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 同步测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448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 同步测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 同步测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 同步测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 同步测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 同步测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 同步测验.docx

《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 同步测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 同步测验.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 同步测验.docx

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同步测验

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

时间:

30分钟 满分:

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2012·云南高考模拟)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1~2题。

1.对巴厘岛区域特征的描述,可信的是(  )

A.气旋活动频繁,多上升气流

B.地势四周高、中部低,森林覆盖率高

C.四季如春,降水丰沛

D.5~9月比较凉爽,为旅游旺季

解析:

根据图示位置、水系推断巴厘岛为热带雨林气候,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位于南半球,故5~9月气温相对较低。

答案:

D

2.在图中的克拉地峡开凿一条运河酝酿已久,此计划一旦实施,下列国家经济受冲击最大的是(  )

A.泰国   B.缅甸   C.新加坡   D.马来西亚

解析:

开凿克拉地峡运河将使马六甲海峡的过往船只减少,新加坡港的吞吐量将会受到影响。

答案:

C

(2012·深圳宝安)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

①气温年较差 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 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8度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3度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  )

A.日本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B.日本南北温差大

C.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D.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

解析:

本题组考查东亚气候差异及自然带分布。

甲、乙、丙三地纬度相近,但由于海陆位置差异而导致气候的海洋性和大陆性有较大不同;一月0℃等温线分布界线与常绿阔叶林带的分布北界范围相近。

答案:

3.A 4.C

(2012·河南三门峡)下图代表南亚三种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若其代表水稻、棉花、小麦的分布,则正确的顺序为(  )

A.甲、乙、丙B.甲、丙、乙

C.乙、甲、丙D.乙、丙、甲

解析:

印度水稻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恒河平原,棉花可依孟买为重要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来分析和记忆(棉花应该分布在其周边)。

答案:

B

6.造成三种农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土壤

C.降水D.热量

解析:

三种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有所不同,水稻需水量大,所以分布在降水最多的沿海地区和恒河下游平原。

答案:

C

(2012·湖北黄冈中学)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7~9题。

7.图示区域物产丰富,盛产(  )

A.铜矿、小麦B.亚麻、锡矿

C.煤矿、天然橡胶D.水稻、锡矿

8.该地区地壳活动剧烈,下列关于其成因的图示正确的是(  )

9.下列对图中M、N两城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位于河口三角洲B.全年高温多雨

C.水路交通都很便利D.自然灾害频发

解析:

图示区域为东南亚,盛产水稻和锡矿;东南亚的西部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边界;M、N两城市都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答案:

7.D 8.C 9.B

(2011·福建模拟)读“某年部分国家、城市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示意图”,完成第10~11题。

10.四个城市中(  )

A.北京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大

B.首尔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小

C.东京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该国人均水平

D.上海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该国人均水平

11.影响上述城市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

C.交通网络D.产业结构

解析:

第10题,读图可知,四城市中首尔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人口最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小。

第11题,产业结构是影响四城市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

答案:

10.B 11.D

(2012·唐山2月)读“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河流的甲—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使河床过高,支流难以汇入

B.河流两岸被高山束缚,山高谷深

C.上游气候寒冷干燥,支流稀少

D.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解析:

图中河流为澜沧江—湄公河,甲—乙河段在横断山区高山峡谷地带,受山地约束而流域面积狭小;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是该段河流特征的表现。

答案:

B

13.该河流中、下游平原是重要农业区,影响其农业生产优势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②水、陆交通发达,便于粮食大量出口 ③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④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⑤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⑥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A.①②④B.①③⑥

C.②④⑤D.③⑤⑥

解析:

湄公河三角洲为典型的水稻种植业,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有两方面:

人多地少的背景导致粮食需求量大,要求种植单产高的作物;而水稻种植需要丰富的劳动力和较好的种植经验。

东南亚历史悠久、人口稠密而劳动力数量多、种植经验丰富,单产高的水稻可以满足其对粮食的需求。

答案:

B

二、综合题(共24分)

14.(12分)(2012·安徽马鞍山)甲、乙两国历史渊源悠久,阅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简析甲国A地区沙漠广布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②两城市分别为甲、乙两国的首都,对比分析其不同的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国B平原水灾频繁。

从地形、气候、水文等多方面分析当地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国都属本地区重要的人口大国。

分析其共同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该地是塔尔沙漠,可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分析,以及从人为植被破坏的角度分析;

(2)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再结合区域特征回答即可;(3)该地地处河口三角洲平原且地势低平,热带季风气候且降水量大、集中,导致洪灾频繁;(4)甲乙分别是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人口多且增长快,受教育程度低;应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答案:

(1)位于南亚内陆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故干燥少雨;另外,历史上原始森林遭到破坏,也加重干燥程度,沙漠广布。

 

(2)①城市位于高原地区,气候凉爽,交通便利;②城市位于河口三角洲,靠近河流,交通便利,地势平坦,雨热同期。

 (3)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的地带,降水较多;地势低平;多条大河交汇的下游地带,河流汛期集中于夏季,径流量大等。

 (4)人口数量大,增长快,人口压力大;人口文化素质低。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

15.(12分)(2012·合肥)读下图,图中箭头表示20世纪下半叶本地区产业转移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国除了多火山、地震外,还经常发生哪些地质灾害?

并简要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国夏季东南部沿海多降雨,冬季西北部沿海多降雪,请阐述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哪些?

请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中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示区域为东亚,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2)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以及滑坡、泥石流等,而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地势陡峻、岩体破碎而又多暴雨的地区;(3)日本的降水受冬夏季风影响,同时东南部和西北部分别是夏季风和冬季风的迎风坡而多降水;(4)东亚的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结合该产业影响因素回答即可。

答案:

(1)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2)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原因:

①A国多山,地形复杂,相对高度大;②A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岩石遭受强烈破坏;③A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3)A国(日本)为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

夏季东南季风从太平洋上吹来,加之日本暖流的影响,太平洋沿岸(东南沿海)降水较多;冬季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时,会携带一定的水汽,加之西北季风为寒冷气流,所以,日本海沿岸(西北沿海)降雪较多。

 (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劳动力;②内部交易成本;③市场;④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原生产地地价昂贵,原生产地环境污染严重)。

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