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8925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A卷.docx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A卷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塞紧胶塞

B.

加热液体

C.

量筒读数

D.

点燃酒精灯

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防腐气

C.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氧气具有氧化性,可用做燃料

3.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C4H8O2)等物质。

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中含有O2分子

B.乙酸乙酯分子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乙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

4:

1

D.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4.5%

4.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化学。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与水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

B.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C.缺锌会引起贫血

D.炒菜铁锅的手柄是用热固性塑料制作而成的

5.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水

氢气+氧气

B.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

C.氧化钙+水® 氢氧化钙

D.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6.碳酸氢铵是白色固体,稍微受热就能快速分解NH4HCO3

NH3↑+H2O+CO2↑。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碳酸氢铵属于混合物

B.碳酸氢铵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

C.加热碳酸氢铵时,白色固体会逐渐消失

D.碳酸氢铵是白色固体是指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

7..下列实验中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的事实是()

A.水变成水蒸气

B.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蔗糖与水形成糖水

D.降温条件下氧气变成液氧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②煤、乙醇、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克的CO和6克的O2完金反应生成9克的CO2  ④除去CO2中CO的方法是通入适量的氧气,点燃

A.全部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

9.下列各选项中,实验操作一定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探究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

常温下,同时分别向同体积的盛有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

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将燃烧匙中木炭粉点燃并快速伸入集气瓶中,燃烧完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观察倒吸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C

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向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D

验证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把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一定是酸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某反应的速率发生改变一定是使用了催化剂

C.紫外线常用作遥控器的信号

D.保持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同样具有惯性

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都看到白雾

B.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C.实验室电解水,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

1

D.灼烧鸡蛋清,产生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1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氧气和液氧都有助燃性,这是因为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二、填空题

13.车载电热水杯为人们提供了生活的便捷,如图是一款车载电热水杯的示意图。

(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属于合金的是_____,铜在这里的作用体现了它的_____性质。

(2)水杯表面耐高温的PP涂层不仅美观,而且可以有效防止铁与_____(填写物质的化学式)接触而生锈。

(3)为了比较铁与铜的金属活动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将铁与铜分别放入2支装有硝酸银溶液中试管中,比较反应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你认为该方案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

(4)塑料、金属等在我们生活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由此你对化学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

14.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石灰水_____。

(2)高锰酸钾溶液_____。

(3)碘酒_____。

(4)食盐水_____。

三、实验题

15.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以下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分别回答问题.

(1)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_____,铜片的主要作用是_____.

(2)通过实验2,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_____的现象时,可达到该实验目的.

(3)通过实验3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

(4)综合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①~⑥序号)

①实验1中的热水只起加热的作用

②实验1要有通风设备

③实验2中红磷可以换成铁丝

④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

⑤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

⑥实验3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表信息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①②仪器的名称:

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_____。

(3)为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适宜条件(温度、浓度、固体的颗粒大小等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

实验编号

药品

mg大理石

块状

块状

粉末状

粉末状

ng盐酸(过量)

稀盐酸

浓盐酸

稀盐酸

浓盐酸

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实验甲与(填编号)_____对照,是为了研究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对反应快慢的影响:

上述实验中,另一个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是_____。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_____(填序号),若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端通入。

若在收集得到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稍作振荡,试液颜色变为_____色。

(5)甲烷是一种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得,则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序号),选择装置D收集甲烷气体的理由是_____。

17.世界上每年因锈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高达产量的20%-40%,某实验小组对铁的燃烧进行如下探究。

如图所示,取3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将其中两根分别盘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一端系上粗铜丝,另一端系一根火柴杆,点燃火柴杆待快燃尽时,分别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

Ⅰ、Ⅱ中铁丝都剧烈燃烧,且Ⅱ中铁丝燃烧比Ⅰ中的更剧烈;Ⅲ中铁丝没有燃烧。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 ,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Ⅲ中铁丝不能燃烧_______________; 

(3)分析Ⅱ中铁丝燃烧比Ⅰ中更剧烈的原因_____;

