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斌时代的中国女排技战术体系初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409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蔡斌时代的中国女排技战术体系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蔡斌时代的中国女排技战术体系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蔡斌时代的中国女排技战术体系初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蔡斌时代的中国女排技战术体系初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蔡斌时代的中国女排技战术体系初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蔡斌时代的中国女排技战术体系初探.docx

《蔡斌时代的中国女排技战术体系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蔡斌时代的中国女排技战术体系初探.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蔡斌时代的中国女排技战术体系初探.docx

蔡斌时代的中国女排技战术体系初探

蔡斌时代的中国女排技战术体系初探——以2009年8月9日中巴之战为例

老猪写关于中国女排的技战术分析已经是2年前世界女排大奖赛的事了[参见老猪博文:

《当前中国女排的技战术体系:

大奖赛香港站观后感》;《重估中国新女排:

写在大奖赛之后》

(一),

(二)]。

如今,时过境迁,蔡斌指导接过了陈忠和指导的教鞭,中国女排有了全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好是坏,目前很难判断,中国人向来以成败论英雄,拿了冠军,再奇怪的招式也是“无招胜有招”,这也是中国人强烈的历史感的体现。

2009年8月9日,世界女排大奖赛澳门站最后一战中国女排对阵不可逾越的巴西女排,在先失两局情况下连扳两局,显示了很高的心理素质和战术素养,无奈最后一局一传毛病再次暴露,遗憾地以12:

15告负。

即便如此,这也是蔡指导执教后女排发挥得最好的一场,可以看出很多东西,包括我们的优势和问题,以及巴西队的优势和问题。

看这场比赛,我事先是带着笔和纸,以及头脑中的问题意识的,这是我常常把学术思维带到游戏中的一种习惯。

因为之前几乎没有看新女排的比赛,所以我带着这样一个疑问,为何王一梅作为接应二传,却经常在四号位扣球呢?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站位法呢?

按照目前欧洲拉丁排球界的通用站位法,球队7名队员的分工是很明确的,两名主攻和一名自由人接一传,二传手负责组织,副攻手、接应二传只负责进攻[参见老猪博文:

《当代排球的基本理念和新概念》

(一)、

(二)、(三)、(四)(五)]。

这当然是目前世界排坛最高效率的分工方式,问题是,中国女排现役队员并不具备这样的人员配备,国内女排联赛并没有按照这种分工方式培养人才,所以需要变通,需要创造“中国特色”。

王一梅是两代主教练都寄予厚望的队员,她的力量和爆发力让人们展望第二个“铁榔头”的出现,但问题是王一梅的特点并不符合上述的分工方式:

作为主攻,她的一传不好;作为接应队员,她的二号位感觉不好,虽然经过训练,仍然无法成为类似于巴西队13号谢拉这样的接应二传。

在陈忠和时代,王一梅司职主攻,队里有接应二传周苏红主接一传,所以中国女排接一传阵容就是:

与王一梅对位的另一名主攻(比如杨昊、李娟)、自由人和周苏红。

可是后来任务太重的周苏红已经成了众所周知的弱点,陈忠和的阵型已经很难有进步的空间。

如今周苏红离队,队中没有第二个周苏红式打法的球员,所以王一梅是否还打主攻就成了一个问题。

既然“王一梅诱惑”仍是压倒性的,而通用意义上的主攻和接应都不适合王一梅,那么我们能否设想一下这样一种情形,让她既不接一传,又能在前排时打四号位,在后排时又能更多参与到后排进攻呢?

这个问题留给了蔡斌,因为王一梅的上述特点,整个阵型需要进行调整,以曲折的方式融入世界女排的分工格局中。

说了这么多,很抽象,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蔡斌的新阵型有什么不同之处,按照第一局的发球顺序,我们将中国女排的首发阵容与巴西女排进行一下比较。

中国女排:

11号魏秋月(二传)--5号马蕴雯(副攻)--6号楚金玲(主攻)--10号王一梅(接应)--2号薛明(副攻)--1号李娟(主攻)

巴西女排:

3号林斯(二传)--7号马列安妮(主攻)--1号法比亚娜(副攻)--13号谢拉(接应)--9号纳塔利亚(主攻)--6号塔伊萨(副攻)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女排是按照二传-副攻-主攻的顺序发球的,而巴西女排则是按照二传-主攻-副攻的顺序发球。

