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学年度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0554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朝阳区学年度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市朝阳区学年度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市朝阳区学年度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市朝阳区学年度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市朝阳区学年度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朝阳区学年度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docx

《北京市朝阳区学年度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朝阳区学年度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朝阳区学年度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docx

北京市朝阳区学年度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北京市朝阳区2005―2006学年度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2006.4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遨游邀功佶屈聱牙鏖战疆场

B.果脯曝晒璞玉浑金普天之下

C.晕厥谲诈精神矍铄群雄角逐

D.颠簸剥蚀日薄西山潦倒落魄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别无长物班门弄斧等量齐观督查

B.改邪归正根深蒂固骨鲠在喉座落

C.顾名思义呱呱坠地关怀备至股份

D.自惭形秽飞皇腾达鼎礼膜拜撤销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大学的人文传承____在于学问传播,____在于大学精神的延续,而前辈名师大师的____包括____遗留在内,便是展示和承继大学人文精神传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拆了这些名师大师居住的地方,实质上等于斩断了大学精神传承的一根纽带。

A.不是而是行迹物质B.不仅更行迹物质

C.不是而是形迹物资D.不仅更形迹物资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真是“天无绝人之路”,那个所谓被丈夫杀害了的妻子突然从山东回到了老家,余祥林冤案至此已经昭然,死囚从此又过上了自由的生活。

B.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个群众早有评定的腐败分子虽然又几经升迁,作了部长,坐上了主席台,但最终还是露出原形,被逮捕判刑。

C.我们不能不看到,艾滋病正在向我们逼近,普通百姓对艾滋病的知识却知之甚少,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已经刻不容缓。

D.在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将始终高度重视安全,将以谨慎小心、如临大敌的工作态度,确保安全生产,创造安全工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次偷渡人数竟多达15人以上,属于有组织、有预谋的重大偷渡案件,因此,被警方定名为“1·06特大偷渡案”。

B.我国地下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主要污染物为氯化物、三氮、重金属等,于是引起地下水总硬度、总矿化度升高。

C.由于盗版等多种原因,他对“名嘴”出书的情况相当谨慎,只透露崔永元的纪实小说是他本人很感兴趣的一个话题。

D.汽车不断增多,石油需求量随之飙升,人们将不得不在未来为飞驰的汽车付出越来越多的代价,支付更多的油钱。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戴颙字仲若,谯郡铚人也。

父逵,兄勃,并隐遁有高名。

颙年十六,遭父忧,几于毁灭,因此长抱羸患。

父善琴书,颙并传之,凡诸音律,皆能挥手。

颙及兄勃,并受琴于父,父没,所传之声,不忍复奏,各造新弄,勃五部,颙十五部。

颙又制长弄一部,并传于世。

桐庐县又多名山,兄弟复共游之,因留居止。

勃疾患,医药不给,颙谓勃曰:

“颙随兄得闲,非有心于默语,兄今疾笃,无可营疗,颙当干禄以自济耳。

”乃求海虞令,事垂行而勃卒,乃止。

桐庐僻远,难以养疾,乃出居吴下。

吴下士人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

乃述庄周大旨,著《逍遥论》,注《礼记·中庸》篇。

三吴将守及郡内衣冠要其同游野泽,堪行便往,不为矫介,众论以此多之。

高祖命为太尉行参军,琅琊王司马属,并不就。

东宫初建,又征太子中庶子;十五年,征散骑常侍,并不就。

衡阳王义季镇京口,长史孔邵与颙姻通,迎来止黄鹄山。

山北有竹林精舍,林涧甚美,颙憩于此涧,义季亟从之游,颙服其野服,不改常度。

为义季鼓琴,并新声变曲,其三调《游弦》、《广陵》、《止息》之流,皆与世异。

太祖每欲见之,尝谓黄门侍郎张敷曰:

“吾东巡之日,当宴戴公山也。

”以其好音,长给正声伎①一部。

颙合《何尝》、《白鹤》二声,以为一调,号为《清旷》。

自汉世始有佛像,形制未工,逵特善其事,颙亦参焉。

宋世子铸丈六铜像于瓦官寺,既成,面恨瘦,工人不能治,乃迎颙看之。

颙曰:

“非面瘦,乃臂胛肥耳。

”既错减臂胛,瘦患即除,无不叹服焉。

十八年,卒,时年六十四。

无子,景阳山成,颙已亡矣,上叹曰:

“恨不得使戴颙观之。

【注】①正声伎:

正声乐队;伎,古代从事乐舞的人。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颙年十六,遭父忧忧:

忧虑

B.颙当干禄以自济耳干:

谋求

C.众论以此多之多:

赞赏

D.形制未工工:

精美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兄弟复共游之,因留居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B.颙当干禄以自济耳思试之斗以觇之

C.吴下士人共为筑室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事垂行而勃卒王怒而疏屈平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诸音律,(颙)皆能挥手B.(颙)乃出居吴下

C.(颙)长给正声伎一部D.(众人)无不叹服焉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戴颙“艺术才能”卓越的一组是

①凡诸音律,皆能挥手②乃述庄周大旨

③众论以此多之④颙服其野服,不改常度

⑤其三调……皆与世异⑥无不叹服焉

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戴颙由于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才在音乐雕塑等方面具备卓越才能。

B.戴颙淡泊名利,热衷隐居生活,他远离达官贵人,一生不愿为官。

C.戴颙与长史孔邵是儿女亲家,于是他把孔邵接来一起住在黄鹄山。

D.戴颙敢于创新,才艺超人,在当时社会上具有很大的影响。

第II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1.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三吴将守及郡内衣冠要其同游野泽,堪行便往

(2)既成,面恨瘦,工人不能治,乃迎颙看之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3)题。

(7分)

浣溪沙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

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1)下列对这首词中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堤上”一句说堤岸上踏青赏春的人追随着河中画船在行走。

B.“拍堤春水四垂天”,意为拍打堤岸的春水使天空显得低沉。

C.“六幺”,即《琵琶行》“初为霓裳后六幺”中的“六幺”,是有名的曲调。

D.“催拍”,“拍”是歌曲的节拍,“催拍”写出了画船急管繁弦的热闹景象。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堤上游人逐画船”的“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

B.上片三句诗,四个动词——逐、拍、垂、出,笔触一点,顿使画面生动,形象呼之欲出。

C.上片真切地描写出了一幅春光旖旎的图画,游人画船、天光水色等无不给人一种清新迷人的美感。

D.下片重在抒情,写作者同友人在画船中酩酊大醉的情景,末句还表现出诗人及时行乐的悲观情调。

(3)一些名家(如王国维等)都说“绿杨楼外出秋千”的“出”字尤工极精。

请品一品,想一想,说说这个“出”字有哪些妙处。

(3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题)(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____。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3)积土成山,__________;__________,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4)__________,翠峰如簇。

__________,背西风,酒旗斜矗。

(王安石《桂枝香》)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三位专家针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赤子之心说”的谈话,完成14-17题。

甲:

静安(王国维字静安)的“赤子之心说”,实隐伏着某种跟封建思想桎梏相对立的个性“自由”、艺术“自由”的要求。

这跟儒、道、禅三家的“赤子”内容比,毕竟有其自己的时代特色。

在辛亥东渡日本以前,静安的取自西方的个性解放、艺术独立等思想,跟他固有的封建伦理观念,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他曾大声疾呼:

“今日之时代已入研究自由之时代,而非教权专制之时代。

”可见,静安“赤子之心说”,颇受“西学”的浸染,他跟诗人及其创作挣脱封建束缚而获得的某种“独立”和“自由”,断断不能分开。

乙:

李后主写出那种思想落后、艺术性较高、境界真切的作品,是与他的阶级地位、政治遭遇和艺术素养分不开的。

可是王氏(即王国维,下同)从“赤子之心说”出发,却认为缺乏生活,正是李煜“为词人所长处”,并进而断言: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

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

李后主是也。

这就否定了生活对于创作的决定意义。

不仅如此,“赤子之心说”还渗透了天才创作论的思想。

在《红楼梦评论》中,王氏引用了叔本华的观点:

“美之知识断非自经验得知”,“故美者,实可谓天才之特许物也。

”在“境界”说中则发展成为:

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

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

境界有二:

有诗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

诗人之境界,唯诗人能感知而能写之。

丙:

《人间词话》评李后主词,称其“不失赤子之心”是“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又称“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以为与二人之“胸襟”有关。

像这些品评就并不是盲目以人格之价值与作品之价值混为一谈,而只是就作者人格性情之某些特质与其风格之某些特质间的关系来立论的。

即以后主之词论,其风格之自然真率的一面,与其为人之纯真便确实有着相通之处。

而东坡为人之超旷与稼轩之豪健,与他们此种所表现的“旷”与“豪”的风格,当然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像这种品评如果用之得当,则往往可以自“诗”与“人”的浑然合一中,直探诗歌中感性之生命的源流与命脉所在,这乃是中国文学批评中极可重视的一种宝贵的传统。

