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受家长关注的财经类院校知多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638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倍受家长关注的财经类院校知多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倍受家长关注的财经类院校知多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倍受家长关注的财经类院校知多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倍受家长关注的财经类院校知多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倍受家长关注的财经类院校知多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倍受家长关注的财经类院校知多少.docx

《倍受家长关注的财经类院校知多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倍受家长关注的财经类院校知多少.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倍受家长关注的财经类院校知多少.docx

倍受家长关注的财经类院校知多少

倍受家长关注的财经类院校知多少

随着高考的临近,我的工作真是越来越忙了,一直想撰写篇有关财经类院校的博文一拖再拖。

但出于要准备“解析六大关注度高的专业”的新浪UC讲座,我不得不再一次查阅、熟读和消化有关财经类院校和专业的知识和内容。

同时,接受我辅导的“一对一”服务中更有不少的家长和学生热衷于对财经类院校的了解,这就使得我必须静下心来深度研究财经类院校的一二三,这也是我的再一次学习这方面知识的机会。

一直以来,财经类院校一直深受广大家长和考生关注和喜爱,尽管2008年金融海啸严重肆虐全球,很多金融机构深受其害,不少缩减经营规模,甚至倒闭破产,但大家对报考财经类院校的热情依然不减。

究其原因有几个方面:

1、大家一直好看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对财经人才的强劲需求;2、财经类院校的专业绝大多数是文理兼收的专业,倍受文理科学生关注;3、部分家长和考生认为财经类的专业比较容易就读。

不管什么原因,财经类院校的报考一直火爆是不争事实。

然而,只要求能上财经类的院校是不够的,哪怕是211的综合性财经类院校。

其实,财经类院校种类繁多,实力不同,分布广泛,报考分数相差巨大。

到底选择哪一所才是自己最适合的呢,还得从财经类院校师资力量和发展历史出发。

从各省的录取分数排名中看到某些财经院校一直占据高位,而某几所则是起伏不定。

这和一所财经院校自身在各个省的口碑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报考偏好,但总的来说是围绕历史渊源(院校隶属)、学科实力、地理位置三方面而变动的。

办学时间越长的财经院校,毕业生的人脉资源越广,毕业生的人才质量也得到了验证,所以更能取得用人单位的信任;学科实力是教学能力的基础,同时财经类院校的特色学科也是打响品牌的标志,比如人们一提到会计学就会想到上海财经大学,一提到财政学就会想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样;地理位置对财经类院校毕业生出路尤其重要,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可以吸纳更多经济类人才,而二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对基础人才和技术类人才需求更多;对于考生本身,院校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新策略也是影响自己未来四年学业的重要因素,比如中央财经新生3年需在北京昌平沙河新校区就读,这些因素都需要家长和考生予以综合分析考虑。

在众多财经类院校中,以“财经”二字打头的最多,也最引人注目。

这类院校的特点是多以经济、管理紧密联系的专业为主,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保险学、投资学、工商管理等主干学科挑大梁,兼顾法律、计算机、公共管理等学科。

下面我将重点从历史渊源(院校隶属)、学科实力、地理位置三方面点评倍受家长关注的财经类院校。

我将众多的财经类院校根据院校隶属关系为主线分类点评院校实力,一共分成5类,这样的分类会方便于家长快速挑选孩子合适的院校。

第一类:

原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的财经类院校(突出特点:

出高管)

这类院校有: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学院(2000年并入外经济贸易大学,成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湖南财经学院(2000年并入湖南大学,成为湖南大学的金融学院)、陕西财经学院(2000年并入西安交通大学,成为西安交通大学的经济与金融学院),还有一大批原来的金融专科学校,相当一部分已经并入其它院校。

中国的金融业很长一段时间完全是由银行业所替代,所以原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直辖的高校自然拥有了先天的优势,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无论是学生的就业还是金融学科的交流都与银行有着天然的割不断的联系,目前中国各大银行的主要负责人大多是这几所学校毕业的,在中国这种重人际关系的地方,作为其中一个学生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代表院校:

1.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算得上是西部最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财经院校,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家和西部地区金融、经济、管理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

学校原属中国人民银行主管,划归教育部后,依然保持着和银行系统的特殊关系,其毕业生很大一部分进入了各大银行系统,一些学生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花旗银行集团、美林证券、高盛等国外著名机构担任要职。