很多排球爱好者一看十分熟悉,中国女排的发球顺序正是当前中国业余排球爱好者的发球顺序。

按照一般排球爱好者的打法,一攻时5个人接一传,保证了较高的一传稳定度,而且跑位简单,不易产生混乱,但缺点是分工不明确,要求每个攻手都很全面,效率低下,进攻速度慢,变化少。

这是很初级的打法。

对于职业选手而言,没有必要那么多人接一传,3个人就够了,应该把更多的人力放在进攻上,因此虽然中国女排采用的是“二传-副攻-主攻”的发球顺序,实质上却是“二传-主攻-副攻”的打法,也就是说,采用“二传-副攻-主攻”的发球顺序,但仍然是以2个主攻和1个自由人接一传,二传手组织,副攻、接应和主攻手进攻的方式迎战巴西队。

这操作起来确实有点难,具体分析如下:

(1)第一个轮次:

二传魏秋月发球,一攻阵型为:

王一梅(4号位)楚金玲(3号位)马蕴文(2号位)

薛明(5号位)李娟(6号位)魏秋月(1号位)

这一轮一般都是中国女排的第一轮,三点攻,副攻手薛明由自由人7号张娴替下,王一梅站在网前不接球,之后的轮次

(2)和(3)也是如此,张娴、楚金玲和李娟接球,阵型为:

王一梅(4号位)马蕴文(2号位)

魏秋月(1号位)

 

楚金玲(3号位)

张娴(5号位)李娟(6号位)

这是一种可能的站位法,称为(1.1)。

之所以是“可能的”,因为这是演绎出来的,在电视机里很难看到整个阵型,我们只能按照现有的知识推断出整体的阵型。

这个阵型看似简单,但马蕴文的跑动是比较麻烦的,扣球之前她必须后撤,这就有可能挡到一传者的视线,而擅长打背飞的马蕴文一般都是要回到半场中心的位置才有背飞的助跑距离,因此一旦对方把球发到我方6号位,就容易打乱我们的阵脚,这是“二传-副攻-主攻”阵型的薄弱环节,之后还有很多问题,都是与这种阵型有关。

我们再来看另一种可能的站位法:

王一梅(4号位)马蕴文(2号位)

魏秋月(1号位)

 

楚金玲(3号位)

张娴(5号位)李娟(6号位)

这阵势称(1.2),与(1.1)相比,这个轮次站位简单,不易产生干扰情况,但缺少变化,几乎是马蕴文肯定打背快、背飞,楚金玲打3号位半高。

而(1.1)则除了这种选择外,还可以是马蕴文打前快、前飞,楚金玲2号位强攻,因此,从进攻的威力看,第一轮应该是(1.1)阵型,如果(1.1)发生卡轮,可以换成(1.2)阵势应战。

(2)第二个轮次:

副攻马蕴文发球,一攻阵型为:

薛明(4号位)王一梅(3号位)楚金玲(2号位)

李娟(5号位)魏秋月(6号位)马蕴文(1号位)

马蕴文由自由人7号张娴替下,这个轮次比较简单,阵型为:

薛明(4号位)王一梅(3号位)

魏秋月(6号位)

 

楚金玲(2号位)

李娟(5号位)张娴(1号位)

这个轮次比较简单,不易混乱,是中国女排的最强轮,王一梅贴网站然后往4号位撤,薛明可以打各种快球,而楚金玲在2号位打强攻,另外,楚金玲也可以跟薛明一起配合打交叉。

我们看到,作为接应二传的王一梅有2个轮次在4号位扣球,秘密就在于此。

(3)第三个轮次:

主攻楚金玲发球,一攻阵型为:

李娟(4号位)薛明(3号位)王一梅(2号位)

魏秋月(5号位)马蕴文(6号位)楚金玲(1号位)

这个轮次更简单,只是相对而言进攻力不如轮次

(2),因为王一梅只能在2号位扣球,而李娟则在4号位扣球,阵型为:

薛明(3号位)王一梅(2号位)

 

李娟(4号位)

魏秋月(5号位)

张娴(6号位)楚金玲(1号位)

这个轮次唯一的难度是二传手魏秋月的跑位问题,她必须站在压底接一传的李娟后面,如果往李娟右肩方向切上去传球容易挡住一传者的视线,往左肩方向切的话无论速度还是转身都比较困难影响进攻速度,所以这也是“二传-副攻-主攻”阵型的又一个薄弱环节。

