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9929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使用班级:

127班

20、《军神》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强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2.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了解文章是怎样通过细致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表达思想感情的;学习和理解课文是如何运用反衬等写作方法突出人物性格的。

  3.熟读课文,体会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重难点:

 1.通过阅读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强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2.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了解文章是怎样通过细致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表达思想感情的;学习和理解课文是如何运用反衬等写作方法突出人物性格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强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2.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了解文章是怎样通过细致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表达思想感情的;学习和理解课文是如何运用反衬等写作方法突出人物性格的。

  3.熟读课文,体会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重难点:

 1.通过阅读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强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2.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了解文章是怎样通过细致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表达思想感情的;学习和理解课文是如何运用反衬等写作方法突出人物性格的。

  [教学课时] 二课时

  交流预习,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在三年级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千里跃进大别山》,你们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947年刘邓大军在挺进大别山时遇到了困难,刘伯承司令员果断地下达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命令,我军遵照命令胜利挺进了大别山。

  师:

对!

正是由于刘伯承司令员的出色指挥,我军胜利完成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个关于刘伯承的故事,第11课《军神》。

(板书课题:

11.军神)

  师: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文章中的“军神”指谁?

  生:

课文中的“军神”是指刘伯承。

  师:

课文讲了有关刘伯承的什么事?

  生:

这篇课文讲了刘伯承的眼睛被土匪打伤了,医生给他做手术,他怕打麻药伤害脑神经,就没有打麻药,沃克医生夸他为军神。

  师:

沃克医生是怎样赞刘伯承的,谁能读一读那句话?

  生:

(读)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你堪称军神!

  师:

同学们都来读读这个句子(出示这句话),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吗?

  (学生自由读这句话)

  生:

沃克医生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板书疑问:

会说话的钢板?

  生:

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板书疑问:

军神?

  师:

除了这些疑问外,预习时你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

同学们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每小组选一个代表,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各小组讨论交流)

  师:

现在就把你们小组认为最难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生:

一开始,刘伯承为什么不说自己的真名?

  生:

我能解答。

因为那时刘伯承已经非常出名了,如果告诉他真名,沃克医生就不敢用刀子使劲割他的眼睛,这样刘伯承的眼睛就不会好了。

 师:

你是这样理解的,有没有不同的理解?

  生:

因为当时刘伯承是个革命者,反动派都想抓他,他怕暴露自己的身份,所以不用自己的真名。

  师:

其他小组还有哪些疑问呢?

  生:

刘伯承为什么要数刀数?

(板书疑问:

数刀数?

  生:

刘伯承为什么要勉强一笑?

(板书疑问:

勉强一笑?

  生:

课文中说:

“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

”沃克医生蓝色的眼睛里为什么会闪出惊疑的神情?

(板书疑问:

惊疑的神情?

  师: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生:

我会先自己读读课文,然后再联系上下文理解。

  生:

我们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师:

(小结)对!

自己读书是一种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就继续运用这些方法来探究大家提出的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继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布置作业]

  1.学习课文中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强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2.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了解文章是怎样通过细致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表达思想感情的;学习和理解课文是如何运用反衬等写作方法突出人物性格的。

  3.熟读课文,体会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重难点:

 

1.通过阅读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强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2.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了解文章是怎样通过细致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表达思想感情的;学习和理解课文是如何运用反衬等写作方法突出人物性格的。

 自主探究,读书感悟

  师: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从哪儿到哪儿讲了有关手术的事?

(学生默读思考)

  生:

课文从“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了”到“七十二刀”讲了有关手术的事。

  师:

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

我觉得应该是从“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了”到“您过奖了”。

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也是有关手术的事。

  师:

同学们想一想,夸赞刘伯承的话是不是有关手术的事呢?

  生:

我觉得是,因为刘伯承在手术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勇敢,所以沃克医生才会夸奖他。

  师:

说得有道理。

那手术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请同学们先来读文章的第一部分,看看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

我知道了沃克医生是怎样断定刘伯承是军人的。

  师:

沃克医生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你能读读书中的句子吗?

  生:

(读句子)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板书:

伤势严重、从容镇定)

  师: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了他伤势很严重?

