整机和成套设备制造为延伸的装备制造业体系。

立足我市冶炼铸造业的产业基础,围绕淘汰落后和整合提升,加快冶金产业集约化发展,努力形成铸造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内燃机及机械配套件,实现由晋城铸造向晋城制造的转变,建设中部地区以专业化配套为特色的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

到“十二五”末,铸造及各类配套件产能达到每年600万吨。

 冶金:

进一步整合重组冶炼资源,逐步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炼铁高炉、转炉和电炉。

重点发展优质炼钢生铁和铸造生铁及各类建筑用棒、线、型材等系列钢材产品。

  铸造:

以泫氏铸业、春晨兴汇等企业为龙头,以淘汰落后产能为抓手,整合带动周边中小铸管及管件企业的发展,重点发展大口径城市地下供水和排水球墨铸管及配套管件。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装备,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加强品牌建设,打造以泽州南村为中心,高平三甲、陵川礼义为重点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球墨铸管及管件产业基地,实现由铸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

 基础零部件和机械配套件:

依托清慧、金工、福川、路宝、汉通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汽车发动机气缸、变速箱体、轮毂、制动鼓为主的汽车配件产业。

依托盛固精工、兴达铸造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压缩机铸件、内燃机、制冷压缩机、工程机械铸件等高档合金机械零部件产业。

加快推进现有企业整合重组、上档升级、延伸拓展,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的联合配套,促进我市基础零部件和机械配套件产业形成以通用性和大批量生产为特征的专业化配套产业体系,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制造能力。

到2015年,力争全市基础零部件和机械配套件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年。

 煤机成套设备:

抓住煤矿机械化改造的有利时机,以金鼎煤机、昌平煤机、兰花汉斯、天泽太机、天巨重工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快煤机制造资源整合,集中优势,优化布局,打造山西南部最大的煤机制造基地。

积极承接先进制造业转移,加强与大企业的联合,通过引进技术合作开发,重点发展瓦斯抑爆设备、高端液压支架、短壁采煤机、液压锚钻车、煤巷钻装锚机、刮板输送机、矿用架空乘人装置、矿井提升运输设备、煤炭洗选设备、煤矿安全设备等采煤装备系列产品。

三、商贸物流业

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构筑辐射周边10多个城市的大商贸战略要地,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全力打造山西东南部乃至中原城市圈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生态旅游文化中心和休闲娱乐度假中心。

规划两期占地面积604亩的豪德光彩贸易广场项目一期已竣工,二期已开工建设。

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投资20亿元的兰花国际物流园项目已开工建设,兰花国际物流园区进口保税仓、出口监管仓已得到批准。

到2015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和GDP中的比重提高到30%和12%。

商贸服务业:

完善和调整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改善全市商业布局,改造提升以新市街为主轴的商业街,新建区域商业中心,推动县域商业网点规划,完善全市商业服务体系。

优化城市综合超市、购物中心、批发市场等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支持便利店、中小超市、社区菜市场等社区商业的发展。

引导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快速平稳发展。

完善农村服务网点,支持大型超市与农村合作组织对接,增强农村购买力,实现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全覆盖。

引导住宿和餐饮业健康规范发展,积极开展酒家酒店等级评定工作。

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继续实施“家政服务”工程,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家庭服务市场和经营机构。

规范和引导拍卖、典当、茧丝绸、畜禽屠宰、酒类、成品油、药品流通行业的发展。

现代物流业:

现代物流业发展围绕“为中原经济区服务、为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服务、为富士康高新技术产业及相关制造业服务”为导向,以建设新能源新材料物流中心为目标,积极加快四大物流体系建设,构筑四大物流平台。

到2015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和GDP中的比重分别提高到30%和12%;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业中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

加强物流节点设施网络建设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打破物流通道瓶颈,确保物流基础设施在“十二五”期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完成晋东国际物流园区和晋西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启动晋城各县(市、区)综合物流中心建设。