14.下面对甲的谈话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赤子之心说”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跟儒、道、禅三家的认识是截然不同的。

B.王国维学贯中西,他既有厚重的传统文化积淀,又受到了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响。

C.“赤子之心说”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桎梏,是王国维与封建伦理思想决裂的表现。

D.王国维固有的封建伦理思想与个性解放思想的矛盾,在辛亥东渡后才得以解决。

15.下面对乙的谈话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乙对于王国维认为缺乏生活而有天才的诗人可以写出好作品的观点,持批评态度。

B.“一切境界”至语段结尾,“境界”一词共出现6次,其中3、5两处与其他不同。

C.诗人阶级地位、政治遭遇和艺术素养,与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是密不可分的。

D.文中引用叔本华的话,是为证实叔本华的天才创作论思想与王国维观点如出一辙。

16.根据文意,概括甲的观点。

(3分)

17.阅读丙的谈话,根据文意,填出下列空白处的内容。

(3分)

王国维“赤子之心说”的立论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产生的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对它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画家齐白石

邢琏

现在如果做一次社会调查,中国画家中驰名度最高者,我确信首推齐白石。

他自贫苦农村走出,历近一个世纪,以他顽强的意志与坚韧不拔的精神,从一个平凡的木工成就为著名画家。

他从摹古师今起始,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对描绘的物象作不懈地揣度、观察、描绘,为了脱离旧的窠臼,力求衰年变法。

他的画做到了平中见奇,把极普通的绘画题材,虾、蟹、虫、鸡画得既逼真又简约,在画纸上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与画上的题字、题诗、印章互相配合,更加妙趣横生,最终创建了他独一无二的绘画风格,非绘画大师所不能。

1953年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1955年得到世界和平金奖。

齐白石名齐璜,字渭清,号白石。

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农村,1957年逝世于北京,享年97岁。

他一生绘画从未停笔,中间歇十天不画,仅有两次:

一次是慈母过世悲伤不能自拔;另一次是身染重病不能自持。

他并非少年才俊而是大器晚成,70岁后始名扬海内外。

中国绘画的传统形式是集诗、书、画、印一体,齐白石对这四种艺术形式都很擅长,在他的画上浑然成为整体。

一生创作的绘画作品数以万计,篆刻自称“三百石印富翁”,诗作三千余首,书法自成体系。

在齐老《往事示儿辈》一诗中这样描述他当年学习的情形:

“挂书无角宿缘迟,廿七年华始有师。

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

”他在绘画技法上,偏好大写意的画法,尤其注重技法创新。

他对明代徐青藤与明末清初的朱雪个(八大山人)以及同时代的吴昌硕的艺术成就与创新的精神极为尊崇。

“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注:

吴昌硕字缶庐)衰年别有才。

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仰慕之情,以至于此。

齐白石的书法得益于李北海、何绍基、金冬心、郑板桥与“天发神纤碑”。

他从中总结:

学习何绍基容易有肉无骨,写李北海体容易有骨无肉,学金冬心的古拙,学“天发神纤碑”的苍劲。

80岁后老人的书法已达到炉火纯青,任意挥洒,运用自如,其字别有风骨。

齐白石34岁(1896年)才开始学习篆刻。

他从清代金陵八家丁龙泓、黄小松印痕的真本照片进行摹刻起步,几年后又学习赵撝叔的篆刻,他从中悟出“老实为正,疏密自然”之理。

他有诗描述刻印的艰辛:

“石潭旧事等心孩,磨石书堂水亦灾。

”并自注:

“余学刻印,刻后复磨,磨后又刻。

客室成泥,欲就干,移于东复移于西,移于八方,通室必成池地。

”老人晚年达到以刀代笔自由驰骋。

绘画、书法、诗作相得益彰。

制印中运用绘画的布局;画中题字与题画诗把画的意境引深,既具书卷气息又增添情趣。

老舍先生引用查初白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诗句请他作画,在造型艺术中表现无形的声音很难,在静止瞬间的画面上交待出十里的距离则更难。

