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的基本性能DY.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284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结构的基本性能DY.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钢结构的基本性能DY.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钢结构的基本性能DY.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钢结构的基本性能DY.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钢结构的基本性能DY.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结构的基本性能DY.docx

《钢结构的基本性能DY.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结构的基本性能DY.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结构的基本性能DY.docx

钢结构的基本性能DY

第一章钢结构的基本性能

钢结构的内在特性:

所用的原材料、所经受的一系列加工过程决定的。

外界作用:

各类荷载和气象环境对它的性能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钢结构所用钢材:

塑性较好,拉力作用下,应力—应变曲线有明显的屈服点和屈服平台,然后进入强化阶段。

钢结构设计准则:

屈服点作为钢材强度的极限,并把局部屈服作为承载能力的准则(薄腹梁不同)。

钢材塑性性能:

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利用的:

简支梁可以允许塑性在弯矩最大截面上发展;连续梁和框架的塑性设计方法,允许在结构中出现塑性铰以及继之而来的内力重分布。

这种利用塑性的设计方法已提到日程。

稳定问题:

一个突出的问题。

构件及其局部有受压的可能,在设计时就应考虑如何防止失稳。

有时,局部性的失稳还不是构件承载能力的极限,则可以不加防止,并对屈曲后强度加以利用。

建筑结构钢材有较好的韧性。

动力作用的重要结构采用钢结构。

但设计这类钢结构,还必须正确选用钢材,当荷载多次重复时,还应从计算、构造和施工几个方面来考虑疲劳问题。

钢材的韧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材质、板厚、受力状态、温度等都会对它有所影响。

钢结构曾经有过脆性断裂的事故,脆断一直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

1.1钢材的生产及其对材性的影响

建筑结构所用的钢材包括两大类:

热轧型钢和钢板(图1.1);冷成型(冷弯、冷冲、冷轧)的薄壁型钢和压型钢板(图1.2)。

图1.1热轧钢材

图1.2冷弯型钢

钢在熔炼炉中炼成后,先浇注成钢锭,然后经过多次辊轧才形成钢材。

冶炼、脱氧、辊轧等环节都对钢材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1.1.1钢的熔炼

冶炼按需要生产的钢号进行,它决定钢材的主要化学成分。

冶炼炉种不同,所得钢材也有差异。

平炉钢和氧气转炉钢,二者质量不相上下。

早期转炉钢都用空气吹炼,所含有害杂质多,尤其是含氮较多,使钢易脆,并对时效敏感。

转炉钢用氧气吹炼,大大改善质量。

如果吹入的氧气纯度高于99.5%,则钢材的综合性能优于平炉钢:

含氮量低,冲击韧性高20%~30%。

1.1.2钢的脱氧

钢的熔炼是把铁水中过多的碳和有害元素硫、磷加以氧化而脱去,不可避免有少量的铁也氧化,形成氧化铁(FeO),需要进行脱氧。

脱氧方法:

在钢液中加入和氧亲合力比铁高的锰、硅或铝。

脱氧的程度对钢材质量颇有影响。

锰是弱脱氧剂,脱氧很不充分。

钢液中还含有较多的FeO,浇注时FeO和碳相互作用,形成CO气体逸出,引起钢液的剧烈沸腾,称之为沸腾钢。

沸腾钢在钢锭模中冷却很快,气体只能逸出部分,夹杂有较多的FeO,冷却后有许多气泡[图l.3(a)]。

硅是较强脱氧剂,加入适量的硅(硅铁),脱氧即比较充分。

硅在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放出热量,使钢液冷却缓慢,气体大多可以逸出,所得钢锭称为镇静钢[图1.3(b)]。

