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试题周周测专项演练05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0393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试题周周测专项演练05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版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试题周周测专项演练05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版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试题周周测专项演练05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版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试题周周测专项演练05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版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试题周周测专项演练05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版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试题周周测专项演练05含答案.docx

《最新版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试题周周测专项演练05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试题周周测专项演练05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版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试题周周测专项演练05含答案.docx

最新版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试题周周测专项演练05含答案

周周测05 语基+诗歌鉴赏+传记阅读

一、语基练习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元旦前后,各省市“异地高考”方案纷纷出炉。

在北京和广东,考试资格将与外来人员管理制度和打工者的积分挂钩。

方案一出台,很多打工者大感失望。

随迁子女的高考资格需要与父母的居住证捆绑,不少网友认为这对于解决异地高考的核心问题不过是________。

相关专家表示,不同地域教育承载压力不同,改革自然不可能________,更不可能________,应允许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A.扬汤止沸 并驾齐驱 一蹴而就

B.抱薪救火 齐头并进 一挥而就

C.抱薪救火 并驾齐驱 一挥而就

D.扬汤止沸 齐头并进 一蹴而就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丛书的作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新闻研究的学者,他们以言简意深之笔,勾画出这些搏击风云的新闻名家的人生历程,使那些一生为他人作传的明星光彩照人,读后深受启迪。

B.中泰开展合作符合两国发展需要和共同利益,对促进地区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前最大的任务是,确保铁路合作项目顺利实施,为连接中国、老挝、泰国的“大动脉”早日贯通打下坚实基础。

C.对于聘任邓亚萍为兼职教授所引发的网民争议,昨天中国政法大学给出最新回应,称邓亚萍被聘任为该校体育教学部兼职教授,聘期为3年,不收取任何报酬,审批与聘任程序符合有关规定。

D.尽管农村和城市间还存在着数字鸿沟,技术创新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但作为正在发展中的网络大国,中国正沿着网络发展之路继续前行,并将尽力把网络空间打造成更加美好的地方。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发展家庭农场,________。

很多家庭农场由于面积太大,人力、管理跟不上,导致土地产出率下降。

因此,各地必须综合考虑发展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农地资源禀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规模,切不可贪大求全、盲目扩张。

A.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适度规模经营是“底线”,因为实践证明,家庭农场的规划并非越大越好

B.适度规模经营是“底线”,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但实践也证明,家庭农场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

C.适度规模经营是“底线”,家庭农场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但实践也证明,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

D.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家庭农场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因为实践证明,适度规模经营是“底线”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科幻在中国,基本上还处于小圈子自娱自乐的状态中,在西方发达国家,①________________,但它在文学领域仍一直处于边缘,从未成为主流;若与科学相比,当然更是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

在这种情形下,《自然》杂志开设科幻小说专栏,②________________,他们很愿意向外界传达这样一个信息:

③________________,却得到了科学界的接纳。

5.下图是“合肥志愿者”徽标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及图形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注】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 西湖:

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清河等交汇处的天然瑚泊。

1.词的上阕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上阕描写了—幅什么样的图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主要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描写西湖春色?

抒发了词人什么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传记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屠呦呦——用小草改变世界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草会改变女孩的一生。

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

屠呦呦正是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

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考大学时,屠呦呦选择药物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她认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与工具。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

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

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当时,正值初创的中医研究院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科研人员不足。

但是,党的“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宝库,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遂成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屠呦呦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

1956年,全国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高潮,她对有效药物半边莲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后来,又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药银柴胡的生药学研究。

这两项成果被相继收入《中药志》。

1959年,屠呦呦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识,在两年半的学习中,她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参加过临床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屠呦呦深深感受到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通过一段时间的生药和炮制研究,屠呦呦体会到,中药研究还必须重视中药内含物质与药效之间的关系,而有效成分的研究又是掌握中药疗效规律的必然途径。

屠呦呦和同志们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先后发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还原青蒿素。

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发明奖。

从1969年1月开始,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屠呦呦和课题组以鼠疟原虫为模型,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12%~40%。

屠呦呦心有不甘,她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细细翻查。

有一天,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吸引了屠呦呦的目光: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为什么这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

原来里面用的是青蒿鲜汁!

