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9059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docx

《《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docx

《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

《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

《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成果公告马鞍山市恒兴小学我校于2006年5月提出了《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

经过中央电教馆及省电教馆评审认定,同意立项研究,成为十一五规划中央电教馆专项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年。

三年来,在各位专家精心指导下,在市、区电教馆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的高度重视和课题研究人员的潜心研究下,于2010年4月结束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一、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随着新兴科技手段进入教育领域,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育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

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成为变革教与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有效性的重中之重。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日益完善,也迫使学校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一个具有现代教育技术意识的教师群体。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水平和教育技术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

探索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途径:

是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研究。

实践中,我们依据《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的宗旨,在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教学设计和信息技术培训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为检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主阵地,结合校情设计出实验方案,全面推进本课题的实施。

经过三年的研究,我们形成了一些共识,主要体现在两个认识上:

1、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不同于信息技术培训。

信息技术培训是围绕各种信息处理技术而展开,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则是围绕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而展开。

尽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也会涉及大量信息技术的内容,但其目的是利用这类技术来优化教学过程以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这和信息技术培训中完全以学习、掌握信息处理技术为目的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2、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

实施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计划,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

通过鼓励自学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员的学习愿望。

也可以在学习内容上把容易掌握的部分放到课外自学中去,而利用适当的集中培训时间,解决那些难以通过自学弄懂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培训的效率。

二、规范课题管理、建构研究网络

(一)健全组织机构,制度职责明确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指导顾问组、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整个研究策划、指导和监督管理,研究小组负责课题研究具体实施。

还制定了学校《教科研课题管理制度》、《研究教师培养制度》、《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制度。

(二)建立课题研究管理网络、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工。

为了加强组织建设,便于实施管理,建立了课题组成员学校课题组课题指导组自下而上的三级课题研究管理网络。

1、课题组成立了研究顾问组,由李家银校长任组长,聘请了教育局教科所毛运方所长为顾问,负责课题研究指导工作。

2、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黄良军副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课题组织、协调工作,指导研究和总结成果。

3、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由7人组成。

其中,课题组副组长、教导副主任唐小华负责课题组的日常管理,主持研究活动、安排研究课。

4、分级管理体系职责分明,层次清晰,使课题研究始终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同时有力促进课题研究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三、落实研究措施、注重研究过程

(一)、不断完善硬件环境,搭建展示平台是根本。

搭建硬件环境是本课题开展的先决条件,是为教师搭建寓学于用的舞台。

只有搭建了硬件环境才能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否则,研究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教师培训就是纸上谈兵,就会落入无米之炊的窠穴。

学校现有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并连入Internet的基础上,争取经费,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的装备:

1、组建多媒体教室;2、组建我校校园广播和闭路电视系统;3、组建校园局域网系统;4、将电子备课室机器重新分配,将四台电脑分别分发给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四个组专用,并安排专人管理;5、闲时向教师全面开放学生机房。

6、介入教育城域网,并组建了学校内部的交流网站。

(二)、彻底转变教师观念是前提。

教师对提高自身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但调查表明,教师的观念却相对落后,概念比较模糊。

对现代教育技术概念一无所知,有的把现代教育技术和使用课件混为一谈。

因此,培养教师信息素养和能力的前提是转变教师的观念,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是很容易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转变教师的观念。

为此,我们将采取如下步骤和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通过每周例会,由课题组长带领教师认真学习优秀理论文章,并对此进行剖析,了解、掌握相关概念。

2.通过请专家作报告,分析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让教师明白: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师基本素养的一部分,面临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作为农村小学的教师们更是时不我待,如不及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必将落伍于时代,制约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的发展。

3.组织课题中心组教师走出去,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学校学习取经,开阔教师的视野。

4.组织教师观摩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秀光盘课、示范课、研讨课,让教师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各种潜能都得到刺激和开发,认识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三)、加强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关键。

调查表明,农村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水平有自身的提点和地区差异,我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特点为基础差,两级分化比较严重,这就要求后期培训就不能搞一锅端,统一的培训造成的是一些老师吃不饱,一些老师消化不了。

必须对症下药,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进行。

参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对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制定符合我校具体的培训方案和达标考核细则,具体的方法有:

1、通过培训学习抓教育观念更新通过选编、印发有关教学资料,组织广大研究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及文件,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是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有足够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资源的价值,对课题研究充满信心并热情投入;通过开展对教师多媒体课件、网页制作的培训,提高教师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通过对教师进行远程教育资源查询和使用培训,使我校95%的教师都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备课、上课;通过参加如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各级各类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水平。

