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1086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看一看》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看一看》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看一看》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看一看》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看一看》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看一看》教学设计.docx

《《看一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一看》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看一看》教学设计.docx

《看一看》教学设计

《看一看》教学设计

《看一看》教学设计(精选5篇)

《看一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正方体搭简单物体,并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它的活动,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

2、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

教学难点:

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同学们平常喜欢玩什么?

今天我们来玩积木,好吗?

2、看,这是什么?

(出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积木)谁能说出它的正面、侧面及上面的形状?

同桌互相指着说一说。

3、同学们说得很对。

今天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我们的朋友智慧老人要过生日,请我们去他家做客,笑笑、淘气已经去了,我们快点走吧。

(电脑演示:

智慧老人的家,笑笑、淘气、机灵狗把三个正方体积木一字摆在桌子上。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同学们,你们敢和笑笑他们比比,看谁摆得更好吗?

(学生开始摆物体)

2、看,我们摆得也很不错。

今天我们就与笑笑他们一起来学习观察由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

活动1:

看一看,连一连。

1、请认真观察自己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

2、你们能指着说出自己搭的长方体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吗?

3、针对观察到的形状,你们有什么发现?

4、观察得很仔细!

想一想,笑笑、淘气、机灵狗他们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呢?

请试着连一连。

(电脑验证结果)

活动2:

搭一搭、看一看。

1、同学们搭得好,看得细,下面请你用3个小正方体搭一个你喜欢的物体,看一看所搭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请在小组内交流,比比看,哪一组动作最迅速,搭的形状最多,观察得最准确。

2、全班汇报,用实物投影演示各种搭法。

三、巩固新知,创新发展。

1、(电脑出示,教材28页练一练第1题)笑笑也搭了2个物体。

从上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请同学们试着连一连。

(集体汇报)

2、(出示28页练一练第2题)这是淘气搭的,你能回答淘气的问题吗?

3、看看所搭物体,从上面、正面、侧面看,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状?

告诉你的同桌。

4、(出示29页练一练第3题)智慧老人也搭了很多形状的物体。

(语音出示智慧老人的话:

同学们,欢迎你们的到来,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来辨认一下吧!

5、同学们好眼力!

老师为你们的表现感到骄傲!

看智慧老人还有什么要求。

(语音出示:

小朋友们,你们能用正方体搭一搭、想一想,还有什么样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a?

什么样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b?

《看一看》教学设计2

设计说明

观察物体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任务是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为了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如下特点:

1.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程的开始跨越学科,由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观察、探索和交流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亲身实践,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

观察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

运用教师搭、学生画,教师画、学生猜,连一连、画一画等不同方式掌握并巩固新知,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小正方体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

平时经常听到同学们背诵古诗,那么你们会背苏轼的《题西林壁》吗?

(学生背诵)

师:

你们知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低声讨论)

师:

同一事物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会有不同的结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一下由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看看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学习环境。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师搭立体图形,学生画平面图形。

(1)拿出一个小正方体,让同学们观察,并将看到的图形的正面画一画。

(学生画一个正方形)

(2)拿出两个小正方体,上下摆放,学生自由观察,并将看到的图形的正面画一画。

(3)教师按照教材53页上面例题中图3摆出3个小正方形。

师:

从正面看这个立体图形,你能看到几个正方形的面?

画出来是什么形状?

(学生画好后交流,说出自己的困惑)

2.看平面图形,摆立体图形。

课件出示教材53页中淘气画出的图形。

师:

猜一猜,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2个、3个、4个、5个)

组织学生拿出小正方体动手摆一摆。

师:

如果只有3个小正方体,那么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学生想一想,动手摆一摆,看一看)

师:

如果只有4个小正方体,那么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学生想一想,动手摆一摆,看一看)

师:

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小结:

增加摆立体图形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改变立体图形的形状之后,看到的正面形状也可能不发生改变。

3.连一连。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第三个例题。

师:

看一看,他们三个都是从什么位置观察的?

学生观察后明确:

淘气从正面观察,笑笑从左面观察,小鸟从上面观察。

师:

想象一下,他们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

想好后连一连。

(学生想一想,动手连线,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连)

《看一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3个面。

2、让学生知道哪个是物体的正面、上面、侧面,能正确辩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猜想:

猜猜可能是什么物体的面?

(小结:

同一形状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物体在不同位置看到的面。

2、出示课题:

观察物体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出示小熊:

请3位不同位置的小朋友说说看到什么?

2、设疑导入

同样的物体,为什么三个人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三个人站的位置不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

3、实践归纳

教室里有什么?

(有讲台、学生桌、广播、电视机等任选一样)

如讲台:

说说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指给大家看。

你发现了什么?

请4个学生看,说出看到的。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

在观察时候,最多能看见物体的几个面?

