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第一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352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第一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马克思第一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马克思第一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马克思第一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马克思第一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第一章.docx

《马克思第一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第一章.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第一章.docx

马克思第一章

4、主张“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相对主义

D、不可知主义

答案:

A

6、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答案:

D

8、“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B、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C、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答案:

D

9、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一般认为()

A、某种具体物质形态是世界的本原

B、某种物质结构是世界的本原

C、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是世界的本原

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答案:

A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答案:

C

14、马克思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在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上()

A、基本一致

B、截然相反

C、完全一致

D、相互统一

答案:

B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

A、马克思创立的

B、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的

C、人类认识发展的顶峰

D、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答案:

D

19、旧唯物主义关于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是()

A、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B、抹煞意识的能动性

C、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D、有时承认、有时抹煞意识的能动性

答案:

B

20、哲学史上的二元论主张世界有两个各自独立的本原,它是()

A、介乎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一个独立中间派别

B、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

C、超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D、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后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答案:

D

2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A、是否整体性地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变化

答案:

C

24、比尔·盖茨认为“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

”从哲学角度看,创意的“裂变效应”体现了()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正确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答案:

B

26、某贫困县政府斥巨资搬运了一块重达369吨的“神石”,说是要借此“时”来运转。

借“神石”求“时”来运转,从世界观层面上看,这一做法()

A、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B、把人的主观精神依赖于客观事物

C、认为物质与精神是彼此孤立永恒不变的

D、把现实的物质世界看作客观精神的外化

答案:

D

29、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是()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哲学物质范畴可以取代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

D、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答案:

B

33、时间具有一维性,这是指它的()

A、可变性

B、无限性

C、不可逆性

D、连续性

答案:

C

3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党根据时代的变化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等新的理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这体现了()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B、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C、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答案:

A

39、事物的量表明()

A、量与事物是不能分开的

B、事物与量是各自独立的

C、量与事物直接同一

D、世界上存在纯粹的量

答案:

A

41、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A、表现为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限[U2]性部分质变

B、就是单纯的量变

C、就是根本质变

D、量变也就是质变,质变也就是量变

答案:

A

47、承认条件是复杂可变的观点是()的观点

A、形而上学

B、唯心主义

C、相对主义

D、辩证法

答案:

D

48、条件是可变的表明()

A、人们可以随意地改变条件

B、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C、条件的改变完全是主观想象的结果

D、条件对于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无关紧要的

答案:

B

52、偶然性是由事物的()+

A、根本矛盾决定的

B、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决定的

C、次要矛盾决定的

D、主要矛盾决定的

答案:

B

53、总趋向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但现实尚无实现的条件是()

A、不存在的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不可能性

答案:

C

54、现实性是指()

A、与过去的存在无关的结果

B、一切事物、现象的实际存在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

C、个别事实和现象的实际存在

D、是事物和现象的总和

答案:

B

55、区别事物质变和量变的根本标志是()

A、量变不显著,质变显著

B、量变渐进,质变突然

C、量变限于度的范围,质变超出度的范围

D、量变决定于数量,质变决定于属性

答案:

C

59、矛盾的转化()

A、是向任何一个方向的转化

B、是受同一性制约的

C、是由坏向好的方面转化

D、是由低级向高级方面转化

答案:

B

60、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本质,主要是由()

A、矛盾的客观性决定的

B、主要矛盾决定的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外部矛盾决定的

答案:

C

62、矛盾的同一性就是绝对的自身等同的观点是()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均衡沦的观点

D、循环论的观点

答案:

B

63、2010年10月10日,3个“10”相连,寓意十全十美。

而老黄历也把这一日标注为“黄道吉日”。

这种将三“10”与黄道吉日的联系()

A、是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B、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C、是事物间的普遍联系

D、肯定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答案:

B

64、事物的现象是指事物的()

A、量

B、非根本的性质

C、偶然性

D、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答案:

D

65、错觉是()

A、对假象的客观反映

B、本质的外部表现

C、本质的歪曲表现

D、人的感觉造成的一种认识

答案:

D

66、哲学的党性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

B、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

答案:

B

6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案:

D

69、2010年10月6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二号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这说明()

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C、人的意识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的特点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达到既定的目标

答案:

B

70、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A、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

C、一切创造性的活动

D、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答案:

B

7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答案:

D

72、唯物辩证法所讲的否定方面是()

A、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B、事物中错误的方面

C、代表旧事物的方面

D、事物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

答案:

A

73、()既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答案:

B

75、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是()

A、物质

B、运动

C、精神

D、实践

答案:

D

77、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的内容

答案:

D

78、下列说法是世界观的是()

