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训练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9444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5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训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训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训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训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训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训练题.docx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训练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训练题.docx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训练题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训练题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林志胜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等级的天体系统,下列选项中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月球系B.②—太阳系C.③—总星系D.④—银河系

2.下图为我国与全球同纬度太阳辐射总量对比图,我国不同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最大的地区在(  )

A.20°N附近B.25°N附近C.30°N附近D.35°N附近

3.从结构特征看,下图与地球有许多共同之处的天体是(  )

 

A.①②③B.③④⑤C.④⑤⑥D.⑤⑥⑦

4.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

A.日界线、本初子午线B.0°,180°C.0°,150°WD.150°W,180°

5.右图中a、b为两条纬线,纬度由b向a逐渐增高,c为经线,d为晨昏线与c的交点,若d的地方时为16时,则(  )

 

A.北京的昼长较广州短B.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C.北印度洋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D.塔里木河处于丰水季节

6.若AB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CD为地轴,则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5°,温带的范围减小

B.地球上太阳光直射的范围增大

C.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增加,范围增大

D.七月份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减小

7.一条大河,其上游P点处南岸冲刷厉害,而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Q点则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则此河的位置和流向与下图所示相吻合的是(  )

 

8.读下列太阳高度随经度和纬度变化示意图,关于a、b、c、d四点比较正确的是(  )

A.a点自转线速度比c点小B.这一天b点比a点晚见日出

C.一年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是b点D.四点白昼最长的是d点

9.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10.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11.读下图,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①至④点的气压:

①<②<③<④B.甲地多晴朗天气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12.读图(a、b表示等压面),A、B、C、D四处气压值由低到高的排列正确的是(  )

 

A.D<A<B<CB.B<A <D<CC.A<D<C<B       D.C<D<A<B

13.下图中曲线表示某时刻近地面的等压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午时刻,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面一天中弯曲幅度最大

B.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林地气压高于裸地

C.图示时刻,近地面的气流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

D.林地湿度较大,主要是有来自水库的湿润气流

 

14.下图为澳大利亚某城市1月某日22时等温线分布图。

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15.下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当风速稳定后的各种力的作用图,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使大气垂直运动的气压梯度力

B.②是使风向右偏的地转偏向力

C.③是使风速减弱的摩擦力

D.在三个力的共同影响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6.当北半球某纬度近地面大气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正是(  )

 

A.亚洲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B.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

C.阿留申低压强盛的季节D.冰岛低压强盛的季节

 

17.下图是北纬30°~40°某地等压线图,①、②、③的风向分别是(  )

A.①偏北风;②西北风;③东北风B.①偏北风;②西北风;③西南风

C.①东北风;②东风;③东南风D.①偏北风;②东南风;③西南风

18.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简图,图中的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

 

A.①赤道高气压带B.②东南信风带

C.③副热带低气压带D.④副极地低气压带

19.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③只出现在晚上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

C.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③D.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②

20.下图是“海陆风”示意图,其中流向正确的是(  )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1.下图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百帕)。

由08时到20时,图中(  )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22.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气团D.②处盛行西南风

23.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和降水量特点的是(  )

24.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

A.M地B.N地C.P地D.Q地

25.下图是某地区气压及相关天气系统分布情况图。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处云系比丁处窄且厚B.甲处云系比丁处宽且厚

C.甲处比丙处气温高且气压低D.即将出现阴雨天气的是丙处

二、综合题

26.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0分)

(1)图中所示的节气为________。

(2)A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

(3)图中A点的地方时为______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时。

(4)由B点向正北发射的导弹在没有纠偏时将偏向______(东或西)方飞行,若由B点向正东发射,导弹的偏向情况是________。

(5)图中C点当地________时日出,________时日落。

(6)A、B、C三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

27.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图中下列四位置代表的的节气分别是: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2)在四位置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最慢的是_________。

(3)我国江淮地区梅雨季节时,地球公转到_________位置附近,南极考察工作活跃时,地球公转到_________位置附近。

(4)当地球位于A位置时,正午太阳高度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地球位于B和C两位置之间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

 

28.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认识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实验报告

实验用材:

一小堆纸、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

(1)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

(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

实验现象:

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1)在下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

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________→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____→大气________→热力环流。

(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则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变化。

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

低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高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

(3)上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由此可总结出不同海拔高度上气压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

(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能说出一个生活实例吗?

29.读北半球某地某日的等压线图,回答相关问题。

(10分)

(1)按气压状况看,B为中心,C为中心;按气流运动状况看B为,C为。

(2)比较M、N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

 

(3)说出图甲中天气系统A到达北京时的天气状况。

 

(4)图中的天气系统A强烈发展可能带来哪些自然灾害,其对农业生产会造成怎样影响。

 

30.读“西欧气候分布图”和“某两种气候类型的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与图甲中A地气候类型相对应的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是(填图乙或图丙),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

(2)图甲中B地的气候类型,在成因上是终年受(填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的影响,而沿岸的北大西洋暖流亦起到的作用。

请在图甲中洋流名称处用箭头符号标出该洋流的流向。

(3)比较图甲中A、B两地夏季气温的差异,并简要分析产生此差异的原因。

 

(4)气候类型A在本区分布面积广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由图可知①为银河系,②为地月系,③为总星系,④为太阳系。

2.C从图中可以看出,30°N纬线上95°E沿线和100°E沿线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最大。

3.D从图中可知图示的天体系统为太阳系。

类地行星的结构特征与地球相似,由图可知⑤(火星),⑥(水星),⑦(金星)三行星与地球相似。

4.D当30°E为12时时,150°W为0时,故此时的日期分界线为150°W和180°经线。

5.Ad的地方时为16时,应该在昏线上,据纬度由b向a逐渐增高判断图示地区为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北半球为冬半年,纬度越高,昼越短。