这种钢锭在缓慢冷却和凝固过程中出现的晶粒多,晶粒上部形成较大缩孔,缩孔的孔壁有些氧化,在辊轧时不能焊合,必须先把钢锭头部切去。

切头后实得钢材仅为钢锭的80%~85%。

图l.3钢锭剖面

沸腾钢质量比镇静钢差,杂质多而组织欠均匀,气泡周围容易集中硫化物,形成硫偏析,组织也不够致密。

但沸腾钢生产周期短,消耗脱氧剂少,轧钢时切头很小,成品率高,因此成本低廉。

镇静钢性能优于沸腾钢:

易保证必要的冲击韧性,包括低温冲击和时效冲击。

静力作用下,屈服点比沸腾钢稍高。

沸腾钢易存在硫偏析,焊接结构中硫偏析可能引起热裂纹。

因此欧洲一些国家规定:

当不能避免在偏析区施焊时,不应采用非镇静钢。

英国焊接结构规定都用镇静钢或半镇静钢,沸腾钢只能用于厚度5mm以下个别情况。

半镇静钢是介于沸腾钢和镇静钢之间的钢材。

性能比沸腾钢好,价格比镇静钢便宜。

鉴别沸腾钢和镇静钢,可通过硅的含量来进行。

《碳素结构钢》(GB700-88)规定:

沸腾钢含硅量不超过0.07%,实际上常低于0.03%~0.07%;镇静钢含硅量在0.12%~0.30%间,实际下限常在0.15%~0.17%间;半镇静钢含硅量在上述二者之间,不超过0.17%,实际常不低于0.10%~0.12%。

GB700-88还规定,Q235钢分为A,B,C,D四级。

前二级可以是沸腾钢、半镇静钢或镇静钢,C级必须是镇静钢。

对冲击韧性(尤其是低温冲击韧性)要求高的重要结构,如寒冷地区的露天结构,钢材宜用以硅脱氧后再用铝补充脱氧的特殊镇静钢。

GB700-88所规定的Q235D钢,即属于特殊镇静钢,要求含有酸溶铝不少于0.015%(或全铝不少于0.020%)。

低合金结构钢要求-20oC或-40oC冲击韧性者,也有类似要求。

用铝进行补充脱氧,不仅进一步减少钢中的有害氧化物,而且能够细化晶粒。

这种钢比一般镇静钢具有更高的室温冲击韧性和更低的冷脆倾向性和时效倾向性。

冶金工厂承载运转特别繁重的硬钩吊车的吊车梁,采用这种钢材也比较合适。

当然,用铝脱氧也使钢材成本进一步提高。

图1.4给出化学成分(除硅外)十分接近的镇静钢板和沸腾钢板冲击韧性值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钢的含碳量为0.20%(钢液化验的数字,钢板化验为0.23%)。

曲线1的钢板厚10mm,为铝补充脱氧的镇静钢,脆性转变温度低达-60oC。

曲线2的钢板厚18mm,为沸腾钢,它的冲击韧性在室温下并不比镇静钢低多少,但在负温度下就相差悬殊,脆性转变温度为-10oC。

高强度低合金钢一般都是镇静钢,我国过去的普通低合金结构钢系列中也有半镇静钢,即18铌鉡,但GB1591-88中已改为18铌。

1.1.3钢的轧制

辊轧是型钢和钢板成型的工序,给钢材组织和性能很大影响。

辊轧有热轧和冷轧之分,以前者为主。

冷轧只用于生产小号型钢和薄板。

热轧可以破坏钢锭的铸造组织,细化钢材的晶粒(图1.5),并消除显微组织的缺陷。

浇注时形成的气泡、裂纹和疏松,可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焊合。

经过热轧后,钢材组织密实,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这种改善主要体现在沿轧制方向上,从而使钢材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各向同性体。

经过轧制之后,钢材内部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是硫化物和氧化物,还有硅酸盐)被压成薄片,出现分层(夹层)现象。

分层使钢材沿厚度方向受拉的性能大大恶化,并且有可能在焊缝收缩时出现层间撕裂(图1.6)。

焊缝收缩诱发的局部应变时常达到屈服点应变的数倍,比荷载引起的应变大得多。

对于型钢和扁钢,轧制形成的非各向同性并不引起什么问题,因为它们总是沿轧方向受力的,对钢板则有所不同,下料切成小块后有可能垂直于辊轧方向受力,大块的板也可能处于平面应力状态。