经他深思熟虑的构思后,展现出一幅长满青苔的乱石中,有一股山泉直泻,几只蝌蝌摇曳着尾巴顺流而下的画面,巧妙形象地表达出那句诗意。

此外,原国民党浙沪警备司令宣铁吾生辰,力邀齐白石赴会,以附风雅,要老人对客挥毫。

待墨磨纸展后,老人振臂挥就斗大的螃蟹一只,上通“横行到几时”五个大字,续写“铁吾将军”字样后,拂袖而去。

这无疑于当众羞辱了那位司令,使他哭笑不得,恼怒不能。

齐白石在花草虫鸟题材内容上也多在开拓。

农家蔬菜瓜果、日常生活用品都在他的画中出现,他从构图、用笔、用墨、用色一改文人画的寥落孤寂,吸收民间绘画的优点,他的画达到雅俗共赏,进入寻常百姓家。

著名画家齐白石已辞世近半个世纪了,他在我国绘画历史上竖立起一座丰碑,但他负载着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民族的精神,人格的力量与文化传统的真挚,将永存于世成为我们后世的楷模。

18.齐白石创建了独一无二的绘画风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19.齐白石诗、书、画、印的成就都很高,而取得这些成就的途径、方法或基本经验都有相同之处。

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条说明。

(5分)

20.作者选用老舍和宣铁吾先后邀约齐白石作画的两则材料并列叙写,这有什么作用?

(5分)

21.对文章的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齐白石绘画始于摹古师今,成于博采众长,体现出一种勤于模仿善于借鉴的精神,不仅如此,古稀之年后,他仍勇于进取,力图国家变法革新。

B.齐白石一生绘画不曾停笔,惟有两次十天未作画,可见其对艺术的追求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这同时也表明他身上还具有中国传统的孝悌美德。

C.“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流露出齐白石在名家面前感到可望而不可及的情绪,是一种自我嘲讽,说自己无法达到他们那样的成就。

D.“廿七年华始有师”;80岁后书法达炉火纯青的地步;34岁学篆刻,晚年以刀代笔自由地驰骋,无不说明齐白石并非少年才俊,而是大器晚成。

E.全文结构是,开篇表明确信齐白石为中国画家中驰名度最高者,紧承是总括性人物描述,而后分别叙述学诗、学画、学书、学篆刻的详细情况。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22.把下面五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使语段意思连贯。

(3分)

①这似乎是燕南园的入口了,但是许多年来,并没有设一个路牌指出这一点,实在令人奇怪。

房屋倒是有号牌,却也难寻找。

②循规蹈矩呆在门口的,也大多字迹模糊,很不醒目。

③燕园西门,古色古香,挂着宫灯的那一座,原是燕京大学的正门。

当时车辆进出都走这个门,往燕南园住宅区的大路也是从西边来。

④上一个斜坡,往右一转,可见两个大龟各驮着一块石碑,分伏左右。

⑤那些牌子的挂处特别,有的颇为浪漫地钉在树上,有的妄想高攀,快上了房顶。

23.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俗语,并按要求解说。

(4分)

很多俗语都带有哲理性,揭示出相关的道理。

例如“活到老学到老”说明学无止境,人一辈子都要学习。

又如“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

再如“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这些话,生动地道出了关于读书学习的道理。

24.平凡的投递员王顺友被评为“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请根据他的事迹,撰写一段颁奖词。

(5分)要求:

述评结合,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100字。

孤独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投递员王顺友的一种生活常态。

每送一次邮件需要半个月,在这段时间里自己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的马打交道,这种“孤独”,是让人尊敬的。

20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20年,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路21回,环绕地球6圈半;20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

平凡的工作呈现出一种不平凡的伟大。

七、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5.作文。

(60分)

水活则灵,山活则碧。

有了“活”,万物流转;有了“活”,百节贯通。

以“活”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6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C(都读jué,Aáo、yāo、áo、áo,Bfǔ、pù、pú、pǔ,Dbō、bō、bó、bó)

2.C(A督查——督察;B座落——坐落;D飞皇腾达——飞黄腾达、鼎礼膜拜——顶礼膜拜)

3.B(不是……而是……,肯定一个,否定一个;此处都应该肯定,都应该传播延续。

行迹,行动的踪迹;形迹,举动神色、痕迹迹象。

物资,生产生活的资料;物质,和大师的大学的精神相对而言)

4.D(“如临大敌”与“工作态度”不搭配)

5.B(A“达”“以上”目相矛盾;C“透露了”与“一个话题”搭配不当;D表意不明)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A(忧:

父或母去世)

7.B(均表目的连词,用来。

A连词,于是、就;连词,趁机。

C介词,替;动词,出、谋划。

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8.C(“长给正声伎一部”主语应是宋太祖)

9.C(这三句,或直接、或间接表现了戴颙的艺术才能。

②句是说他在学术方面的研究,不属于艺术才能;③④句或间接、或直接说他的品行,待人接物的态度)

10.D(A归因过于绝对,良好的家庭教育只是戴颙才能卓越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还有他后天的勤奋努力和创新实践等;B“他远离达官贵人”有误,他虽然不愿做官,但并不拒绝同达官贵人往来;C主客颠倒,是孔邵把戴颙接来一起住在黄鹄山。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1.(5分)

(1)三吴地区的将军、郡守以及吴郡的名流邀请他一同去野游,(他认为)合适就去(2分,“衣冠”“要”1分,语句通顺1分)

(2)铸成以后,对佛像的面部瘦削感到遗憾,铸造工人不能够修治,于是把戴颙接来察看(3分,“既”“恨”2分,语句通顺1分)

12.

