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非选择题三遗传变异与育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405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非选择题三遗传变异与育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非选择题三遗传变异与育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非选择题三遗传变异与育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非选择题三遗传变异与育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非选择题三遗传变异与育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非选择题三遗传变异与育种.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非选择题三遗传变异与育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非选择题三遗传变异与育种.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非选择题三遗传变异与育种.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非选择题三遗传变异与育种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新高考)非选择题(三)遗传、变异与育种

1.小鼠的生理生化指标及其调控机制与人类相同或相似,且其繁殖能力强,生殖周期短,因此小鼠成为最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遗传学家在两个纯种小鼠品系中均发现了尾巴变短的隐性突变个体,请设计一个交配实验,通过一次交配确定两个品系中的突变个体是否发生了相同基因的突变(要求:

写出交配组合和预期结果)。

(2)小鼠的弯曲尾(B)对正常尾(b)为显性,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遗传学家将一个DNA片段导入弯曲尾雌鼠的体细胞中,通过DNA重组和克隆技术获得一只转基因正常尾小鼠。

遗传学家认为该DNA片段插到小鼠染色体上的位置有4种可能(如图)。

为确定具体的插入位置,进行了相应的杂交实验(不考虑交叉互换)。

说明:

a.插入的DNA片段本身不控制具体的性状;

b.小鼠体内存在该DNA片段时,B基因不表达,即该DNA片段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正常尾,b基因的表达不受影响

c.若小鼠的受精卵无控制尾形的基因(B、b),将导致胚胎致死。

实验方案:

让该转基因正常尾雌性小鼠与非转基因正常尾雄鼠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子代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弯曲尾雄鼠=,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2种可能;

②若子代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弯曲尾雄鼠=1︰0︰1︰0,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种可能。

2.大豆花叶病毒会严重降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科研人员筛选出了A、B、C三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的纯合品系,并对抗性遗传方式进行了研究。

杂交组合

F1

F1自交得F2

抗病

感病

抗病

感病

A×感病

12

0

116

42

B×感病

13

0

95

36

C×感病

9

0

99

34

(1)利用三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的纯合品系进行杂交实验,测得后代的表现型数量结果如表。

据表分析,抗病性状均为性性状,三组杂交组合的F2表现型的比例均接近。

(2)为探究不同抗性基因位点之间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图1所示杂交实验。

①据实验一分析,品系B和品系C的抗性基因至少位于对同源染色体上,F2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种,抗病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②据实验二推测,从位置关系上看,品系A和品系B的抗性基因可能是或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

(3)科研人员利用S序列(某染色体特定位置的标记物,不同品系中S序列长度不同)进一步确定A、B两品系抗性基因的位置关系。

①利用引物扩增A品系、感病品系、两者杂交得到的F1和F1自交得到的F2若干个体中的S序列,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

据图分析,推测A品系抗性基因与S序列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依据是。

②同一条染色体的基因间距离越近,发生交叉互换的概率越低。

科研人员分别测定了A品系抗性基因和S序列、B品系抗性基因和S序列之间的交换概率。

若结果不同,则说明。

3.某种植物花瓣色素的合成途径如图所示。

已知酶①的合成受等位基因A/a中A基因的控制,酶②的合成受等位基因B/b中b基因的控制,酶③的合成受等位基因D或d的控制,上述三对基因独立遗传。

酶①和酶③对白色底物的利用能力相同,且蓝色和黄色同时存在时花瓣表现为绿色,蓝色和红色同时存在时花瓣表现为紫色。

(1)已知任意黄花植株自交均无法得到蓝花子代,推测酶③的合成受__________(填“基因D”或“基因d)的控制,原因是___________。

若某植株自交得到的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花:

黄花:

紫花:

红花=9:

3:

3:

1,则该亲本植株的表现型及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

(2)假设另外一对独立遗传的基因E/e中E基因控制合成酶④,酶④与酶①的功能相同,但酶④存在时,酶③不能发挥作用。

结合现有结论,在考虑基因E/e的情况下,植物种群中纯合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最多有_________种。

选取基因型为AAbbDDEE和AAbbddee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F2中红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

