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由小到大断面采用渐变形式的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9697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由小到大断面采用渐变形式的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隧道由小到大断面采用渐变形式的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隧道由小到大断面采用渐变形式的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隧道由小到大断面采用渐变形式的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隧道由小到大断面采用渐变形式的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由小到大断面采用渐变形式的施工方案.docx

《隧道由小到大断面采用渐变形式的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由小到大断面采用渐变形式的施工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隧道由小到大断面采用渐变形式的施工方案.docx

隧道由小到大断面采用渐变形式的施工方案

小断面进入大双断面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4)《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5)《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99-2003);

(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2);

(9)《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2)施工组织设计;

(13)土建工程施工项目承包合同;

(14)土建工程招标、投标文件;

(15)土建工程现场踏勘报告;

(16)土建工程施工设计文件;

(17)地铁公司下发的管理文件;

1.2编制原则

(1)认真阅读理解和全面响应合同文件,严格遵守合同文件的所有条款;

(2)严格按设计图纸所要求的规范、规程、标准以及相关文件执行;

(3)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职工健康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

(4)施工方案经济合理,施工方法先进、成熟、有效,能够全面指导工程的施工;

(5)严格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采用先进科学的检测手段,利用信息反馈指导施工;

(6)贯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认证体系标准,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控制;

(7)严格执行。

市有关文明工地的标准,周密安排交通疏解和管线保护,做好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

(8)坚持科学发展观,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进场后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围绕本合同段工程项目开展科技攻关;

(9)坚持试验先行,样板引路,选择更适用于本合同段工程项目的管理方法、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工艺和方法。

突出工程重点、难点,坚持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作业,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以质量保安全,以质量创效率。

二、工程概况

区间全长949.935m,共设计19个断面,最大断面开挖跨度23.38m,分布于1#竖井左右两侧。

施工时,要由小断面进入大跨断面。

见附图一花~紫区间总平面图。

三、现场水文地质情况

3.1水文情况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花~紫区间地下基岩裂隙水丰富,出水量大。

3.2地质情况

小里程方向大断面从目前地勘来看全部围岩中风化岩内,地质条件较好,大里程方向大跨断面F2有部分上导洞处于强风化闪长岩内,其余部分处于中风化闪长岩内。

四、目前施工情况

目前小里程方向施工最快的洞距大跨断面还有150m,大里程左线距大跨断面F2还有20m。

考虑由左线A5断面进入F2断面,跨度、高度变化量大,进入F2断面段地质条件相对较差,为确保安全建议采用加长渐变进行施工过度。

五、过渡段施工方案

5.1方案

由A5和E2断面进入F2断面时,在A5断面里程段内,提前17m进行渐变,每进尺1m平均调高300mm。

先用A5断面上导格栅钢架拱部进行渐变抬高3m,进尺10m,格栅钢架下导不变,边墙采用直的格栅钢架连接。

然后采用F2左侧小断面格栅钢架上导部分进行渐变抬高,每进尺1m平均调高200mm,抬高尺寸1.4m,也就是需要进尺7m。

在到达F2断面内时,格栅钢架下导进行一次性突变为F2左侧小断面格栅钢架下导。

在E2断面里程段内,提前7m进行渐变,每进尺1m平均调高300mm。

在此渐变段7m当中直接采用F2断面右侧格栅钢架进行渐变,格栅钢架下导进行一次性突变为F2右侧小断面格栅钢架下导。

渐变段格栅钢架间距均为1m。

由A3和E1断面进入G断面时,由于A3断面与A5断面、E1断面与E2断面尺寸相同,G断面尺寸比F2断面高度仅高553mm,跨度大500mm。

因此,由A3和E1断面进入G断面的施工方案与由A5和E2断面进入F2断面的施工方案相同。

如图5.1-1小断面进入大断面渐变示意图

5.1-1小断面进入大断面渐变示意图

5.1-2采用A5断面上导先渐变的10m断面示意图

5.1-3A5断面渐变F2左侧断面纵剖图

在渐变段范围内,施工工艺如下:

1、在断面拱部150°范围内打设A42超前小导管,L=3.5m,环向间距15cm,纵向间距2m,注浆采用1:

1水泥浆。

2、格栅钢架直边墙部位架设一排临时支撑,临时支撑采用工20工字钢,纵向间距1m。

3、每个格栅钢架拱脚处开挖过程中临时支撑角点个设置两根C22锁脚锚杆,L=4m。

4、除去打设超前小导管范围的边墙,打设C22砂浆锚杆,环纵向间距1×0.5m,梅花型布置。

5、渐变段内初支喷射混凝土厚度为250mm。

注意事项:

1、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如发现围岩突变,及时上报,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

2、由于在渐变段范围内,初支结构受力在每一循环进尺都在变化,因此,必须做好洞内外施工监测工作,增大监测频率。

5.2渐变段初期开挖支护施工

在渐变段里程内,打设超前小导管、断面开挖、钢筋网铺设、锚杆、格栅钢架加工安装、锁脚锚杆以及喷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及流程,均以设计图纸、隧道初期支护方案和相关规范要求为准。

5.3渐变段二衬施工

在渐变段里程内初期支护完成后,断面尺寸增大,在二衬施工量随之增大。

在二衬增大区域采用钢筋网A8@200×200和C40混凝土浇筑,每次浇筑厚度不超过80cm。

六、针对方案分析

优点:

1、断面尺寸逐渐加大,初支结构受力没有突变情况,加之有水平型钢支撑,施工安全性高,结构变化小。

2、施工进度相对较快。

3、进入F2大断面后能及时转换施工工艺,架设临时支撑,确保大断面结构安全。

缺点:

1、开挖断面尺寸加大,增加了开挖土方方量以及钢筋原材,工程量随之增加。

2、在渐变段内,每榀格栅钢架都不相同,加大了制作格栅钢架的难度,延长了制作时间。

七、监控量测

7.1监测项目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确定的监控量测项目主要有:

地质及支护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沉降、地下管线及建筑物沉降;上体水平、垂直位移、地下水观测等。

洞内观察:

观察开挖掌子面围岩情况和稳定状态及已施工地段隧道支护衬砌情况和结构安全性。

地表及相关建筑物沉降:

区间隧道上方、受影响建筑物基础及重要管线上方布设水准观测点,定期量测施工期间地表变化情况。

在代表性地段及重要建筑物附近设置地表横断面测点,监测地表沉降槽的变化。

拱顶位移:

根据施工方法在隧道拱顶布置1~3个点。

洞内收敛:

隧道大跨线附近对称布点。

水位观测:

在重要管线及建筑物附近设水位观测孔,监测施工对地下水的影响以及水位涨落对建(构)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围岩内部变形、围岩压力、初支与二衬间压力、钢拱架应力等量测项目可根据情况选测。

具体监测内容详见《花~紫区间监测方案》。

7.2监测布置、监测手段及监测频率

测点布置、监测手段见表7.2-1。

表7.2-1暗挖区间监控量测项目一览表

序号

监测项目

测点布置原则

监测手段

1

地质及支护状况观察

开挖后及初支后进行

目测

2

地表沉降监测

沿隧道中线地表上设置纵向测点、代表性地段设横断面测点

水准观察

3

管线沉降监测

沿隧道施工所影响管线的地表及窨井

水准观察

4

建筑物沉降监测

沿隧道施工所影响建筑物的地表及窨井

水准观察

5

水位观测

沿基坑代表地段布一横断面

水位计

6

隧底回弹监测

在基坑底典型位置设三处

地中位移计

7

压力、内力

代表性地段

测力计、频率计

各监测项目通常的观测频率为:

在洞室开挖或支护的半个月内,每天应观测1~2次;半个月后的一个月内,或掌子面推进到距观测断面大于2倍洞径的距离后,每2天观测一次,1~3个月每周测读1~2次;3个月后每月测读1~3次。