因此钢板拉力试验的试样应垂直于轧制方向切取(图1.7)。

冲击试验则只作纵向试样。

实践表明,热轧钢材厚度小者强度高于厚度大者,而且塑性及冲击韧性也比较好。

因此钢材的机械性能要按厚度分级。

如Q235钢只是在厚度不超过16mm时屈服点为235N/mm2。

超过l6mm时要按厚度的递增而逐步减小。

薄钢材性能好的原因,是辊轧次数多,轧制的压缩比大。

厚度很大的钢材,压缩比过小,内部组织不如压缩比大的钢材,机械性能较差,尤其是冲击韧性差别最为显著。

同一根热轧型钢的不同部分,因压轧条件不同,机械性能也会有差别。

轧制普通工字钢的轧机只有两个水平轧辊(图1.8)。

辊轧成型时,腹板所受压力大于翼缘,翼缘所受压力和它内侧的斜度有关。

压力不同,其结果是翼缘和腹板在组织上有差别,机械性能随之也有差别:

腹板的性能优于翼缘。

但是,工字钢用作受弯构件时,翼缘的应力大于腹板,承载能力主要取决于翼缘的性能。

因此,拉力试样如能在翼缘上取样,将更为合理,但翼缘内侧有坡度,不便做试样。

因此,我国目前规定,工字钢和槽钢拉力试验和冲击试验的样坯都从腹板上切取,如图1.9(a,b)。

不过,冲击韧性试样从腹板上切取可能会导致不安全的后果。

英国标准BS4360:

1979规定:

工字钢拉伸试验可以在翼缘或腹板取样,而冲击试验则必须在翼缘取样[图1.9(d)]。

宽翼缘工字钢(H型钢)的翼缘内侧没有坡度,用2个水平轧辊和两个竖向轧辊同时辊压(图1.10),翼缘也直接受到压力,情况要比普通工字钢好得多。

但由于厚度不同,翼缘和腹板的性能还会有差别。

差别的幅度,不同的试验报告有一些出入。

B.W.Young所得的结果是:

翼缘的屈服点变动在腹板屈服点的76%~98%之间D.J.L.Kennedy和M.G.Aly在分析宽翼缘工字钢的统计参数时取翼缘屈服点为腹板的0.95。

热轧的另一后果,是不均匀冷却造成的残余应力。

以图1.11(a)的钢板而言,板的两边和空气接触的面积大,冷却得快,中部则相反,在边部已经完全冷却后还保持一定温度。

这时,中部的收缩受到边部的约束,形成拉应力,而边部则有与之相平衡的压应力。

板的尺寸越大,冷却后的应力也越大。

这种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内部自相平衡的应力叫做残余应力。

各种截面的热轧型钢都有这类残余应力,随截面形式和尺寸不同,残余应力的分布有所区别。

普通工字钢翼缘厚而窄,冷却得慢,最后呈现残余拉应力,而腹板大部分是残余压应力[图1.11(b)]。

宽翼缘工字钢翼缘和腹板交接处材料最厚,冷却最慢,其翼缘残余应力分布和极类似,但腹板两边受拉,分布图形和普通工字钢相似[图1.11(c)]。

一般地说,截面尺寸越大,残余应力也越大。

残余应力虽然是自相平衡的,对钢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性能还是有一定影响。

如对变形、稳定性、抗疲劳等方面都可能产生不利的作用。

热轧钢材残余应力的绝对值和屈服点无关,因此对屈服点高的钢材来说,残余应力和屈服点的比值要小些。

1.1.4矫直和热处理

钢材在热轧成型之后往往需要矫直。

矫正原有的弯曲,必须反弯至出现塑性变形才能生效。

图1.12所示宽翼缘工字钢绕弱轴有原始弯曲,给以反弯曲时沿翼缘宽度的应力分布如图中折线ABCDE所示,AB和DE为屈服区。

在卸去施加的弯矩时,变形和应力都按线弹性规律变化,即相当于从ABCDE应力图中减去MCN应力。

因此,截面中残存有应力RSCTU。

反弯时受拉一侧为残余压应力。

以上分析是按钢材不存在初始残余应力的条件做出的。

实际上,钢材热轧冷却后存在残余应力,因此矫直后的残余应力应是对原始残余应力进行重新分布。

重分布使翼缘原始残余压应力峰值有所降低,将减轻用作压杆时的不利作用。

矫直有两种方法:

辊床调直和顶直。

前法使整个杆长原始残余应力都重新分布,后法则重分布只发生在中部较短范围内。

热处理是改善钢材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建筑结构用的钢材,一般以热轧状态交货,即不进行热处理。

但是,屈服点超过400N/mm2的低合金钢常常要进行调质处理或正火处理。

调质热处理包括淬火和高温回火两道工序。

淬火时把钢材加热至900oC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放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却。

淬火使钢材的强度提高,但却使塑性和韧性降低。

为了改善塑性和韧性,把淬火后的钢材在500~650oC范围内进行高温回火,即升温后保持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回火可以减小脆性和淬火后造成的内应力,从而得到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国外屈服强度为550N/mm2以上的合金钢,都经过调质热处理。

正火是热处理的另一种形式,把钢材加热至高于900oC后保持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它的目的在于改善钢材的组织和细化晶粒。

普通热轧型钢和钢板以热轧状态交货,实际上是轧后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正火状态。

但是,如果钢材停轧温度过低(低于850oC),会出现带状组织,使钢材各向异性。

因此对质量要求高的钢材如桥梁钢,需要另行正火处理,或是采用控制轧制的办法来保证质量。

我国对屈服点不超过450N/mm2的高强度低合金钢都规定以热轧状态交货,但对15MnTi,14MnVTIRE和15MnVN钢规定的力学性能则是指热处理状态的。

1.1.5钢材的匀质和等向性

一般认为钢材内部组织比较接近于匀质和各向同性体,所以钢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和工程力学计算比较符合。