4.某昆虫灰体和黑体、红眼和白眼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

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杂交编号及亲本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Ⅰ(红眼♀×白眼♂)

F11红眼♂:

1红眼♀:

1白眼♂:

白眼♀

Ⅰ(黑体红眼♀×灰体白眼♂)

F11灰体红眼♂:

1灰体红眼♀:

1灰体白眼♂:

1灰体白眼♀

F26灰体红眼♂:

12灰体红眼♀:

18灰体白眼♂:

9灰体白眼♀

2黑体红眼:

4黑体红眼♀

6黑体白眼♂:

3黑体白眼♀

注:

F2由杂交Ⅱ中的F1随机交配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杂交Ⅰ的F1中选择红眼雌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

红眼♀:

白眼♂=1:

1:

1。

该子代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不为3:

1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可推知白眼由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2)杂交Ⅱ中的雌性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F2灰体红眼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3有__________________种表现型,F3中灰体红眼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杂交Ⅲ的F2中选择合适个体,用简便方法验证杂交Ⅱ的F1中的灰体红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用遗传图解表示。

5.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

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

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____。

(2)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

(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

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F1表现型是_________,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_________,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

6.家蚕为ZW型性別决定生物,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家蚕黑缟斑(S)对无斑(s)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上)、黄血(Y)对白血(y)为显性,幼蚕体色正常与体色透明(相关基因用T和t表示)为一对相对性状。

某实验室现有多种品系的纯种家蚕,请回答下列问题:

(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1)为探究家蚕斑纹基因与血色基因的遗传关系,让纯种黑缟斑黄血家蚕与纯种无斑白血家蚕进行杂交获得F1,再让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缟斑黄血家蚕︰无斑白血家蚕=3︰1。

这表明血色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幼蚕体色基因的遗传方式,让纯种幼蚕体色透明黑缟斑雄性个体与纯种幼蚕体色正常无斑雌性个体杂交(正交)得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幼蚕体色正常黑缟斑雄性︰幼蚕体色透明黑缟斑雌性=1︰1。

实验结果表明控制幼蚕体色的基因T、t位于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且幼蚕体色___________中为显性性状。

若进行反交获得F1,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则F2中出现幼蚕体色透明无斑雌蚕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家蚕中染色体片段缺失纯合子不能存活,染色体片段缺失杂合子能存活。

某次实验发现纯种黑缟斑家蚕与纯种无斑家蚕杂交后,F1中出现一只无斑雄蚕。

为探究此无斑雄蚕的产生是基因突变所致还是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设计的杂交实验思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论上当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可判断是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

7.如图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及X、Y染色体各区段示意图。

位于果蝇Ⅲ号染色体上的裂翅基因(D)对正常翅基因(d)为显性,裂翅基因纯合致死。

假定每对亲本产生的子代总数相等且足够多,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对裂翅果蝇交配产生的子代数目占一对正常翅果蝇交配产生子代数目的__________;将多只裂翅和正常翅果蝇放入饲养瓶中,随机交配多代,子代裂翅比例将会_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为保存该致死基因,摩尔根的学生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

用另一致死基因来“平衡”。

黏胶眼基因(G)和正常眼基因(g)是位于Ⅲ号染色体上的另一对等位基因,黏胶眼基因纯合致死。

现有①裂翅正常眼、②正常翅黏胶眼、③正常翅正常眼三种果蝇品系,应选择品系____________(填序号)交配,在F1中选出表现型为裂翅黏胶眼的果蝇并相互交配,F2中裂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3)果蝇的腿部有斑纹对无斑纹是显性,由性染色体上的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合雌雄果蝇若干,欲通过杂交实验确定该对基因位于1区段还是2区段,请写出最简便的杂交方案及预期结果。

杂交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对基因位于1区段;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对基因位于2区段。

8.先天性夜盲症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X染色体上的A基因编码视杆细胞的钙通道蛋白,若该基因突变则导致视杆细胞释放谷氨酸(神经递质)减少,引起“静止性夜盲症”;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编码的是谷氨酸受体蛋白,该基因突变则使人患“进行性夜盲症”。

