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认识蚯蚓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9196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生物认识蚯蚓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二生物认识蚯蚓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二生物认识蚯蚓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二生物认识蚯蚓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二生物认识蚯蚓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生物认识蚯蚓教学设计.docx

《初二生物认识蚯蚓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生物认识蚯蚓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生物认识蚯蚓教学设计.docx

初二生物认识蚯蚓教学设计

初二生物认识蚯蚓教学设计

  【】下面编者为大家搜集了初二生物认识蚯蚓教学设计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课前,教||师讲台上和学生课桌上都放有学生采集来的蚯蚓,这些蚯蚓放在透明的一次性水杯中。

||师:

为了学习环节动物的代表──蚯蚓(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

),上星期同学们已拟定了有关蚯蚓的研究方||案,现在我们请各小组来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大屏幕显示问题)

1.世界上有多少种蚯蚓?

最大的有多大?

2.在什么地方容易找到蚯蚓?

3.怎样区分蚯蚓的头部和尾部?

4.蚯蚓的表面为什么又湿又粘?

5.蚯蚓的体表为什么是紫红色的?

是保护色吗?

6.大雨过后,蚯蚓为什么会跑到地面上来?

7.蚯蚓怎么繁殖后代?

8.蚯蚓是怎样运动的?

9.蚯蚓冬眠吗?

10.蚯蚓没有眼睛,它靠什么发现食物呢?

生:

原来我||们认为蚯蚓只有一种,就是我们面前的这种,通过查找资料||才知道,地球上已知的蚯蚓竟有两千多种,其中最大的达1米多,真吓人。

生:

采集蚯||蚓时,开始我们认为很容易,到土中去挖就行了,因为我们都知道蚯蚓是生||活在土中的,但是我们挖了几片干燥的地方都没有找到蚯蚓,大家猜测,蚯||蚓是不是喜欢生活在湿润的地方呢?

于是我们就想到了下水道附近的土壤,果然在||那里采集到了较多的蚯蚓。

通过查资料,我们知道了蚯蚓喜欢生活在湿润、疏松的地方,而||且这个地方还要具有丰富的有机质。

生:

怎样区分蚯蚓头尾呢?

乍一看,||蚯蚓两端都是尖的,哪是头部呢?

它也没有眼睛、||耳朵、鼻子呀!

可是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它有一端活动非常活跃||,我演示给大家看,(用投影仪演示)我们想这端可能是头部,为了验证猜想的正确性||,我们就去看书。

书上讲,蚯蚓有环带的一端是||头部,我们一对比,发现蚯蚓活跃的一端都有环带,大家都很高兴,因为我们验证了||自己的设想是正确的。

生:

第4个问题比较简单,蚯蚓的表面又湿又||黏,可以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力。

师:

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

有,书上讲,蚯蚓是通过皮肤呼吸的,它表面的黏液对它的呼吸很重要,||它在干燥的地面上会窒息而死的,我们做了实验确实如此。

生:

我来谈第5个||问题。

我们在采集蚯蚓的时候发现,蚯蚓体表的颜色和周围土壤的||颜色差别很大,这是为什么呀?

是不是因为一般较小动物都||有保护色呢?

或许是因为它生活在黑暗的地下?

但我们在研究第4个问题时||发现,蚯蚓的皮肤下面密布着许多细小的血管,血液的颜色透过皮肤显示出来,使它||的皮肤呈紫红色。

原来如此!

生:

我们组好几个同学见过大雨过||后地面上有时有许多蚯蚓,它们为什么要跑出来呢?

我们分析||的结果是,大雨不影响它的食物,也不影响它的运动,可能是水太多,它不能呼吸了,才跑||出来的。

为此,我们进行了实验,把蚯蚓放入花盆||中,然后浇过量的水,过了一会儿,蚯蚓果然||出来了。

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做这个实验加以验证||。

生:

关于第9个问题,我们想蚯蚓可能是冬||眠的,因为现在不是冬天,没办法证明我们的猜想,开始我们小组想放弃这个问题,||后来,有一个同学提议用冰箱给蚯蚓制造一个冬天,经过多次实验||、观察,我们发现蚯蚓确实有冬眠的特点,但在真正的冬天,它||是否冬眠呢?