  生:

我是从这儿体会到的:

“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师:

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到刘伯承非常从容镇定呢?

  生:

从“病人微微一笑”可以体会到刘伯承非常从容镇定。

  师:

是啊,伤势这样严重,他却职此从容镇定,所以沃克医生断定他是一个军人。

  (板书:

军人)

  师:

可后来为什么又称赞刘伯承为军神呢?

画出描写沃克医生和刘伯承表现的句子,多读几启遍,想一想,你能从中体例到什么?

(学生读书体会)

  师:

在准备时,他们各有表现?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

从“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

年轻人,在这里要听医生的指挥!

”体会到病人伤得严重,他怕病人不用麻药会在手术过程中昏过去,所以很生气。

  生:

“沃克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

你,你能忍受吗?

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从这些话中,我体会到这样的手术一定非常疼痛,非常危险。

而刘伯承明知道把烂肉割掉会非常疼痛,但他还是说“试试看吧”,我从这儿体会到他非常坚强。

从这里我体会到刘伯承非常珍惜自己的大脑,他想自己以后要有一颗清醒的大脑来指挥战斗。

  师:

对!

为了保留一颗清醒的大脑,他宁愿忍受疼痛,拒绝麻醉。

(板书:

拒绝麻醉)

  生:

从这一句话还可以看出刘伯承非常爱国。

如果他不爱国,就不用带兵打仗,也就不必忍受那么大的疾苦来保留一颗清醒的大脑了。

  师:

正是由于刘伯承强烈的爱国之情,所以他才忍受这样的巨痛,才表现出了这样坚强的意志。

  (学生自由感情朗诵刘伯承的话)

  师:

是啊!

手术是多么的疼痛,刘伯承又是多么的坚强!

你们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

试试看!

  (学生自由感情朗读“病人一声不吭”一段,然后指名感情朗读)

  师:

继续谈,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了什么?

  生: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最后他忍不住对病人说:

′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从这里我体会到了这次手术不一般。

  生:

“病人脸色苍白。

他勉强一笑,说:

′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七十二刀。

”从这里我体会到刘伯承非常勇敢坚强。

  师:

刚才我们抓住了重点词句体会到了刘伯承的意志,以后我们就要继续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

学到这里,你知道沃克医生为什么称赞刘伯承是“军神”了吗?

同学们可以再来读读这句话(出示称赞刘伯承的话)。

  生:

沃克医生从来没见过做手术不打麻药的,他看见刘伯承手术中一声不吭,而且清楚地数着手术的也数,所以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

  师:

(小结)对!

在手术过程中,刘伯承表现出了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这是我们普通人,甚至是一个普通军人都难以做到的,所以沃克医生才赞叹他说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

  (板书:

坚强的意志、军神)

  师:

好,就让我们一起用赞叹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沃克医生称赞军神的话)

  师:

同学们,如果当时你也在手术台旁,亲眼目睹了这次手术,你会怎样称赞刘伯承呢?

  生:

你真坚强!

我长大后也要像你一样坚强!

  生:

我会称赞他:

你真不愧为军神!

你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师:

正是由于刘伯承的坚强意志,他为自己保留了一颗清醒的大脑,使他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出色地指挥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斗。

你知道刘伯承曾挥过哪些战斗吗?

谁来简单说一说。

  生:

(略)

  师:

(出示文字)对!

刘伯承曾参与领导、指挥了有名的南昌起义、第四、五次反“围剿”及百团大战、淮海战役、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战斗,如果同学们感兴趣,课下还可以继续查找有关这些战斗的资料。

  师:

(小结)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不公感受到了刘伯承那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也领悟到了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以后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应该多留意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这些方法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只有这样,读书学习才会让我们受益无穷。

板书:

20、军神

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

不用麻醉药一声不吭数刀数

教后记: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使用班级:

127班

21.、《掌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难点:

引导学生读通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对策:

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的读书活动认真朗读课文,直到

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在次基础上通过相交流,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难点:

引导学生读通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对策:

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的读书活动认真朗读课文,直到

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在次基础上通过相交流,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投影片、小黑板上准备重点词语等。

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鼓掌时发出的声音叫什么?