如图甲、乙两个家族分别出现了上述两种不同类型的夜盲症,且两家族成员之间不含另外一个家族的致病基因。

根据家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家族出现的是_________夜育症,甲、乙两个家族所患夜盲症的遗传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家族Ⅲ-1与乙家族Ⅲ-2结婚,所生孩子患夜盲症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

产前诊断是预防遗传病的有效手段,甲家族Ⅲ-2与乙家族Ⅲ-4结婚,______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对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进行筛查,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天性夜盲症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9.水稻的雄性不育株是野生型水稻的隐性突变体(正常基因M突变为m)。

雄性不育株不能产生可育花粉,但能产生正常雌配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的花为两性花,自花受粉并结种子。

在杂交育种时,雄性不育株的优点是无需进行________,大大减轻了杂交操作的工作量。

(2)我国科研人员将紧密连锁不发生交换的三个基因M、P和R(P是与花粉代谢有关的基因,R为红色荧光蛋白基因)与T质粒连接,构建_________,通过_________法转入水稻雄性不育株细胞中,获得转基因植株,如图所示。

(3)向雄性不育株转入M基因的目的是让转基因植株_________。

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雄性不育株为__________荧光植株,由无荧光植株和红色荧光植株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分析,P基因的功能是__________。

(4)雄性不育株不能通过自交将雄性不育的特性传递给它的子代,而育种工作者构建出的转基因植株的特点是________。

(5)以转基因植株自交产生的雄性不育植株为母本,以其他水稻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杂交稻。

转基因植株中的M、P和R基因不会随着这种杂交稻的花粉扩散,这是由于转基因植株_____________,因此保证了雄性不育株和杂交稻不含M、P和R基因。

10.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意义重大。

油菜的杂种一代会出现杂种优势(产量等性状优于双亲),但这种优势无法在自交后代中保持。

杂种优势的利用可显著提高油菜籽的产量。

(1)油菜具有两性花,去雄是杂交的关键步骤,但人工去雄耗时费力,在生产上不具备可操作性。

我国学者发现了油菜雄性不育突变株(雄蕊异常,肉眼可辨),利用该突变株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

①由杂交一结果推测,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

在杂交二中,雄性不育为_________性性状。

②杂交一与杂交二的F1表现型不同的原因是育性性状由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3个基因(A1、A2、A3)决定。

品系1、雄性不育株、品系3的基因型分别为A1A1、A2A2、A3A3。

根据杂交一、二的结果,判断A1、A2、A3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_。

(2)利用上述基因间的关系,可大量制备兼具品系1、3优良性状的油菜杂交种子(YF1),供农业生产使用,主要过程如下:

①经过图中虚线框内的杂交后,可将品系3的优良性状与_________性状整合在同一植株上,该植株所结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

②将上述种子种成母本行,将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品系种成父本行,用于制备YF1。

③为制备YF1,油菜刚开花时应拔除母本行中具有某育性性状的植株。

否则,得到的种子给农户种植后,会导致油菜籽减产,其原因是________。

(3)上述辨别并拔除特定植株的操作只能在油菜刚开花时(散粉前)完成,供操作的时间短,还有因辨别失误而漏拔的可能。

有人设想:

“利用某一直观的相对性状在油菜开花前推断植株的育性”,请用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E、e)及其与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展示这一设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

(1)交配组合:

让两个品系中尾巴变短的突变型个体相互交配。

预期结果:

若后代尾巴全为正常,则这两个品系中的突变个体发生了不同基因的突变;若后代尾巴全部变短,则这两个品系中的突变个体发生了相同基因的突变

(2)①2︰0︰1︰0

②4

解析:

(1)要确定两个品系中的隐性突变个体是否发生了相同基因的突变,可让两个品系中的突变型个体相互交配,若由相同的基因突变所致,则交配后代均为突变性状,否则由不同的基因突变所致。

(2)如果是第1种可能,让该转基因正常尾雌性小鼠(XBXb)与非转基因正常尾雄性小鼠(XbY)杂交,后代中一半的个体含有该DNA片段,一半的个体不含有,该DNA片段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正常尾,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弯曲尾雄鼠=3︰1︰3︰1。

