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9553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含答案

第三单元质量检测

(时间:

120分钟,满分:

12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自诩(xǔ)       狩猎(shòu)

剔除(tī)揣度(duó)

B.国粹(suì)栖息(qī)

着数(zhāo)囊括(náng)

C.孱头(càn)蹩进(bié)

雏形(zhōu)残羹冷炙(zhì)

D.广袤(mào)楔形(qiè)

作弊(bì)赋予(yǔ)

解析:

选A B项,“粹”应读cuì;C项,“雏”应读chú;D项,“楔”应读xiē。

2.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慰藉 苇草 和蔼 礼上往来

B.畜牲幼稚缘由枯燥无味

C.赢弱树荫更迭咄咄逼人

D.辩别厮打惋惜节外生枝

解析:

选B A项,上—尚;C项,赢—羸;D项,辩—辨。

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①________这种情况,因此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牢牢地保留着对母爱的渴求,是不足为奇的。

②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________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

③字母________凭空产生的,________经过了两千年的孕育发展后诞生的。

A.鉴于 囊括 不是/而是

B.鉴于 包括 不是/而是

C.由于 包括 不仅是/而且是

D.由于 囊括 不仅是/而且是

解析:

选A 鉴于:

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由于: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包括:

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囊括:

把全部包罗在内,常与“全部”搭配。

“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不仅是/而且是”表递进关系。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

B.面对外来的东西,我们有些青年人糊涂了,是应该拿来呢?

还是应该一把火烧毁呢?

C.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D.“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语)。

解析:

选A B项,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C项,两个顿号改为逗号。

D项,句号应该放在后引号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B.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C.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

D.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解析:

选C A项,有歧义,“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有歧义;B项,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应删去“对于”;D项,中途易辙,导致主宾搭配不当。

二、阅读鉴赏(40分)

(一)课内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

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6.作者为什么要把人比喻成苇草?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为了突出“思想”的重要性。

没有思想,人是脆弱的苇草;有了思想,人就成了高贵、有尊严的人。

7.为什么说“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因为人知道自己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8.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人像一根苇草一样脆弱,但人高于苇草甚至整个宇宙的地方在于人有思想。

如果没有思想,人就跟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牲一样。

因此人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9.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明自己的观点?

这样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就修辞手法、写作技巧写一段赏析文字。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人比喻成会思想的苇草,形象地指出人与其他事物的最大区别。

作者又运用对比的手法,拿宇宙与人对比,显示出人在时间、空间上的渺小,但由于人有思想,可以囊括整个宇宙,有力地证明了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

这样让人意识到思想对人的重要意义,促使人们认真思考自己应该怎样生活。

(二)课外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帕斯卡尔的芦苇地

赵 丰

①在所有的植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芦苇。

我曾想,如果有一片芦苇地,我也许会把生命匍匐在其中。

②我之所以喜欢芦苇,是源于年轻时喜欢过帕斯卡尔《思想录》中的一句话: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在帕斯卡尔看来,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帕斯卡尔用一串串对精神的记录证明,他是一根最有尊严的苇草。

我常常想着帕斯卡尔说出这番话的表情。

幻觉里,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芦苇,它生长在临水的河边,茎秆中空,叶子翠绿,在风里歌唱,并开出美丽的芦花,帕斯卡尔在其中行走……帕斯卡尔的芦苇地。

那是属于他的精神家园,由他开垦、播种、耕耘,并最终收获的芦苇地。

那是人们用肉眼无法触及的芦苇地。

他可以放心地、尽情地、赤裸地在其中想象、呐喊。

③在一个雨后有阳光的秋日,朋友约我去钓鱼。

他引领着我向沣河的上游奔去,在一片挖过沙的河滩,我见到了一片面积很小的芦苇,但足以令我喜出望外。

我举着钓竿只有几分钟,就放弃了,先是坐着,后来就躺在那片芦苇中了。

我感谢这个多雨的秋天,给了北方这片土地一片芦苇,让我有了一个驰骋思想的空间。

④秋天的芦苇一片苍茫。

灰白的芦花开始到处飘荡,翩翩若雪。

握住一片芦花时,自然,我想到了帕斯卡尔,他说:

“人显然是为了思想而生的。

”他的思想中没有规范的体系和严谨的学说,他是个任思绪流淌而不做聚集和汇总的人,宛若一片自由的芦花。

他的毫无拘束的思想火花奔放不羁,直抵生命的最深层次。

⑤躺累了,我便起身站在一个高处,对这片芦苇进行俯视。

视野里的芦苇,虽然很小,但是比起任何旷野的景致都要壮观。

成熟的芦苇如满头华发的老人,脱去轻飘,归于凝重,静谧中有一种庄严和安详。

我想芦苇如果有眼睛,也一定是充满阳光般的睿智,那是超越了一切悲喜苦痛的旷达。

⑥其实这里是一片河滩,更多的是荒草、沙子、水面,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在水面贴着滑翔的鸟。

它们翅膀扇动着,发出不可一世的鸣叫。

它其实是没有思想的。

任何一个思想家,都会在广阔之处表现得沉默。

那正是一种成熟。

就像面前的芦苇,该张扬时便张扬,该安静时就安静,似乎自己智慧地把握着生命的节奏。

芦苇的境界,人是不容易达到的。

⑦沣河岸上的这片芦苇地,我设想它是属于帕斯卡尔的。

⑧朋友在收竿,西山的晚霞送走了遥落的太阳,秋风下,金黄色的芦苇在水面荡漾,一片片云朵围拢着又散去,舞动成晚霞样的遐想。

朋友钓了许多鱼。

他说,我在乎的是钓鱼时的感觉,没有工作,没有应酬,没有烦恼,就只有我自己的思想。

在这片属于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里,我惊喜地发现,我的这位朋友居然拥有了帕斯卡尔般的境界。

当他陷于那个小城,那间只有十几个平方米的办公室时,他是陷入思想的荒芜的。

当人们热衷于建立体系和规范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从事着一件作茧自缚的工作。

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帕斯卡尔那样,在广阔的芦苇地里收获灵感呢?

⑨帕斯卡尔关注的是生命和生命中昂扬的激情,他呼唤:

“人必须认识自己……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得深刻,就越是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

”在说出这番话后,他将自己置于芦苇地的深处,任冬日的晚风吹着。

那个夜晚,帕斯卡尔的灵魂破土而出,他找到了皈依。

他从此开始了修道式的生活,他收留穷人住在自己的寓所,帮助不知名的流浪少女,他效仿耶稣“我热爱贫穷是因为他热爱它……”

⑩1662年,他39岁,正值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上帝却领走了他。

“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这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永恒的嘱咐。

(选自《福建文学》,有删节)

10.联系全文,简析开头一段的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领起全文内容,奠定全文感情基调,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精神家园的强烈的追求。

11.在文章第⑤段,作者为什么说“视野里的芦苇,虽然很小,但是比起任何旷野的景致都要壮观”?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面积虽小,但给人驰骋思想的空间很大;面积虽小,但景致意蕴深厚,给人的感悟很多。

12.在文章第⑥段,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表达在芦苇地的见闻和感悟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作者采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和对比、比拟等修辞手法来表达在芦苇地的见闻和感悟。

通过对没有思想、不可一世的水鸟的形象的刻画,将水鸟、芦苇等拟人化,在对比中鲜明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呼唤:

在生活节奏加快、物欲至上的今天,人们应该从种种虚浮、功利的欲望中解脱出来,净化自己的灵魂,像帕斯卡尔那样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智慧地把握着生命的节奏,以此净化、升华我们的灵魂。

13.结合文本,探究在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里蕴含了他的哪些思想。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人是渺小与伟大、卑微与崇高的统一体;人因为能思想而高于自然,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人自我认识越深刻,就越接近于真实的人。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4.每年五月的第二个周日为“母亲节”,为了宣传动员,同学们想了两个上联,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对出下联。

(4分)

亲恩 才知恩 重如山 倍温馨 生当 长成

反哺千回 母亲叮嘱

(1)母爱深似海,岂止怀胎十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幼时不晓事,妈妈唠叨总逆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示例)

(1)亲恩重如山,生当反哺千回

(2)长成才知恩,母亲叮嘱倍温馨(注意:

内容意思一致,句式吻合)

15.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以“脚”和“耳”为话题,另写两句话。

要求:

内容贴切,句式与画波浪线句相同。

(5分)

生命是美丽的,真正的美丽!

生命有时并不完美,正如我们有眼可以洞察世界,但难免面对污秽与悲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鼻能

闻到花香的清馨,但也难免有浊气涌入……我们尝过甘露,也曾饱受苦果的折磨,但我们无法不去赞美生命的美丽。

参考答案:

有脚可以前行,但难免会步入歧途 有耳能欣赏天籁之声,却也无法回避呻吟与呐喊

16.“别人家的孩子”是个无处不在的“奇特生物”,有很多人表示自己有被父母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的痛苦经历。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想?