积极推动太原-晋城-焦作-郑州高速铁路,启动嘉南铁路建设。

积极推进区域公路交通枢纽建设,不断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建设。

依托晋城市工业支柱产业(煤炭、煤层气、煤化工、冶铸和装备制造、建材等),积极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新建一批重点行业具有较强区域物流辐射能力的专业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各类工业品现货交易市场和电子交易市场,基本形成中原经济区新能源新材料物流中心、资源型产品电子商务中心和金融结算中心。

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资源型产品交易平台”、“晋豫地区商品集散增值平台”、“城市生活服务平台”和“市场发展政府引导平台”建设。

加快批发市场的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电子交易中心、金融结算中心,逐步从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转变。

引导商贸企业利用社会化的物流配送服务推进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发展。

加快农产品供需对接工程建设,推进农村流通合作组织创新,构建符合农村发展实际需要的社区性物流组织、专业性物流组织和综合性物流组织。

建设一批具有区域辐射能力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力支持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建设。

四、文化旅游业

晋城市结合实际,提出建设“太行山文化产业园”,目前已形成了《太行山文化产业园暨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提纲。

在第六届中博会和2011年中国(上海)创意产业博览会上,晋城市泽州县二十八宿影视公司创作的《大耳朵爷爷历险记》获得了积极反响,并成功在央视播出。

 我市还涌现出了《西沟女儿》、《千秋长平》、《小二黑结婚》、《陵川风光》、《观灯》、《大登殿》、《潘杨讼》等优秀剧目。

其中,《西沟女儿》在京汇演,受到全国各界的好评;《千秋长平》在“中博会”献演,并被授予“中国戏曲学会奖”;《小二黑结婚》在首届中国歌剧节演出中,一举获得文化部颁发的集体演出奖1项、编剧作曲荣誉奖2项、优秀导演奖1项、优秀表演奖1项、表演奖2项共7项大奖。

晋城地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底蕴深厚的文化遗存和峻险奇秀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这里有华夏始祖炎帝神农尝百草的羊头山,有决定华夏一统的长平之战古战场,有世界围棋发源地棋子山,有皇城相府、柳氏民居、湘峪古城等极具特色的古城堡、古村落,有“太行至尊”王莽岭,有“百里画廊”蟒河自然保护区。

目前,全市有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4家。

 文化产业:

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打造具有知识产权、有市场影响的文化品牌。

集中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基础较好、优势明显、潜力巨大的文化旅游业、动漫、工艺美术业、新闻传播业、广告会展业等六大行业。

力争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平均增长37%左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新增就业岗位12000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5万人。

努力形成以10个年经营收入达5亿元、20个年经营收入达亿元、30个年经营收入达5000万元、30个年经营收入达2000万元的企业为主导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市场规模。

旅游业:

 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内涵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要把旅游产业作为实现晋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全市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产业、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以及富民工程来培育。

健全旅游服务体系,培育品牌旅游景区,提升晋城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把晋城建成太行山主要的旅游目的地。

依托精品旅游产品,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培育六个配套成型的景区,联合长治、焦作、济源等周边城市,形成环南太行山旅游精品线路,合作共建旅游互补、线路互通、客源互送、利益共享的区域旅游市场,构建全市旅游“主干线”。

 沁河古堡景区。

以皇城相府为代表,提升景区联合经营管理运营模式、不同时期古文化内涵的表现手法以及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开拓水平,形成体现沁河流域古堡文化和水域风光的沁河古堡景区。

包括郭峪古堡、海会寺、九女湖、相府生态园、湘峪古城、赵树理故居、砥洎城、上庄古堡、窦庄古堡、郭壁古堡、崦山自然保护区等。

 太行云顶景区。

以王莽岭为代表,抓好王莽岭主题文化公园、围棋展览馆和陵川旅游集散中心,提升景区文化内涵、景区综合管理水平、旅游服务功能以及联合开拓市场水平,形成体现太行风光和围棋文化的南太行景区。

包括棋子山、凤凰欢乐谷、锡崖沟、黄围山、秦家磨、红豆杉保护区、抱犊沟、上云台、武家湾、西溪二仙庙、崇安寺等。

 城郊休闲景区。

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珏山青莲寺景区为代表,提升景区休闲度假、娱乐服务、特色餐饮、特色农家乐、实景演艺以及会议接待等功能,打造近郊休闲景区。

