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管理史3889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0432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教育管理史3889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外教育管理史3889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外教育管理史3889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外教育管理史3889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外教育管理史3889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管理史38891.docx

《中外教育管理史3889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教育管理史3889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教育管理史38891.docx

中外教育管理史38891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三、名词解释题

1.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简而言之,就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吏部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予官职的选士制度,又称九品官人法。

上3

2.教授治校:

教授治校即让教授为评议会的多数,“议决立法方面的事”;让教授中的学长“分任行政方面的事”;让教授主任“分任教务”等等。

这是北洋军阀政治统治时期,北京大学改革管理制度贯穿的一个核心思想。

上9

3.学制: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

学制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各方面的综合反映。

上8

4.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也称早期人道主义教育,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教育领域内的种种要求。

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康帕内拉,法国的拉伯雷、蒙旦,捷克的夸美纽斯等等。

由于人文主义教育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需要,因此这时的教育所培养的人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是积极从事社会、政治、文化、工商业活动的实际活动家,也就是说,教育不再是神性的,而是人性的。

因而,人文主义教育直接推动着教育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下2

5.要素教育论:

是裴斯泰洛齐为实现普及教育所设计的一种新的初等教育理论。

(2分)所谓要素.就是各学科教育的最基本和最简单的要素,它也是各学科教学的出发点。

(1分)要素教育论为学校各科教学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当时师范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分)下3。

6.“学校主权”:

“学校主权”是德国州政府对学校的一种监督权。

根据德国基本法规定,中小学包括私立学校都在国家的监督之下,而代表国家的主要是州政府。

州政府包括州议会和州文化与教育部,拥有对学校的监督权,被称为“学校主权”。

州政府主要制定学校立法和财政计划,州文化与教育部负责计划学校的发展和颁布相应的规定。

学校管理的主要权力集中在州。

下6

7.策问:

汉代选拔人才始于汉高祖,汉文帝更为重视选拔人才,还亲自出题策问。

所谓“策问”,就是皇帝就时政中的问题提问,令被举荐者作答。

上2

8.“自由教育”思想:

“自由教育”思想是亚里斯多德提出的“通才教育”的一种形式。

它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涵:

和平教育、文雅教育、闲暇教育。

这是教育史上关于职业教育与通才教育的争论的开端。

下1

9.太学三舍法:

宋代太学三合法是按学生学业水平实行分舍教学,按学生平时操行及月、岁等考试成绩决定升舍的教学管理方法。

这种教学管理办法是王安石创立的。

上5

10.达特茅斯学院事件:

1776年美国独立后,政府开始过问和整顿殖民地时期原有的学院。

如哈佛学院1780年改名为大学,其他学院也陆续改名为大学。

整顿的关键是将这些私立学院改为州立大学。

整顿遭到强烈的反对。

达斯茅斯诉讼案是这一斗争的最高峰。

达斯茅斯学院在新罕布什尔州。

杰斐逊派控制了州议会而联邦集权派控制了达斯茅斯学院。

杰斐逊派取消了该校的许可证,另建新罕布什尔大学。

达斯茅斯学院提起诉讼。

1819年,经联邦最高法院审理,州议会败诉,达斯茅斯学院恢复。

这对于州立大学的建立和发展无疑是重要的打击。

达特茅斯学院事件后,教派学院雨后春笋般发展。

下4

11.《壬子一癸丑学制》:

1912年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称“壬子学制”;1913年对各类学校的目的任务、课程设置等作了具体规定,对新学制有所补充和修订,总合起来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学校系统,即《壬子一癸丑学制》。

上9

12.教学三原则:

教学三原则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建立的一套教学原则体系。

这是他以工场式的管理方式管理整个学校教学的活动中建立起来的。

包括:

便宜性原则、彻底性原则和简明性、迅速性原则。

这三大方面教学原则的核心就是容易、迅速、彻底,目的是摆脱任何繁琐的形式主义,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真正实现普及教育的理想。

下2

13.公学:

公学历史悠久,在英国中等教育中始终起着领导作用。

公学实际上是一种文法学校,但由于它最初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的,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公共教育水平和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因此称为“公学”。

公学是典型的贵族学校,学生大都寄宿,收费昂贵。

公学主要开设古典文学课,并重视宗教教育和宗教活动,大都与教会有密切联系,并受教会支持。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日益发展,公学虽对入学学生的身份放宽了,但对家庭财产的限制有增无减,它仍然是贵族、大资本家及富人子弟才能进入的学校。

下3

14.苏湖教法:

北宋时期,胡瑗在苏州、湖州教学时,实行分斋教学,全面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成绩卓著名闻天下。

分斋教学法也被称为“苏湖教法”。

庆历兴学时,诏取苏湖教法著为太学令。

“明体达用”是胡瑗“苏湖教法”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地。

分斋教学是苏湖教法的核心。

上5

15.“五育”并举教育方针: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在这篇论著中,他批判了封建主义教育宗旨,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为“养成共和国健全之人格”,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上9

16.有教无类:

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1分)指不分贫富、贵贱、地域、族类,给所有有求学愿望的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2分)这对于扩大教育对象,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1分)上1

17.劳动学校:

是德国凯兴斯坦纳创办的活动学校,由于劳动在活动中所占比例很大,故又称为“劳动学校”。

(1分)劳动学校的理论基础是公民教育理论。

他认为教育即公民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习惯于将自己的职业与个人的福利和社会的责任联系起来。

(2分)凯兴斯坦纳虽然以批判旧的知识教育来抬高劳动教育,但劳动学校实质上不过是职业训练学校和培养顺民的学校。

(1分)下5

18.学生大学:

是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一种类型。

(1分)该类型大学在领导体制上由学生组成行会对学校进行管理,聘请教授、确定学费、规定学时等校内重大问题均由学生决定。

(2分)学生大学以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为代表。

(1分)下2

19.达特茅斯学院事件:

1776年美国独立后,政府开始过问和整顿殖民地时期原有的学院。

如哈佛学院1780年改名为大学,其他学院也陆续改名为大学。

整顿的关键是将这些私立学院改为州立大学。

整顿遭到强烈的反对。

达斯茅斯诉讼案是这一斗争的最高峰。

达斯茅斯学院在新罕布什尔州。

杰斐逊派控制了州议会而联邦集权派控制了达斯茅斯学院。

杰斐逊派取消了该校的许可证,另建新罕布什尔大学。

达斯茅斯学院提起诉讼。

1819年,经联邦最高法院审理,州议会败诉,达斯茅斯学院恢复。

这对于州立大学的建立和发展无疑是重要的打击。

达特茅斯学院事件后,教派学院雨后春笋般发展。

下4

20.八股文取士:

明清科举考试的最大特点就是八股文取士。

考试的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

作文者必须“依经按传”,用“古人语气”,代圣贤立言,不能做任何发挥。

考生作文一律采用八股文。

上7

21.兰卡斯特一贝尔导生制:

兰卡斯特一贝尔导生制是教学制度的一种。

18世纪90年代,由非国教派教徒兰卡斯特和国教派教徒贝尔分别在本国和殖民地印度创造,因而得名兰卡斯特一贝尔导生制,简称导生制。

导生制是一种由教师向导生施教,导生再转教其他学生的办法。

导生制是英国国民教育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下3

22.学田制:

是宋代为解决官学经费,赐给官学土地,称为“学田”,由学校经营,以田租赁收入作为固定办学经费,)此项制度元明清三朝皆袭用之。

()它的建立为官学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促进了官学的发展。

(上5

23.福建船政学堂:

是左宗棠于福建马尾船厂内创立的洋务派最早的军事学堂。

()学堂分为前后堂,前堂学习轮船制造,后堂专习管理驾驶。

所习课程除外语和算术、几何、物理等基础文化课外,还设有专业技术课和实习课;另外,还要求阅读一些封建性书籍。

)学堂认真教学,严格管理,为中国培养了不少早期的海军军官和科技人才。

上8

24.教学三原则:

教学三原则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建立的一套教学原则体系。

这是他以工场式的管理方式管理整个学校教学的活动中建立起来的。

包括:

便宜性原则、彻底性原则和简明性、迅速性原则。

这三大方面教学原则的核心就是容易、迅速、彻底,目的是摆脱任何繁琐的形式主义,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真正实现普及教育的理想。

下2

四、简答题

1.简述两宋时期书院的特质。

上5

(l)书院的组织和讲学形式,不同程度地受到佛教禅林的影响,书院山长与寺院的禅师。

方丈职责极为相似。

书院的教学颇似寺院之学,组织管理比较全面、规范,其教育管理水平要超过传统的私学。

(2)书院不仅是讲学的场所,也是学者研究著书修书及刻书印书藏书的学术中心。

许多学术思想和著作都是在书院产生的,所以书院对古代学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也是古代书院最大特点之一。

(3)书院一般建筑在山水胜地,而且书院的建筑设施往往具有一定规模,布局也很讲究。

2.简述秦朝巩固统一的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上2

答:

为了统一思想,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秦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政策和措施。

其中文教政策主要有:

第一,书同文。

第二,行同伦。

第三,设三老以掌教化。

第四,禁止私学,焚书坑儒。

3.简述美国现代“地方分权”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

下7

答:

(1)学区是学校管理的最基层的管理机构。

美国是移民国家,移民聚集而居,形成社区,在社区里,孩子们往往就近入学,社区又被称为学区。

学区有不同的类别,如市镇学区、县学区、城市中的学区和特殊学区等。

学区可以制定教育计划,聘任教师、校长、购买教材等。

2分

(2)县和市镇是基层的管理组织。

(3)每个州设置州教育委员会,行使教育职权。

(4)联邦只能以民主、自由为首要原则,主要责任是调动地方办学的积极性。

(5)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教育管理。

4.简述“个别教学”的道尔顿制?

下5

道尔顿制是美国著名女教育家铂克赫斯特创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主要有如下几点1.工作课程:

学生都是来自未来社会共同体中的工作者。

为了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社会需要,设置工作课程可以在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形成一种连续性。

课程被划分成一个个小部分。

每一部分形成一个单元,称为“工作单元”。

“工作”的设置应经过全体教师商讨决定。

每一个单元有一主题思想2.工作间和实验室取代教室:

比如地理课中的地形单元有一个工作间。

也叫学术工作间,里边有书籍、尺子和仪器,另外还有一间实验室,这里挂满了各种图片3.年级划分:

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课程,每一个年级设一导师,但几个年级常常生活在一起,是一个共同体,互相交流思想4.工作合同:

每个学生与导师之间都有一本工作合同手册。

手册上铅印着某科、某日的学习问题。

学生在工作手册上回答问题。

课程采用单独进行。

道尔顿计划的本质是学生的每一个进步都是按其自己的速度取得,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的内容被彻底地吸收5.教师是导师:

教师的教学贯彻在与学生的讨论中。

讨论以个别讨论为主,也可以出简报,约某部分或几个学生讨论。

道尔顿制的工作课程、个别教学、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等措施很具体,因而在20年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道尔顿制的特点是工作课程和个别教学合同。

5.简述高等教育近代化的主要内涵。

下3

答:

工业革命的兴起、新兴资产阶级的成长以及相应的科学知识的发展,从根本上对中世纪大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建立新型的世俗化的大学成为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高等教育近代化的主要内涵是:

(1)摆脱教会对大学的垄断和控制,形成由国家、地方和私人等多主体创办大学的局面。

(2)将自由的学术研究和新的民主的管理体制逐渐引入大学。

(3)在古典文科和神学之外设置新的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课程。

(4)创办新式大学(如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柏林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如巴黎理工大学和日本的工科大学等)。

6.简述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的名称和主要内容。

上1

答:

稷下学官门户开放,学术自由,为学者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氛围。

但是,并不是毫无规矩。

学生守则的名称:

《管子》中有一篇《弟子职》,据考证,“当是齐稷下学官之学则”。

2分这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学生守则。

学生守则的主要内容:

《弟子职》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作了全面、详细的规定。

(1)要求学生虚心受教,尊敬老师。

(2)要求学生饮食起居要有良好习惯,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要有修养。

(3)规定了学习的规则。

总之,从《弟子职》可以看出,稷下学宫管理松而不散,自由而有序,为后世提供了一个高等学府管理的范例。

7、简述教育独立运动的主要内容?

上11

答:

1.要求教育经费独立,提出政府应拨固定教育专款,不得移作他用;

2.要求教育行政独立,各省须设专管教育的行政司,不得再将其附属于政务所之下,教育行政长官必须是具有教育素养的人担任,教育总长不可随政局的变动而频繁更换;

3.要求教育思想、内容独立,执行一定的教育方针,不受政党与宗教的干涉,反对基督教育

8.简述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普通教育职业化对美国管理体制的影响。

下5

答:

教育职业化在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为美国工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熟练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也确实使劳动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教育。

但是,它也使国家和劳动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教育和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被工商实业界不负责地利用和抛弃。

(2)教育受社会势力和思潮左右,缺乏独立性。

(3)教育工商界直接操纵而肤浅地把教育变成经济的武器,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使国家(种族)和个人的最终利益受损。

这种代价引起了人们的反思。

9.简述汉代为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采取的措施。

上2

答:

(1)设《五经》博士。

汉武帝仅设立执掌《五经》的儒学博士,将儒家以外的博士均排除在外,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儒术的地位。

