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知识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598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docx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一知识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docx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前言

1.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

①以细胞为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②相同的化学成分;③新陈代谢;④稳态;⑤应激性;⑥生殖与遗传;⑦进化。

2.在显微镜下判断生物的依据;

①有细胞结构;②应激性;③生殖和遗传。

3.什么是生物学;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4.研究生物学的两种方法;

观察和实验。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1.怎么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非生物界中都可以找到,说明了生物与非生物具有统一性;但是各种元素在生物体内和非生物界含量各不相同,说明了它们的差异性。

2.水的作用;

1作为良好溶剂;②水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③水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

3.无机盐的作用;

1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①维持酸碱平衡,②维持血浆正常浓度,③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2某些无机盐是合成某些复杂有机物的原料:

Mg2+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4.单糖、二糖和多糖举例;

单糖:

五碳糖:

核糖、脱氧核糖

六碳糖:

葡萄糖、果糖

二糖:

乳糖(动物)

麦芽糖(植物)、蔗糖(植物)

多糖:

淀粉(植物细胞内贮能物质)、纤维素(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

糖元(动物细胞内贮能物质)

5.植物体内和动物体内所含糖举例;

●植物体内:

麦芽糖、蔗糖、淀粉、纤维素

●动物体内:

乳糖、糖元

6.糖的作用;

●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其中葡萄糖是最主要的能源物质。

●淀粉和糖元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内的贮能物质。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7.脂质的分类;

1油脂

2磷脂

3固醇类:

胆固醇、维生素D、性激素

4植物蜡

8.油脂的作用;

生物体内主要的贮能物质。

(相同质量的糖类和油脂氧化分解,油脂所需要消耗的氧气多,生成的水多,释放的能量多。

9.磷脂的作用;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10.氨基酸通式;

 

11.脱水缩合反应方程式及反应场所;

 

场所:

核糖体

12.两个计算公式;

●公式一:

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

●公式二:

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数目—18×脱去水分子数

1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4点);

1氨基酸种类不同;

2氨基酸数目不同;

3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4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14.蛋白质功能多样性举例;

1结构成分:

如肌肉、羽毛、指甲

2催化作用:

如各种酶

3免疫作用:

如抗体

4调节作用:

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运输作用:

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血红蛋白

6识别作用:

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15.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脱氧核糖核酸(DNA):

贮存遗传信息,决定细胞和生物体的遗传特异性。

●核糖核酸(RNA):

在蛋白质合成时是必需的。

16.糖类、油脂、磷脂、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元素;

●糖类:

C、H、O

●油脂:

C、H、O

●磷脂:

C、H、O、N、P

●蛋白质:

C、H、O、N

●核酸:

C、H、O、N、P

17.淀粉、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单位;

●淀粉的基本单位:

葡萄糖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

●核酸的基本单位:

核苷酸(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18.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淀粉

19.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糖元

20.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油脂

21.动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油脂

22.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葡萄糖

23.生物体内的最终能量来源:

太阳能

24.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ATP

实验

1.淀粉、油脂、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试剂及颜色;(注意颜色名称的规范性)

●淀粉+碘-碘化钾溶液—→蓝色

●油脂+苏丹Ⅲ溶液—→橙黄色

●还原糖+本尼迪特试剂—热水浴→红黄色沉淀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2.还原糖的种类(3种);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3.需要热水浴加热的实验;

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

4.需要显微镜的实验;

苏丹Ⅲ鉴定油脂的实验

5.低倍镜和高倍镜在细胞大小、数目、光线亮度的区别;

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目多、光线亮;

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目少、光线暗。

6.显微镜放大倍数是对长度的放大还是面积的放大;

显微镜放大倍数是对长度的放大。

7.高倍镜下能否使用粗准焦螺旋;

不能。

8.“上”在显微镜下的图是怎样;

做题时,将试卷旋转180度,写一个“上”,即为答案。

9.装片移动跟显微镜下图像移动的差别;

装片移动跟显微镜下图像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的内容;

1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2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3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别的细胞产生的。

2.细胞小的原因;

1细胞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的能力也越大;

2细胞核控制细胞活动有一定的限度。

3.高等植物、真菌和细菌的细胞壁成分差异及细胞壁的作用;

●高等植物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作用是:

保护细胞和支撑植物体。

●真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壳多糖。

●细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4.细胞膜的结构;

脂双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膜蛋白全部或部分镶嵌在脂双层中。

5.细胞膜的成分;

磷脂、蛋白质、糖类

6.4句话:

1细胞膜的功能;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免疫

2膜蛋白的功能;控制物质运输、催化、细胞识别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一定流动性

4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性

7.9种细胞器的图、名称和功能;

●内质网:

蛋白质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核糖体:

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高尔基体: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在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分泌有关;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溶酶体: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液泡:

调节细胞内的环境,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线粒体:

是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中心。

●叶绿体: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中心体: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细胞核:

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8.没有膜的细胞器、双层膜的细胞器和单层膜的细胞器;

●没有膜:

核糖体、中心体

●双层膜:

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

●单层膜:

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9.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

叶绿体、线粒体

10.含有DNA的细胞结构(3个);

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

11.含有RNA的细胞结构(5个);

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核糖体、细胞溶胶

12.含有色素的细胞器(2个);

叶绿体、液泡

13.与分泌蛋白有关的细胞器(4个);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4.核仁的作用;

合成核糖体。

15.核孔的作用;

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16.染色质、染色体的成分和相互关系;

●成分:

蛋白质和DNA

●相互关系:

是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的同一种物质。

17.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及代表生物;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2μm~8μm)

较大(10μm~100μm)

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细胞膜

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

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

细胞器

无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复杂细胞器,有核糖体

含有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细胞核

无细胞核,但有核区;DNA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具有染色体

代表生物

细菌、蓝藻、支原体、放线菌等

真菌、动物、植物等

注:

细菌的判断:

凡是“杆菌”、“球菌”、“螺旋菌”、“弧菌”的都是细菌。

乳酸菌其实也叫“乳酸杆菌”,也属于细菌。

而酵母菌、霉菌等为真菌。

藻类的判断:

蓝藻、念珠藻、颤藻、螺旋藻、发菜属于原核生物,其他藻类(红藻、褐藻、绿藻等)都属于真核生物。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1.ATP的全称;

腺苷三磷酸

2.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ATP由一分子腺苷(包括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核糖)、三分子磷酸基团组成。

其中连接腺苷和磷酸基团之间的化学键为普通磷酸键,连接磷酸基团的化学键蕴含了大量的能量,称为高能磷酸键。

3.ATP的分子简式;

A-P∽P∽P

4.ATP与ADP的相互转换反应方程式;

 

5.形成ATP的方式(2种作用);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6.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直接能源

7.渗透的定义;

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成为渗透。

8.渗透的两个条件;

半透膜、膜两侧的浓度差

9.红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

当细胞外浓度<细胞内浓度,细胞吸水;

当细胞外浓度>细胞内浓度,细胞失水。

10.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又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所以,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即质壁分离;

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原来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又重新吸水膨胀,即质壁分离复原。

11.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的区别及举例;

简单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的高低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是否需要转运蛋白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是否消耗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

水分子的渗透;

甘油、乙醇、苯等的脂溶性物质。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

无机盐离子的跨膜运输。

12.胞呑、胞吐的实例;

胞吞实例:

变形虫摄食;

胞吐实例:

消化酶的分泌。

13.酶的定义;

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物。

13.酶的种类;

大部分是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14.酶的专一性;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

15.酶的高效性;

酶通过与底物分子结合,使化学反应极易进行,所以反应效率极高。

16.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1温度对酶的催化作用的影响:

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映速率反而随着温度的声高而下降。

2在一定条件下,酶活性最大时的温度称为该酶的最适温度。

3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但不会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温度升高后,酶仍能恢复活性。

但高温会导致酶变性,使其永久失去活性。

2PH对酶的催化作用的影响:

1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有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永久失去活性。

2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PH时活性最大,此PH称为该酶的最适PH。

3底物(反应物)浓度对酶的错化作用的影响:

1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几乎成正比。

2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

17.使酶失活的三种条件;

高温、过酸、过碱

19.需氧呼吸及厌氧呼吸概念;

细胞呼吸就是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且释放能量的过程。

根据细胞呼吸过程是否有氧参与,把细胞呼吸分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20.需氧呼吸的反应场所;

糖酵解阶段在细胞溶胶进行;

柠檬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电子传递链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21.需氧呼吸的三阶段的名称及反应方程式;

糖酵解:

柠檬酸循环:

电子传递链:

22.需氧呼吸的总反应方程式;

23.厌氧呼吸的反应场所;

细胞溶胶

24.厌氧呼吸的总反应方程式;

25.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异同点;

项目

需氧呼吸

厌氧呼吸

不同点

条件

需O2、酶、和适宜温度

不需O2,需酶和适宜温度

场所

细胞溶胶(第一阶段)

线粒体(第二、三阶段)

细胞溶胶

分解程度

葡萄糖被彻底分解

葡萄糖分解不彻底

产物

CO2,H2O

乳酸或乙醇和CO2

能量释放

大量能量

少量能量

相同点

本质

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供生命活动需要。

过程

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

意义

1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26.掌握书本P81图3-17;

27.光合作用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CO2和H2O合成贮存能量的糖类等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的作用过程。

28.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的定义及代表生物;

●自养生物:

能够直接把从外界环境摄取的无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的一类生物。

代表生物:

植物、藻类、某些细菌。

●异养生物:

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成有机物,只能把从外界摄取的现成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的一类生物。

代表生物:

人、动物、真菌和大部分细菌。

29.光合作用总反应方程式;

30.叶绿体的结构(4点);

外膜、内膜、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膜上分布着与光和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叶绿体基质(含有与碳反应有关的酶,还有少量的DNA和RNA)

31.类囊体和基粒的关系;

由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32.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

种类

颜色

吸收光谱

类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

橙黄色

蓝紫光

叶黄素

黄色

叶绿素

叶绿素a

蓝绿色

蓝紫光和红光

叶绿素b

黄绿色

33.