包括太极湖、围滩以及府城玉皇庙、白马寺山森林公园、丹河桥、洞头等。

 蟒河山水景区。

以蟒河为代表,提升环线交通、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以及自然科普陈列展等旅游服务功能,形成体现晋城自然山水风光独特魅力的景区。

包括析城山、杨柏大峡谷、小尖山、云蒙山、鳌背山、磨滩等。

 历山生态景区。

以历山舜王坪、柳氏民居为代表,提升市场联合开发能力以及旅游服务水平,形成以原始生态和人文景观为特色,以回归自然为主题的景区。

包括东峡、西峡、张峰水库、历山溶洞群、下川遗址、沁水示范牧场等。

 丹河文化景区。

以炎帝陵和大粮山为重点,形成体现始祖文化和军事文化的景区。

包括丹朱岭、廉颇庙、定林寺、开化寺、祁土贡墓、金峰寺、七佛寺、七佛山森林公园、游仙寺等。

五、现代农业

按照“稳定粮食、做强畜牧,发展特色,加工转化”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实行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做大规模,提升品质,注重品牌,加快特色农业发展。

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建设。

按照现代农业的理念,创新生产方式和经营形式,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建设一批种植业、畜牧业、蚕桑业等专业示范园区和设施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等相结合的综合示范园,引领全市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在抓好粮食生产、稳定播种面积、确保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畜牧、蚕桑、蔬菜、中药材、干鲜果、小杂粮等六大特色农业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带。

制定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推进规划,以工程项目为抓手,集聚多种生产要素,建设特色种植板块和特色养殖板块。

加快发展畜牧业。

重点抓好高平市和泽州县两个瘦肉型基地建设,全面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

到2015年,全市优质生猪出栏力争达到300万头。

扩大肉羊、肉牛、奶牛等草食动物生产,加快鸡、兔等特色养殖业发展。

开展蜜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逐步建设优质无公害蜂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化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开展绿色食品和有机畜产品认证。

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乡防疫检疫体系,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程。

完善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效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

到2015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的比重达到50%。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创新农业发展机制,推进“农旅一体”创意农业发展。

制定优惠政策,重点扶持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经营规模大、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

鼓励龙头企业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更多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

扶持各类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到2015年,全市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2300个以上。

搞活农产品流通。

加大对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企业,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增加农产品流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市场供给。

大力发展农产品联销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新型业态,以培育一批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为重点,以“放心粮油工程”、“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载体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流通环境,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六、煤炭、煤层气产业

全市煤炭总储量808亿吨,已探明无烟煤储量271亿吨,占全国无烟煤储量的四分之一,占全省的二分之一。

未来几年,我市煤炭产业将以兰花集团为龙头,14个整合主体129座煤矿为骨干,建设亿吨级煤炭基地,“十二五”末将达到1.12亿吨的产能规模。

目前,晋城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煤层气产业化、商业化的开发利用,已建成地面抽采井3906口,年抽采能力达到30亿立方米;集输管道5条245公里;液化厂3座,年液化能力3亿立方米;加气站9座,煤层气汽车达9000余辆,瓦斯发电厂28座,初步构建了抽采、液化、发电、管输、工业、民用等方面的开发利用体系。

  煤炭:

继续推进和完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认真落实《晋城市矿区总体规划》,坚持以煤为基,抓好大型骨干矿井的建设。

实施安全稳煤、集约兴煤、生态立煤、人才强煤战略,以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为目标,大力提升煤炭产业装备水平和资源利用水平,努力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有效遏制较大安全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努力实现煤炭企业的安全、高效、绿色发展。

抓好玉溪、东大、沟底、里必、郑庄、樊庄、龙湾、金海、车寨、胡底等大型骨干矿井的核准和建设工作。

“十二五”期间适度调控煤炭生产规模,实现产销基本平衡。

集约发展煤炭产业。

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战略,完成对整合重组矿井的技术改造工作,彻底关闭淘汰矿井,整合利用矿井存量土地资源。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煤炭企业法人结构,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提升煤炭企业管理水平。