(2)建立博士弟子制。

这一制度的实行,标志着汉代太学的建立。

(3)以儒术取士。

以儒术取士,不仅为独尊儒术的推行和落实提供了保证,而且对士子进德修业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

(4)视学制度。

君子视学自古有之,皇帝每次视学都要聚众亲自宣讲,以弘扬儒学。

10.试述癸卯学制对各级各类学堂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的规定。

上10

答:

《癸卯学制》对各级各类学堂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1)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设堂长一人,主持学堂教育,兼理笔墨收支等项事宜,并兼充教员。

学生在60人以上可置正教员或副教员。

登记账目、照料杂务,须置司事一人。

(2)中学堂设监督一人,统辖全学人员,主管一切教育事宜。

下设教员若干人,分教各科教学;掌书一人;文字一人,专管学堂往来文牍;会计一人,负责学堂的款项出入;设庶务一人,管理学堂的各项杂务。

(3)高等学堂韵最高领导是监督,统辖全学人员,主持全学教育事务。

正副教员及掌书官均听命于教务长,文案、会计和杂务官均听命于庶务长,监学、检查官均听命于斋务长。

(4)大学堂内设分科大学堂,设总监督,总管全堂各分科大学事务。

总监督受总理学务大臣节制。

(5)师范学堂分为初级师范学堂和优级师范学堂,初级师范学堂设监督、正教员、副教员、监学、附属小学办事官、小学教员、庶务员,由监督主持全学事务。

优级师范学堂设监督、教务长、庶务长、斋务长,以及中学办事官、中学教员、小学办事官、小学办事员。

(6)实业学堂分高等实业学堂、中等实业学堂、初等实业学堂,各级实业学堂的组织管理办法基本上依照同级普通学堂或师范学堂的办法管理,但实业学堂设有实验场等,事务繁杂,可酌情增置委员司事办理。

11.试述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与民族复兴运动的关系。

下3

答:

民族复兴运动带动了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的发展,而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又加速了民族复兴运动的进程。

(1)拿破仑对普鲁士的侵略,激起了当地人民的民族意识。

18世纪末以后,拿破仑率领百万大军横扫欧洲。

大军所到之处,不但强烈冲击了当地的封建体制和生产关系,也深深震撼了当地人民的民族意识。

普鲁士是欧洲国家中受到冲击和震撼最强烈的国家,人民的民族意识达到高潮。

(2)德国近代国民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国家的危机和强烈的振兴民族的愿望。

和英国、法国资产阶级相比,德国资产阶级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非常弱小,他们只有通过思想上的革命尤其是通过教育才能取得胜利。

因此,德国资产阶级决心通过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来实现国家与民族的复兴。

而这种愿望在总体上与人民觉醒的民族意识和愿望相一致。

(3)初等国民教育运动也直接加快了德国民族复兴的进程。

通过洪堡德等人的教育改革,德国初等国民教育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师范教育也有了较大发展,为中小学培养了大批质量较高的教师。

德国教育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也间接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9世纪70年代,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统一了德国,德国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英法两个工业大国。

12.简述英国“中央与地方结合”现代国家教育行政制度的内涵。

下6

这是中央和地方合作管理教育的一种体制,以《1944年教育法》为确立标志。

这种体制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充分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充分利用地方的资源因地制宜地办学,比较灵活,)主要缺点是不利于进行全国性的统一改革和控制,可能造成地方官僚机构的庞大等。

13.国民政府时期重建的教育部较民国初年有哪些进步?

上9

(1)从教育部的官员任命来看,有特任、简任、荐任和委任之分,管理层次清晰,体现了管理的有序性;

(2)从编制上看,精兵简政,提高办事效率;

(3)设立各种专门委员会,如华侨教育设计委员会、课程及标准设计起草委员会等,它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不无裨益,也是教育管理规范化的进步;

(4)教育视导无论从机构设置上还是从实施上,都趋于完善。

14.简述赫尔巴特对儿童管理的观点?

