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9101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docx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docx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十五、孙权劝学

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

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能力目标:

能正确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小组合作准确翻译、研讨理解内容及作者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养成勤学的观念和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正确翻译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翻译疏通,积累词语,初步了解大意。

教学具体过程:

一、导入课文。

音乐导入:

《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曲高歌,唱不尽三国英雄。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

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出示目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3、简介文中的三个人物(多媒体)

孙权:

(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

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鲁肃:

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

三、朗读课文

1、听范读课文,注意注音和句读。

2、读准字音卿岂邪孰遂

3、学生朗读课文。

四、反复朗读,看书下注释,翻译,了解全文大意

1、积累词语:

谓,对……说卿,君对臣的称呼,你当涂,当道,当权掌事:

掌管国家大事。

辞,推托以,拿多务:

事情多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学官但:

只不过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耳,罢了。

孰若孤?

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乃,于是,就就,从事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论议,谈论议事才略,才干、谋略吴下阿蒙,今义:

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

更,重新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何,怎么

2、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

"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

孙权说:

"我难道是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吗?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过去的历史罢了。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跟吕蒙议论事情,十分惊奇地说: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吕蒙说:

"士别三日,就应当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然后分别了。

五、概括课文情节,初步感知内容(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六、作业:

注音5个,解释词语10个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情节:

孙权——劝学

吕蒙——辞学就学

——议论

鲁肃——大惊结友

第2课时目标:

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养成勤学的观念和习惯,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教学具体过程:

一、复习情节导入新课。

二、研讨课文:

1、思考:

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

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2、分析人物对话,讨论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进行分析。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

”写出了怎样的口气?

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严格要求,同时严厉中又可见殷切希望。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

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

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找出吕蒙的前后态度变化,说说他是怎样的人。

吕蒙:

知错就改虚心好学

(3)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

说明了什么?

感叹句,惊讶不解的语气,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反问句,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4)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

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鲁肃敬才、爱才。

侧面表现吕蒙才略进步惊人。

语言(人物对话)

(5)齐读全文,思考:

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请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3、对照板书小结,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三、扩展训练

在课堂练习本上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

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四、拓展延伸

1、学习,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今天学习了《孙权劝学》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一个人即使基础再差,只要努力学习一定能够学有所成.

2、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

修身莫如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

立品定须成白壁,读书何止到青云

鸟要高飞先振翅,人要成才早读书。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五、布置作业(二选一)

假设你也有个朋友象吕蒙一样不爱学习,你要劝你的朋友学习,你会怎么说呢?

写写看。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

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

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

(300字以上)

孙权善劝: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板书设计:

不可不学(必要性——严格要求,殷切希望。

孙权:

劝学涉猎、见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读书(以身作则,现身说法)

吕蒙:

辞学——就学知错就改虚心好学,豪爽的武将风度。

才略大有长进。

论议轻松调侃

鲁肃:

大惊——结友鲁肃敬才、爱才。

侧面表现吕蒙才略进步惊人。

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的确立】

1、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资料。

(3)通过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4)对比阅读,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的异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1、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设想】

1、朗读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分角色朗读等。

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理解文意,体味对话,最终实现美读课文的目的。

2、表演法。

学生自编课本剧,进行表演。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

3、比较阅读法。

延伸拓展,通过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5、    参与教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资源的开发】

1、发动学生课前收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及图片。

2、鼓励学生对课本进行重新加工,改编成课本剧,并进行表演。

3、创设开心的学习氛围:

以比赛的方式进行文言知识的学习和记忆。

4、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有利于学生轻松学习的环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

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

师:

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引入正课。

 

二、展示与交流。

文学常识专家组展示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与本文有关的文学知识。

三、感知与理解

1、朗读课文,准确认读。

配乐朗诵;学生有感情集体朗诵。

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    字词专家组讲解重点词语、句子并板书。

其他学生结成四人小组,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翻译课文。

(2)    竞赛:

让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学习。

规则:

全班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底分各为100分,竞赛分为三轮进行。

第一轮:

翻译课文。

男生组和女生组各选一名代表,口头翻译课文。

把课文分为两层,从开头到“蒙乃使就学”为一层,剩下的为第二层。

男女生代表各翻译一层,错一处扣5 分,师生共同评议。

第二轮:

认读课文。

教师多媒体显示去掉标点符号的课文,由女生组和男生组各读一层,错一处扣10分,师生共同评议。

第三轮:

文言知识大会战。

多媒体显示题目,由各组指定对方的同学来回答。

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题目见课件)

1、解释加点的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卿今当涂掌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蒙辞以军务                           及鲁肃过寻阳

蒙乃始就学                           见往事耳

2、辨析古今异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辨析一词多义

卿今当涂掌事                       蒙乃始就学 

但当涉猎                           指物作诗立就

4、翻译下列句子

a、 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e、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f、卿言多务,孰若孤?

3、思读课文,请质疑专家组同学提出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准备好以下问题:

1)    提问:

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2)    提问:

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3)    提问:

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讨论并归纳: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4)    提问:

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5)    提问:

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6)    提问:

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讨论并归纳: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4、    演读课文。

1)    学生演出课本剧,同学们共同评议。

2)欣赏动画短片,体会人物的对话的语气和心理。

3)揣摩说话者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

四、反思与探究:

1、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

难道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

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可不可以跟大家说说?

2、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学习上还有哪些说法值得借鉴?

学生自由发言。

1、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

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回荆州,终不能如愿。

最终,吕蒙巧计从蜀汉夺回了荆州,还致使关云长败走麦城,抱憾而逝;蜀汉由盛而衰。

         ————可见“学”的重要性。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师旷论学》

3、车胤家贫不能常得油,则夏日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及章……甚有乡曲之誉。

……时唯胤与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

————夜以继日,囊萤积雪(集萤映雪)

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

5、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学业渐积而有成,获其益不觉其劳也;事业积渐而有功,蒙其福而不觉其苦也。

                                     —————褚虎忱《论人格修养》

总之:

知识能够改变人,知识能够塑造人  

五、拓展与延伸:

1、有两则成语出自本文,你能找出来,并造句吗?

2、《孙权劝学》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明确:

从内容上看,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但正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吕蒙是中年好学,学有所成;仲永是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从写法上看,《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加以侧面描写,来表现吕蒙的长进;而《伤仲永》则借事说理,先叙后议,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六、总结与作业:

课后大家熟读课文,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另外,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那么,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

 备课资料

7、有关读书的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到用时方恨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知识就是力量。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与《伤仲永》比较)

重点:

1.字词。

(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

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

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

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

1课时

预习:

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记下疑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二 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

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

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

三 全班朗读全文。

用幻灯片打出几个应该注意的读音。

四 字词过关。

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五 翻译全文。

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

其他同学认真听。

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

(教师总的指导)

六 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了课文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

吕蒙为什么能够打败关羽呢?

──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谁起了重要作用呢?

──孙权。

请大家再次深入地阅读课文,想一想孙权、吕蒙是什么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孙权、吕蒙)

我们在《最后一课》中学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呢?

──对话。

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

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

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七 总结。

这是的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

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

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

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

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司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八 作业。

1.小练笔(任选一题):

(1)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小作文《当吕蒙碰到方仲永》

2.新学案第15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