当然也可以采取让李娟稍微往前站水涨船高的方法减轻魏秋月的跑动困难,但这又加重了李娟后撤接一传的难度。

(4)第四个轮次:

接应王一梅发球,一攻阵型为:

魏秋月(4号位)李娟(3号位)薛明(2号位)

马蕴文(5号位)楚金玲(6号位)王一梅(1号位)

这个轮次开始,中国女排转入两点攻的轮次,也就是说,从此开始的三个轮次王一梅开始司职真正的接应二传:

在1号位打后排攻,如果王一梅的后排攻能够发挥出来,那么中国队也就能够像巴西女排那样成为一支不存在强弱论之分的球队。

我们都知道,巴西女排已经越来越朝巴西男排的方向发展,几乎每个轮次都是4点攻状态,除了4号位主攻、3号位副攻、2号位接应之外还有一个6号位主攻的半快球或者梯次进攻,除了副攻要起跳在空中等球外,3位强攻队员都是提前启动,当球在头顶上的时候,队员已经完成助跑蹲地准备起跳扣球。

这要求整体队员具有非常好的体力和爆发力。

对于中国女排来说,现在的体力应该还无法胜任这样的进攻方式,但从蔡斌的指导思想中我们也能够看出,这是我们的目标之一。

从中巴之战看,李娟和惠若琪是具备6号位快攻实力的,但王一梅的2号位强攻仍然不够利索,经常赶不上点,出手太慢,对于力量型选手来说,如果后排不能当前排打的话,力量的优势就丧失了。

从二传的角度,魏秋月的出手慢和过于保守,传后排不敢传到离网近的地方,也是造成中国队后排攻没有威胁的原因。

这个轮次的阵型是:

薛明(2号位)

魏秋月(4号位)

 

李娟(3号位)

张娴(5号位)楚金玲(6号位)

王一梅(1号位)

(4)-(6)轮次,王一梅都会在接发球时藏在接一传队员后面,绕道1号位准备后排攻。

(5)第五个轮次:

副攻薛明发球,一攻阵型为:

马蕴文(4号位)魏秋月(3号位)李娟(2号位)

楚金玲(5号位)王一梅(6号位)薛明(1号位)

这个轮次跟(4)相差不多,仅是换了一名副攻而已。

马蕴文(4号位)

魏秋月(3号位)

 

李娟(2号位)楚金玲(5号位)张娴(1号位)

王一梅(6号位)

(6)第六个轮次:

主攻李娟发球,一攻阵型为:

楚金玲(4号位)马蕴文(3号位)魏秋月(2号位)

王一梅(5号位)薛明(6号位)李娟(1号位)

这个轮次是最好站位的轮次,算是“二传-副攻-主攻”打法的优势,阵型为:

马蕴文(3号位)魏秋月(2号位)

楚金玲(4号位)张娴(6号位)李娟(1号位)

王一梅(5号位)

从上面的阵型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3点攻轮次中,

(1)和(3)的操作性是比较弱的,而巴西女排的“二传-主攻-副攻”打法仅有1个轮次比较难操作,就是二传手在6号位的那个轮次[即老猪另一博文所说的第四轮,参见《当代排球的基本理念和新概念》(四)、(五)],即便如此,巴西女排的这个比较难操作的轮次仍然比中国女排的

(1)和(3)要容易得多。

所以,看到中国女排偶尔出现的连续的一传卡轮,常常就跟这种新阵型的弱点以及队员的不适应有关,比如中巴之战就有一个球对方刚好发在了正准备前插的薛明的后脑勺,造成张娴措不及防而失误。

从细节的角度,中国女排还是有很多亮点的,比如王一梅开始有多变的手法,薛明的拦网已经具有世界水平,马蕴文的飘球很有威力,但我们仍旧能够看到一些更为本质的差距,比如魏秋月出手慢(冯坤的出手快让人怀念),不会跑动跳传(这是近年来一种新的难度极高的二传技术,尤其在加强防反速度上功效极大),我们的后排进攻与对方不是一个档次,我们的攻手出手都很慢,不是靠速度取胜而是靠打手出界这种十分艰难的办法。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向巴西女排学习的地方。