我们准备到冬天继续研究。

师:

想法非常好。

生:

我来汇报我们小组对||第10个问题的认识。

我们认为蚯蚓不能看见东西,或许它是靠闻味发现食物||的吧,可是我们给它不同气味的东西,发现没什么||区别。

蚯蚓也没有触角,不知它是怎么发现食物的,但我们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有了另一||个发现:

蚯蚓怕光。

晚上它出来活动时用光一照或一开灯它就钻入地下,白天||一掀盒盖儿,它也马上就往土中钻,不知它为什么怕光呢?

||生:

书上讲,将一条蚯蚓切成两段,可以变成两条蚯||蚓,可是,我们切了之后,前半段活了,后半段却死了,不知为什么?

师:

哪个小组还有问题?

生:

关于蚯蚓的运动,我们用放||大镜发现,它又细又小,根本不可能用它蹬地使||身体前进。

所以,它的运动肯定靠肌肉,但我们解剖了几条蚯蚓,还没有找到||答案。

生:

书上说,蚯蚓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但我们不清楚怎么一回事。

师:

好吧,老师来讲这两个问题。

(教师用课件、图片讲了蚯蚓的运动:

纵肌收缩||,身体变粗短,环肌收缩身体变细长。

教师讲完,学生观察。

(教师用课件通||过动画的形式介绍了蚯蚓繁殖后代的过程,顺便讲了环带为什么在蚯蚓||的前端。

师:

蚯蚓是人类的帮手,达尔文讲,如果犁是人类最||早的发明之一,那么远在人类生存以前,土地就已被蚯蚓耕耘过而且||还将继续耕耘下去。

另外,蚯蚓还可以做药材,它的粪便是很好的肥料,它还可以做饲||料。

现在人们又发现,蚯蚓在环保中也大有用武之地,某国一个||大企业养了10亿条蚯蚓,每天处理造纸废水50吨,排粪便2.5吨。

||师:

关于这些新问题,请同学们下去继续研究,每组写一篇关于蚯蚓的研||究报告。

生:

这些蚯蚓怎么处理?

师:

你们说呢?

生:

养起来,继续进行研究,挺有意思的。

生:

放归自然。

执教者同时还作为||组织者、参与者,引导学生去寻找和发现,并和学生共同探索。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积极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

符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突出学生主体,关注学生发展和学习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消化的概念;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训练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探究的能力,明确||实验探究的几个步骤,学会做探究实验;

通过学生参加与活动,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通过收集唾液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的组织、引导整个探究过程||,并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

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实验

教学用具教师多媒体课件、温度计、37℃热水

学生馒头、蒸馏水、碘液、||滴管、标签纸、小刀、烧杯、试管、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

播放人体的消化视频:

话说姗姗小朋友吃西瓜时,不小心将一||粒西瓜籽咽了下去。

这粒西瓜籽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记。

它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它压的粉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它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儿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地,它与一些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最后,它||们在姗姗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姗姗。

设问:

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后,你认||为它会经过人体的哪些器官呢?

小结:

刚才同学们说出的||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吃的食物消化时会经历的器官,我们把这样一个通道称为||消化道。

它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

过渡:

不难看出,我们的消化道开始部分是口腔||。

那么食物在口腔中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这节课我们就以||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来探究一下。

根据视频和教师的描述,思考得出:

西瓜籽要经历的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1.2.关于消化和吸收学生并不陌生,所以让学生简单思考就能得出结论。

||

用视频直观形象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练习生活实际,深入探究:

请学生回忆在吃馒头时,满头灰在口腔中发生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提出影响馒头变甜的因素:

根据刚才同学的体会,大家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呢?

提示说明:

淀粉没有甜味,而且||咀嚼馒头时感觉到有甜味,这说明馒头的成分发生变化。

同学们大胆的猜一猜,是||馒头中物质的变化与口腔中哪些结构或物质有关呢?