(掌声)小朋友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

因为什么给你鼓掌?

得到别人掌声你的心情怎样?

你为别人鼓过掌吗?

为什么给别人鼓掌呢?

板书:

掌声

2、我们常常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

(开会或演出)

3、过渡:

别的情况下也可以听到掌声吗?

4、让我们快速读课文,想一想:

同学们为谁鼓掌?

为什么事而鼓掌?

画一画文中有“掌声”一词的句子。

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

班里愿意投向调来情况持久讲述交谈

困境残疾犹豫骤然鞠躬舞蹈珍惜慢吞吞

2、自主人度,结合正音,尝试理解词语意思。

3、检查自学效果。

4、老师讲解学生不理解的词语。

残疾:

肢体、器官或其他功能方面有缺陷。

持久:

保持很长的时间。

困境:

困难的处境。

犹豫:

拿不定主意。

5、指导记字形。

三、读课文。

1、引导学生读通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看课文哪些地方写关于“掌声”的?

3、自由读课文,学生提出问题。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朗读课文,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

3、抄写第3题词语。

 

板书设计

21、掌声

热烈持久

经久不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

既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

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

难点:

既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对策:

通过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去把握文章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学生讨论交流,不仅理解“骤然”、“热烈”、“持久”的内在含义,而且由此设想小英“感动得流下眼泪”的前后情绪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朗读词语。

2、比较下面个组字,再组成词语。

班()持()淡()因()述()

斑()特()谈()困()术()

3、写出和下面意思相近的词语。

愿意()情况()珍惜()

交谈()骤然()舞蹈()

4、课文哪一部分写的是关于“掌声”的故事?

二、精读训练。

1、出示句子:

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2、老师用彩色粉笔在“奇怪”、“那次”、“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划上横线,提出自学问题:

(1)“说也奇怪”,你认为奇怪还是不奇怪?

为什么?

(2)“那次”,指的是哪一次?

(3)“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小英有哪些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的?

3、重点讨论第(3)题,结合朗读指导。

(1)以前的样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不愿意让人看到,把头低下去犹豫,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儿红了)

(2)后来呢?

出示句子:

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舞蹈房……

a、指导读好重音:

“不再忧郁”、“开始”、“交谈”、“游戏”、“甚至”,表示心情激动。

b、小英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学们用掌声鼓励她,使她鼓起生活的勇气。

c、默读第4节,复述那次演讲的前后经过。

d、读小英给“我”的来信中说的话,体会。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你认为大家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了什么?

为什么?

(期待、鼓励、支持,从大家后来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她的同情、关心和尊重,并没有歧视她的意思。

4、出示句子: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争胜献给别人。

(1)读一读,想一想:

这一段话告诉我们什么?

你是怎样理解的?

(2)身处困境:

小英当时处的是什么困境?

(3)“掌声”指的是什么?

(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关心、鼓励和帮助。

5、齐读课文。

三、作业。

1、抄写最后一节。

2、观察课文插图说说插图的内容。

板书设计

21、掌声

默默地坐在一角把头低了下去慢吞吞站起来

掌声(热烈持久、经久不息)

感动得流泪深深鞠躬变了一个人似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加深对掌声的理解。

3、完成课堂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难点:

引导学生再次感知掌声包含的意思,并背诵、默写最后一段。

教学准备教学投影片、小黑板上准备重点词语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认读

2、听写词语

3、校对订正。

二、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

小英的改变让作者发出了深深的感叹。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你想得到这样的掌声吗?

你想为别人献出这样的掌声吗?

个别发言:

什么时候,你得到过谁的掌声?

掌声代表什么?

你有什么感觉?

什么时候,你的掌声献给过谁?

掌声代表什么?

 

小结:

在小英的身上,你觉得有什么值得学习的?

同学们的哪些表现值得你学习的?