希望中国女排能够练熟新的阵型,学习拉丁派打法,融入自己的亚洲打法(比如坚持打背飞,交叉。

对于一些飘球,应该多用上手去接而不是很教条地每次都重心很低,影响速度)中以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早日回到世界霸主的位置上来。

现代排球战术思想的转变——《蔡斌时代的中国女排技战术体系初探》读后感

转者前言:

这是冕哥的文章,原文地址为:

说到排球,我们都知道一传的重要性,刚接触排球的时候,我的一传很好,但后来改练二传后,一传就没有什么感觉了,只是到了博一的时候经常司职攻手,就想好好学一下一传,也确实进步显著,至少在北京这帮排球爱好者中也算不错的了,没有想到回到汕头一看冕哥的一传,才知道自己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这么多年下来,冕哥的一传在我所接触的排球爱好者中一直都是数一数二的。

文中所提的《蔡斌时代的中国女排技战术体系初探——以2009年8月9日中巴之战为例》是老猪上篇的博文,主要是按照结构主义的方法进行封闭式个案研究,注重共时性;而冕哥所采用的可以说是宏观历史研究方法,更注重历时性,两篇文章可以说具有互补性。

此文启发我从排球史的角度去看问题,而很多问题一旦被放置到历史文本中时,我们就能从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中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

正文:

其实我觉得包括二-主-副和二-副-主的各种阵型,均有其优缺点。

现代排球的战术思想正往简单实用的趋势发展,尽量规避各种由于追求复杂的技战术而造成的场上混乱和漏洞,从而达到整体攻防速度和流畅性的最优化。

巴西女排无疑是这一战术思想的典型代表和贯彻者,然而必须注意到这一最优化阵型是建立在巴西女排这批队员过人的排球素养之上的。

  

这里讲到的排球素养,并不是指广为人知的弹跳和力量两项指标,而是指身体机能(包括速度、滞空、反应等)、技术全面性、更重要的是排球智商等的综合能力指标。

造成这种观念(指国内球员和观众)和现实(指现代排球发展趋势)的分歧,应该从近当代排球战术思想的演变谈起。

从我能了解的历史算起,近当代排球的战术思想演化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东洋魔女”日本女排和“五连冠”时期的中国女排为代表,属于技术流的打法,团队战术配合的作用高于个人能力,当然这也符合中日女排较之欧美女排身体素质相对逊色的特点(郎平的个例除外);第二阶段以古巴女排的崛起及“八连冠”为标志,同为代表的还有前苏联及后来的俄罗斯女排,为强调个人身体素质和打球星牌的时代,这一阶段涌现了许多至今仍被球迷津津乐道的欧美球星(如古巴一群橡胶女,俄罗斯三架马车和加莫娃等);第三阶段则为现代排球,特点如上所述,在强调整体攻防速度和平衡前提下,根据队伍既定的(以简单实用为原则的)技战术体系来选择队员,而非根据球星的个人能力来设计战术体系,这一阶段的代表则是巴西女排和意大利女排。

这三个阶段的代表打法风格迥异,区分甚易。

  

再来看看以上提到这些代表球队的现状。

先看日本女排,显然日本的球员和观众还沉浸在第一阶段日本女排称霸排坛的光环之中,无论是技战术还是思想上。

日本女排至今仍以其复杂的眼花缭乱的战术攻著称,其二传能力上佳,全队防守能力超群,这是典型的技术流打法。

在国民思想上的体现更为明显,日本媒体至今仍在自欺欺人地叫嚣“日本女排有实力进前三”、“日本队打得好可以战胜任何球队”等口号。

近年来,日本队教练也意识到球队打法已经落后,引进了一些高大队员,这些队员成为了球队的得分手,但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日本女排的整体性打法,因此近年日本女排一直徘徊在世界排坛的二流中游。

综上所述,日本女排目前处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结合期。

  

再看中国女排,同日本女排一样,由于亚洲队身体素质上的局限,中国队也无法摆脱在第二阶段中成绩滑坡的尴尬。

但中国排球在跟进世界潮流的步伐上还是比日本快了一步,这首先体现在队员的培养和选拔上,副攻身材的高大化(先有吴咏梅、王怡,后有赵蕊蕊、薛明等),近年来还有主攻高大化的趋势。