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提高到100%。

那一幕,屠呦呦记忆犹新:

“太高兴了!

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

青蒿素是属于我们中国的发明成果,而且是从中医药里集成发掘的,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体现。

我们倍感自豪。

屠呦呦并未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屠呦呦虽身患结核等慢性疾病,但仍坚持工作,无论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实验研究,她都积极主动地完成。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原所长姜廷良研究员说,在做青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发现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等现象。

屠呦呦和她的两位同事决定亲自试服,证实了药物安全,然后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

当时的科研条件简陋、环境差,盛放乙醚浸泡青蒿的大缸,时时发出刺鼻的气味……后来,屠呦呦得了中毒性肝炎。

疟疾是与结核病、艾滋病并称的全球最严重传染病之一,以致死率高著称,世卫组织统计,2008年,全球有2.47亿人感染了疟疾,其中100余万人死亡,大多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非洲约每30秒就有一个幼儿因疟疾而死亡,而传统的抗疟药物奎宁因疟原虫的抗药性早已失效。

“中国神药”给世界抗疟疾事业带来了曙光。

世卫组织声明,坦桑尼亚、赞比亚等非洲国家近年来疟疾死亡率显著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泛分发青蒿素复方药物。

仅在赞比亚,由于综合运用杀蚊措施和青蒿素类药物疗法,2008年疟疾致死病例比2000年下降了66%。

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获奖理由是:

“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

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2015年12月11日凌晨零点12分,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证书。

在屠呦呦手中,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中国之蒿由此走向世界。

(有删改)

【相关链接】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贺信中说:

“您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

我相信,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屠呦呦是第一个证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体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

她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

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她将东西方医学相结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屠呦呦的发明是这种结合的完美体现。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

”屠呦呦说,“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屠呦呦强调,中医中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经过继承、创新、发扬,它的精华能更好地被世人认识,能为世界医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中国人的成果被国际认可,关键是真正解决了问题,挽救了许多生命。

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这是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屠呦呦取名“呦呦”,寄托着父亲对她从事中医研究的殷切期望。

她通过不懈的努力,用一棵小草改变了世界,终于在中医学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B.屠呦呦小时候就对中药的特殊疗效感兴趣,大学时如愿考上喜欢的生药专业,对其中的本草学等专业课程兴趣极浓。

因为她认为生药专业最接近中医药领域。

C.大学毕业后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后来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提高了认识。

带领课题组不懈努力,带病工作,亲身试验药效,终于发明研制出抗疟“神药”青蒿素。

D.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后说“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体现”,可见她具有宽广胸怀、高尚医德。

E.青蒿素的研发是一次创举,屠呦呦是发现、证实者,实至名归。

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可见其疗效显著。

青蒿素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医影响力。

2.屠呦呦用小草改变世界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真实感人的他传,本文写法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不仅使国人敬重,而且得到国际的认可,其中必有内在原因。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当代白求恩”岑颖干

王国飞 丁磊

2014年是中加友谊的标志性人物白求恩大夫逝世75周年。

在两国人民纪念和缅怀这位英雄时,在白求恩大夫生前曾工作和生活多年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一位华裔医生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誉为“当代白求恩”,受到人们的关注。

他就是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心胸外科专家岑颖干大夫。

毕生追求的梦想

岑大夫出生于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的一个传统华人家庭,少时由于当地政局动荡,被父母送到澳门,在亲戚的照顾下度过了少年时代。

16岁时,岑颖干随父母移民加拿大,先后在麦吉尔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学医,毕业后进入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工作。

而这所著名的医院正是白求恩大夫赴中国支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前工作的地方。

“我在澳门生活期间,亲身感受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勇敢,了解到那里的同胞生活并不富裕,那时就萌生了将来为祖籍国做点事情的想法。

也是在那时,我第一次听说了白求恩的故事,不过当时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同他产生某种联系。

“进入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工作后,我了解到更多白求恩在中国的英雄事迹,非常感动。

我觉得自己应该并且能够像白求恩那样,用所学医术服务中国同胞,为中国的医疗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也成为我毕生追求的梦想。