所以,这也成为吸引那些立志进入银行系统工作的考生重点关注的原因。

学校的金融学、政治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其中金融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评审中列全国之首,政治经济学是全国财经类院校该学科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

保险学院是国内第一个的保险专业学院,与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共建的金融学是国家重点学科。

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三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设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三个博士后流动站。

2.中国金融学院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原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交通银行、光大金融公司等九家金融机构共同集资创办的一所以金融学科为主体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

3.湖南财经学院是直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的综合性高等财经院校,创建于1960年。

4.陕西财经学院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属的以金融类专业为主体,财经类、管理类、法学类专业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高等财经院校。

 

第二类:

原隶属于财政部的财经类院校(突出特点:

出高官)

这类院校有:

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0年由中南财经大学与中南政法学院合并而成)、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财政学院。

按照原来的分工,财政部的院校主要是培养财政管理干部的。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这些院校的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在大力扶持下得到快速稳健的发展,不过在这些专业还是以财政学、会计学、经济学等实力最雄厚,比如上海财经大学的会计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财政学。

代表院校:

1.上海财经大学

资源功底厚实的上海财经大学,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财经学府。

其历史要追溯到1917年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商科。

学校历经了上海商科大学、中央大学商学院、国立上海商学院等多个时期。

上海财经大学比较有优势的专业突出在经济学上,尤其以会计、金融、财政等专业为全国同类专业之翘楚。

上海财经大学现有博士后流动站三个,博士点32个,硕士点47个,本科专业点31个。

拥有会计学、经济思想史、财政学三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统计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企业管理等七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2.中央财经大学

创办于1949年,先后经历了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等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创办的第一所财经院校,是我国高级财经管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被社会誉为“中国财经专家的摇篮”、“中国财经黄埔”。

由于学校原来属于财政部主管,很多毕业生都进入了国家的财政系统工作,尤其是该领域的很多知名人士都出自于中央财经大学,这点是很多同学选择中央财经大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央财经大学拥有经济和管理学科本科专业设置自主权;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等一级学科下设有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MPAcc)等专业学位授权点。

另外,财政、金融、会计这几个专业是自打学校成立就有的,是三大主打专业,很多考生比较热衷于这些专业,而这些专业的分数线相对也比其他专业高一些。

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由原隶属于财政部的中南财经大学和原隶属于司法部的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其前身是1948年中共中央中原局,后经历中原大学、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干校、湖北财经学院等时期。

如今,双向发展的中南财经大学不仅在财经类院校中排名靠前,在政法类高校中也能跻身三甲。

多数家长和考生正是看中了它这方面的特色,才踊跃报考的。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财经和法律领域有交叉的学科和专业顺理成章地成为学校的热门,如经济法、金融法等。

另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四个学科拥有博士点。

4.东北财经大学

创建于1952年10月,其前身是东北财经学院,1959年与辽宁商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2000年,东北财经大学由财政部划归辽宁省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曾经简称“辽财”,现通常简称“东财”。

东北财经大学在统计、金融、审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及会计理论方面深有研究。

其产业经济学和会计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理论经济学有博士点。

此外,东北财经大学的会计学院是我国第一家财经高校下属的会计学院。

5.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简称江财,创建于1923年,为国家财政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重点大学,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财经类高等学府之一。

江西财大除了在会计、财政、金融方面有较强的毕业生口碑度以外,信息学科也非常有名气。

该校拥有运筹学、审计学、数据库系统及应用3门国家精品课程。

此外,江西财大成立了以校友企业为名称的“用友”软件学院,其信息类学科在经济方面的应用很有建树。

5.山东财政学院

山东财政学院,始建于1986年,是由财政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的普通高等财经院校。

该校的财政学、会计学、金融学、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其中,财政学、企业管理为省级重点强化建设学科;拥有财政学学科和金融学学科两个泰山学者岗位。

 

第三类:

原隶属于其他部委的财经类院校(突出特点:

行业化)

这类院校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外经贸部直属)、北京工商大学(原北京商学院,与北京轻工业学院、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兰州商学院、天津商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原重庆商学院与渝州大学合并)、浙江工商大学(原杭州商学院)(以上属于原内贸部直属)、山西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原安徽财贸学院)(以上属于原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直属)等。