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牢记这段话,让这段话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生活会充满温暖,充满阳光,充满信心,充满希望。

 

板书设计

 

21、掌声

支持鼓励

教后记: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使用班级:

127班

22、金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

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难点:

引导学生读通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对策:

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的读书活动认真朗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在次基础上通过相交流,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上准备重点词语等。

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

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难点:

引导学生读通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黄金,也就是金子已经是相当熟悉了。

金戒子、金项链等都成了装饰品。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金子”(板书),金子是一种贵重的金属,黄赤色。

3、看了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

4、听录音,一边听一边画词语。

二、初读指导。

1、出示生字词。

大坑甘心附近买倾盆大雨彼得松软装扮钱

淘金冲刷挖掘弗雷特惟一娇艳若有所悟绿茸茸

2、指名认读。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

倾盆大雨:

倾,倒的意思。

形容雨下得特别大,像从盆子里往下倒水一样。

淘金:

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选出沙金。

娇艳“娇嫩艳丽。

若有所悟:

好象悟出了什么。

若:

好象,悟“领会。

绿茸茸:

形容碧绿而稠密。

4、记字形。

“坑”与“杭”比较;“软”与“砍”比较;“浅、钱”与“线”比较;“盆”与“盘”比较。

5、各自试读课文,结合正音。

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及时评价。

2、通过认真的聆听,相信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他有什么样的梦想?

(3)他一开始有没有实现梦想?

(一无所获)

(4)后来他有没有实现呢?

(找到真金)

3、回答上面的问题。

4、再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里写了彼得一无所获?

(1-2)哪里写了他找到真金?

(7)

6、速读课文,标出序号,想一想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分为三部分:

1——3节;4——6节;7节)

三、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朗读课文,思考:

彼得找到的“真金”是什么?

他是怎样找到的?

板书设计

22、金子

起因:

寻找金子

发展:

落空失望

高潮:

发现若有所悟

结局:

找到真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教学对策:

通过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去把握文章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学生讨论交流,明白只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就能获得财富,这就是“金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词语。

2、比较下面个组字,再组成词语。

杭()钱()盆()软()

坑()浅()盘()吹()

3、说说课文可分几个部分,具体是怎样划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1—3节):

彼得在萨文河畔挖金子,苦干了几个月,一无所获,准备离开。

第二部分(4—6节):

一次大雨过后,地上长出了小草,彼得若有所悟,留下培育花苗。

第三部分(7节):

五年后,彼得实现了理想,找到了“真金”。

二、精读训练。

1、默读第一部分。

(1)各自思考:

这一部分写了几个方面内容?

重点写谁?

(2)对众多的淘金者是概括介绍的,请找一找相关的词语。

蜂拥而至挖了很多坑绝大多数一无所获

(3)请用文中的词语解释“落空”的意思。

(一无所获、没有出现一丁点儿)

(4)“彼得.弗雷特不甘心落空”是什么意思?

他是怎样做的?

结果怎样?

朗读课文,回答上面的问题,老师根据回答板书。

2、轻声朗读第二部分,想一想:

彼得.弗雷特原本打算离开萨文河畔,后来为什么又留下来了?

(1)出示理解:

彼得走出小木屋,发现眼前的土地和以前不一样了:

坑坑洼洼的地方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2)你是怎样理解“若有所悟”的?

彼得.弗雷特悟出了什么?

受到了什么启发?

(3)彼得.弗雷特成功了,他成功表现在哪里?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指导朗读彼得的话

“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若有所悟地说,“但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并且拿到镇上去卖给那些富人,他们一定会买些花装扮他们华丽的客厅。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用不了几年我就会成功的……

(1)自由读,想想这时彼得的心情怎样?

你是从那些词句知道的?

(抓住“一定”、“成功”体会彼得信心十足)

(2)补省略号(板书: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号?

(省略号)这个表示什么?

(表示省略了后面的话)那你能帮作者补上彼得的话吗

3、朗读第三部分,想一想:

(1)“不无”怎样讲?

“不无骄傲”是骄傲还是不骄傲?

谁能把“骄傲”换一个词,意思还是一样?

(2)彼得.弗雷特找到的金子指的是什么?

(在土地上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财富。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三、齐读课文,老师总结:

本文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从大雨土地上长出小草的身上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

要想获得财富,只有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希望()扫兴()松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