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支持晋城煤业集团、晋城煤销集团、晋城煤炭进出口公司做大做强,加强企地合作,助推晋煤集团发展成为亿吨规模的大型综合煤炭企业,支持兰花集团、天泰集团、阳泰集团、沁和能源、科兴集团等企业建设超千万吨规模的大型煤炭企业。

鼓励煤炭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实施一体化经营、多元化发展。

 提高煤炭产业现代化水平。

实现煤矿综合机械化开采,提高煤炭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积极组织煤炭科技的推广工作,成立研发机构,鼓励国有重点煤矿采用世界先进技术装备,建成一批自动化、智能化矿井。

兼并重组后的煤矿要制定采掘工业和装备技术一体化解决方案,加速淘汰落后装备技术和产能,推进全市煤矿实现安全、高效、绿色、低碳发展。

优先建设特大型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严禁新建120万吨/年以下矿井,淘汰生产能力在45万吨/年以下矿井。

到2015年,力争我市煤炭综合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5%,综合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

 推进煤炭产业循环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

按照全循环、抓高端、多联产的理念,以企业清洁化生产、产业一体化组织、区域全局化循环为途径,努力构建完善的、具有晋城特色的煤炭产业循环发展体系。

推进企业节能降耗,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和矿井水重复利用率,推进煤矸石、粉煤灰、煤层气等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到2015年,全市煤炭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所有煤炭企业主要污染源治理达到国家标准,以煤矸石为主的固体废弃物处理率达到85%,矿井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力争原煤洗选加工率达到80%,矿井瓦斯抽采利用率达到70%。

研究探索边角地带废弃煤资源和已无法开采的废弃矿埋藏的资源利用。

大力扶持资源整合矿井选煤厂建设。

煤层气:

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人才技术优势,高起点规划煤层气产业,进一步加快煤层气保护、开发、利用、转化和加工步伐,有序推进煤层气产业的安全、健康、快速发展。

到2015年,全市地面煤层气年抽采能力达到60亿立方米,煤层气年液化能力达到9亿立方米,煤层气管输能力达到40亿立方米,城乡煤层气普及率达到60%,煤层气加气站普及到全市主要集镇及交通干道,形成煤层气加气网络,在符合产业政策、具备条件的工商企业用户中全面推广使用煤层气,矿井抽排瓦斯利用率达到70%以上。

到“十二五”末将我市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煤层气抽采、集输和利用基地。

借助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在晋城市建立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先行先试区。

一是创新煤层气管理体制机制,确保“先采气,后采煤,采煤采气一体化”政策的贯彻落实,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煤炭与煤层气开发的有机结合和有序衔接,达到两种资源最优化、最合理的开发,实现煤炭产业和煤层气产业的协调发展,建立采煤采气协调发展的示范区。

二是建立煤层气开发补偿基金,实现国家、地方和群众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逐渐解决因煤层气开采引起的社会、环保、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监管等问题,以调动地方发展煤层气的积极性,促进煤层气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建设产、学、研、检一体化的国家煤层气质检中心,为煤层气开采、储存、运输、使用各个环节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支撑。

七、煤化工产业

目前,我市煤化工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以化肥、甲醇为主的工业体系,以氮肥为基础的传统煤化工渐成气候,以合成油为代表的新型煤化工已经起步。

我市15户煤化工企业主要产品产能:

高浓度氮肥年产能达381万吨、甲醇111.5万吨、二甲醚20万吨、煤制油10万吨。

“十二五”期间按照优化提升基础煤化工,重点发展新型煤化工,积极发展精细煤化工。

开拓发展煤层气化工,探索发展低碳型煤化工的思路,由化肥到精细化工,实现煤变醇、变烯烃、变油,延长产业链条,建成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和综合性的新型煤化工基地,到“十二五”末,煤化工产业年转化煤炭将达到3000万吨。

 优化提升传统煤化工。

化肥行业,要合理控制尿素产能。

逐步提高现有尿素生产装备技术水平,降低能源消耗,鼓励企业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