光反应

碳反应

场所

叶绿体类囊体光合膜

叶绿体基质

条件

光、色素、酶和水

酶、CO2、ATP和NADPH

物质变化(各3个反应方程式)

1水的光解

2ATP的合成

3NADPH的合成

1二氧化碳的固定

2三碳分子的还原

3RuBP的再生

能量变化

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

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

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ATP和NADPH,碳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NADP+

3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需氧呼吸)

发生部位

含叶绿体的细胞(主要是叶肉细胞)

所有活细胞

反应场所

叶绿体

主要是线粒体

条件

光、水、二氧化碳、适宜的温度、酶、色素

有光、无光都可,适宜的温度、氧气、水、酶

能量代谢

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部分转移到ATP中

物质代谢

将无机物(CO2+H2O)合成有机物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CO2+H2O)

联系

光合作用的产物作为细胞呼吸的物质基础(有机物和氧气均为细胞呼吸所利用),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可被光合作用所利用。

35.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

光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第四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1、细胞周期的定义:

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2、画出有丝分裂的过程图:

 

3、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间期:

染色体复制、DNA分子数目加倍。

经间期复制,染色体(质)上,每个都含有2分子DNA,2个染色单体。

G1:

DNA合成前期,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用时最长)

间期S:

DNA合成期,进行DNA的复制。

(用时居中)

G2:

DNA合成后期,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用时最少)

分裂期:

复制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子细胞中(各分裂相中染色体的变化)

染色质→染色体

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1)前期植物:

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出现纺锤体

动物:

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染色体散乱分布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赤道板是个位置,无具体结构)

(2)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计数的最佳时期)

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两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

(3)后期

染色体平均移向两极

染色体→染色质

纺锤体消失

(4)末期核膜、核仁重现植物:

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扩展为细胞壁,

细胞质的分裂将细胞质分开,形成两个子细胞。

动物:

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4、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染色体单体和DNA的数目判断:

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

分裂间期

2N

0→4N

2N→4N

前期

2N

4N

4N

中期

2N

4N

4N

后期

2N→4N

4N→0

4N

末期

4N→2N

0

4N→2N

5、画出有丝分裂染色体、DNA的曲线图:

备注:

①染色体:

染色体数始终与着丝点数相同

②染色单体:

只有当染色体为“X”形才有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含两条染色单体

③DNA:

只有当染色体为“X”形,每条染色体含两分子DNA,其他任何情况均含一分子DNA

4源染色体:

一般情况下,有丝分裂整个过程都有同源染色体

6、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核内的染色质变化

相同点

分裂过程和时期

动物细胞:

中心体复制后发出纺锤丝→纺锤体

前期

植物细胞: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纺锤体

不同点动物细胞:

细胞膜中部向内凹陷缢裂

末期

植物细胞:

细胞板细胞壁

7、有丝分裂的意义:

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的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保证了亲代和子代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8、有丝分裂实验所用的实验材料和观察部位:

实验材料:

高等植物的根尖(洋葱根尖);观察部位:

分生区细胞

9、有丝分裂实验装片制作的4各步骤及每个步骤的作用:

1解离:

使组织细胞分离开;

2漂洗:

洗去解离液(HCl),便于染色;

3染色:

使染色质(体)着色;

4制片:

压片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

10、显微镜下看到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死的还是活的?

死的。

11、有丝分裂间期细胞数目最多的原因:

因为间期持续时间比分裂期持续时间要长得多。

12、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最好的时期?

中期。

13、细胞分化的定义、特点和意义:

定义:

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特点:

不可逆性,持久性

意义:

使得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14、细胞癌变的定义:

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15、癌细胞的特征:

①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②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③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与表面的糖蛋白的减少有关系,使得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

16、致癌因素?

1物理致癌因子:

电离辐射、X射线、紫外线等

2化学致癌因子:

苯、砷、煤焦油、亚硝酸胺等

3病毒致癌因子:

人乳头状瘤病毒、乙肝病毒等

17、细胞全能性的定义:

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18、动物体细胞不具全能性的原因:

受到了细胞内物质的限制。

19、动物体细胞细胞核具有全能型的原因:

动物细胞核中有该物种的全套基因。

20、干细胞的定义:

干细胞是一类可以分化成为各种细胞的未分化细胞。

21、干细胞的分类:

根据分化潜能,可分为:

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专能干细胞。

根据来源,可分为:

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

22、干细胞的特点:

不对称分裂。

23、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变慢;

线粒体的数量随年龄增大而减少,体积则随年龄增大而增大;

细胞核体积不断增大,核膜不断向内折叠。

24、细胞凋亡的定义并举例:

定义:

细胞凋亡,或称编程性细胞死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化死亡的过程。

实例:

蝌蚪变态发育中尾和鳃的消失。

植物胚发育中胚柄的退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