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新高考版 主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9278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6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新高考版 主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新高考版 主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新高考版 主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新高考版 主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新高考版 主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新高考版 主书试题.docx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新高考版 主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新高考版 主书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新高考版 主书试题.docx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地理新高考版主书试题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

练好题·对照检测

[2021陕西安康联考]气象工作者将对流层和平流层接壤的大气层次称为对流层顶,对流层顶高度与近地面的受热程度相关。

下图为1979—2008年华北地区对流层顶高度变化趋势图。

据此完成1—2题。

1.1979—2008年,华北地区(  )

A.空气的对流运动减弱

B.对流层顶高度年际变化明显减小

C.对流层顶高度呈波动上升趋势

D.对流层传向高层大气的能量增加

2.下列关于华北地区对流层顶高度变化趋势的成因或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流层顶高度总体变化趋势反映气候变冷

B.有利于生物繁育,生物多样性增加

C.导致华北地区变得湿润,利于农业增产

D.矿物燃料使用和植被破坏等是其变化的主要成因

  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

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排出的粪便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大量的氨,氨与海水中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这些尘埃颗粒物集中在鸟群附近,而且在整个北极地区均有分布。

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

据此完成3—4题。

3.鸟粪对图中大气受热过程中的环节的影响主要是(  )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

4.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21福建师大附中第二次段考]下图示意华北某区域裸地和秸秆覆盖情况下土壤的冻结状况。

据此完成5—6题。

5.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冻结厚度较薄的原因主要是秸秆(  )

A.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B.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

C.使地面反射率变小

D.使土壤与大气的热交换减弱

6.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融化时间较迟的原因主要是土壤(  )

A.冻结时间较迟B.获得光照较少

C.水分蒸发较弱D.上空气温较低

[2021河南洛阳期中]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记录的学校旁边一隧道内部和外部1月和7月平均气温日变化。

读图完成7—9题。

7.表示1月隧道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8.此隧道(  )

A.15时太阳辐射量最大B.内部温差比外部大

C.午后内外的温差最大D.具有冬暖夏凉特点

9.该学校最可能位于(  )

A.闽B.秦C.鲁D.新

[2021辽宁六校第一次联考]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形成冷高压,而温暖的海面上空却处于低气压控制,冷而重的空气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犹如从山坡上滚下来的石头一样越滚越快,使到达海岸的风速骤然增大,这种风被称为布拉风。

读图完成10—11题。

10.结合上图信息推测,在亚得里亚海海域最有可能出现布拉风的地区是(  )

A.西北部B.东北部C.西南部D.东南部

11.一天中,布拉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时刻可能是(  )

A.上午B.正午C.傍晚D.夜间

[2020江苏地理卷,7—8,4分]选择大洋航线时,应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以地心为圆心过地表两点的圆)航行。

下图为“巽他海峡西行好望角的大洋航线示意图”。

据此回答12—13题。

12.60°E以东航线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  )

A.航程最短B.风阻最小

C.逆水最短D.岛礁最少

13.7月航线西段明显北移,主要是为了(  )

A.避开南极冰山B.减少西风带影响

C.远离热带风暴D.便于沿途补给

[2018北京文综卷,6—7,8分]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百帕)。

读图,回答14—15题。

14.据图推断,(  )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15.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

A.冬至B.小满C.夏至D.立秋

[2020天津地理卷,12—13,6分]读图,回答16—17题。

某日14时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

16.华北平原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风和日丽B.狂风暴雨

C.阴雨连绵D.大雪纷飞

17.下列城市中,此时风向偏南的是(  )

A.乌鲁木齐B.贵阳

C.上海D.福州

18.[2021山东潍坊监测,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谷位于我国新疆西北部(图1),由于受西风影响,气候较温和湿润。

每年5—9月降水以降雨为主,被称为暖季;每年10月—次年4月降水以降雪为主,被称为冷季。

据多年统计,暖季山区降水量明显高于河谷平原区;而冷季山区降水量和河谷平原区相差不大,图2示意伊犁河谷暖季和冷季降水量的时空变化。

(1)描述暖季伊犁河谷山区降水量的日变化特征。

(4分)

(2)从大气运动角度分析暖季山区降水量明显高于河谷平原区的原因。

(4分)

(3)指出冷季河谷平原区主要的降水类型,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6分)

[2021河北适应性考试]我国北方内陆某市电视台9月27日(周日)发布未来一周天气预报:

①全市天气以晴朗和多云为主;②最高气温19—22℃,最低气温7—10℃;③气温持续降低,使我们真正享受到秋高气爽的天气;④周四夜间至周五早晨全市将出现大雾天气,预计周五上午大雾逐渐消散(注:

雾是在近地面水汽充足、大气稳定的条件下,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而成的)。

据此完成19—20题。

19.本次天气预报中预报价值最低的一句是(  )

A.①B.②C.③D.④

20.本次大雾形成于夜间的主要原因是(  )

A.夜间相对湿度大于白天B.夜间风速大于白天

C.夜间蒸发量大于白天D.夜间云量多于白天

[2021江西南昌摸底]下图是某地气温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据此完成21—23题。

21.该地降水最多的月份及该月降水量是(  )

A.7月,135mmB.7月,150mm

C.12月,215mmD.12月,770mm

22.该地12月气候特点是(  )

A.高温多雨B.高温少雨

C.低温多雨D.低温少雨

23.该地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2020海南地理卷,12,3分]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中国政府相继向意大利米兰、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等地派出医疗专家,提供抗疫经验。

6月8日上午,雨过天晴,主要由海南省医务人员组成的中国医疗专家组,携带大批医疗援助物资,飞抵孟加拉国首都达卡沙阿贾拉勒国际机场。

据此完成下题。

24.与米兰(45.5°N,9.2°E;地中海气候)相比,导致贝尔格莱德(44.7°N,20.5°E;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均温更低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B.副高C.洋流D.地形

[2020北京地理卷,7,3分]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某地36小时内的实况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题。

25.影响本时段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

C.海陆风D.台风

[2020北京地理卷,8,3分]下图为北京时间2020年5月14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题。

26.据图推断(  )

A.甲地风向偏西南,气温高

B.乙地气流辐散,空气洁净

C.丙地天气晴朗,紫外线强

D.丁地受冷锋影响,有暴雪

[2021四川大数据第一次监测]青藏高原的多年冻土区多分布在4600米以上(下左图)。

多年冻土是指持续多年冻结的土石层,可分为上下两层结构:

上层每年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称活动层;下层常年处于冻结状态,称永冻层(下右图)。

过去几十年来,受全球变暖影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分布、冻土层的结构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都发生了相关变化。

据此完成27—28题。

27.过去几十年来,青藏高原(  )

A.多年冻土区下界海拔升高

B.多年冻土区上界海拔降低

C.多年冻土层冻结深度增大

D.多年冻土层融化深度减小

28.由于全球变暖,多年冻土发生相关变化,使该区域的(  )

A.高寒草甸增加

B.高寒湿地增加

C.地下径流总量减少

D.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2018天津文综卷,5—6,8分]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读图文材料,回答29—30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

29.对图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30.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海拔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考法帮·真题自测

[2018全国卷Ⅲ,9—11,12分](地面的热量传递过程)澳大利亚(图甲)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

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乙)。

据此完成1—3题。

图甲

图乙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甲所示的(  )

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

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收集雨水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D.通风换气

3.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17全国卷Ⅰ,9—11,12分](人类活动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5.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6.该地可能位于(  )

A.吉林省B.河北省

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17天津文综卷,8—9,8分](浮尘天气的过程分析)读图文材料,回答7—8题。

乙地某次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

7.下列描述中,不符合上图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8.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上图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

9.[2018全国卷Ⅲ,37,24分](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变化过程分析)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4分)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

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8分)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8分)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4分)

10.[2018全国卷Ⅱ,37,22分](龙卷风成因分析)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

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

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

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

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8分)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6分)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4分)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4分)

[2019北京文综卷,3,4分]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

下图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1.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D.地形条件

[2019北京文综卷,6,4分]下图是中国某机场空调耗能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2.该机场最可能位于(  )

A.黑B.青C.港D.黔

[2018全国卷Ⅰ,11,4分]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题。

13.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

[2016全国卷Ⅱ,6—8,12分](气候变暖导致冻害加剧)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14—16题。

14.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B.降水量

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

15.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

16.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

高分帮·对照检测

(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季积雪融水是额尔齐斯河河源区最重要的补给来源。

为探索森林对春季融雪过程的影响,研究人员于2014年融雪期(3月10日—3月24日)在额尔齐斯河河源区选择草地、林中空地和林下三种不同地表类型,分别观测积雪消融过程。