四、流程题

18.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

下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发生的是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该反应开始后,停止加热反应仍持续进行,原因是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9.“氧泡泡”系列产品去污能力强、绿色环保,已成为中国氧系清洁品种领导品牌,其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2Na2CO3·3H2O2),为了方便保存,过碳酸钠样品可能添加少量的MgSO4和硅酸镁中的一种或二种作为稳定剂(硅酸镁不溶于水)。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过碳酸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Ⅰ.过碳酸钠在水中易离解成Na2CO3和H2O2,其水溶液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双氧水可用于供氧、消毒和漂白

Ⅱ.过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

2(2Na2CO3·3H2O2)+8HCl=8NaCl+4CO2↑+3O2↑+10H2O

Ⅲ.过碳酸钠的去污能力主要与其在反应中释放出的“活性氧”有关,“活性氧”含量越高,去污能力越强。

(分析推理)

(1)Na2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2)根据资料可知:

过碳酸钠的用途不合理的是_____。

A 鱼池供氧剂B 消毒剂C 干燥剂D 漂白剂

(3)取少量过碳酸钠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有不溶于水的固体产生。

判断样品中_____有硅酸镁。

(填写“可能”或“一定”)

(4)向过碳酸钠水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时产生大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实验探究)过碳酸钠样品中“活性氧”含量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活性氧”含量=

×100%

(5)为测定某过碳酸钠样品中“活性氧”含量,取20.0g样品按下图实验装置与足量盐酸反应。

(已知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将盐酸慢慢滴入A中,反应一段时间,观察到_____,停止滴加盐酸。

②装置B可吸收生成的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甲同学认为若要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除要记录量筒内液体的读数外,还需要知道的数据是该实验条件下的_____。

(总结计算)(6)将反应后A中所得溶液过滤、蒸发、结晶、烘干,称得固体质量为11.7g,乙同学据此计算出该过碳酸钠样品的“活性氧”含量_____,写出其计算过程。

(拓展延伸)(7)完成上述探究后,丙同学提出:

称量反应前后装置B的质量,其质量差就是反应生成CO2的质量,据此可计算出样品中“活性氧”含量。

但丁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丁同学的理由是_____。

A 盐酸挥发出的HCl进入B装置中         B 催化剂没有让过氧化氢完全反应

C 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A装置中           D 装置中还有部分残留的二氧化碳

六、科普阅读题

20.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红肉是指猪、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肌肉。

因为所含肌红蛋白较多,所以肉质鲜红。

红肉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红肉脂肪中含有的ω﹣3脂肪酸与人体内饱和脂肪酸相互作用,可以降低血栓的形成。

研究表明,饮食中适量摄入红肉可以帮助降低血压。

当然,关于红肉的致病风险也有许多研究。

有研究者对食用红肉及其加工品与患心脏病和糖尿病风险的关系进行了实验分析。

发生相应疾病的风险范围如下图所示。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对红肉和加工红肉的致癌性进行了评价,认为其致癌可能性较高。

还有研究者认为红肉的加工方式会导致致癌风险的增高。

加工红肉指经腌制、烟熏或其他工艺处理后的红肉类食品,如香肠,熏制火腿等。

在红肉加工过程中,会形成亚硝酸复合物、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

其中,由木材不完全燃烧产生多环芳烃类物质苯并芘(C20H12)具有很强的致癌性。

红肉加工工艺和苯并芘含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样品名称

苯并芘含量

(ug/kg)

熏制温度

(℃)

熏制时间

(小时)

香肠

0.5

67

3

香肠

1.1

77

3

熏制火腿

0.5

65

14

熏制火腿

1.3~1.5

35

500

虽然加工红肉中含有一定的致癌物质,但红肉中还有大量的保护因子(如叶酸、维生素A、硒等),因此,因噎废食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合理均衡膳食,维持人体健康。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红肉肉质鲜红是因为_____。

(2)红肉中包含的营养素有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蛋白质    B脂肪   C维生素

(3)推测熏制红肉所用木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

(4)从表中数据推测,影响加工红肉中苯并芘含量的因素可能包括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高血压患者一定不能食用红肉

B加工红肉中的亚硝酸复合物是致癌物质

C苯并芘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是5:

3

D食用等量的红肉加工品,比食用红肉引发心脏病风险更低。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填空题

1、

2、

三、实验题

1、

2、

3、

四、流程题

1、

五、科学探究题

1、

六、科普阅读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