遇有突发事件加强量测,一般每1~2小时监测一次。

各监测项目原则上应根据其变化的大小来确定观测的频率。

如洞周收敛位移或拱顶下沉的监测频率可根据位移速度及离开掌子面距而定,详见表5.5-2。

表7.2-2位移速度与监测频率表

位移速率(mm/d)

15

1~15

0.5~1

0.2~0.5

<0.2

频率

1~2次/d

1次/d

1次/2d

1次/7d

1次/15d

7.3监控量测管理基准值

监控量测管理基准值是根据有关规范、规程设计资料及类似工程经验制定的。

当监测数据达到管理值的70%时为警戒值,应加强监测频率。

当监测数据达到或超过管理基准值时,应立即停止施工,修正支护参数后方能继续施工。

管理基准值如下表:

表7.3-1暗挖区间监控量测管理基准值

序号

监测项目

允许变形值

1

地表下沉

30mm

2

拱顶下沉

50mm

3

管线允许沉降

10~30mm

4

建筑物允许倾斜率

0.002H

5

洞内水平收敛

0.005B

6

地表隆起量

10mm

注:

B为坑道跨度,H为建筑高度;

7.4监控量测工作流程

八、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8.1安全保证措施

1、组织保证(详安全管理体系图)

安全管理体系图

 

2、施工现场

(1)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工地设置专职安全检查员,及时发现、处理安全隐患。

(2)制定各工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格施工程序,加强对桩基操作员的管理,施工机械由专人持证上岗,严禁串岗作业。

(3)严禁违规操作,不得违章指挥。

(4)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整改安全隐患,对违章作业人员进行一定的处罚。

(5)施工材料堆放有序,不侵入运输通道施工界限。

(6)施工机械的转动部分有安全罩。

(7)所有吊装装置必须有安全检验证书,并定期维修管理。

(8)配电箱开关有操作提示和安全警示。

(9)机械定期维修,确保作业安全。

(10)危险品必须严格管理,其存放、运输、使用均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

(11)及时对临边位置进行防护,采用钢筋和彩旗围护,并设安全防护标志。

8.2质量保证措施

(1)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严格执行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责任制,使施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

认真熟悉和会审施工图纸,深入领会设计意图,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施工。

重要工序施工期间,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向南京地铁“三个中心”(测量中心、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及时报验相关工作。

(2)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度和工序“三检制”,即作业班组自检、作业工区复检、经理部复检,合格后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能隐蔽。

(3)作业人员入场必须经过培训,增强每个作业人员质量意识及基本作业质量常识。

(4)质量责任落实到个人,并挂牌公示。

保证每道工序都有负责人落实,有专人检查。

(5)经理部、作业工区设专职质检工程师,班组设兼职质检员,保证施工作业始终在质检人员的严格监督下进行。

质检工程师有质量否决权,发现违背施工程序、不按设计图、规范及技术交底施工,使用材料及设备不符合质量要求者,施行“一票否决制”,有权制止,必要时下停工令,限期整改并有权进行处罚,杜绝半成品或不合格成品。

(6)施工所用的各种计量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标定,确保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精度和准确度,严格计量施工。

(7)所有工程材料应事先进行检查,严格把好原材料进场关,不合格材料不允许验收,保证使用的材料全部符合工程质量的要求。

每项材料到工地应有出场检验单,同时在现场进行抽查,来历不明的材料不用,过期变质的材料不用,消除外来因素对质量的影响。

九、应急预案

9.1应急小组

根据渐变段开挖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项目部成立安全应急预案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9.2应急设备及物质

鼓风机1台、20T吊车2台、ZL50C装载机2台、神钢225挖掘机1台、安全楼梯4个、应急灯4个、抽水泵2台、小车2辆。

水泥、沙子、碎石、方木、钢筋、棉絮、堵漏王、水溶性聚氨酯等。

9.3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9.3.1涌水涌砂预防及应急措施

(1)预防措施

①加强巡视,对渐变段掌子面安排专人巡视,发现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②按设计要求施工,缩短初支闭合成环时间;并对出现的渗漏水及时堵漏或引排,现场备足应急物资;

