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江汉平原战略研究精编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0180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振兴江汉平原战略研究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振兴江汉平原战略研究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振兴江汉平原战略研究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振兴江汉平原战略研究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振兴江汉平原战略研究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振兴江汉平原战略研究精编版.docx

《振兴江汉平原战略研究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振兴江汉平原战略研究精编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振兴江汉平原战略研究精编版.docx

振兴江汉平原战略研究精编版

振兴江汉平原战略研究

振兴江汉平原战略研究

调研座谈松滋财政发言

基于松滋财政发展现状谈“振兴江汉平原战略研究”

松滋市财政局

松滋属于江汉平原的一部分,开展“振兴江汉平原战略研究”对明确松滋发展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财税形势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分析我市财政现状,可以从一个侧面为“振兴江汉平原战略”提供研究标本。

1、松滋财政基本情况

1、近四年财政收入情况。

2007年至2010年,财政总收入分别完成39300万元、47500万元、58535万元、7486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0.8%、20.9%、23.2%、27.9%。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18036万元、20929万元、24200万元、29436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8.3%、16%、15.6%、21.6%。

四年间,财政收入规模快速增长,收入质量(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

2007年至2010年,财政总收入中,税收所占比重分别为77.7%、80.4%、82%、81.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所占比重分别为53.4%、57.4%、58.3%、67.1%。

2010年,财政总收入实际完成74860万元,占年初预算68200万元的109.8%,比上年决算数58535万元,增收16325万元,增长27.9%。

其中,国税部门完成39004万元,比上年32062万元增收6942万元,增长21.7%;地税部门完成22055万元,比上年15961万元增收6094万元,增长38.2%;财政部门完成13801万元,比上年10512万元增收3289万元,增长31.3%。

全市税收收入累计完成61059万元,比上年48023万元增收13036万元,增长27.1%。

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9436万元,比上年24200万元增收5236万元,增长21.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9741万元,所占比重达到67.1%,比上年的58.3%提高了8.8个百分点。

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070万元,比上年390万元增收3680万元,增长943.6%。

以2010年我市财政总收入74860万元、增长27.9%为指标参与全省80个县市区排名,位居全省第55名,荆州第1名。

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436万元、增长21.6%为指标参与全省80个县市区排名,位居全省第55名,荆州第2名;以税收收入19741万元、增长39.9%参与排名,位居全省第19名,荆州第1名。

2、未来五年财政收入规划目标。

根据财政“十二五”规划和今年财政收入完成情况,综合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预计2012-2016年,力争财政总收入分年达到:

9.77亿、11.24亿、12.93亿、14.8亿、17.1亿。

松滋市2012-2016年财政收入测算表

制表:

财政局预算科

2011年8月18日

单位:

万元

项目

2011年预算

2012年预算

2013年预算

2014年预算

2015年预算

2016年预算

2016年比2011年增长%

平均增长%

一、财政总收入

85000

97700

112400

129300

148700

171000

101.2

15.0

其中:

税收

70650

82300

95800

111700

130100

151600

114.6

16.5

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40305

46700

54200

62900

73000

84600

109.9

16.0

其中:

税收

29990

35400

41750

49300

58100

68600

128.7

18.0

注:

按松滋财政历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总收入按年均15%计算增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按16%计算增长。

税收增长略高于总收入增长水平。

3、2011年元至9月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元至9月,全市财政收入累计完成71581万元,占奋斗目标任务数85000万元的84.2%,比去年同期56453万元增收15128万元,增长26.8%。

分征收部门:

国税部门完成34185万元,占奋斗目标任务数45400万元的75.3%,与去年同期28400万元相比增收5785万元,增长20.4%。

地税部门完成24917万元,占奋斗目标任务数25250万元的98.7%,与去年同期18047万元相比增收6870万元,增长38.1%。

财政部门完成12479万元,占奋斗目标任务数14350万元的87%,与去年同期10006万元相比增加2473万元,增长24.7%。

分收入结构:

元至9月,全市共完成财政总收入71581万元,其中:

税收收入完成59102万元,占奋斗目标任务数70650万元的83.7%,与去年同期46447万元相比增收12655万元,增长27.2%;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82.6%。

元至9月,全市共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5660万元,占奋斗目标任务数40305万元的88.5%,与去年同期27498万元相比增收8162万元,增长29.7%。

其中:

税收收入完成26737万元,占奋斗目标任务数29990万元的89.2%,与去年同期20210万元相比增收6527万元,增长32.3%;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75%。

2、松滋财政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应该说,“十一五”期间我市财政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农村税费改革的顺利落实实现了财政的历史性跨越,县域经济国退民进的大气候促进民营经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中央、省级巨额转移支付支撑起我市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即使在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市财政总收入依然保持着20%以上的增长速度。

但如果对近几年的财政收支结构进行细致分析,从中可以发现以下三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1、“3+1”特征,凸显地方税收危机。

松滋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市,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

作为农业县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棉花、油料生产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作为工业城市,至2010年已有162家规模企业,形成了酿酒、机械制造、电光源、纺织服装、建筑材料等主要产业,拥有荆州第一纳税大户——白云边集团。

但传统农业不带来税收,规模工业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难以持续稳定发展,最终导致松滋的税收增长呈现“3+1”的特征。

今年7月,我们组织了一次较好深入的专题调研,对上半年的税收进入了系统分析。

元至6月,我市税收入库43035万元,比去年同期35229万元增收7806万元,增长22.2%。

增长的税收主要依靠三大行业,一家企业。

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成为我市今年上半年税收贡献最大的3个行业。

据地税部门统计,建筑安装营业税入库2695万元,同比增收844万元,增长45.6%;房地产业入库4489万元,同比增收2070万元,增长85.6%;金融保险业入库1543万元,同比增收874万元,增长130.6%。

三大行业合计入库税收8727万元,占地税上半年入库税收18066万元的48.3%;三大行业税收同比增收3788万元,占地税上半年税收增长5623万元的67.4%;占全市税收增长总额7806万元的48.5%。

“湖北茅台”白云边,是我市最大的骨干企业,占我市税收的半壁江山。

白云边集团上半年入库税收18978万元,占全市税收的44.1%,占我市24家重点企业上半年税收26991万元的70.3%。

白云边税收同比增收1187万元,占全市税收增长总额7806万元的15.2%,占24个重点企业税收增长总额1364万元的87%。

白云边与三大行业税收增长总额占全市税收增长总额的63.7%。

税收增长的不合理反映了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投资增长、房地产等价格上涨是税收增长的主要来源。

我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半年达到41.89亿元,同比增长52.27%。

银行存贷款加息、准备金率多次上调,成品石油、粮油食品等价格上涨,CPI指数持续上扬;白云边酒提价、房地产销售量价齐升等等,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税收增长。

而与之相对应的,该市24家重点工业企业则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24家企业,12家同比增长,12家同比下降。

上半年,我市162家规模工业企业中,地税入库10万元以上企业仅16家,1万元-10万元以上企业仅47家,还有25家企业半年无税收入库。

2、财政支出压力难承其重。

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施,宽了中央,紧了地方。

55%左右的税收收入归中央,属于省、地、县、乡四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税收只占45%左右。

以我市2010年为例,全市财政总收入74860万元,税收收入61059万元,属于我市的税收只有19741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436万元,加上税收返还及财力性转移支付等,本级可用财力5亿元左右。

而2010年我市实际支出170257万元,大部分支出主要依赖中央和省级转移支付资金。

由于大部分建设专项和民生服务性支出,都需要地方政府按一定比例配套,资金配套压力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能力。

2010年,我们曾对所有需要配套的项目登记汇总,按标准足额配套到位,需配套资金2.7亿元。

另据统计,我市现有市乡两级政府债务(含市直部门和开发区)近12亿元,“十二五”期间还本付息需8亿元。

同时,我市公共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需要加大投资建设力度。

2011年按规划开展的十大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概算64300万元,其中当年资金需求54100万元,财政最低保障额37900万元,前期已经从土地收入及年初预算中安排12600万元,当年还需财政筹集资金25300万元。

这些项目包括临港工业园、宜化集团磷酸二铵项目配套、市民中心、城东工业园、中心城区建设、黄杰小学建设、江南高速松滋南互通连接线征地拆迁、一级公路立项配套、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凯迪生物质发电项目配套等。

3、地方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我市现有企业和工商个体户12000多家,其中企业2000多家,规模企业162家。

按税收贡献看,白云边一家今年有望税收过3亿,飞利浦一家超过3000万元,双七水泥、松滋油田、烟草公司、电力公司、三盟机械等五家在1000万元左右,其余都在1000万元以下。