如果是第2种可能,该DNA片段插入后破坏了基因B,让该转基因正常尾雌性小鼠(XBXb)与非转基因正常尾雄性小鼠(XbY)杂交,小鼠的受精卵无控制尾形的基因(B、b)将导致胚胎致死,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弯曲尾雄鼠=2︰0︰1︰0。

如果是第3种可能,该DNA片段插入后,其所在染色体与B基因所在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分离,故该DNA片段不会影响后代的表现型,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

弯曲尾雄鼠=1︰1︰1︰1。

如果是第4种可能,该DNA片段插到B基因所在染色体且不破坏基因B,使基因B不表达,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弯曲尾雄鼠=1︰0︰1︰0。

2.答案:

(1)显3︰1(或1︰3)

(2)①两81/5

②同一个位点的基因突变

(3)①F2所有抗病个体均有A品系的S序列条带

②A、B两商品系的抗性基因是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

解析:

(1)A、B、C都为抗病品系,分析表中杂交组合,分别与感病品种杂交,F1都表现为抗病,F1自交后代出现感病,则抗病为显性性状。

计算可知,三组杂交组合的F2中性状分离比都接近3︰1(或1︰3)。

(2)①分析实验一,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1,为9︰3︰3︰1的变式,推断控制抗性的基因至少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其他可能存在的纯合基因,设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为A/a、B/b,则F2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8种:

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抗病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15=1/5。

②分析实验二,品系A和B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都表现为抗病,则品系A和品系B的抗性基因可能是同一个位点的基因突变或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

(3)①分析图2,A品系和感病品系杂交所得后代F1中有A品系的S序列条带,F2中的抗病个体4、5、6、8、9都含有A品系的S序列条带,3和F2中的感病个体7,10都不含A品系的S序列条带。

由此推断A品系的S序列条带和其抗性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②据上面

(2)小题②推断,A品系和B品系的抗性基因可能是同一个基因突变而来,也可能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不同基因突变而来。

若A品系抗性基因和S序列、B品系抗性基因和S序列之间的交换频率不同,说明A品系的抗性基因与B品系的抗性基因不是同一基因突变而来,进而说明A、B品系抗性基因是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

3.答案:

(1)基因D;若基因d控制合成酶③,那么黄花植株可能存在基因型为AaB_Dd的个体,其自交可得到基因型为aa__dd的个体表现为蓝花,这与实验结果不符,所以控制酶③合成的是基因D;绿花、AABbDd

(2)5;13/16

解析:

(1)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若基因d控制合成酶③,那么黄花植株可能存在基因型为AaB_Dd的个体,其自交可得到基因型为aa__dd的个体,表现为蓝花,这与实验结果不符,所以控制酶③合成的是基因D。

据题干信息可知,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某植株自交得到的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花:

黄花:

紫花:

红花=9:

3:

3:

1,无白花和蓝花,则该植株控制酶①合成的基因型应为AA,否则子代会出现基因型为aa的个体,会出现白花、蓝花植株;再根据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

3:

3:

1,可推测该植榤的基因型为AABbDd,表现为绿花。

(2)假设另外一对独立遗传的基因E/e中E基因控制合成酶④,酶④与酶①功能相同,但酶④存在时,酶③不能发挥作用,在考虑基因E/e的情况下,植物种群中纯合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包括AAbbddee、AAbbddEE、AAbbDDEE、aabbddEE和aabbDDEE,最多有5种。

基因型为AAbbDDEE和AAbbddee的植株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为AAbbDdEe,F1自交得F2,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_E_、AAbbdd__,基因型为AAbbD_E_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4)×(3/4)=9/16,基因型为AAbbdd__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F2中红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9/1+1/4=13/16。

4.答案:

(1)红眼雌性个体中B基因纯合致死;X

(2)aaXBXb;6;16/27

(3)如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伴性遗传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考查了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素养。

(1)从杂交Ⅰ的F1中选择红眼雌雄个体杂交,子代出现白眼说明白眼为隐性性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