因此在近二十年和日本队的对垒中,中国女排的网上优势显露无遗,然而和欧美球员比起来,中国球员身体素质的提高还是小巫见大巫。

在郎平执教时代,球员配备为技巧型主攻+全面型副攻+保障型接应,基本上还是第一阶段的思路,这支队伍在对阵第二阶段霸主古巴队时鲜有胜机,而对俄罗斯队却屡屡占到便宜。

陈忠和时代前期,配备为彪悍型主攻+全面型副攻(一高一快)+保障型接应,由于陈的非常规出牌,这支女排跨越式地处于第一阶段结合第三阶段(在现在看来),成为现代排坛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陈忠和时代后期,由于引进王一梅和一批高妹副攻,中国女排转型为第二阶段结合第三阶段。

个人认为,这样的改革在战术思想上有所进步,女排成绩的滑坡最主要症结在于自身队伍老化和伤病及第三阶段列强实力的提升。

蔡斌新组建的这支球队,其目标明确,便是紧跟第三阶段的潮流(蔡斌本人甚是推崇巴西队的打法),然而如本文开头所述,最优化的阵型必须配以具有足够排球素养的球员才能奏效。

显然,这一批球员并没有达到要求(这一点在下文详细讨论),使得中国女排在完全摒弃了第一阶段特点的同时,蜕变为一支第二阶段特点的球队。

从国民思想上也有所反映:

老球迷津津乐道的仍是老女排技术全面、作风好等品质,这既说明他们仍停留在第一阶段的评判标准,也说明在现在的中国女排身上这些特点已经荡然无存(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向前看);普通球迷在看惯了第二阶段霸主古巴和俄罗斯女排的暴扣后,也渐渐接受了这种品味,这从观众眼中的最受欢迎球员经常是王一梅可以得到映证(也符合现代中国社会功利化和个人主义的特点);而资深球迷则深切感受到目前世界排坛最新潮流的冲击,因此总觉得目前蔡斌带领的这支中国女排打法别扭,不乐意接受。

综上所述,中国女排目前处在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转变期。

  

顺便看看第二、三阶段几只代表队伍的现状。

第二阶段的代表古巴、俄罗斯队的战术思想已不为世界各队推崇,球队实力和成绩也出现滑坡,不过老牌劲旅仍经常在世界大赛中灵光一现,取得不俗成绩。

第三阶段的代表巴西、意大利队情况各不相同:

前者崛起于第二阶段前期,却一直被两强压制,在第三阶段前期(即陈忠和时代前期),又被中国队压制,直到北京奥运周期才最终翻身,巴西队打法保持一贯,可以说是第三阶段战术思想的始作俑者;后者则是第三阶段的后起之秀,主要得益于其高水平国内排球联赛,使得最先进的排球思想和打法在意大利得到广泛传播和有效贯彻。

  

明确了现代排球战术思想的发展潮流,再回过头来看看中国女排存在的问题。

继续本文最开始的观点,我觉得中国女排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战术思想不对,战术体系不先进,蔡斌紧跟第三阶段潮流的指导思想是进步的,困难在于球员的综合排球素养跟不上这样的战术体系的要求。

具体来讲,技术问题有三方面:

一是主攻+自由人的三人接发球体系能力不足,在一传稳定性和防守应变能力上都有所欠缺,尤其是自由人的能力;二是王一梅的速度问题(引用文章有讨论);三是二传的能力问题(引用文章也有讨论),这一点我认为是最关键的。

  

从根本上说,这些能力不足问题,揭示了中国运动员培养机制上的缺陷:

中国运动员从小便长期接受封闭且艰苦的专业训练,大部分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常规义务教育,更不用说高等教育(很多是退役后才补上大学),而且优秀运动员往往要背负沉重的身心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球员的能动性和自我调整能力在常年压抑下往往丧失。

而在排球这项不仅靠比拼实力,更是斗智斗勇的运动中,场上发挥很容易受到影响,这就要求球员无论在技术上和思想上都有良好且迅速的适应和调整能力。

而这一批队员的身体素质上来了,排球智商却没有跟上。

常年模式化训练的弊病,便是球员不愿意或者丧失能力去学习新技术(造成技术不全面),而在场上遇到困难时则无法迅速做出判断进而调整技战术,甚至在落后时心理容易崩溃。

曾执教美国女排的郎平就多次提到,美国队最大的优点是打比赛心态好,而且队员贯彻教练意图十分到位,更重要的是,队员能自己根据场上形势迅速做出技战术的调整。

“美国队第一局和第五局可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队伍”,郎平的一席话值得我们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