显然钢材质地均匀的程度比混凝土好,各向同性的程度比木材好。

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是和其他材料比较而言的。

从事钢结构设计和研究时,则还必须了解钢材在匀质和等向性方面有那些不足,才能善于使用钢材。

钢材内部化学元素的分布并不是完全均匀的。

钢锭的四周部分含碳较少,从周边到中心碳逐渐增多,硫、磷等杂质也聚集在冷却较慢的部分,形成偏析。

沸腾钢偏析比镇静钢严重。

由图1.13所示钢锭中硫的偏析,可见沸腾钢偏析的严重程度。

偏析并不因轧制而有所改善。

偏析严重的钢锭,轧制成材后偏析区的分布如图1.14所示。

沸腾钢锭的偏析,头部比底部严重得多。

因此轧成型钢或钢板的偏析程度和它来自钢锭的那一部分有关。

重要的焊接结构,为了避免偏析造成开裂,不宜采用沸腾钢。

采用药皮含有CaO的碱性焊条施焊,可以对焊缝的熔化金属进行脱硫,但这种焊条工艺性能比较差,要求焊工具有较高的技术。

型钢截面上不同部分的屈服点有差别,是力学性质上的一种非匀质现象。

H型钢不仅翼缘和腹板的屈服点有差别,它的翼缘也并不是屈服点完全一致的,变化幅度可以达到上14%。

前面说过,在翼缘上切取试样确定屈服点比在腹板上取样更能反映材料的实际性能。

测出有代表性的力学性能的另一个方法是做型钢短段的压缩试验来测定它的平均屈服点。

钢材内部存在的残余应力,从受力角度来说也是一种不均匀性。

当构件受压时,残余压应力最大处将首先屈服,此后继续加压,已屈服部分不再分担更多的压力,外力在截面上分布就不均匀了。

钢板的各向异性,表现在三个方向的受力性能。

沿轧制方向力学性能最好,横方向稍差。

图1.15给出一种锅炉钢板纵向和横向冲击韧性值的对比,差别十分明显。

钢板如果有分层,则沿厚度方向性能最差。

是否有分层,分层的情况如何可以通过超声波等探伤手段去揭示。

用一般质量的钢轧成较厚的板,局部性的分层往往难于避免。

因此,对于比较重要的结构,一要对钢材进行探伤检查,并限制局部分层的面积,二要在设计时注意避免垂直于板面受拉和焊缝收缩造成层间撕裂。

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一种抗层间撕裂的钢材,名为Z向钢。

这种钢材含硫量在0.01%以下,沿厚度方向受拉时表现较好的塑性,截面收缩率在15%以上。

这种钢能够适用于荷载大而有动力作用和气象环境恶劣的结构如海上采油平台。

我国已制订国家标准《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S313-85),适用于厚度为15~150mm、屈服点不大于500MPa的镇静钢板材。

标准要求钢板满足保证厚度方性能的补充规定,主要是含硫量的限制和厚度方向拉伸的断面收缩率,并分为三种级别,见表1.1。

表1.1厚度方向性能钢板的级别

级别

含硫量(%)

(不大于)

断面收缩率(%),不小于

三个试样平均值

单个试样值

Z15

Z25

Z35

0.010

0.007

0.005

15

25

35

10

20

30

从以上的论述可见,认识钢材的性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正确地认识材料性能对于一个钢结构设计工作者却是至关重要的。

缺乏正确的认识,有可能导致失败的设计。

加拿大一座仓库的屋盖塌落,有多方面的原因。

其中之一是设计时材料强度取了出厂证书上的屈服点,比标准值高25%,而拉力试样取自工字钢的腹板。

1.2钢结构的建造过程及其对构件性能的影响

1.2.1钢结构的建造过程

现代钢结构都是在专业化的金属结构制造厂用热轧钢材或冷弯型钢加固构件或构体(构件的集合体),然后运到工地安装而成。

工厂制造包括以下工序:

钢材的验收、整理和保管,包括必要的矫正。

按施工图放样,做出样板、样杆,并据此划线和下料。

对划线后的钢材进行剪切(焰割)、冲(钻)孔和刨边等项加工;非平直的零件则需通过煨弯和辊圆等工序来成型。

对加工过程中造成变形的零件进行整平(辊平、顶平)。

把零件按图装配成构件,并加以焊接(铆接)。

对焊接造成的变形加以矫正。

除锈和涂漆。

工地安装工作包括:

现场的扩大拼装,即把工厂运来的构件(或大构件的一部分)集合成较大的构件或构体。

把扩大拼装后的各构件(体)一一吊装就位,相互连接,加以临时固定。

调整各部分的相对位置,使符合安装精度的要求,并做最后固定。

1.2.2加工对钢构件性能的影响

加工对钢构件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类:

其一是常温下加工的塑性变形,即冷作硬化和其后的时效影响;其二是局部高温的影响,主要是焊接的影响,也有氧气切割的影响。

1.冷加工的影响

从钢材的应力应变图(图1.16)可见,当材料经受的塑性变形不大,如拉伸图中的B点,则屈服点没有提高,塑性和韧性只是稍有降低。

在辊床上把微弯的杆调直,属于这种情况。

如果拉伸到C点,则屈服点将有所提高,而塑性及韧性则降低很大。

塑性和韧性降低,属于不利后果。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对冷弯曲的曲率半径最小值有所规定,以限制冷加工的应变不致过大。