你对家长的这种做法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说明。

要求:

语言简明、连贯;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示例一)家长用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来挑剔自己的孩子的做法,对孩子的发展并不好。

每个人都需要一种被认可感,如果家长一味以别人家孩子之长度自己家孩子之短,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讲,无疑是冷水浇头,本来的一腔热情也可能会瞬间冷却,这难道不是一种打击吗?

(示例二)家长的做法能够理解但不值得提倡。

家长的心理是矛盾的,一方面想要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好,给自己长脸;另一方面,想发现孩子的不足,借此给孩子压力,以此形成竞争氛围。

其实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事与愿违,这样做孩子就会像是桀骜的小兽,容易有逆反心理。

四、写作表达(5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人声名远播的成就并非来自于他们所学的专业,而常常是他们专业之外的作为。

鲁迅和郭沫若,本来是去日本学医的,最后却都成了一代文学巨匠。

余秋雨本来是搞戏剧教育和艺术理论的,但让他闻名于世的并不是学术专著,而是文史散文。

黄渤自小喜欢唱歌,高中毕业后组建了一个“蓝色风沙”乐队,可倾心付出近十年的音乐事业却一直没有起色。

无意间他被宁浩相中,《疯狂的石头》让他在银屏上“疯狂”起来,终于登上了第46届金马奖影帝的宝座。

要求: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略

(B卷 能力素养提升)

(时间:

120分钟,满分:

120分)

一、阅读鉴赏(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翻译的初义,原是不同语言之间的对译,现在也常用来指称同种文字之间的古文今译。

只是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同种文字的古文今译,主要用来克服古今异言的文字障碍,只含古今的时间因素;不同语种之间的对译,则是兼含地域因素的。

《周礼·秋官司寇》有这么一段文字:

“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

若以时入宾,则协其礼与其辞言传之。

”象胥是负责与周边蛮、夷、闽、貉、戎、狄之类藩国交往事务的官。

他们要负责传达王所说的话使周边藩国明白,以此密切王和藩国的关系。

如果有使者来到王国,就要做好有关礼仪的协调和语言的翻译工作。

《礼记·王制》说:

“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寄”“象”“狄鞮”“译”就是周时负责翻译东南西北四方民族语言的翻译官名,也可作翻译术语用。

四者合称的“象寄译鞮”也是用来指翻译的,或者称为“象寄”“象鞮”“象译”“译象”“译鞮”。

其中,以“象”和“译”的使用面最广,为周时通称翻译意思的主要术语。

既特指对南方和北方民族语言的翻译,也常用来通称翻译。

和“象胥”一样,翻译官也有称“译胥”的,后来多称“译官”。

“译”原是“易”之音训,唐朝经学家贾公彦疏《周礼·注疏》说:

“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所以“译”就是指语言转换变易的活动。

然就文献记载而言,目前所见最早的“翻译”用例,出自南朝梁慧皎《高僧传》:

“先沙门法显,于师子国得《弥沙塞律》梵本,未被翻译。

”那时也有单用“翻”的。

如北周庾信《奉和法筳应诏诗》的“佛影胡人记,经文汉语翻”。

第一个翻译佛经的,是古印度高僧迦叶摩腾。

他于汉明帝永平十年与另一位僧人竺法兰,应邀以白马驮经来到洛阳,次年就在白马寺合译了《佛说四十二章经》,这是汉译佛经之始。

这以后又有大约一百多位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的学者,从事佛经翻译。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来自龟兹的鸠摩罗什,他翻译了《法华经》《金刚经》等重要经典。

一些本土西行求法的僧人,也有从事佛经翻译的,如法显和玄奘。

法显西行求法历时十几年,在七十几岁时带回大批经典,从此潜心佛经翻译。

玄奘西天取经历时十几年,于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后也专事翻译,共翻译了佛经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成为佛经翻译史上的集大成者。

所以“翻译”一词的形成,与古印度佛教关系密切。

早期我国翻译的主要内容,就是佛经。

直至晚明西学东渐时,才开始转向欧洲的天文、几何和医学等新科技方面的翻译。

“五四”以后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兴起,也是与翻译密不可分的。

(摘自辛羽《说说“翻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翻译既指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互译,也指为了理解的需要,把同种文字的古文翻译成今文。