表1示意观测期三种地表类型的平均气温,表2示意三种观测点的地表反射率。

图甲为同步观测期内三种地表类型观测点气温日较差变化统计图,图乙为积雪消融期三种地表类型观测点积雪深度的日变化过程统计图(含推测)。

表1

观测点

草地

林下

林中空地

平均气温/℃

-2.5

-5.4

-6.1

图甲

表2

观测点

草地

森林

积雪

反射率/%

15—25

10—20

75—95

图乙

(1)结合表1和表2,简析观测期内林下平均气温高于林中空地,但低于草地的原因。

(6分)

(2)比较三种地表类型观测点在观测期内气温日较差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6分)

(3)分析林下积雪消融期比林中空地积雪消融期短的原因。

(4分)

答案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1.C 据图可知,1979—2008年,华北地区对流层顶高度趋于增加,说明空气对流运动趋于旺盛,A错误;对流层顶高度年际变化大,没有明显减小的表现,B错误;对流层顶高度呈波动上升趋势,C正确;对流层顶高度增加,说明近地面气温升高,对流层向高层大气传输的能量减少,D错误。

2.D 华北地区对流层顶高度趋于增加,说明气候在变暖,A错误。

气候变暖会导致原有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并不一定利于生物繁育和生物多样性增加,B错误。

气候变暖导致中纬度地区蒸发加剧,华北地区气候可能会变得干旱,C错误。

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对流层温度升高,空气对流作用增强,对流层顶高度升高,D正确。

3.A 据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出氨,氨与海水中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颗粒会增强大气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从而降低北极地区的气温,故A项正确。

4.B 夏季气温较高,微生物数量较多,鸟粪被微生物分解的量较多,形成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较多,对气温影响最明显,故B项正确。

5.D 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冻结厚度较薄的原因主要是秸秆使土壤与大气的热交换减弱,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D对。

秸秆覆盖在地面,不能改变大气逆辐射,A错。

秸秆遮挡阳光,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B错。

秸秆覆盖使地面反射率变小,但这不是土壤冻结厚度较薄的主要原因,C错。

6.B 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融化时间较迟的原因主要是土壤因秸秆覆盖,获得光照较少,B对。

与冻结时间较迟无关,A错。

水分蒸发较弱是土壤温度低的结果,C错。

空气是流通的,同一地区上空气温差异不明显,D错。

7.C 1月气温低,故曲线③和④表示1月隧道内外气温日变化曲线,7月气温高,故曲线①和②代表的是7月隧道内外气温日变化曲线。

7月隧道外升温快,气温日变化幅度大,曲线①日温差较大,应为7月隧道外气温日变化曲线,曲线②为隧道内气温日变化曲线;1月隧道外降温快,气温日变化幅度大,曲线④为隧道外气温日变化曲线,1月气温较低,隧道内气温较高,温差较小,故曲线③是1月隧道内气温日变化曲线,因此本题选C。

8.D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包含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日照、海拔,只通过气温变化不能判断太阳辐射量的大小,A错。

隧道墙壁具有保温作用,且通过图示可以看出,隧道内温差小,B错。

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看出,1月6时左右隧道内外温差最大,C排除;7月曲线②相对曲线①平均气温较低,说明夏季隧道内较凉快,1月曲线③相对曲线④平均气温较高,说明冬季隧道内气温较高,因此隧道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D对。

9.B 读图可知,该地日气温在15时左右最高。

日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当地时间14时左右,该地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北京时间15时,说明该地地方时晚于北京时间约1小时,应在东七区。

四个选项中,福建省、山东省大体都在东八区,A、C排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2—3小时,不合题意,D排除;陕西省跨越东七区与东八区,部分地区地方时晚于北京时间约1小时,符合题意,B对。

10.B 材料“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解答本题还要注意利用图中的隐性信息,图中河流的流向以及分布,表明在亚得里亚海东北部有山地。

布拉风是冷空气遇到山脉阻挡,之后沿山坡向海洋一侧急剧下沉形成的。

因此最可能出现布拉风的是该海域的东北部地区。

11.D 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快,降温快,海洋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慢,因此在一天的不同时刻,海洋和陆地近地面的气温会出现差异,从而形成海陆之间的热力环流。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夜间,陆地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因此布拉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段应是夜间。

正午,近地面空气由海洋吹向陆地,不易形成布拉风;上午,陆地逐渐升温,傍晚,陆地逐渐降温,与海洋的气温相差不大,布拉风出现频率较低。

12.A 根据图示,60°E以东航线偏向较高纬度,与地球表面大圆劣弧走向大体一致,依据球面上两点距离以大圆劣弧最短的规律和材料中说明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航行的信息可确定该段航线的选择主要是考虑了航程最短因素,A对。