这些院校多为商业性质的财经类院校,他们主要以商业为服务对象,包含了制造、销售、贸易、财务等更广泛的含义。

开设的专业中也有很多以制造业为主的工科专业,比如食品、计算机、制药等。

理工类学生报考商学院,不仅可以学到相关技术,还可以在管理、经济方面知识进行涉猎,为以后往管理人才发展打下基础。

代表院校: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的专门培养对外贸易人才的高等学府,她以鲜明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和“外经贸金融”综合学科的资源优势而闻名,被海内外誉为“中国的哈佛”、“外经贸黄埔”、“CEO的摇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虽然主体只包含经、管、法、文四大门类,但却是一所以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国际经济法)、金融学、工商管理、外语(商务外语)等优势专业为学科特色的多科性财经外语类大学。

其中,带上“国际”标签的国际法学专业(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三个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在国内可谓数一数二。

由于“国际化”的鲜明特征决定了她对外语的要求非常高,国际贸易与贸易、国际金融等专业在本科招生时在各省都要加试英语。

2.北京工商大学的前身是北京商学院,主要以轻工、机械、经济管理为特色。

热门报考专业是计算机、会计、材料、自动化等。

该校计算机学院开发的全国黄金周假日旅游预报系统,在北京地区已运行了十多个黄金周。

会计学院先后为国内几十家企业集团提供咨询与服务。

该校流通基地研究团队的成果直接运用于北京西单、王府井、翠微路等商业街的发展规划。

3.浙江工商大学的前身是杭州商学院。

浙江省唯一的全球金融保险业教育考试中心就设在这里。

财务与会计学院是国家级“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该实验区是浙江省唯一的国家级财经类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4.山西财经大学的金融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在本省各个地市的银行系统中,山西财大的校友占绝对优势。

以晋商研究为特色,该校的经济史学科水平较高,全国知名。

5.安徽财经大学的会计学整体实力很强。

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的CPA专业方向的教学质量评估中,该校位居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重点院校之后,名列第13位,受到评估专家较高评价。

 

第四类:

综合性大学的财经类专业(突出特点:

出高知)

这类院校有: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等。

比如,复旦大学依托上海经济中心的位置,在政治经济学、金融学、世界经济方面,北京大学凭借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名家汇聚的优势,在发展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方面,厦门大学在会计学、区域经济学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在国民经济学方面,南开大学在保险学方面,武汉大学在西方经济学方面,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在数理经济方面都有各自独特的建树。

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在于学科的综合发展,相辅相成,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成为它们引领学科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看看诺贝尔经济学的获奖者,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学科交叉的结果。

部分综合性大学合并了原先的专业行财经类院校后使得其财经类的专业实力迅速增强,教学上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得到有效融合和匹配。

 

第五类:

原省属的财经类大学(突出特点:

本地化)

这类院校有:

天津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学院、西安财经学院、新疆财经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等。

原省属的财经类院校大都成立于建国后,由合并各种财经干部培养机构发展而来,历史渊源相对无从夸耀,但地域性较强,在一方天地范围内很有影响的,毕业生在本省就业不成问题。

但就全国而言,它们就没有什么名气了,学科实力上难于和以上几类财经类院校抗衡,影响力只在本省和邻近省份。

不过,这些院校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边疆地区的财经院校打出跨国、跨地区的“国际化战略”牌;力求在专业上把“文章”做足。

代表院校: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于1995年6月合并、组建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

   学校设有工商管理、会计、财政、金融、经济等14个学院和系,本科教育设有33个全日制教育专业,研究生教育设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企业管理、统计学、产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虽没有对外经贸大学那样咄咄逼人的光焰,但在经贸学科领域也属于重量级“大佬”,捧得一大堆人文社会科学奖项,是地方外贸院校中的佼佼者。

2.天津财经大学,始建于1958年,新中国最早建立的财经大学之一,是以南开大学经济类专业为基础,并从华北、东北地区高校汇聚一批经济学领域享有盛誉的名师组建起来的。

原名为河北财经学院,1969年10月1日划归天津市领导,更名为天津财经学院。

2004年5月17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立国际贸易、企业管理、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硕士点和会计学、统计学博士点的院校之一,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

统计学为天津市13个重中之重发展学科之一,金融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学、财政学为天津市重点学科,企业管理学为天津市重点发展学科;拥有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14个博士点、24个硕士点和工商管理(MBA)、会计硕士(MPAcc)等专业硕士点是教育部首批确定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之一。

3.南京财经大学的特色在于其在粮食方面经济问题的研究。

学校出版的《产业经济研究》为全国第一本产业经济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

毕业生在粮油公司和各级粮站、食品公司、储运公司都有不错的表现。

4.浙江财经学院的财政学、会计学2个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产业经济学、财政学2门课程被确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财政学和税务学是传统优势专业,特别是以研究中小企业财税政策方面有比较多的成果。