(最多只能看见三个面)

4、介绍名称

为了更好地用语言去描述我们所看见的,我们分别给这三个面起个名字:

上面,正面,侧面。

板书:

上面,正面,侧面(左、右)

但在我们生活中有些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已经约定俗成了,象电视机、空调等物体,它的上面,正面,侧面是固定的。

(教师出示自制正方体、长方体)而象老师手中的正方体、长方体这些没有明显标志的物体,①我们把朝上的叫上面。

②面对自己的这面叫正面。

③两边的叫侧面。

(要把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停地摆放,让学生找这三个面)

5、练习:

①现在以4人小组为单位,每人拿出自己带的东西,说一说它的上面、正面、侧面各是什么形状。

(选2个人汇报)

②摆一摆:

如正方体:

怎样放能让老师看到图1?

图2?

图3?

6、形成概念

如果把物体画在纸上,怎么样来确定这三个面呢?

(看书p27第1题)

三、实践运用,拓展思维

智慧爷爷的考题:

1、猜动物:

①从前面看到了长长的鼻子(大象)

②从上面看,小物体有一个贝壳(蜗牛)

③从前面看到了扁扁的嘴巴(鸭子)

④从正面看,它披着绿绿的衣裳,有白白的肚皮,平时喜欢呱呱叫(青蛙)

2、出示宝物――杯子

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的杯子是什么样的?

同桌互相说一说

①看到1号的起立,2号杯子的也起立。

他们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

然后汇报,观察他们站的位置怎么样?

②看到3号的呢?

剩下最后一个图形是谁?

3、淘气、笑笑、机灵狗也来了,你看,他们在看干什么呢?

他们分别看见了礼物的哪一面呢?

(完成第3题。

四、理清思路,归纳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看一看》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辩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想像能力。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辩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红袖章一个、彩卡一个,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1)选一个个子较高的女同学李水无拘,老师秘密地在她头顶上戴一个彩卡,左臂上戴上红袖章,再选四个同学,其中有一人必须站在讲台上,四人面向李水无拘而站。

也就是站在她的前、后、左、右。

(2)请四位同学依次简要说明在各自位置看到张丽的情况。

(3)教师面向全班学生提问:

谁能最清楚地看她的脸?

为什么?

谁能最清楚地看她的后背?

为什么?

她左臂上的红袖章,谁看得最清楚?

为什么?

她头顶上的彩卡,谁看得到为什么?

2、导入新课。

师:

据刚才的活动,我们可以看出,从不同的方位观看物体,看到的情况是不同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方位看一看物体的形状。

板书课题:

看一看

(一)。

二、探求新知。

1、出示“看一看

(一)”主题图。

(1)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淘气、笑笑相对于桌子的位置及看桌子的方位。

(2)请学生提出问题。

重点解答学生提出的以下四个问题:

教师会看到讲桌和盒子的哪些面?

淘气会看到讲桌和盒子的哪些面?

笑笑会看到讲桌和盒子的哪些面?

谁看到的面最多?

(3)小组讨论解答以上四个问题。

(4)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派代表站在三人的位置上,来验证大家的判断或推测。

(5)让学生做教材上的“连一连”。

2、出示“连一连”的内容,订正并让学生说明连线的理由。

3、实践活动。

先让小组讨论:

“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然后,小组选派代表到讲台新自观察验证。

教师要求每个学生下课后都要验证一下结论。

4、出示“认一认”的第一个长方体图。

教师引导学生依次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侧面”。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3题。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要辩认是谁看到的图形,需要观察他所在的位置和看图形的方向,并进行合理的推测和想像,还要注意平时多留心观察。

《看一看》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请学生上台来当模特,给同学们展示正面、后面、侧面。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观察物体。

(出示课题)

二、观察事物,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小熊存钱罐),请大家按自己现在的位置来观察,说说你在什么位置看,看到了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请和你的前后左右同学说一说。

谁来说一说:

你看到了存钱罐的哪一面?

这是它的什么面?

你在它的什么位置观察?

谁跟他一样的?

请站起来。

为什么观察到的面是一样的呢?

同一方向观察。

2.换位观察。

下面,请同桌之间各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观察存钱罐,看看你们看到的与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同桌间说一说。

学生汇报。

对!

我们要仔细观察事物,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物体的面也不一样。

下面我们试一试,四个人一组来观察桌子上的小玩具。

请你们四个人先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然后再换不同方向观察,最后再找一名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的观察结果。

三、深入了解,加深印象。

刚才我们观察了玩具,下面看看书本中的淘气和笑笑在观察什么?

出示“练一练”第1题图。

下面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

为什么?

小组内说一说,然后集体订正。

四、多种练习,巩固知识。

1.比比谁的反应快。

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洋娃娃的不同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是哪一面,然后快速说出来。

2.课件出示校园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五.课堂小结

回忆下,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些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补评:

板书设计:

看一看

(一)

从前面看从后面看从侧面看

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教学反思

整节课开展从观察实物―观察挂图―再观察实物这一活动。

学生初步体会到观察物体可以从前面、侧面、后面不同的位置去观察。

经历了“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

通过教学,我体会到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选取了学生喜欢的、熟悉的物体,放手让学生观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有时是一样的,有时是不一样的。

开放的学生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了教学探究和合作研究的乐趣。

由此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

在新课程教学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