A、闻鸡起舞

B、小李早上5点起床

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太阳东升西落

答案:

C

79、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答案:

C

81、“花开花落各有时”,但是人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达到“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秋来不相关”,这表明()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外因对事物变化能起决定作用

C、规律是可以利用和改变的

D、人们可以利用客观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答案:

D

1、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A、生产实践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实验

D、教育工作

E、管理工作

答案:

A,B,C

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不同点是()

A、自然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而社会规律难以捉摸

B、自然规律只要具备条件就会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

C、自然规律是由客观力量决定的,而社会规律则是由人们的主观动机决定的

D、自然规律存在于自然界,而社会规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存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

E、自然规律是自发实现的,社会规律要通过人们的有意识活动才能实现

答案:

B,D,E

4、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的态度应该是()

A、认识其错误的本质

B、揭示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C、全盘抛弃

D、批判地吸取其合理的因素

E、与其融为一体

答案:

A,B,D

6、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唯心主义依然存在,这是因为()

A、唯心主义是正确的

B、唯心主义还有欺骗性

C、唯心主义有其产生的根据

D、唯心主义有一定的合理成分

E、人的认识总是有一定局限性的,难免发生错误

答案:

B,C,D,E

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这是因为()

A、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以及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它是“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C、它为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D、它不断地吸取科学发展的新成果

E、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

A,C,D,E

8、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其性质属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有()

A、自由和必然

B、真理和客观规律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D、理论和实际

E、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

答案:

A,B,D,E

9、下列情况属于形而上学的是()

A、凡事一刀切

B、否定一切、肯定一切

C、形式主义

D、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E、同中见同、异中见异

答案:

A,B,C,D,E

1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的哲学派别有()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E、可知论

答案:

A,B

1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家把原子理解为()

A、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

B、是不变的

C、没有广延性

D、是不可分割的

E、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答案:

A,B,C,D,E

13、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这是因为()

A、实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

B、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C、实践构成了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

D、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

E、实践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

答案:

A,B,C,D,E

16、下列哪些命题或论断没有正确地表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B、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C、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是绝对的,因此不存在静止

D、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E、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答案:

B,C,D

17、恩格斯说: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E、联系也可以是人为的

答案:

A,B,C,D

18、社会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存在形态,这是因为()

A、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它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C、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

D、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E、人与人结成的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答案:

A,B,C,D,E

19、意识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主要经历了()

A、由语言到思维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C、由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到生命物质的刺激感应性

D、由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E、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答案:

C,D,E

20、意识的产生是()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绝对精神的外化

C、社会的产物

D、大脑的分泌物

E、劳动的产物

答案:

A,C,E

22、下面所列属于意识范畴的是()

A、规律

B、原则

C、方案

D、人脑

E、计划

答案:

B,C,E

23、造成意识主观性的差异是()

A、人的先天因素的差异

B、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差异

C、人的实践经验的差异

D、意识的对象的差异

E、人们的风俗习惯的不同

答案:

A,B,C,D,E

28、下列说法哪些属于掌握适度原则()

A、注意分寸

B、把握火候

C、物极必反

D、老虎屁股摸不得

E、适可而止

答案:

A,B,C,E

29、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

A、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D、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

E、矛盾的内因与外因之分

答案:

A,C

30、量变引起质变的基本形式的复杂性表现为()

A、事物数量的增减

B、连续性的中断

C、突破事物度的变化,或没有突破事物度的变化

D、事物的构成成分的排列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

E、对抗与非对抗

答案:

A,D

31、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

A、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B、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C、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D、客观联系与人为想象的联系

E、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

答案:

A,B,C,E

32、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答案:

A,B,D,E

35、矛盾的普遍性认为()

A、矛盾处处都有

B、矛盾时时存在

C、认识事物就是要认识矛盾

D、矛盾即是事物,即是过程

E、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

答案:

A,B,C,D,E

38、割裂予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

A、强调同一,否认斗争

B、片面强调斗争性,主张“斗争哲学”

C、否认联系

D、只注意联合,一团和气

E、调和矛盾

答案:

A,B,C,D,E

43、下列命题中属于辩证否定观的有()

A、白马非马

B、锦上添花

C、全盘西化

D、推陈出新

E、洋为中用

答案:

D,E

44、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答案:

C,D,E

45、否定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会导致()

A、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B、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C、神学目的论

D、宿命论

E、循环论

答案:

B,C,D,E

47、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纯粹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样的观点()

A、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B、是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C、会导致唯心主义的宿命论

D、歪曲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E、实际上是把偶然性当作了必然性,把必然性降低为偶然性

答案:

B,C,D,E

48、下列各项哪些属于不可能性()

A、社会主义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

B、制造永动机

C、石头变小鸡

D、新事物必然层出不穷

E、人类社会会倒退到原始社会

答案:

B,C,E

50、在看待事物的否定时,形而上学认为()

A、否定是外部力量作用引起的

B、否定是带有偶然性的

C、否定的结果是死亡和虚无

D、否定与肯定是绝对对立的

E、否定是任意的否定

答案:

A,B,C,D,E

51、系统论的观点深化了辩证法关于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观点。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

A、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离不开整体

B、整体是按一定联系或关系将部分结合在一起的

C、整体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是部分的总和

D、整体对部分起支配、决定作用

E、部分的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变化

答案:

A,B,D,E

52、下列各项哪些体现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道理()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纲举目张

C、量体裁衣

D、因材施教

E、对症下药

答案:

C,D,E

53、下列各项哪些属于非爆发式飞跃()

A、事物的进化

B、十月革命

C、世界观的转变

D、地震爆发

E、社会风气的形成

答案:

A,C,E

54、新事物之所以能够战胜旧事物,这是因为它是()

A、后产生的事物

B、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产力

C、新事物优于旧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

D、新事物产生时其力量就强大

E、新事物比旧事物更完善

答案:

B,C

55、脱离了人体的手就变成了没有生气的、死的东西,这是()

A、形而上学片面、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系统论观点

E、部分受整体决定和制约的观点

答案:

B,D,E

5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表明()

A、斗争本身就是发展

B、矛盾斗争越激烈,越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C、只有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D、只有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

E、矛盾双方得到调和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答案:

C,D

57、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循环论

B、诡辩论

C、激变论

D、直线论

E、庸俗进化论

答案:

A,D

58、下列各项哪些表现了现象和本质的统一()

A、现象就是本质,本质就是现象

B、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

C、任何本质都是现象的本质,本质离不开现象

D、任何现象都要通过本质表现出来

E、任何现象都要表现本质,不表现本质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答案:

B,C,E

5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有()

A、它们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B、它们统一于社会实践

C、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D、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E、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答案:

A,B,C,D,E

60、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C、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

D、规律的客观性问题

E、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答案:

A,E

61、从意识产生的生理机制和本质来看()

A、意识是人脑的反射活动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人脑是意识的来源

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E、意识是人脑固有的

答案:

A,B,D

62、人的思想动机及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是()

A、人在社会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

B、社会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人的自觉活动对社会历史不起任何作用

D、人对社会发展规律是不可驾驭的

E、社会发展规律只有通过人的活动才能实现

答案:

A,B,E

63、规律的客观性表现为,它()

A、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不能被认识

C、不能被创造和消灭

D、不能被利用

E、违背它就要受到惩罚

答案:

A,C,E

64、列宁的物质定义的伟大意义在于()

A、回击了唯心主义的攻击,捍卫了唯物主义的哲学路线

B、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层面上,揭示了物质对意识的第一性和根源性

C、坚持物质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D、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克服了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E、指出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

A,B,C,D,E

65、关节点是()

A、度的两个端点

B、量变的范围

C、事物质的量的极限

D、不同性质事物的交错点

E、引起质变的数量界限

答案:

A,C,E

66、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E、事物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

答案:

D,E

67、意识是()

A、人脑的机能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人的头脑里固有的

D、有客观内容的

E、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答案:

A,B,D,E

68、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

A、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B、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E、肯定条件客观性和联系的条件性观点

答案:

C,E

69、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

A、学习和认识

B、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

C、文学艺术活动

D、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E、科学实验

答案:

B,D,E

70、人类社会是()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C、是某种神秘力量创造的

D、精神的产物

E、物质运动的一种存在形式

答案:

A,B,E

71、下列两项的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是()

A、有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

B、无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

C、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

D、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

E、既相对又绝对的同一性

答案:

C,D

72、矛盾的共性()

A、规定了事物的大致相同的内容

B、比矛盾的个性丰富和多变

C、包含了事物的本质和现象

D、规定了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内容

E、比矛盾的个性深刻、稳定和单一

答案:

D,E

73、关于强调矛盾的个性的表述有()

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B、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C、上帝不扔骰子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E、月印万川

答案:

B,D

74、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A、强调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原则

B、强调了事物发展的根本性原则

C、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D、就是客观地分析客观的情况

E、强调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原则

答案:

C,E

75、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在于()

A、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

C、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个人、自我生存意义上的特殊表现

D、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也必然不同

E、世界观包含着人生观

答案:

A,B,C,D,E

77、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可以表现为()

A、一个人的形体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