”提到梦想时,岑颖干大夫的眼睛格外闪亮。

苦乐交织的“圆梦之旅”

2010年,加拿大著名心胸外科专家岑颖干大夫正式开启他的“圆梦之旅”。

他先是到了北京和上海,但很快发现中国大城市的医疗水平已经很高,于是他径赴地理位置偏远、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贵州省。

4年来,他每年都到贵州省贵阳市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等地义诊,对数十名患者实施了心脏病手术。

“那真是苦乐交织的经历。

”岑颖干大夫微笑着回忆道,“每次到贵州义诊都只有短短几天时间,但等待手术的病人很多,有的病情还非常严重。

我和助手经常一下飞机就直奔医院。

有一次在兴义7天内做了12台大手术。

身体的确很累,但一想到患者有机会恢复健康,就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我们后来了解到,有幸得到岑颖干大夫救治的多是来自贫困家庭、病情非常棘手的患者,其中年龄最小的还不到10岁,许多危重病人经他治疗后重获新生。

岑颖干大夫的到来对当地的患者无疑意味着“阳光”和“生命的希望”。

“当代白求恩”的称呼正是由岑大夫看过的病人叫起来并逐渐流传开来的。

受益的其实不仅仅是接受手术的患者。

贵阳和兴义地区有关医院多次组织医生观摩手术并与岑颖干大夫进行学术交流,这对他们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很有帮助。

这样,当地更多心脏病患者不用远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能及时获得医治。

事实上,这一点令岑颖干大夫更为高兴。

“我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教会更多的医生才能更好地造福患者。

“北京、上海的一些专家和我在加拿大的几名医生朋友知道我到贵州义诊后,也毅然加入进来,这对我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持。

我计划明年帮助一些中国医生来加拿大进修,他们学成归国后一定能发挥更大作用,帮助更多病人。

”岑颖干说。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节)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在中加两国人民纪念和缅怀白求恩大夫逝世75周年时,岑颖干这位华裔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誉为“当代白求恩”。

B.岑颖干早年颠沛曲折,出生于马达加斯加,后被父母送到澳门,由亲戚照顾,16岁移民加拿大后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和麦吉尔大学学医,后留在加拿大。

C.岑颖干在澳门期间萌生了马上为祖籍国做点事情的想法,也第一次听说了白求恩的故事,不过从未认为自己会和他有这么紧密的联系。

D.岑颖干为了圆梦,毅然辞职回国,他放弃大城市,到贫困偏远的省份,为那里的心脏病患者解除痛苦,其过程真是苦乐交织。

E.岑颖干不仅坚持四年义诊,他还开展医生观摩手术,多次进行学术交流,推动学术发展,他德才兼备,是“当代白求恩”。

6.本文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结合全文分析岑颖干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有哪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简要分析岑颖干医生和白求恩医生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周测05 语基+诗歌鉴赏+传记阅读

一、

1.D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扬汤止沸:

指把锅里烧的沸水舀起来再倒回去,想叫它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抱薪救火:

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齐头并进:

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

并驾齐驱:

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

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

一蹴而就:

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一挥而就:

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2.B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

A.成分残缺,“读后深受启迪”前可加上“令读者”。

C.语序不当,“审批与聘任程序”改为“聘任与审批程序”。

D.搭配不当,“提高”应改为“发展”,或将“技术创新”改为“技术创新能力”。

3.B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语段的中心词是“适度规模”,“但实践也证明”后强调的应是“规模并非越大越好”。

4.示例:

①科幻的受众群可能更广 ②对于科幻文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③科幻虽然在文学领域郁郁不得志(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第①空前面说“科幻在中国”,然后说“在西方发达国家”,两者形成对比,科幻在中国是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在西方发达国家则是“科幻的受众群可能更广”。

第②空前有“在这种情形下,《自然》杂志开设科幻小说专栏”,“这种情形”指的是“它在文学领域……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故第②空该是说“对科幻文学是一件好事”;第③空后有一“却”字,可知第③空内容应与后面内容相对,结合语段“它在文学领域……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故第③空为“科幻虽然在文学领域郁郁不得志”。