该校的毕业生在私企中间有不错的口碑。

5.西安财经学院的统计学是传统强势学科,设风险管理与精算方向。

该专业2003年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统计学》课程为陕西省精品课程。

因为基础知识扎实、数学工夫过硬,该校许多学生以考研继续深造为奋斗目标,目标专业多为金融工程。

6.新疆财经大学针对边疆贸易问题,承接了新疆建成向西出口商品加工基地相关问题研究、人民币升值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欧亚大陆桥上海出海口等多个重要研究课题,毕业生广泛分布在与中亚、西亚做贸易的公司。

7.内蒙古财经大学的会计学是比较有特色的学科,尤其是在农林类会计方面,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

8.云南财经大学突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学科发展特色,重点发展物流专业。

 

通过这五类财经类院校的详细了解,家长和考生就能很快依据自己的实力和能力锁定目标院校和专业。

对于在中国这种看关系、重人脉的环境下,就读一所适合自己秉性的,且想在财经领域一展宏图的考生们,好好研究财经类院校的历史渊源(院校隶属)、专业内涵、地理位置就至关重要了。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财经类院校的5大突出特点:

1.央行院校出高管;2.财政部院校出高官;3.综合性院校出高知;4.行业部委院校行业化;5.省属院校本地化。

考前考中为高考加分增效有技巧

高考的成功,扎实的知识与稳定的心态是基础,而应试技巧则是其重要的技术保障。

一些考生平时成绩相当不错,复习也十分到位,偏偏高考成绩不尽如人意,原因就在于考前的应考准备不足和考中的应试技巧缺乏。

那么,现在离高考也就4天时间了,考生是否还能够从这宝贵短暂的时间内为高考加分增效呢?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具有操作可行性。

 

下面我重点从三个方面跟大家分享“高考加分增效”的宝贵经验:

一、考前的充分准备;二、考中的沉着应对;三、紧急突发事件的冷静处理。

 

一、考前的充分准备

 

1.提前踩点考场

一般情况下,需要考生提前踩点考场,了解清楚自己的考场在哪个楼、第几层,哪个教室,具体座位大约在哪里,厕所和其他服务设施在哪里?

另外,考生前往踩点考场的途中应计算考场离居住地有多远?

有几种交通工具可选择?

需要花多少时间?

坐私家车去的考生需要留心考点周边是否有停车位,家远的要查看考点周边有哪些餐馆。

温馨提示:

如果有在考场附近宾馆预定高考房的同学一定要注意了,一、尽量提前一两天入住宾馆,以便了解和适应宾馆的环境与设施;二、身体注意保温,由于宾馆一般由中央空调制冷,宾馆内外温差大,考生很容易感冒,每年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而影响高考。

 

2.了解考试规则

考生需要认真了解考试规则,避免违反几类容易忽视的考场考纪考规,如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未放指定位置;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抢答和结束信号发出后拖答;将试卷、答题卡、草稿纸随垫板带出考场以及在规定之外的地方书写姓名、考号和其他标记信息。

温馨提示:

进入考场后应立即对号入座,将准考证打开放在课桌右上方。

答题卡发下来后,应按监考人员的指令将本人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空格内,同时用涂卡笔在指定栏格内将考号、科目代号涂好。

注意一定要填写准确,否则计算机可能无法阅读。

考卷发下之后,千万不要忙着开始答题,而应首先检查试卷是否为本次考试试卷,页码是否齐全,卷面有无破损、重印、模糊等情况,若发现问题,应立即向监考老师报告。

然后再根据监考老师指令,填写本人姓名、考号等内容。

如果开考铃还未敲响,可大致浏览试卷,对全卷有一个总体印象。

答题一定要在开考铃响之后,如提前答题将以违纪论处。

 

3.勿带禁用物品

考试需要的东西,如钢笔、考试涂卡工具(2B专用涂卡笔、橡皮、垫板等)、准考证、相应考试科目所需文具(直尺、三角板、圆规)等,考生事先一定要装好,不过,不该拿的东西,可千万别拿,例如手机。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指出:

考生入场,严禁携带各种通讯工具(如手机、寻呼机及其他无线接收、传送设备等)、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以及涂改液、修正液等物品。

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规定,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视为违纪。