2、通过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主阵地。

只有通过课堂实践,才能积累教师在实际教学情境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经验,提高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实践的能力。

在实际研究中,我们坚持常规教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每学年初,教导处与教科室对全年的教研工作做全面的部署。

除每人每学期的公开课外,还有中老年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专题研究的研究课、教学技能竞赛课、对兄弟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展示课及送教下乡课等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教研活动,形成了多形式多目标多任务的课堂教学研究网络。

每一次活动,每位教师要提前公布课题,首先在学科组内进行集体备课、上课、修改教学设计,然后面向教研组成员上课、集体评议、修改教案,最后面向参加活动的教师授课。

活动后,教师要提交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的电子稿留作存档。

这样一人多轮的授课形式不但使授课人从不断的循环往复的教学实践中收获了宝贵的经验,而且使参研教师在指导点评中收获了知识。

课题实施以来,我校共举行了近200节次课堂研究课,同时25人次参加了上级主管部门举行的教学竞赛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通过专家引领给研究指明方向。

作为专项研究课题,课题组成员不仅需要课堂教学实践,更需要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我们一方面向书籍学习,一方面向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习。

为此,我们积极地走出去,请进来,向兄弟学校学习向专家学习,参加学习的教师在集体交流中把其他学校和专家的经验介绍给大家,把最新的教改动态带回了学校。

课题实施以来,学校先后派出了100多人次远赴各地学习培训,有南京、徐州、郑州、杭州、上海、西安、合肥、蚌埠、淮北、淮南等地;分别与淮南师范附属小学、明光城西小学、天长实验学校、凤阳黄湾小学、大庙小学等学校建立了课题研究联谊关系。

先后邀请了安徽科技学院电教中心曹孝斌主任、凤阳师范现代教育中心钮群主任、教育局培训科陈元辉科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刘家珍、教研员王金、教育局电教馆邹文恒馆长等专家来我校讲学,分析指导课题研究。

专家的引领为我校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为课题结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把握阶段目标,确保研究进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6年5月~2007年1月)主要工作:

1、提出课题,组建课题研究网络;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

2、加快硬件建设,为实验做好硬件准备;3、对实验教师调查问卷,做出分析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转换观念,提高有关理论水平。

4、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参加高层次培训;查阅文献、搜集文献、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07年2月~2010年1月)主要工作:

1、启动课题研究方案,举行开题仪式;2、制定培训方案,邀请专家、名师到我校做讲座,对实验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3、选派骨干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并上好汇报课。

4、结合校本教研,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收集研究信息,不断完善操作过程;5、举行课题研究中期汇报活动,召开教学观摩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0年2月~2010年6月)主要工作:

1、搜集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2、编印研究成果资料;3、邀请专家召开成果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先期评审验收。

4、填写结题申报表,申请结题,接受课题组评审。

(五)规范课题资料,物化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就三年来,我们通过研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是促进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加快农村小学实施新课程改革步伐,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1、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通过研究,我校教师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态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

教师结合已有知识和教学经验,面向实践的教育技术知识图式和富有认知灵活性的教育技术技能已逐步建构。

先后参加并通过了计算机初级应用能力考核、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试、计算机办公自动化(中级)考试、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以及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

目前,学校45岁以下教师100%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35岁以下教师都能掌握基本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并能结合教学需要自己制作课件。

2、教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中心校先后设立了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等专用教室,广大教师正在积极探索网络教学,加快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图文声像一体的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教会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应用信息,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加快了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通过学习和培训,教师在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对新课程的实施和改革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改变。

通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一种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真正成为课堂主人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全面改革,有效地推进了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4、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学手段的更新,也使我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持续的提高,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课堂教学的优化,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5、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研究除了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外,对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研究将教育科研和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结合起来,鼓励教师开展和参与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课题研究,积极撰写有关论文,以课题研究促进自身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科研水平也相应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高。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探究也取得到了可喜的成绩。

教师的教学论文和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多次在各级教学观摩和研讨评比中获奖。

开展研究以来辅导区教师参加各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论文、课件评比获奖或发表达70多人次,评课选优获奖近30人次,学生参加各类信息技术比赛获奖20多人次。

大部分青年教师建立了个人教育博客,三年级以上班级均建立了网络主页。

五、课题研究人员变更情况说明我校课题本来应该2010年9月结题,由于受马鞍山市区域调整,2010年7月,恒兴小学被撤并,所以结题时间有所延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