B.不同语言文字间的对译,只需要考虑地域的因素,时间的因素可以忽略不计。

C.象胥是周代的外交官,主要负责处理与周边蛮、夷等少数民族藩国的事务。

D.“寄”“象”“狄鞮”“译”和“象寄”“象鞮”“象译”“译象”“译鞮”一样,都可作翻译的官名或翻译术语使用。

解析:

选B 原文说“不同语种之间的对译,则是兼含地域因素的”,句中的“兼”字表明包含地域和时间的因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周礼·秋官司寇》所说的“与其辞言传之”,就是现在所说的“翻译”的意思。

B.我国古代的翻译官肩负着语言翻译、传达王命、了解各民族思想愿望、改善民族关系等多重职责。

C.翻译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至少在我国周代就已存在,但“翻译”这个词语则是到汉明帝时佛教传入我国才出现。

D.唐朝经学家贾公彦疏《周礼·注疏》说“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可以看出,“译”和“易”是同义词。

解析:

选C 从第三段提供的信息看,C项中“‘翻译’这个词语则是到汉明帝时佛教传入我国才出现”与原文“目前所见最早的‘翻译’用例,出自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一句的意思不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四方不同的民族,周代政府专门设置了相应的翻译机构和官员,其目的是促进民族间的沟通了解,友好往来。

B.汉明帝之前,表示翻译含义的词汇比较多,佛教传入中国后,表示翻译含义的词语逐步固定和规范。

C.自从印度高僧翻译出《佛说四十二章经》以后,中国高僧法显和玄奘也开启了西行学习佛法的历程,回国后更是把佛经翻译的事业推向了高峰。

D.晚明时期,欧洲天文、几何和医学等新的科学技术逐渐传入中国,翻译的方向和内容也由佛经转向欧洲先进的新科技领域。

解析:

选C “回国后更是把佛经翻译的事业推向了高峰”的说法在原文中无依据。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25分)

感 恩

大漠飞雪,山路蜿蜒,景致似曾熟悉,小车上他感慨万千,多年的努力成就了今天的衣锦还乡。

他感念乡亲的恩,当年,乡亲对他的恩情历历在目。

他同时也想起了继母,不知她见了今天的他会作何感想?

一抹轻蔑的笑从他脸上掠过。

继母进门一年,父亲去世。

父亲下葬后不久,继母一改往日的温柔,倘若犯了错,继母会拿最恶毒的语言咒骂他。

逃学事件后,继母对他更是百般责难了。

因为迟到,他逃学了,班主任告上了门,继母不问原因就狠狠地揍了他。

“你那死鬼爹蹬腿了,你跟我没有关系了。

你要是不听话,就别想在这个家待下去!

”继母规定除上学外,他还得洗衣做饭,周末下地干活。

洗衣做饭,对一个才十岁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他最害怕衣服上的污渍,他力气小,一遍遍搓洗也难洗干净。

冬天时,他的手裂了口子,洗衣服时钻心的疼,继母扔给他一双胶皮手套。

他个子矮,站在小板凳上才能切菜煮饭。

最初,他常常手忙脚乱,有时不小心伤到手,有时煮糊了饭。

继母喋喋不休地数落他,特别生气时还会拧他的耳朵:

“煮个饭都不会,你还能干什么,等着饿死好了!

”他觉出继母的狠毒,他常常想他死去的妈妈。

夜里,他躲在被子里诅咒继母:

坏心肠的臭女人,吃饭闪舌头,走路遭狗咬。

继母的大嗓门常招来邻居二叔,每次二叔都将他牵回自己的家,处理伤口,还特地给他煮荷包蛋。

看着碗里的荷包蛋,他扑在二叔怀里痛痛快快地哭,“二叔,呜呜呜……”二叔拍着他的后背,他在二叔的安抚下停止抽泣。

他不敢逃学,因为她说过,要是逃学就让他退学,他想她是能说到做到的,她怎么会愿意为他尽义务呢?

父亲去世后,他的学费是村长大伯、二叔、三婆几家轮流给的。

村长大伯说:

“春娃子,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

”他真想跪着给村长大伯叩头说一声谢谢。

“读书”“有出息”像一条无形的鞭子鞭策着他,从父亲去世的第二年起,他年年都是三好学生。

每逢春节,三婆都会给他做新衣。

“三婆,你对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