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频通信系统的分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3860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扩频通信系统的分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扩频通信系统的分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扩频通信系统的分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扩频通信系统的分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扩频通信系统的分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扩频通信系统的分类.docx

《扩频通信系统的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扩频通信系统的分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扩频通信系统的分类.docx

扩频通信系统的分类

扩频通信系统的分类

扩频通信系统的关键问题是在发信机部分如何产生宽带的扩频信号,在收信机部分如何解调扩频信号。

根据通信系统产生扩频信号的方式,可以分为下列几种。

1直接序列扩展频谱系统

直接序列扩展频谱系统(DirectSequeceSpreadSpectrumCommunicationSystems,DS-SS),通常简称为直接序列系统或直扩系统,是用待传输的信息信号与高速率的伪随机码波形相乘后,去直接控制射频信号的某个参量,来扩展传输信号的带宽。

用于频谱扩展的伪随机序列称为扩频码序列。

直接序列扩展频谱通信系统的简化方框图参见图1-5。

在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通常对载波进行相移键控(PhaseShiftKeying,PSK)调制。

为了节约发射功率和提高发射机的工作效率,扩频通信系统常采用平衡调制器。

抑制载波的平衡调制对提高扩频信号的抗侦破能力也有利。

在发信机端,待传输的数据信号与伪随机码(扩频码)波形相乘(或与伪随机码序列模2加),形成的复合码对载波进行调制,然后由天线发射出去。

在收信机端,要产生一个和发信机中的伪随机码同步的本地参考伪随机码,对接收信号进行相关处理,这一相关处理过程通常常称为解扩。

解扩后的信号送到解调器解调,恢复出传送的信息。

 

图1-5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简化图

(a)发射系统;(b)接收系统

2跳频扩频通信系统

跳频扩频通信系统是频率跳变扩展频谱通信系统(FrequecyHoppingSpreadSpectrumCommunicationSystems,FH-SS)的简称,或更简单地称为跳频通信系统,确切地说应叫做“多频、选码和频移键控通信系统”。

它是用二进制伪随机码序列去离散地控制射频载波振荡器的输出频率,使发射信号的频率随伪随机码的变化而跳变。

跳频系统可供随机选取的频率数通常是几千到个离散频率,在如此多的离散频率中,每次输出哪一个是由伪随机码决定的。

频率跳变扩展频谱通信系统的简化方框图参见图1-6。

 

 

图1-6频率跳变扩频通信系统简化方框图

(a)发射系统;(b)接收系统

频率跳变扩频通信系统与常规通信系统相比较,最大的差别在于发射机的载波发生器和接收机中的本地振荡器。

在常规通信系统中这二者输出信号的频率是固定不变的,然而在跳频通信系统中这二者输出信号的频率是跳变的。

在跳频通信系统中发射机的载波发生器和接收机中的本地振荡器主要由伪随机码发生器和频率合成器两部分组成。

快速响应的频率合成器是跳频通信系统的关键部件。

跳频通信系统发信机的发射频率,在一个预定的频率集内由伪随机码序列控制频率合成器(伪)随机的由一个跳到另一个。

收信机中的频率合成器也按照相同的顺序跳变,产生一个和接收信号频率只差一个中频频率的参考本振信号,经混频后得到一个频率固定的中频信号,这一过程称为对跳频信号的解跳。

解跳后的中频信号经放大后送到解调器解调,恢复出传输的信息。

在跳频通信系统中,控制频率跳变的指令码(伪随机码)的速率,没有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的伪随机码速率高,一般为几十b/s~几kb/s。

由于跳频系统中输出频率的改变速率就是扩频伪随机码的速率,所以扩频伪随机码的速率也称为跳频速率。

根据跳频速率的不同,可以将跳频系统分为频率慢跳变系统和频率快跳变系统两种。

假设数据调制采用二进制频移键控调制,Tb是一个信息码元比特宽度,每秒数据调制器输出两个频率中的一个。

每隔秒系统输出信号的射频频率跳变到一个新的频率上。

若>,这样的频率跳变系统称为频率慢跳变系统。

现举例说明频率慢跳变系统的工作过程,参见图1-7。

 

图1-7频率慢跳变系统频率跳变示意图

 