对考生如在考试中有违纪行为,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

温馨提示:

根据规定,携带手机等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属于考试违纪,会取消该科考试成绩。

建议考生在考前,把不该带的东西交给老师或者家长保管,千万不能带进考场。

 

4.注意备考饮食

在饮食上注意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磷脂的摄入。

因为高考期间大脑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脑细胞代谢更新加速,故应多补充瘦肉、鸡蛋、牛奶,适当吃一些核桃等富含脂类的坚果,有助于脑细胞结构和功能蛋白的合成。

另外,大家在考前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其中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也对大脑有益。

总的来说,有益大脑的食品主要有以下几类:

蔬菜类应该吃菠菜、胡萝卜、金针枯;水果类应吃橙子和香蕉(考试当天早上可以吃一个香蕉,香蕉有助于提高人的兴奋度,使人变得心情愉快);果仁如核桃、芝麻、杏仁、榛子、松子、葵花籽等;海产品如鱼、虾等;牛奶和豆制品。

温馨提示:

考生要有充足的用餐时间,最好在考试前一个半小时用餐完毕,否则会导致过多的血液用于消化系统,使大脑相对缺血,影响大脑功能的发挥。

饭菜要清淡卫生,可选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

一般在考前20分钟到达考场所在学校为宜,太早了,遇到偶发事件的可能性增大,极易破坏良好的心态;太迟了,来不及安心定神,进入考试角色的心理准备时间太短,有可能导致整个考试在慌乱中度过,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二、考中的沉着应对

 

在高考的过程中,极有可能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如果考生能够及时调整好心理状态,并采取正确的考试策略,那么就能考出理想的成绩,甚至超水平发挥。

 

1.调整心态,沉着应考

当考生来到考场后,会发现以下一些现象:

许多陪考的家长在校门外对自己的孩子不断地嘱咐,一些警察在四周巡视,考场外画有醒目的白色警戒线,鼓励考生的标语悬挂在墙上。

这种氛围往往会造成考生感到有些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可进行简单的放松训练,如做几次深呼吸,然后暗示自己:

“我的状态不错,应该取得好成绩。

”在考前几分钟应该自己安静独处,不要再和别人讨论知识上的问题,以免破坏自己胸有成竹的感觉。

 

2.通览全卷,制定答题方案

高考时一般是提前5分钟发卷,考生应充分利用好这5分钟,首先把整个考卷浏览一遍,对题目难度、题量、题型、答题要求、分值等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确定自己的答题方案,即对自己答题的顺序和在各个题目上的时间分配做出全局性的安排,同时还应预留检查全卷的时间。

浏览全卷可以对所有的题目在头脑中留下一个印象,在答题时有助于各个题目之间的相互联想,这对于开阔思路,消除记忆堵塞现象有好处。

在浏览全卷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熟悉的不要过分狂喜,发现自己不会的也不要过分紧张,要保持镇定的心态,应该想到:

“我难人亦难,我易人亦易。

 

3.审清题意,细心答题

做题前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避免盲目答题。

审题的内容包括:

看清题型和题目的具体要求,还包括审准题目所提供的信息。

尤其是文科课程的考试,能否从阅读材料中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合理演绎,大胆猜测,反复推敲词意句意,往往是答对题目的关键。

在答题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没想妥当就匆忙地在试卷上填写,然后改来改去,既浪费了时间,又弄脏了卷面。

有的同学则过于谨慎,什么都要在草稿纸上写得清楚明白,然后才向试卷上填写。

实际上考试时间十分有限,许多题目没有时间打全稿,特别是一些大题,在草稿上写出答题思路或提纲后,就可以在试卷上直接书写。

 

4.善用应试技巧,争取每一分

在考试中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是自己熟悉的,总会遇到许多困难。

考试中经常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两类:

一是记忆卡壳,平时会做的题,记得很清楚的知识,忽然忘记了;二是题目难度太大,一时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遇到困难时首先是不要紧张,因为上述两种情况往往是太紧张、太兴奋造成的。

正确的方法是:

1.“三先三后”原则:

先做分多的后做分少的;先做会做的后做不会的;先做客观的后做主观的。

先做易解的题,这是应试技巧,更是增强信心的心理调适方法,每解一题便会增加一份自信,但要记住:

“人易我易我不大意”,要仔细,待思路流畅后再做难题;“人难我难我不畏难”,你感觉难时别人更是无从下手,这样想想心理会平静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