③施工过程对少量渗水采用水泵及时抽排。

(2)应急措施

①查清漏点后,先用棉被封堵,在漏点附近增设临时型钢支撑;

②根据漏水情况,在漏水点及其周围进行初支二次注浆(双液浆);

③对周围建筑物、管线和道路进行监控,当变形较大时,采取双液跟踪注浆措施,调整变形速率,对流失的土体填充。

④在涌水涌砂得当初步控制后,在漏水点搭设引排管,并安排专人现场值班观察。

⑤当渐变段掌子面出现流砂、管涌现象时,应立即停止开挖,将掌子面采用喷射混凝土加钢筋网片进行保护,后采用编织袋装砂进行堆填加固。

9.3.2周边建筑物及管线变形过大预防及应急措施

(1)预防措施

①渐变段施工前,对可能受到施工影响的建筑物、道路、管线在施工前进行检测、录像、登记。

按监测设计布置量测点,施工中,随时监测,根据测量数据进行超前预测。

②渐变段的开挖采用弱爆破,控制爆破参数,科学控制循环进行,开挖中加强支护。

③实行信息化管理,做好超前预报工作,科学地指导施工。

④按设计文件复查地下管线的准确埋设位置及走向,按防护设计方案进行保护。

施工中若发现不明物体时,立即停止施工,待处理完毕后方可施工。

(2)应急措施

对建(构)筑物进行结构加固,对管线进行悬吊等方式加以保护;建(构)筑物:

尽量布置地面注浆管,及时进行地面跟踪注浆;

②联系相关产权部门,并配合产权部门对局部已产生变形、但还不影响其功能的建(构)筑物、管线进行修补。

若变形状态的可控性还不能确定,应采取专项措施进行加固,以备万一;

③加强监测频率和监测要求,成立现场施工指挥小组,进行现场施工管理。

9.3.3渐变段坍塌预防和应急措施

(1)预防措施①严格按“管超前、严注浆、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二十一字方针进行施工全过程控制。

②作好开挖土层地质记录,发现与设计不相符时应加强观察,并加强监测开挖面初支应力变化。

③随时注意观察掌子面的情况,发现地质情况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施工安全有序进行。

④加强监测:

开挖初期支护后,量测拱顶下沉及边墙收敛、地面下沉与隆起、格栅钢架内力,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把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层、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动态变化始终置于可控状态。

(2)应急措施

①当发现坍塌时,发现人应及时发出警告信号,在危险区域的人员应立即撤离,同时禁止其他工作人员接近危险区域。

②工作人员撤离至安全位置后,及时清点现场施工人员数量,查看有无人员伤亡情况。

③现场负责人或值班安全员、工班长等立即报告项目部领导,并立即启动应急抢险程序。

④当发生人员伤亡时,立即采取紧急救援工作,救援时必须2人以上进行防护,在确保救援人员无生命安全威胁的情况下进行抢救工作;若坍塌继续无法救援时,则在安全位置守候待命,以便及时进行抢救。

抢救过程中要把抢救生命放到首要位置,同时防止坍塌损害进一步扩大。

⑤若坍塌特别严重,自身救援能力有限时,应立即上报地方政府或相关救助部门,请求紧急救援,同时做好相关配合救援工作。

⑥当被救人员脱离危险区域后,根据伤员人数、受伤程度,由医护人员在现场采取相应的紧急救护措施,按照“先重后轻”的原则及时将伤员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⑦根据伤亡程度及时向上级机关汇报坍塌损害情况,等待上级指令或进一步调查、处理。

⑧人员全部撤出危险区域后,现场要采取与坍塌程度及范围相对应的施工技术措施,控制坍塌的进一步发展。

在确保施工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积极进行坍塌善后处理,尽快恢复正常施工生产。

十、附件

附图一:

区间总平面图

附图二:

区间左线纵断面图

附图三:

区间右线纵断面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