图1-8频率快跳变系统频率跳变示意图

图1-7中,,,。

数据调制器根据二进制数据信号选择两个频率中的一个,即每隔秒数据调制器从两个频率中选择一个。

频率合成器有8个频率{,,,,,,,}可供跳变,每传送3个比特后跳变到一个新的频率。

该频率跳变信号在收信机中同本地参考振荡信号进行下变频,参考本振频率的集合为{,,,,,,,},下变频后的中频信号集中在频率为、宽度为的频带中。

在频率慢跳变系统中,频率的跳变速度比数据调制器输出符号的变化速度慢。

若在每个数据符号中,射频输出信号的频率跳变多次,这样的频率跳变系统就叫做频率快跳变系统。

图1-8给出了频率快跳变系统输出射频信号的频率。

在图1-8中,,频率合成器有16个频率{,,,,,,,,,,,,,,,,},,。

3跳时扩频通信系统

时间跳变也是一种扩展频谱技术,跳时扩频通信系统(TimeHoppingSpreadSpectrumCommunicationSystems,TH-SS)是时间跳变扩展频谱通信系统的简称,主要用于时分多址(TDMA)通信中。

与跳频系统相似,跳时是使发射信号在时间轴上离散地跳变。

我们先把时间轴分成许多时隙,这些时隙在跳时扩频通信中通常称为时片,若干时片组成一跳时时间帧。

在一帧内哪个时隙发射信号由扩频码序列去进行控制。

因此,可以把跳时理解为:

用一伪随机码序列进行选择的多时隙的时移键控。

由于采用了窄得很多的时隙去发送信号,相对说来,信号的频谱也就展宽了。

图l-9是跳时系统的原理方框图。

 

图1-9时间跳变扩频通信系统简化方框图

(a)发射系统;(b)接收系统

在发送端,输入的数据先存储起来,由扩频码发生器产生的扩频码序列去控制通-断开关,经二相或四相调制后再经射频调制后发射。

在接收端,当接收机的伪码发生器与发端同步时,所需信号就能每次按时通过开关进入解调器。

解调后的数据也经过一缓冲存储器,以便恢复原来的传输速率,不间断地传输数据,提供给用户均匀的数据流。

只要收发两端在时间上严格同步进行,就能正确地恢复原始数据。

跳时扩频系统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时分系统,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是在一帧中固定分配一定位置的时隙,而是由扩频码序列控制的按一定规律跳变位置的时隙。

跳时系统能够用时间的合理分配来避开附近发射机的强干扰,是一种理想的多址技术。

但当同一信道中有许多跳时信号工作时,某一时隙内可能有几个信号相互重叠,因此,跳时系统也和跳频系统一样,必须采用纠错编码,或采用协调方式构成时分多址。

由于简单的跳时扩频系统抗干扰性不强,很少单独使用。

跳时扩频系统通常都与其他方式的扩频系统结合使用,组成各种混合方式。

从抑制干扰的角度来看,跳时系统得益甚少,其优点在于减少了工作时间的占空比。

一个干扰发射机为取得干扰效果就必须连续地发射,因为干扰机不易侦破跳时系统所使用的伪码参数。

跳时系统的主要缺点是对定时要求太严。

4线性脉冲调频系统

线性脉冲调频系统(Chirp)是指系统的载频在一给定的脉冲时间间隔内线性地扫过一个宽带范围,形成一带宽较宽的扫频信号,或者说载频在一给定的时间间隔内线性增大或减小,使得发射信号的频谱占据一个宽的范围。

在语音频段,线性调频听起来类似于鸟的“啾啾”叫声,所以线性脉冲调频也称为鸟声调制。

线性脉冲调频是一种不需要用伪随机码序列调制的扩频调制技术,由于线性脉冲调频信号占用的频带宽度远远大于信息带宽,从而也可获得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线性脉冲调频,是作为雷达测距的一种工作方式使用的,其基本原理如图1-10所示。

线性脉冲调频信号的产生,可由一个锯齿波信号调制压控振荡器(VCO)来实现,如图1-10(a)所示。

发射波是一个频偏为的宽带调频波,通常是线性调频。

线性调频信号的特点是,发射脉冲信号的瞬时频率在信息脉冲持续周期内随时间作线性变化,在脉冲起始和终止时刻的频差

(1-12)

式中:

——脉冲起始时刻的频率,Hz;

——脉冲终止时刻的频率,Hz;

——瞬时频率变化范围,Hz;

——线性调制后的带宽,Hz。

 