(1)(2分)B(非“天空显得低沉”,而是写出了水天一色的壮阔景象)

(2)(2分)D(无“酩酊大醉”,也非“悲观”,而是排遣苦闷)

(3)(3分)“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了美景中的人物活动。

(1分)使人们好像隐约听到了绿杨荫里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

(1分)这样写来,就在“绿杨楼外”优美的景色中,静中显动,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

(1分)

13.(6分)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风雨兴焉积水成渊

(4)千里澄江似练征帆去棹残阳里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14.(3分)B(A“追求”、“截然不同”误,C“打破桎梏”、“决裂”等说法有失分寸;D于文无着)

15.(3分)D(引述内容和论证对象关系颠倒了)

16.(3分)王国维“赤子之心说”有反封建、追求个性和艺术自由的倾向,这是值得肯定的。

(关键词:

反封建、追求自由、肯定。

每个关键词1分)

17.(3分)立论途径:

作者人格特质与其作品风格特质间的关系;产生效果:

直探诗歌中感性之生命的源流与命脉所在(或:

直探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评价:

是中国文学批评中极可重视的传统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8.(4分)①平中见奇,把普通的题材画得简约,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②题字、题诗、印章相配合,使画妙趣横生;

③从题材内容到艺术技巧,没有文人画的寥落孤寂,而有民间画的优点,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4分,答出2点3分,3点4分)

19.(5分)①不畏艰难困苦,持之以恒。

(或意志顽强,坚忍不拔)

②摹古师今,博采众长。

③善于观察、揣度、比较、总结。

④勇于衰年变法,敢于开拓创新。

(5分,答出3点4分,4点5分)

20.(5分)表现出齐白石对于国家民族有益的人的尊重,精心竭力奉献自己的艺术;对于国家民族有害的权贵的憎恶,并用娴熟的艺术予以有力的斗争。

(3分,只答出1点1分)既表现出齐白石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又凸现出齐白石高贵的独立人格。

(2分)

21.(4分)B、D(A“成于博采众长”“勤于模仿善于借鉴”等不合原文,“变法”说的应是绘画技法风格等。

C“可望而不可及”、“无法达到”不合原文,此并非自我嘲讽,是真诚地佩服。

E结构层次及内容分析没有涉及后三段内容,且学诗的情况不是详写)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22.(3分)③④①⑤②(有一语序错位,该题不得分)

23.(4分)【示例】①“处处留心皆学问”,说明了生活中知识无处不在,要随时留心学习。

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明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用笔记下来才可靠。

③“严师出高徒”,说明老师严格要求,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明只要有毅力,持之以恒,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四空每空1分,如果没有扣住“读书学习的道理”来写,该题不得分)

24.(5分)【示例】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

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信。

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呵,世上最亲邮递员!

(做到“述评结合”2分;“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1分;语言通畅,较有文采2分;超过字数,另扣1分)

七、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5.(60分)

按照2005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戴颙,字仲若,是谯郡铚县人。

父亲戴逵、哥哥戴勃,都是隐士,有很高的名望。

戴颙十六岁时,父亲去世,戴颙悲痛欲绝,因此长年疾病缠身。

他的父亲擅长弹琴和书法,戴颙继承了这些技艺。

无论哪种乐曲,他都能挥指弹奏。

戴颙和他哥哥戴勃都是从父亲那学习的琴艺,父亲去世后,他们不忍心再弹奏父亲生前传给他们的琴曲(以免引起更大的悲痛),兄弟二人独立创作新曲,戴勃写了五部,戴颙写了十五部。

戴颙还谱写了一部大型乐曲,都在世上流传。

桐庐县内又有很多名山大川,戴勃和戴颙兄弟俩一起去游玩,于是居住在那里。

戴勃得了病,又缺医少药,戴颙对戴勃说:

“我跟随哥哥闲居,并不想就这样默默无闻。

哥哥现在病得这样厉害,又没办法治疗,我应当出去谋求俸禄来解脱暂时的困难。

”于是请求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