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容易用错的成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550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9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容易用错的成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容易用错的成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容易用错的成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容易用错的成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容易用错的成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容易用错的成语.docx

《中考语文容易用错的成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容易用错的成语.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容易用错的成语.docx

中考语文容易用错的成语

中考语文容易用错的成语

(一)

   1.哀而不伤:

悲哀而不过分。

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

并非悲哀而不伤心。

   2.哀兵必胜:

遭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必定胜利。

“哀兵”不能误解为哀丧的军队。

   3.爱屋及乌:

因为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

比喻因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4.爱莫能助:

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正:

同情;误:

喜爱)

   5.安土重迁:

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

“重”在这里解释为“难”。

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

形容留恋故土。

   6.安危相易:

平安与危难可以互相转化。

易:

变换。

   7.安时处顺:

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8.按部就班:

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9.白驹过隙:

白驹:

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

   10.百身何赎:

意思是白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

后来表示对死者极其沉痛的悼念。

赎:

抵偿。

   11.百年树人:

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需要付出艰辛。

(正:

培育;误:

树木)

   1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不满足于现有成就。

继续努力,以取得更好成绩。

百尺竿头:

百尺高的竿子,佛教比喻道行修养的极高境界。

   13.稗官野史:

稗官:

古代的小官;野史:

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

指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

   14.坂上走丸:

坂,山坡。

走:

快跑,像在斜坡上滚弹丸一样,快地往下。

形容事情发展很快。

   15.鲍鱼之肆:

卖咸鱼的铺子。

比喻恶劣的环境。

鲍鱼:

咸鱼;肆:

店铺。

   16.暴殄天物:

原指残害灭绝天生自然资源。

暴:

损害。

殄:

绝。

   17.暴虎冯(ping)河:

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

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

暴:

徒手搏斗。

冯河:

涉水过河。

   18.毕其功于一役:

毕:

尽,完成。

一次战役就完全成功或一下子把几项任务都做完。

   19.筚路蓝缕:

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事业的艰辛。

筚路:

柴车。

蓝缕:

破旧的衣服。

   20.表里山河:

内有高山,外有大河。

形容地势险要。

   21.别无长物:

表面上看起来是别无特长,其实是指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

   22.别开生面:

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格局。

生面:

新的格局。

   23.博闻强识: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正:

记忆;误:

认识)

   24.不知所云:

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25.不以为意:

不放在心上。

   26.不敢旁骛:

不敢再来求别的。

形容注意力集中于一点。

   27.不分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

比喻不分高低优劣。

   28.不可理喻:

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

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正:

使明白;误:

作比喻)

   29.不谋而合:

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本词与“不约而同”区别开来,“不约而同”也有不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的意思,但“不约而同”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30.不耻下问:

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31.不瘟不火:

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32.不经之谈:

荒诞无稽的话。

(正:

正常;误:

经常)

   33.不亦乐乎:

不也很快乐吗?

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34.不可开交:

无法摆脱或结束。

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35.不可理喻;不是不值得让人搭理,而是不能够用道理来使他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36.不可终日:

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37.不可向迩:

不能接近。

   38.不可理喻:

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蛮横。

   39.不可思议:

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40.不胫而走:

消息传得很快。

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41.不刊之论:

刊:

删改,修订。

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

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容易误用为贬义。

   42.不易之论:

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不易理解的言论,实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43.不稂不莠;稂,狼尾草:

莠,狗尾草。

比喻人不成材,没有出息。

作贬义。

   44.不虞之事:

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不虞:

出乎意料。

   45.不一而足:

原指不是一件事就可以满足的,后指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不止一件或是不止出现一次。

   46.不肖子孙:

指不能继承先辈事业或遗志的人。

不肖:

不像其先辈。

   47.不速之客:

不请自来的客人。

速:

邀请。

   48.不情之请:

不合情理的请求,用作谦词。

   49.不孚众望:

没有使群众信服。

孚:

使人信服。

贬义。

   50.不法常可:

不盲目效法因袭历来所认可的事。

常可:

永久认可的道理和成规。

   51.不齿于人类:

不能列入人类。

意思是不能算人。

齿:

排列、并列。

   52.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易混“不约而同”,只做状语不做谓语。

   53.不逞之徒:

指心怀不满而胡作非为的人。

不逞:

不得志,不如意。

   54.不足为训:

并非不值得作为教训,而是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

   55.不可理喻:

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56.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对的。

(正:

对;误:

这样)

   57.不负众望:

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58.不学无术:

既没有学问,又没有能力。

(正:

学问;误:

学习)

   59.不速之客:

没有邀请而门己来的客人。

(正:

邀请;误:

迅速)

   60.不可收拾:

无可挽救,不可救药。

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61.不期而遇:

事先没有约定却意外地遇上了。

(正:

约定时日;误:

日期)

   62.不能自已:

自己不能控制住感情。

(正:

停止;误:

已经)

   63.不可胜数:

数都数不尽,形容极多。

(正:

尽;误:

胜利)

   64.参差不齐:

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

   65.沧海横流:

海水四处泛流。

比喻时世动荡,社会动乱不安。

沧海:

大海。

   66.侧目而视:

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

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67.察颜观色:

观察对方脸色,以摸清其真实的意图。

(正:

脸色;误:

颜色)

   68.差强人意:

差:

稍微地。

原来意思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

容易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69.长治久安:

国家长期太平、安定。

(正:

太平;误:

治理)

   70.尝鼎一膏:

膏:

切成块的肉,尝鼎中的一块肉,从而可知鼎中食物的滋味,比喻根据部分可以推知全体。

   71.朝闻夕死:

早晨听到了真理,晚上就死也甘心了。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的渴望。

   72.陈言务去:

陈旧的言词一定要去掉,也指写作时要排除俗套,努力更新。

   73.城下之盟:

因敌军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了屈辱性的和约。

   74.充耳不闻:

塞住耳朵不听。

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正:

塞住;误:

充满)

   75.踌躇满志:

踌躇:

从容自得的样子。

形容心满意足或十分得意的样子。

   76.出奇制胜:

作谓语,不带宾语。

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77.处心积虑:

千方百计地盘算。

贬义。

褒义用“殚精竭虑”。

   78.从善如登:

登:

升高。

顺从好的就像登高一样。

比喻学好不容易,要花力气。

   79.从井救人:

跟着跳下井去,打救落井的人,比喻做好事的方式不当,不能救人反而危及自己。

   80.错落有致:

事物安排布置参差不齐而别有情趣。

(正:

情趣;误:

景致)

   81.大而化之:

不是把大的化成小的,而是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82.弹(tan)冠相庆:

《汉书。

王吉传》:

“吉与贡禹为友。

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

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

使用时容易弄错感情色彩。

   83.党同伐异:

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

(正:

偏袒;误:

党派)

   84.得陇望蜀:

比喻人贪得无厌,得到了这个,还想那个。

   85.登堂人室:

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使用时不能只看其表层意思。

   86.鼎力相助:

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87.洞若观火:

形容观察事物极其分明,就像看火一样。

   88.独具慧眼:

不可理解为只有一个眼,其实形容具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眼光。

   89.囤积居奇:

把货物储存起来,等待时机高价出售以牟取暴利。

(正:

储藏;误:

居住)

   90.恶(e)衣恶食:

粗劣的衣着和食物。

91.耳闻目睹:

不能代替“耳濡目染”。

   92.耳提面命:

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

不用于同辈之间的贬义。

   93.耳濡目染:

经常接触就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濡:

沾湿;染:

沾染。

   94.耳根清静:

耳边根清静,没有什么干扰。

形容生活平静。

   95.二三其德:

意为三心二意,没有定准,不是形容品德低劣。

   96.伐功矜能:

炫耀自己的功劳,夸耀自己的才能。

(正:

炫耀;误:

讨伐)

   97.罚不当罪:

惩罚与所犯的罪行不相当,指惩罚过轻。

(正:

相当;误:

应当)

   98.翻云覆雨:

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99.繁文缛节:

繁琐的仪式和礼节。

(正:

仪式;误:

文章)

   100.犯而不较:

别人触犯了自己不要计较。

   101.非异人任:

不能取义为一般人物就可担任,而是表示一种事应由自己来承担责任。

   102.匪夷所思:

匪:

不是;夷:

平常。

原指一般人所想不到的。

后来形容人的思想寓奇。

   103.分庭抗礼:

客人和主人分立在庭院两侧,以平等的地位相对行礼。

(正:

对等;误:

对抗)

   104.焚膏继晷(gui):

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

晷:

日影。

   105.粉墨登场:

妆扮好了,登场演戏。

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

   106.风声鹤唳:

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为追兵。

形容惊慌疑惧。

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

常与“草木皆兵”连用。

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算错。

   107.凤毛麟角:

凤凰的毛、麒麟的角。

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

   108.妇姑勃奚。

其中“妇”指“儿媳”。

“姑”指“婆婆”,妇姑勃奚指婆婆同儿媳争吵,后来比喻为无关紧要的细小事而争吵。

   109.附庸风雅:

附庸:

追随;风雅:

文雅,多指才学。

为了装点门面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不能误作褒义。

   110.改头换面:

只改形式,不换内容。

贬义。

   111.改弦易辙: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以上两词都不代替“改邪归正”。

   112.改弦更张: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113.高山景行:

不是指高山美,而是比喻崇高的德行。

   114.高山仰止:

像仰望高山那样,对伟大的人物表示仰望和崇敬。

仰止:

仰慕,向往。

   115.高山流水1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高妙。

   116.高层建瓴:

瓴:

盛水的瓶子。

在高高的屋顶上把瓶子里的水往下倒。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117.更仆难数:

“更”在这里指“换”。

这个成语原意是说换了几班侍者,宾主要说的话还是说不完,后来形容要说的话还有很多。

   118.耿耿于怀:

形容心存怨恨。

   119.工力悉敌;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不分高低。

常用来形容两个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不分上下。

   120.狗尾续貂:

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的后面。

后也用来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

一般作贬义,用于自称时含谦义。

古诗词鉴赏迷津指点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

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

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做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不少已由客观题开始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一、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

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

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

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地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诗词鉴赏之常考知识点

   一、考查对诗意的理解

   对诗词大意理解的考查,也就是对诗词主要内容的考查,是河南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对此内容的考查频率极高。

如2008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0题:

“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再如2009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1题:

“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查的都是这方面的内容。

   关于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

   我们回顾初中阶段所学古诗词,就诗歌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大致归纳如下:

   1.诗歌的主要内容有: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②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2.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

(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

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二、考查对语言的品味

   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

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

因此,考查对古诗词中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的品味,是近年来河南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语言品味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考查重点字词的精妙。

从遣词用语、修辞方法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

(2)考查诗句蕴含的深意。

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曲在语言上所寄予的深意。

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曲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3)考查诗词曲中的名言佳句。

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蕴含哲理、语言运用等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在复习中,我们不仅要熟背古诗词曲,还要结合一些诗句用心揣摩诗歌语言的以下特点:

(1)清新自然,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生动形象,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含蓄隽永,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言简义丰,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平实质朴,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6)简洁明快,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考查对写作技巧的分析

   对分析技巧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

(2)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抒怀、寓情于景等。

(3)分析诗歌的结构形式,如层层深入、由景生情、卒章显志等。

(4)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等。

(5)分析诗歌的艺术风格,如朴素自然、雄浑奇拔、清丽明媚等。

   这里,我们对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做以简单归纳,希望在做分析诗歌写作技巧这一类题的时候加以灵活运用。

   1.诗歌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

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寓情于景,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托物言志:

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河落日圆“。

   (4)动静结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虚实相生,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以小见大,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以乐景写哀情,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8)诗情画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运用典故,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0)运用修辞:

比喻“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拟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对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

   2.艺术风格

   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例如: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昌龄的雄健浑厚,高适、岑参雄浑奇拔,韦应物的清新典雅,韩愈的奇特新颖,李贺的忧郁激愤,元稹的艳丽浅近,刘禹锡的清峻明朗,李商隐的清丽俊逸,杜牧的含蓄绰约,李煜的伤感细腻,欧阳修的清丽明媚,范仲淹的苍凉悲壮,晏殊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缠绵悱恻,黄庭坚的自然流畅,秦观的情真意切,李清照的婉约凄切,陆游的雄浑奔放,辛弃疾的气势雄壮。

   四、考查对诗歌文体知识和重要诗词人生平的掌握

   对诗歌文体知识和重要诗词人生平的考查,在中考语文试题中从不单独命题,也不纯粹考一些死记的知识,但它灵活地穿插在诗词赏析题中。

如2009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1题:

“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里,出现了关于词的术语“下阕”,我们要知道词的第二段叫“下阕”。

当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时,我们就要对词人的生平、志向、思想有大致的了解。

若缺失了这一部分知识,对诗词的理解和答题就会形成障碍。

因此,适当对这一部分进行复习还是很有必要的。

   1.关于诗歌文体知识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的体式上分,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古风、楚辞、乐府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从内容和表达上,诗又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古诗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

源于《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

如杜甫的诗、白居易的诗。

源于《离骚》的浪漫主义传统,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夸张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如李白的诗。

   古诗也有各种流派:

①唐诗有山水田园诗派(如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如王昌龄、岑参);②宋词有豪放派(如苏轼、辛弃疾),婉约派(如李清照)。

   词,又称为长短句。

其特点: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上阙、上片,第二段叫下阙、下片。

   曲,又称为词余。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特点:

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又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我国古代诗歌不仅取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

不同的诗体各有特色,如古风、乐府多为民歌;律诗体制严格;词或豪放,或婉约;散曲有严肃,有诙谐。

   2.关于著名诗人、词人。

   要了解作者所处的年代、人生经历、志趣、思想和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要把作品和作者当时的心境联系起来。

中考名著阅读指导——《名人传》

   《名人传》:

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罗曼.罗兰)

   「阅读精要」 罗曼。

罗兰,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作者痛感当时的欧洲是一个骚动不安、弥漫着腐败风气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为此写作了《名人传》。

小说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贝多芬:

他的音乐受到欢呼,他的困难却几乎无人问津,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

   米开朗琪罗:

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和怨恨,他同贝多芬一样终身未婚,没有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

他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