6.C由图中信息得出,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5°。

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与回归线度数互余。

若黄赤交角由现在的23°26′变至25°,则回归线的度数变为25°,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5°,温带的范围减小。

热带、寒带的范围扩大,太阳光直射的范围增大,发生极昼极夜的范围增大,但黄赤交角大小的变化不影响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没有变化。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引起同一纬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七月份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的白昼变短、黑夜变长,即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减小。

7.A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水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所以北半球的河流右岸侵蚀,左岸沉积,南半球相反。

所以该河流上游在北半球,下游在南半球且为东西流向。

8.D由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为(15°S,60°W),四地地理坐标分别为a(45°N,60°W)、b(15°N,60°W)、c(45°S,60°W)、d(75°S,60°W)。

由此可知a、c两地纬度相同故自转速度相同;此时直射点在南半球且b点在a点正南方,故b点比a点早见到日出;白昼最长的是d点;四地中b地纬度最低故昼夜长短变幅也最小。

9.C读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

D、E合为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选项中应是横波速度减为0。

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10.A石油是液体,当横波传到石油层时,横波会消失;而纵波可以通过任何状态的物质。

11.C本题可根据等压面凸起或凹陷来判断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等压面凸起为高压,凹陷为低压;地面与高空的高低压总是相对应的,地面受热,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是低压,高空为高压,地面冷却,空气受冷收缩下沉,地面是高压、高空为低压。

因此图中①至④点的气压:

①>②=④>③;甲处是低压,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多阴雨天气;乙处是高压,空气受冷收缩下沉,多晴朗天气;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即由乙地流向甲地。

12.CB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A处形成低压;C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D处形成高压,因此B处气压值大于C处,D处气压值大于A处。

又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即B处气压值大于A处,C处气压值大于D处,因此气压值B>C>D>A。

13.C由图可知图示时刻为夜晚,裸地降温幅度大,气压高、等压面一天中弯曲幅度大;此刻近地面同一高度上裸地气压高于林地;图示林地气压高于水库,风从林地吹向水库,近地面处水库附近的等压面向下弯曲,说明该处的气压值低于附近的裸地和林地,而同一平面上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故图示时刻近地面的气流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

14.B城市热岛效应的结果之一就是形成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区,即由N流向P,受南半球向左偏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东北风。

15.D①由高压指向低压,且与等压线垂直,是水平气压梯度力;②与风向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是摩擦力;③与风向垂直且在风向右侧,是地转偏向力。

在三个力的共同影响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6.B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洋的等压面向高空凸出,可以判断:

近地面大陆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高,故北半球为夏季。

北半球夏季亚洲低压和夏威夷高压强盛。

17.D风向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

因此三地的风向分别为偏北风、东南风和西南风。

18.D根据气压带和风带形成,①为赤道低气压带,②为东北信风带,③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④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19.D从图中可知①为太阳短波辐射;②为地面长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白天晚上都存在。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20.C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较高,形成低压,海洋相对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陆地降温较快,气温较低,形成高压,海洋相对形成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21.C通过作风向图可知①地吹西北风,由于等压线变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所以风力增强;②地20时位于低压槽,可能多阴雨;从图中可以看出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通过对比两幅图可以看出,低压左侧的冷锋移动速度快于右侧暖锋(冷锋移动速度通常快于暖锋)。

22.A①②气流相遇,①气流爬升在。

根据基础知识,60°N附近中纬西风和极地东风在此相遇,中纬西风暖而轻,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之上,可见①气流是中纬西风,②气流是极地东风,左为中纬环流圈,右为高纬环流圈。

甲点位于30°N附近,乙点位于90°N附近。

23.C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气温高,一年分明显的旱雨两季。

24.C根据N地气压高于P地可知,N地的北部气压比南部高,所以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北指向南,考虑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所以N地的风向为东北风。

(2)题,四地中,其他三地气压较高,P地气压低,气流以上升为主,最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25.A甲、丁分别处在冷锋的锋后、暖锋的锋前位置,图中显示为北半球的冬季,此时冷锋势力要远大于暖锋,冷锋锋面与地面的夹角要大于暖锋锋面与地面的夹角,导致甲处暖气团上升高度较高而云系较厚且窄;一般暖锋形成的云系较宽且薄。

26.

(1)夏至 

(2)60°E 66°34′N (3)12 16(4)东 没有偏向 (5)4 20 (6)B A

27.

(1)夏至秋分冬至春分

(2)CA

(3)AC

(4)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5)昼短夜长

28.

(1)画图如下所示:

大气上升或下降 气压差异 水平运动

(2)画图如下所示

向下 向上

(3)B>A>D>C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近地面与相应高空气压“高”、“低”相反

(4)房间内的暖气装在下部,空调冷风口装在上部。

29.

(1)高压低压反气旋气旋

(2)M地比N地风力更大,原因:

M地等压线比N地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

(3)大风降温,可能有雨雪天气。

(4)寒潮或沙尘暴不利影响:

寒潮带来大风、雨雪、剧烈降温等天气,使农作物遭受冻害等;沙尘暴引起土壤侵蚀、农业减产等。

有利影响:

减轻农作物病虫害等。

30.

(1)丙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或冬季受西风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2)西风带增温增湿作图略(箭头向北)

(3)A地夏季的气温比B地高。

原因是A地的纬度位置比B地低,而夏季又多晴天,太阳辐射强。

(或B地纬度位置高,夏季多阴雨天,太阳辐射弱)

(4)地中海深入内陆;海岸线曲折,西部没有高大山脉对西风阻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