图1-10线性脉冲调频原理图

(a)发射端;(b)接收端

在脉冲持续时间Tb内,信号的瞬时频率为

()(1-13)

线性脉冲调频波的时域表达式为

()(1-14)

线性脉冲调频信号的接收解调可用匹配滤波器来实现,参见图1-10(b)。

它是由色散延迟线构成的。

这种延迟线对信号的高频成分延迟时间长,对低频成分延迟时间短,于是频率由高到低的载频信号通过匹配滤波器后,各频率成分几乎同时输出。

这些信号成分叠加在一起,形成了脉冲时间的压缩,使输出信号幅度增加,能量集中,将有用信号检出。

而与滤波器不匹配的信号在时间上没有压缩,甚至反被扩展。

这就完成了和直接序列扩频及跳频扩频系统类似的过程,从而获得输出信噪比改善的好处。

色散延迟线或调频脉冲匹配滤波器压缩扫频信号,通常是线性压缩。

压缩比为D=FTb=。

线性脉冲调频扩频技术和通信的关系不大,本书不作讨论。

5混合扩展频谱通信系统

以上几种基本的扩展频谱通信系统各有优缺点,单独使用其中一种系统时有时难以满足要求,将以上几种扩频方法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混合扩频通信系统。

常见的有频率跳变-直接序列混合系统(FH/DS),直接序列-时间跳变混合系统(DS/TH),频率跳变-时间跳变混合系统(HF/TH)等。

它们比单一的直接序列、跳频、跳时体制有更优良的性能。

(1)频率跳变-直接序列混合系统

频率跳变-直接序列混合系统可看作是一个载波频率作周期性跳变的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其系统组成方框图见图1-11。

 

图1-11频率跳变-直接序列混合扩频系统方框图

(a)发射系统;(b)接收系统

采用这种混合方式能够大大提高扩频系统的性能,并且有通信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频率跳变系统的载波频率难于捕捉,便于适应于多址通信或离散寻址和多路复用等特点,尤其在要求扩频码速率过高或跳频数目过多时,采用这种混合系统特别有利。

(2)时间跳变-频率跳变混合系统

时间跳变-频率跳变混合系统特别适用于大量电台同时工作,其距离或发射功率在很大范围内变化,需要解决通信中远近效应问题的场合。

远近效应是指在同一工作区域内,同一系统中由于接收机对于不同发射机,电波传播的距离有远近之分,形成电波传播路径的衰减不同,近距离发射机发送来的信号场强要远大于远距离发射机发送来的信号场强。

在接收机中强信号将对弱信号产生抑制作用,造成接收机不能很好地接收远距离发射机发送来的信号。

这种系统希望利用简单的编码作地址码,主要用于多址和寻址,而扩展频谱不是主要目的。

(3)时间跳变-直接序列混合系统

当直接序列系统中使用不同扩频码序列的数目不能满足多址或复用要求时,增加时分复用(TDM)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这既可以增加地址数,又可改善邻台干扰,组成所谓的时间跳变-直接序列混合扩频系统。

时间跳变-直接序列混合扩频系统方框图见图1-12。

 

图1-12时间跳变-直接序列混合扩频系统方框图

(a)发射系统;(b)接收系统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除在通信中很少使用的线性脉冲调频方式外,其余几种扩频方式可以任意组合来组成混合扩频通信系统。

从理论角度讲,这是毫无疑义的,但在工程实现上还是存在某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在频率跳变-直接序列混合扩频系统中,由于直接序列系统中扩频码的同步捕获时间不可能太短,这就限制了频率跳变系统的频率跳变速率,而在频率跳变系统中很难保证跳变载波相位的连续性,这进一步增加了直接序列系统扩频码序列的同步捕获时间。

又比如由时间跳变系统组成的混合扩频系统的高频开关问题,在图1-9中我们并没有画出发射机的功率放大器,若把高频开关放置在功率放大器的后面,存在是否能研制出开关时间短而载荷大功率的高频开关,目前国内高频开关的水平在小功率时开关时间在ns的量级上,几十~几百mW的开关时间是几十ns,当功率在几十~几百W时开关时间为s~ms量级了;若把高频开关放置在功率放大器的前面,发射机的发射建立时间将加长,这是因为功率放大器输出信号的功率从无到有是需要时间的,能量的建立不可能在瞬间完成。

所以在设计具体系统时,要根据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