过渡:

怎样才能证明?

下面就让我们分组做实验探究。

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给大家3分钟时间请各小组发挥集体力量,制定你们||探究问题的实验方案,在我们的课堂当中,人体的口腔之外,使大家的问题得到解决||。

提示:

大家注意设计对照试验,在试验中除了研究的那个条件可改变外||,其他条件都应该模拟口腔的环境不变。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实施探究方案、答疑。

表达交流:

多媒体展台展示学生的试验方案并由其他同学予以点评和更正。

1、怎样快速地获取干净的唾液?

2、馒头应该取多少才合适?

3、应该怎样检验馒头成分已经发生改变?

完成后提供实验用品,让学生按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实施探究方案。

温度由老师同一控制,学生完成第二步后把试管用橡皮筋||扎好放于讲台上的保温瓶中。

组织学生预测实验结果:

||现在大家预测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会是怎么样并说出你的理由。

取||出试管,滴加碘液,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倘若实验失败总结原因。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拓展提升:

我们吃馒头过程中产生||的甜味,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又是什么物质使馒头发生||了成分的改变?

多媒体展示:

唾液淀粉酶

淀粉麦芽糖

酶的定义和作用,并说明唾液里面有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初步水解||成小分子。

小结:

结束语:

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淀粉在口腔中的初步变化,那接下来麦芽糖还有会经历哪些变化?

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又要经过哪些变化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

回归生活,健康饮食:

为了让唾液、牙齿、舌头在口腔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平时吃饭时要注意什么?

1回想吃馒头的情况,说说自己尝出了什么味道。

(馒头在牙齿的咀嚼下逐渐的变小了;舌头也不||断的在口腔中搅拌;馒头逐渐的变甜了;口腔中的唾液变多了.)

思考提问:

为什么馒头会变甜?

馒头里甜味的物质是什么?

.

思考,并作出假设性回答。

回答:

馒头的变甜和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

1-3小组探究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有关;4-6组探究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有关;7-9组探究馒头变甜是否||与舌头的搅拌有关。

1-3小组:

取两支试管A、B分别放入等量的馒头屑。

A试||管加入2ml唾液,B试管加入等量的清水然后都搅拌||。

再放入37℃的温水中6min,取出各滴加2滴碘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6小组:

取两支试管A、B分别加入2ml唾||液。

A试管加入馒头块,B试管加入等量的馒头屑然||后都搅拌。

再放入37℃的温水中6min,取出各滴加2滴碘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7-9小组:

取两支试管A、B分别加入2ml唾液和等量的||馒头屑。

A试管用玻璃棒搅拌,B试管不作处理。

||再放入37℃的温水中6min,取出各滴加2滴碘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思考回答:

1、用冷开水漱口||,把消毒棉放入口中大约一分钟左右,取出放入烧杯中挤压出唾液。

2、每个试管中应该取等量少许的馒头。

1-3组:

试管A若变蓝说||明馒头中的淀粉没有发生变化,则馒头变甜与唾液无关,反之说明有关。

4-6||组:

试管B若变蓝说明馒头中的淀粉没有发生变化,则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无关,反之说明有关。

7-9组:

试管A若变蓝说明馒头中的淀粉没有发||生变化,则馒头变甜与舌头搅拌无关,反之说明有||关。

馒头的变甜和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

学生总结:

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了口腔中的唾液能消化淀粉,其实唾液之所以能够消化淀粉是因为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它能促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而麦芽糖是有甜味||的,所以我们吃馒头会感到甜。

但麦芽糖还不能被人体||吸收还要进一步消化才能被吸收。

细嚼慢咽!

学生尝味道、想问题,引出口腔中的消化||,体会进食时牙齿、舌、唾液的作用,引起学生进行探究欲。

小组合作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科学探||究的方式。

给学生展示的平台,进行表达交流,煅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探究计划。

学生明确知道实验结果。

学生明白使馒头||咀嚼后带有甜味的物质是麦芽糖,这种物质是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产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