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期末考试知识点梳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695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历史期末考试知识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期末考试知识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期末考试知识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期末考试知识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期末考试知识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历史期末考试知识点梳理.docx

《人教版初中历史期末考试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历史期末考试知识点梳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历史期末考试知识点梳理.docx

人教版初中历史期末考试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历史期末考试知识点梳理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

1368年都城:

应天开国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在地方:

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掌民政

  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掌刑狱

  都指挥使司(都司)--掌军政

  在中央:

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2、特务统治

  锦衣卫成立于洪武年间,由皇帝亲自主持,负责保卫皇帝安全,侦缉官员和百姓言行,不受法律约束,可直接实行缉捕。

  3、八股取士

  命题范围:

四书五经。

  答题要求:

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能有个人见解。

  文体:

八股文。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明太祖的分封藩王

  2、建文帝削藩

  3、靖难之役

  4、明成祖强化君权

  

(1)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削藩政策;

  (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概括

  人物

  郑和

  时间

  1405-1433

  次数

  7次

  人数

  27000多人

  船数

  200多艘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设备

  罗盘针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二、戚继光抗倭

  倭寇: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1、倭寇骚扰中国沿海

  2、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1)戚继光进行的抗倭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2)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

  2、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3、1557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主权属中国;

  4、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满洲的兴起

  

(1)明朝前期,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

  

(2)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6年)

  2、清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

1636年开国皇帝:

清太宗皇太极都城:

盛京

  2、山海关大战和清军入关

  附表:

满洲发展的历史

  时间

  族名

  政权

  建立者

  唐朝

  靺鞨

  渤海

  1115年

  女真

  金

  完颜阿骨打

  1616年

  女真

  后金

  努尔哈赤

  1636年

  满洲

  清

  皇太极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设立军机处

  

(1)雍正帝时设立

  2、文字狱

  文字狱: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目的:

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危害:

(1)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

  1、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24年)

  2、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

  3、清朝设置台湾府(1684年)

  二、雅克萨之战

  1、沙俄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

  2、雅克萨之战

  3、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

  

(1)《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2)意义: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他需要我们对每天学习的新知识点及时整理,接下来由为大提供了初一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望大家好好阅读。

  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p8

  措施:

①吸取隋亡教训②轻徭薄赋③勤于政事④廉洁奉公⑤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⑥戒奢从简

  ⑦合并州县⑧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房玄龄)谋杜(杜如晦)断”,谏臣魏征(镜子)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吸取隋亡教训,重视人民的力量,搞好君与民的关系,统治者要执政为民。

  贞观之治表现:

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

(此句话还可用于评价“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3、开元之治:

(唐玄宗李隆基)p12

  措施:

①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的姚崇、宋璟等为宰相②重视地方吏治,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地方,亲自考核县令政绩③戒奢从简

  4、科举制的创立p17(清朝1905年科举制废除)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设状元。

  武则天——设武举和殿试。

唐朝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唐玄宗——诗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

  科举制的影响:

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③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促进了唐诗的发展。

  5、(隋炀帝)京杭大运河的开通P4

  开凿目的: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605年开始。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E.涿郡F.余杭G.洛阳

  京杭大运河沟通的水系:

由北向南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京杭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

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评价大运河的诗作: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胡曾《汴水》

  千里长河一但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河怀古》:

大家都说隋朝灭亡是因为京杭大运河,但直到今天南北航向仍然靠它运输。

如果没有隋炀帝巡行江都的事,他的功绩和大禹相比也是可以的。

他的观点比较客观,全面。

  《汴水》: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奏响了隋朝灭亡的前奏。

巡行的锦帆还没落下部将叛变之事就发生了,炀帝更是没有返回都城,客死江都。

  《汴河怀古》较为正确,它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去评价大运河的开凿,既看到了但是人们看到的消极面,又看到了当时人们没有看到的积极面,将问题一分为二来看待.而《汴水》只是从消极方面去评价大运河。

  6、隋唐对外友好往来:

P30

  唐朝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传播了唐朝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唐朝唐太宗时高僧玄奘出使天竺(古印度),在那里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

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x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典籍。

  7、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P33

  8、宋朝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史实P56

  农业:

唐宋时期,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

宋朝时,水稻居粮食生产首位。

  手工业:

北宋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发展成著名瓷都。

宋朝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商业:

宋朝大都市开封(北宋都城)和杭州(即南宋都城临安)。

广州和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纸币的出现: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的产生,利于商业发展。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P59纸币图识记,北宋称为交子,南宋称为会子)

  9、宋朝社会风俗(P61--P64)

  宋朝由于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陋习逐渐传开。

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以吃鱼多。

  宋朝交通发达,供住宿的邸店很多,宋诗里“邸店如云屯”,就是形容旅店业的兴旺。

  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城里有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反映的节日是春节。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

  

(1)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

  

(2)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3)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2、设置驻藏大臣(雍正时)

  二、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

  1、粉碎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时期)

  2、设置伊犁将军(乾隆时期)

  伊犁将军: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三、土尔扈特重返祖国

  1、土尔扈特西迁伏尔加河下游(明末)

  2、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771年)

  四、清朝的疆域

  清朝前期的疆域

  巴尔喀什湖

  西伯利亚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葱岭

  太平洋

  南海诸岛

  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喜马拉雅山

  清政府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雅克萨之战

  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清朝中央政府

  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

  设置驻藏大臣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置台湾府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

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

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

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著名。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

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

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

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

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闭关锁国的影响

  

(1)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

  第21、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明北京城

  2、明长城: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作者

  著作

  价值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三、古典小说的高峰

  年代

  著作

  作者

  题材

  价值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明朝中期

  《西游记》

  吴承恩

  唐僧取经的故事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清朝

  《红楼梦》

  曹雪芹

  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戏剧的繁荣

  1、明朝后期最负成名的戏剧家:

汤显祖,其代表作为《牡丹亭》。

  2、京剧的形成:

在徽剧、汉调的基础上,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

  五、书画的成就

  1、书法:

  董其昌:

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绘画

  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

  徐渭:

善于泼墨

  扬州八怪

  转眼之间一个学期也将过去了,同学们也迎来了期末考试,希望上文为大家提供的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知识点梳理,能帮助到大家。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既要及时跟上老师步伐,也要及时复习巩固,知识点要及时总结,这是做其他练习必备的前提,下面为大家总结了初一下学年历史期末备考知识点总结,仔细阅读哦。

  第3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

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

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②农耕技术提高:

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

③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

④生产工具的改进:

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手工业方面:

①丝织业:

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商业繁荣:

①著名的大都市:

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②长安城:

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5、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共同原因:

①继承性因素:

前朝经济基础的继承。

②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

社会安定。

③政治因素:

国家统一、政治清明。

④经济政策因素:

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⑤经济交往因素:

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强。

⑥群众作用:

人民的辛勤劳动。

⑦生产力(科技)因素:

生产技术革新(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水利的兴修。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

  1、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人的制度。

  思考:

隋朝为什么要采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师:

科举制创立前(魏晋以来),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基本条件。

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这样就扩大了选官范围,选官权力也就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中。

  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意义:

从此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3、武则天:

开创殿试和武举。

  4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有了上文为大家总结的初一下学年历史期末备考知识点总结,大家及时提前复习,在考试中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