另据工商部门近几个年度的市场主体发展报告,我市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年,大多数企业从注册到注销(或隐销)仅3年时间,能够持续赢利的企业少之又少。

其中的原因众多,但缺乏强有力的财税金融支持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去年,省厅对我市企业的支持是数额最大的一年,2000万元无息借款,1100万元的项目奖扶,800多万元的政策性退税,合计不到3000万元。

对于2000多家企业来说,真是杯水车薪。

综合分析以上几个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松滋被众多的国家发展战略、湖北省发展战略边缘化。

一九七九年的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个沉睡千年的贫困渔村就神话般地变身为一座享誉中外的现代化大城市——深圳的发展依托的是改革开放的先试先行政策,深圳的成功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沿海开放,由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再到京津唐环渤海湾;从沿海开放再到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都在全国战略发展的框架下向重点区域集聚。

于是削弱了“中部崛起”的实在支撑,导致了“中部塌陷在湖北,湖北塌陷在荆州”。

不仅如此,近几年形成的湖北“两圈一带”、“两山”(大别山、武陵山)等发展战略更是将地处湖北边缘的松滋推向更为边缘的位置。

“两圈一带”战略发端于战略支点的科学定位,起始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申报获批,完善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启动实施。

“两圈一带”战略实质上将全省的资源集中投放于武汉城市圈,加剧了湖北省的东西部差距。

在以武汉市为中心的一百公里半径范围内,9个城市面积不到全省的三分之一,但生产总值却超过了全省六成,成为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

武汉城市圈编制了空间、产业发展、综合交通、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5个专项规划,制定了投资、财税、土地、环保、金融、人才支撑6个配套支持政策,明确了20个改革专项和38项改革任务。

“两圈一带”中,武汉城市圈是实,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是虚,而松滋在“两圈一带”中所能挤进的项目寥寥无几。

在“两圈一带”之后,“仙洪综合试验区”将属于荆州的洪湖市和监利县的部分乡镇纳入重点支持范围,大别山试验区、武陵山试验区又将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重点支持,而我市卸甲坪土家族乡想挤进武陵山试验区享受部分优惠政策都很难。

纳入全省发展战略的县市区,在项目审批、土地征用、投融资支持、转移支付资金安排等方面,享受着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支持。

而徘徊在重点支持区域之外的松滋,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自筹大量的配套资金,城市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平台建设主要依靠政府土地收益,地方中小企业发展获得的上级支持对于众多的企业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因此,我们特别期待各级领导、各类专家学者更多地关注和倾斜松滋发展,通过汇集众人智慧和各方资源,打造出一个能实实在在支撑松滋发展的“江汉平原发展战略”,还“金松滋”以本色。

3、对“振兴江汉平原战略研究”的几点建议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由若干子系统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有机体。

江汉平原发展战略跨越多个行政地市县区,策划和实施的难度都很大,松滋财政作为县市部门,只能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

1、建立江汉平原发展行政协调机制。

江汉平原涉及荆州、宜昌、荆门、天门、仙桃、潜江、武汉等地,区域共同发展必须形成统一协调的机制,需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在借鉴“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结合江汉平原各行政区划的具体情况形成体制机制创新。

2、以差异化思维定位江汉平原发展战略。

历史上荆州曾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清朝时期,江汉平原曾经是全国粮食和棉布供应的重要基地。

时代发展到今天,江汉平原要在塌陷中崛起,必须在一个更大的时空背景下,通过与沿海、西部、东北,甚至是世界各国进行深入比较,弄清江汉平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优势、劣势,明确其面临的威胁与机遇,扬长避短,以差异化思维定位江汉平原发展战略;因为,世界只有一个江汉平原。

3、统筹协调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在“江汉平原发展”领导小组统一指导下,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市场体系、产业布局、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一体化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

4、以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支撑发展战略。

一个合理、有效的战略体系不仅需要有明确、科学的战略目标,而且必须有一系列的实施手段,即政策支撑体系。

在当前各级地方政府财力差别巨大的情况下,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市财政面临的巨大压力。

建议在江汉平原发展战略中,设计一个财税金融支持系统,明确省级财政、税务、银行支持江汉平原各县市的具体且量化的措施。

对于交通、水利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直接由中央和省政府负担,不再给县市资金配套的压力。

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税收优惠,比照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等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