红眼♀:

白眼♂=1:

1:

1,说明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有雌性个体致死现象出现,死亡的为红眼純合雌性个体,因此该子代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不为3:

1的原因是红眼雌性个体中B基因纯合致死。

(2)杂交Ⅱ中的F1都是灰体,F2雌性中灰体(12+9):

黑体(4+3)=3:

1,雄性中灰体(6+18):

黑体(2+6)=3:

1,说明灰体为显性性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

F2灰体红眼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

1/3AAXBXb、2/3AaXBXb和1/3AAXBY、2/3AaXBY,F3中AA:

Aa:

aa=4:

4:

1,XBXb:

XBY:

XbY=1:

1:

1,所以F3的表现型有2×3=6(种),其中灰体红眼个体所占比例为(8/9)×(2/3)=16/27。

(3)已知杂交Ⅱ的F1中的灰体红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验证其基因型最简便的方法是让其与基因型为aaXbXb的个体测交,而杂交Ⅱ的F2中有黑体白眼雌性个体(aaXbXb),具体遗传图解见答案。

5.答案:

(1)

;紫眼基因

(2)0;

(3)红眼灰体;红眼灰体:

红眼黑檀体:

白眼灰体:

白眼黑檀体=9:

3:

3:

1;红眼/白眼;红眼雌蝇:

红眼雄蝇:

白眼雄蝇=2:

1:

1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根据题意,图中出现的基因均为隐性基因。

翅形基因用Dp/dp表示,眼形基因用Ru/ru表示。

同学甲用翅外展(dp)粗糙眼(ru)果蝇dpdpruru与野生型纯合子DpDpRuRu杂交,F1基因型为DpdpRuru,F2中翅外展正常眼dpdpRu_出现的概率为

×

=

;由于紫眼基因与翅外展基因都位于2号染色体上,故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

(2)同学乙用焦刚毛(sn)白眼(w)雄蝇(XsnwY)与野生型纯合子雌蝇(XSnWXSnW)杂交,子代雄蝇全为直刚毛红眼(XSnWY)。

若进行反交,即XsnwXsnw×XSnWY,后代所有雌蝇均为红眼,所有雄蝇均为白眼,概率各占

(3)为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的实验可用如下图解表示:

验证伴性遗传时,要分析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即红眼/白眼,F2中红眼雌蝇(XWX-):

红眼雄蝇(XWY):

白眼雄蝇(XWY)=2:

1:

1。

6.答案:

(1)2号常染色体上;

(2)Z;体色正常;1/16;

(3)让此无斑雄蚕与纯合黑缟斑雌蚕杂交得F1,再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观察F2中黑缟斑与无斑个体比例;F2中黑缟斑个体:

无斑个体=4:

1

解析:

(1)纯种黑缟斑黄血家蚕与纯种无斑白血家蚕进行杂交获得F1,再让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缟斑黄血家蚕:

无斑白血家蚕=3:

1,这说明F1中雌、雄个体均产生2种配子,表明家蚕血色基因与斑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即2号常染色体上。

(2)让纯种幼蚕体色透明黑缟斑雄性个体与纯种幼蚕体色正常无斑雌性个体杂交得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幼蚕体色正常黑缟斑雄性:

幼蚕体色透明黑缟斑雌性=1:

1,F1性状出现性别差异,表明控制幼蚕体色的基因T、t位于Z染色体上,根据F1中雄性幼蚕表现为体色正常,可知体色正常为显性性状。

若进行反交,即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ssZTZT和SSZtW,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SsZTZt和SsZTW,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F2中出现幼蚕体色透明无斑雌蚕(ssZtW)的概率为(l/4)×(1/4)=1/16。

(3)若此无斑雄蚕的产生是基因突变所致,则此无斑雄蚕的基因型为ss,其与纯合黑缟斑雌蚕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Ss,再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F2中黑缟斑个体:

无斑个体=3:

1;若此无斑雄蚕的产生是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此无斑雄蚕的基因型为s_,其与纯合黑缟斑雌蚕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Ss和S_,再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F2中不能存活的概率为1/16,故F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