从图1.17中可以看出,沸腾钢板人工时效使冲击韧性降低的情况。

人工时效是给以20%拉伸变形后均匀地加热到250oC并在这一温度下保温1小时。

时效后不仅冲击韧性降低,脆性转变温度由原来的-10oC上升到20oC。

韧性降低的原因包括冷加工和时效两种因素。

如果是镇静钢(图1.15),冲击韧性虽有所降低,但脆性转变温度无大变化。

钢材的剪切和冲孔,使剪断的边缘和冲出的孔壁严重硬化,甚至出现微细裂纹。

对于比较重要的结构,剪断处需要刨边;冲孔只能用较小的冲头,冲完再行扩钻。

目的都是把硬化部分除掉,以免裂纹在一定条件下扩展。

例如,焊接结构的工地安装孔,如果在冲成后受到邻近焊缝的影响而加热至200~450oC,使时效很快完成,孔壁裂纹就有扩展危险。

钢板剪断的边缘如果以后还焊焊缝,可以不刨边。

因为硬化部分会受热熔化。

图1.2所示冷弯型钢,是用轧制好的薄钢板加工弯成的。

冷弯成型的方法有冷轧、模压和无模压弯。

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钢板都经受一定的塑性变形,并出现强化和硬化。

如图1.18所示卷边槽钢,冷弯成型后弯角部分屈服点大幅度提高,抗拉强度也有所提高,但不如屈服点提高的百分比大。

弯角之间的平板部分屈服点是否有提高,提高幅度如何,和加工成型的工艺很有关系,压制成型者平板部分屈服点没有明显提高。

弯角部分的塑性变形,外侧沿圆弧方向为拉伸,沿半径方向为压缩,内侧则沿弧线压缩,而沿半径拉伸。

这些塑性变形都是垂直于构件受力方向的,对构件抗拉和抗压性能的影响相同。

显然,材料弯成圆角时半径和板厚之比r/t越小,塑性应变越大,屈服点提高幅度也就越大。

据K.W.Karren的研究,圆角材料的屈服点由原来的fy提高到

(1.1)

b和m都是和材料抗拉强度fu和屈服点fy的比有关的系数:

(1.2)

(1.3)

从图1.16可以看出,fy提高的幅度和材料fu高于fy的程度有关:

高的越多则应变发生后fy提高得也越多。

因此,b、m两个系数都由比值fu/fy确定。

从以上论述可见,冷弯型钢也是力学非匀质的。

考虑到冷弯型钢壁厚很小,允许采用较小的r/t值,因此屈服点提高幅度颇大,设计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利用圆角强化的性能。

如轴心受拉和轴心受压构件,其屈服点可以取整个截面的加权平均值,即

(1.4)

式中c是截面中圆角所占面积和整个面积的比。

式(1.1)不适用于fu/fy小于1.2和r/t大于7的情况。

同时,如果受压时截面非全部有效(即平板部分先丧失局部稳定),则不利用圆角屈服点的提高。

如果构件是冷轧成型的,它的平板部分的屈服点也明显提高,则式(1.4)的fy可以改用通过试验测定的平板部分平均屈服点。

黑龙江省低温建筑研究所运用塑性理论,得出圆角强化后屈服点的计算公式和截面平均屈服点的计算公式。

经统计处理和简化后,平均屈服点由下式给出:

(1.5)

式中:

为成型方式系数,对于冷弯高频焊(圆变)方、矩形管取

,对于圆管和开口型钢取

为钢材的强屈比fu/fy,对Q235钢可取1.58,对16锰钢可取1.48;l为型钢截面中心线长度,可取型钢截面积与其厚度的比值;n为型钢截面所含棱角数目;

为型钢截面第i个棱角所对应的圆周角(rad)。

当有四个90o圆角时,

,上式的提高系数

简化为

(1.6)

如果t/l=1/80,

,则

公式(1.5)试验数据符合较好。

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J18-87)规定,计算全截面有效的受拉、受压或受弯构件的强度时可以采用式(1.5)给出的提高系数。

此时强度设计值为

2.焊接和焰割的影响

对钢材进行焊接,造成以下三种后果:

(1)焊缝金属具有铸造组织,不同于轧制钢材。

(2)焊弧的高温使邻近焊缝的钢材发生组织变化。

(3)局部性的高温使钢材发生塑性变形,冷却后存在残余应力。

施焊时堆积的金属通常具有枝状组织。

当用多层焊时,后一次的热量对前一层有退火作用,使晶粒变细,但是顶层受不到退火作用,保持堆积时的铸造组织。

焊缝金属在碳、氮、氧、氢的含量方面和轧制钢材也有差别。

碳含量稍低,而氮、氧、氢稍高。

熔焊的金属冷却很快,和沸腾钢锭有些类似,因而含氧高,气泡和夹杂都较多,如果延长冷却过程,可以降低氧的含量。

另外,采用短弧焊、埋弧焊和气体保护焊,使熔化金属和空气更好地隔离,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氮和氧的含量。

焊缝金属含氮量高,来源干大气和焊条药皮,包括药皮的有机物成分和吸收的水分。

当冷却快时,氢能使焊缝金属内部出现微观裂纹。

因此,不仅受潮的焊条必须烘干后才能使用,重要的结构还要用低氢型焊条E4315、E4316以及E5015,E5016,以避免出现裂纹。

用低氢型焊条得到的焊缝金属,脆性转变温度接近于镇静钢材。

和注锭时类似,当焊缝金属冷却比较缓慢时,氧和氢的含量就会减少,使之缓冷的一个有效措施是对焊件预先加热至

预热使焊后冷却过程延长,改善了焊接构件的性能。

《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厚度大于50mm的碳素结构钢和厚度大于36mm的低合金结构钢,在焊接时需要预热,预热温度控制在100~150oC。

施焊后还应进行后热,其温度由试验确定。

焊弧的热量使主体金属有一小部分熔化。

邻近熔化区受到高温影响的部分叫做热影响区。

热影响区是一个笼统的名称,它包括几个不同的区域,即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重结晶区。

图1.19示意这几个区域的分布情况。

过热区的温度达到1100oC以上,它的晶粒粗大,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降低,有时还会出现韧性很低的针状组织(魏氏组织)。

正火区是温度达到900~1000oC的区域,这一区域的力学性能很好,强度、塑性、韧性都较高。

部分重结晶区是温度达到700~900oC的区域,这一区内晶粒粗细不匀,因此力学性能不太好。

采用电弧焊时,热影响区的宽度并不大,总共不过几个毫米,一般手工焊时约为6mm,而自动焊时只有2.5~3mm。

虽然热影响区是焊接结构中韧性较低的部分,但实际上结构从这里开始断裂的并不很多。

结构的脆性断裂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热影响区通常没有宏观缺陷,而且焊接形成的残余应力在这一范围内比较低。

如果热影响区正好遇到分层,则情况即有所不同。

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可用以下的简单模型来说明:

三根同样长度的杆,端部由刚性构件连在一起(图1.20),中央杆2的温度T1远远高于两边的杆1和3。

在冷却过程中,中杆趋于缩短,但收缩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两根边杆的约束而不能实现,从而使它受到拉力。

同时,中杆的收缩作用使边杆受到压力。

显然,对整个体系来说,拉力和压力相互平衡。

在两板之间焊一条纵向焊缝(图1.21),情况要比上述简单模型复杂得多。

这里,不仅焊缝及其近旁母材温度远远高于较远部分,而且存在热态塑性压缩问题。

图1.21的两块板在施焊时处于600oC以上的部分呈完全塑性。

这部分在加热时受到两旁处在弹性状态的材料的制约,得不到应有的伸长,也就是受到了热态塑性压缩。

在焊后冷却过程中,高温的塑性压缩部分趋向于缩得比原长度要短一些。

由于温度梯度很大,而且存在局部性的塑性压缩,冷却后焊缝及其近旁的母材残余拉应力很高,经常达到材料的屈服点,甚至因热效应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而比母材原有屈服点还高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