5.①单个人形类似字母“F”,两个人形组成字母“H”,寓意“合肥”。

②两个人携手相牵,组成一颗大的心形,寓意奉献互助,团结一心。

③两个人形组成三颗“心”,寓意你、我、他与服务对象心连心,共建爱心社会。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

做图文转换题,首先要指出其中的要素,该标志主要构成是两个手拉手的人和他们组成的一颗大心形,单个的人形构成形似“F”的字母,两个手拉手的人构成字母“H”。

此寓意比较明显,合肥志愿者手拉手,奉献互助,团结一心,共建爱心社会。

二、

1.上阕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旨,直抒赞美之情。

上阕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2.下阕主要使用了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的手法。

一、二句写西湖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写出了西湖春色的秀丽。

抒发了词人对山水的喜爱和游玩的愉悦之情。

三、

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解析:

A项,“寄托着父亲对她从事中医研究的殷切期望”错误,文中说“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草会改变女孩的一生”,说明屠呦呦的父亲给屠呦呦起名时没有寄托让屠呦呦从事中医研究的期望。

B项,“因为她认为生药专业最接近中医药领域”说法绝对,文中说“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

D项,屠呦呦的这些话主要表现发现青蒿素以及青蒿素的疗效后的高兴心情以及对自己发现的自豪之情,“宽广胸怀、高尚医德”无中生有。

2.①自幼目睹中药治病奇效,对中药产生浓厚兴趣。

②选择生药专业,专业成绩优良。

③潜心研究生药学,两项成果载入《中药志》。

④经过大量临床实验,发明研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双氢青蒿素。

⑤治疟效果显著,贡献巨大,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

⑥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解析:

回答问题要注意把握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即屠呦呦是如何研究出青蒿素的。

这个要从屠呦呦孩提时代开始筛选相关信息,比如自幼对中药的兴趣,考大学选取的专业,毕业后进行中药研究等;然后筛选屠呦呦从事中药研究的贡献,比如有两项成果载入《中药志》,发明新型的治疗疟疾的药,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以及后来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等。

3.①忠实记录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②选材典型;③运用了多处细节描写;④引用传主的原话;⑤引用他人评价。

解析:

人物传记的特点一般包括:

使用的人称(第一、第二、第三人称)、语言特色(质朴平实、清新自然、幽默风趣等)、结构特色(顺叙、倒叙、插叙等)、材料特点(选材典型、选用传主的话以及选用他人评价语言等)、描写特色(描写生动,刻画人物的动作、心理、肖像等)。

回答问题时,可以对照原文找到相关的内容,比如这篇文章,主要是忠实记录了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过程,在材料选择上十分典型,同时为了更加真实和全面塑造屠呦呦的形象特征,还注重选用屠呦呦的话和别人的品评语言等。

4.①工作努力刻苦;②继承中创新;③默默奉献;④低调谦虚;⑤敢于负责;⑥巾帼不让须眉。

解析:

题目要求筛选出屠呦呦获得成功的内在原因,答题时可以从屠呦呦工作的角度进行。

比如刚开始工作时她就埋头进行中药研究,继续学习中医药知识;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她历经艰难,通过各种方法,经历多次失败最终成功;身体上,她身患结核等慢性病,但仍旧坚持工作;工作环境恶劣,但她仍然能够坚持等。

回答问题时,要分条列举,先概括后分析。

比如有“屠呦呦工作努力刻苦”的概括,接下来就要分析屠呦呦是如何努力刻苦的,文本中是如何描写的。

5.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B.应是先在麦吉尔大学学医,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学医。

C.“马上”与原文“将来”不符,另外,“有这么紧密的联系”与文中“会同他产生某种联系”不符,是“某种联系”而非“紧密联系”。

D.“毅然辞职回国”于文无据。

6.①开篇点题,结构上总领全篇,引出下文具体介绍岑颖干的内容;②开头交代背景是中加友谊75年,自然引出文章写作对象,点明岑颖干的身份和称号;③奠定文章感情基调。

对白求恩英雄的纪念和缅怀,对白求恩式人物的敬重和钦慕。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