13.B 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位于40°S—60°S的西风带和西风漂流北移,所以航线西段为避开大风大浪也应北移,B对。

南半球的西风带主要为西北风,南极冰山漂流到非洲东南沿海地区的概率较小,A错。

航线西段北移,纬度降低,使该段航线受热带风暴影响的概率增大,C错。

沿途补给与航线季节性移动的关系不大,D错。

14.B 读图可知,北京周边地区等压线较稀疏,风速较小,且风向为西北风;甲地位于低压(气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读图可知,图示时刻北半球的气压高值区出现在亚欧大陆内部;读图可知,热带太平洋洋面无低压中心生成。

综上可知,选项B正确。

15.A 读图可知,图示时刻北半球的气压高值区出现在亚欧大陆内部,该高压系统为亚洲高压,中心气压高于1060百帕,势力强盛;正常年份,亚洲高压在1月份势力最强,因此该日最接近冬至。

16.A 读图可知,华北地区等压线较稀疏,且受高压脊的影响,天气状况最可能是风和日丽,故选项A正确。

17.D 结合图中等压线数值和延伸方向可知,乌鲁木齐和贵阳吹东北风,上海吹偏北风,福州吹偏南风,故选项D正确。

18.【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暖季伊犁河谷山区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24时前后,降水量最小值出现在13时前后,降水量夜晚的数值明显大于白天。

(2)该地由于受西风影响,气候较温和湿润,山地地形复杂,受山谷风和西风影响,湿润气流沿山坡上升,易形成地形雨,故山区降水明显高于河谷平原区。

(3)每年10月—次年4月为冷季,气温低,冷空气密度大,河谷平原区冷空气聚集,形成冷气团;西风从海洋吹来,为暖湿气团,暖湿的西风与冷气团相遇,暖湿气流向上爬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锋面雨。

【答案】 

(1)降水量夜晚多于白天;(2分)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24时前后;降水量最小值出现在13时前后。

(2分)

(2)山地地形复杂,受山谷风和西风影响,湿润气流沿山坡上升,易形成降水。

(4分)

(3)锋面雨。

(2分)冷季,河谷平原区冷空气聚集,形成冷气团,暖湿的西风与之相遇,暖湿气流向上爬升,气温降低,易形成降水。

(4分)

19.C 分析四句天气预报:

①句中我们可以得知未来一周的天气状况;②句中可以得知未来一周的气温;④句中可以得知未来一周中需要注意的特殊天气——雾天,并且可以得知雾天退去的大致时间,因此这三句天气预报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③句中可以获得的可用信息不多,价值最低,故选C。

20.A 由材料可知,雾是在近地面水汽充足、大气稳定的条件下,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而成的。

夜间气温较低,相对湿度大,利于雾的形成,A正确;夜间风速过大会造成雾的消散,B错误;白天太阳辐射较强,温度高,蒸发量往往大于夜间,C错误;由题干材料无法判断夜间云量是否多于白天,D错误。

故选A。

21.B 该图为某地气温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可根据累计降水量变幅最大的时段判断该地降水量最多的月份。

读图可知,6—7月累计降水量变幅最大,说明7月份降水最多;读图可知,7月份累计降水量约为460mm,6月份累计降水量约为310mm,据此推知,7月份降水量约为150mm。

故B项正确。

22.B 读图分析可知,该地12月降水量接近0,气温约为23℃,所以该地12月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B项正确。

23.A 读图分析可知,该地7月月均温约12℃,降水量约150mm,说明7月温和多雨;由上题可知该地12月高温少雨,据此可推知,该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故A项正确。

24.D 根据材料可知,米兰(45.5°N,9.2°E)与贝尔格莱德(44.7°N,20.5°E)的纬度相近,纬度造成的气温差异较小,A错误;冬季,北半球副高势力弱小,并且只分布于大洋中,对两城市影响很小,B错误;两城市距离海洋都有一定距离,受洋流影响较小,C错误;贝尔格莱德位于巴尔干半岛内陆平原地区,西部、南部和东部皆为山地,北部为平原,冬季易受来自高纬度的冷气团控制,故气温较低;米兰北部有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阻挡来自高纬度的冷气团,故气温较高,D正确。

25.D 图中雨量站点监测36小时内最大降水量为186.5mm,应属于大暴雨级别,且距离该雨量站点所在地越远,降水量总体上越小,因而可推断影响本时段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为台风,D正确;纬度主要影响太阳辐射和气温的分布,对降水量的分布影响较小,A错误;影响我国东部沿海的大气环流主要为季风环流,在夏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