下3

答:

1.赫尔巴特认定儿童生来有“盲目冲动的种子”和“处处驱使他的不驯服的烈性”

2.儿童的管理要放在学校整个教育过程最前面,是进行教学和道德教育的首要条件

3.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约束其烈性,任何功课的教学都不可能顺利进行,当前会破坏教育教学,未来则会造成“反社会的方向”因此,儿童管理是维持学校与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

15.简述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上12

1.改订学制,废除不急需的与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理制度,以教授战争所必需之课程及发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原则;

2.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

3.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歌咏运动、体育运动,创办敌前敌后各种地方通俗报纸,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觉悟4.办理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

“教育要为抗战服务”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教育的总方针和政策

16.新兴资产阶级学校管理的主要特征下4

1.乡村寄宿试学校

2.为资本主义社会培养领导人

3.注重实际4.民主和自由5.肯于接纳新思想、新方法

 

五、论述题)

1.试述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与民族复兴运动的关系。

下3

答:

民族复兴运动带动了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的发展,而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又加速了民族复兴运动的进程。

(1)拿破仑对普鲁士的侵略,激起了当地人民的民族意识。

18世纪末以后,拿破仑率领百万大军横扫欧洲。

大军所到之处,不但强烈冲击了当地的封建体制和生产关系,也深深震撼了当地人民的民族意识。

普鲁士是欧洲国家中受到冲击和震撼最强烈的国家,人民的民族意识达到高潮。

(2)德国近代国民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国家的危机和强烈的振兴民族的愿望。

和英国、法国资产阶级相比,德国资产阶级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非常弱小,他们只有通过思想上的革命尤其是通过教育才能取得胜利。

因此,德国资产阶级决心通过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来实现国家与民族的复兴。

而这种愿望在总体上与人民觉醒的民族意识和愿望相一致。

(3)初等国民教育运动也直接加快了德国民族复兴的进程。

通过洪堡德等人的教育改革,德国初等国民教育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师范教育也有了较大发展,为中小学培养了大批质量较高的教师。

德国教育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也间接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9世纪70年代,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统一了德国,德国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英法两个工业大国。

2.试述近代学制建立的背景和条件。

上8

答:

(1)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清政府陆续创建、改建了各类新式学堂,此外还有民间创办的私立学堂等,这些学堂的创建与管理,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在实践上为近代学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鸦片战争后,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提出要向西方学习,包括学习西方的教育制度。

(3)郑观应详细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学校制度,进而提出了变更学制的意见,还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

(3)康有为的《请开学校折》中也提出了关于改革封建教育、建立近代学制的主张和设想。

(4)梁启超则一面上疏提改革教育的建议,一面拟定新的教育体系。

以上建议和改革措施的提出,为清末建立近代学制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3.试述宋代的官学管理的经验。

上5

答:

(1)建立了更加完备的官学体系。

宋代经三次兴学运动,官学制度更加完备,地方学校也得到了普遍的发展。

(2)设置了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宋代教育行政制度沿袭唐制,并有所发展,建立了专门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3)创行“学田制”。

学田制的建立为官学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促进了宋元时期的地方官学的大发展。

(4)教师管理制度的加强。

宋代严格选任教师,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

地方官学教师的选任采用新的“考选教官”制度。

(5)学生管理制度的发展。

放宽了入学等级;制定了严格的学规。

(6)教学管理的发展。

教材的更新;“三舍法”和“积分制”的实行。

4.试述杜威的教育观和学校观在现代教育管理发展中的地位。

下5

答:

杜威是现代教育史上享誉最盛的一位教育家。

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美国的一个完整的历史时代,而且对苏联、中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之所以流传广、传播深、是因为他站在了时代的前列,站在了哲学的角度。

(1)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有用即真理”是对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经典表述。

杜威认为哲学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而当时他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教育问题。

因而,他也相应地成为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①实用主义的目的。

杜威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儿童的生长,这就是“教育即成长”,同时,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纯粹性原则。

教育即成长,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方法。

生长的内容主要包括智慧的生长、社会的生长和道德的生长。

②较高的理论价值。

杜威把纯粹性原则作为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

只有这种纯粹性才能保证教育价值的实现。

杜威的“纯粹性”是一种理想的理论设想和理论原则,但在对于如何理解和确保教育工作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这一点上,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③对教学实践的启示指导作用。

杜威对学校、课程和教师职责的理论构想为教育提出了可贵的思想。

杜威认为学校存在浪费,将儿童的学习和他的生活联系起来,将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是克服这种浪费的唯一办法。

并且在课程设置上提出兴趣课程、活动课程的设想。

杜威把德育放在教育之首,立意是好的,也提出了很多可贵的思想,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了一些指导作用。

(2)杜威的《学校与社会》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他对实验学校的设想,集中体现了杜威的学校观。

按照杜威的学校观建立的芝加哥学校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新型教师的培养和新教育理论的形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美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比进步主义教育前进了一大步,对当时和以后的教育实践都极具指导意义,虽然它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5.评述晚清新政时期对师生管理的措施。

上8

教师管理的措施:

规定教师的任职资格,明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