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网音配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184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1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网音配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网音配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网音配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网音配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网音配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网音配文.docx

《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网音配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网音配文.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网音配文.docx

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网音配文

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网音配文

音频001

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说:

“暇满此身获得甚艰难,士夫义利即今能成办,若于此时不勤作饶益,后时此事何从得圆满”。

我们现在得到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具有八暇十满,等于是十八个圆满的人身,得到如此难得的人身极其甚稀有,之所以我们是难得,因为学佛法的因缘一切具足,所以他就非常难得而且宝贵。

那么,此世的时候,如果我们精进勤奋地修行佛法,用佛法来修行自己的内心相续,将内心的贪欲、嗔恨、愚昧等等铲除掉,培养出慈悲、智慧、德能。

并且为自己今生、来世,乃至彻底脱离轮回,到达永久安乐,或为利一切有情父母众生,而寻求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的士夫,也就是大丈夫所应该作的广大利义的话,那么,如若我们一旦浪费了此世,如果后世再寻求如此圆满的人身,将是非常非常的艰难。

所以我们现在得到的人身之所以是最难得的原因,我们在修自己的内心,学佛法而言的话,具足了一切内外的圆满的殊胜因缘,因此极其难得。

既然我们一定要此身作到义利、广大义利,并且饶益一切有情的广大事业的话,从哪里开始下手?

谁都知道,每个人应该作件大事,解决大的难题,但是,苦的就是没有找到能够解决大的苦恼、脱离大的苦海、得到大的解脱的最殊胜的法门。

虽然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宗教,但是大部分而言仅仅是作为一种精神的寄托,或者安抚内心的一种方式,或者简单地规范、伦理道德的一种方便而已,并没有找到一切痛苦的根源;更没有找到如何摆脱一切痛苦根源的方便,也没有认识到最为究竟的快乐,更没有得到达到究竟安乐的一种方便。

咱们之所以刚才所说具足八暇十满的人身,遇见了难遇的如来正法,得到了难得的善知识的摄受,简单地说具足了不可多得的四个方便:

一者,我们真真切切地找到了一个认识何为真正痛苦的一个方便;二者,找到了什么是痛苦根源和痛苦原因的根源,并且找到了断除痛苦根源的一种方便;三者,更难得的是我们寻找到了认识到了什么才是最为究竟的、长远的、彻底的快乐;四者,不仅认识到了这个快乐,而且我们还找到了得到这样究竟快乐的一种最为无倒、最为无谬、最为正确、最为圆满的一种方法。

也就是佛祖在两千多年前,佛祖三十六岁的时候成佛之际,过了四十九天以后第一次讲的法,四圣谛法当中所说的:

“诸比丘,于苦圣谛当知当解,于苦集圣谛当知当断,于苦灭圣谛当知当证,于苦灭道圣谛当知当修”四圣谛法。

这就是与任何一个宗教,与任何一种学术最为不同的地方,是解决根本问题的一种方便。

那么我们仅止于此吗?

非也。

我们还找到了一个更主要的问题,那就是不仅是能够自己认明苦断除苦根证得永久安乐果位,得到证得果位的方便的苦集灭道四圣谛;还有我们为利一切有情父母众生而寻求无上正等觉,断证圆满的佛陀果位的方便,这就更胜一筹。

胜在何处呢?

前者能脱离自身的苦海,得到自己的永久安乐,然并没有达到自身功德圆满,何况利他功德圆满呢!

后者菩萨道,不但是自身功德圆满,断除一切所知障和烦恼障,得到断证圆满的果位,而且能够利益一切有情父母众生,令他们彻底脱离一切苦,具得一切安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乘佛法。

现在我跟你们简单地说,佛法无论是小乘还是大乘,它与其它的任何一种教门,有一个最大的不一样,它就正确地认识到了苦,找到了断除痛苦根源的方便,正确地认识到了究竟的安乐,找到了得证究竟安乐的方便,那就是苦集灭道四圣谛。

此乃佛法与非佛法之别。

然而大乘佛法与其它的小乘声闻缘觉佛法不一样的,它不但能够自身脱离苦得到安乐,而且自身的断一切所知障和烦恼障的断功德圆满,证一切慈悲智慧德能圆满的证功德圆满的、断证二功德圆满的自身功德圆满;并且利益一切如同虚空一般的父母众生,令他们彻底脱离轮回苦,令他们证得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的菩萨广大行,和广大无量无边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圆满之方便,乃为菩萨道。

此大乘道与声闻缘觉道之差别。

然而大乘之中,有唯识宗、中观宗、密宗,以唯识宗和中观宗相比,中观尤其是中观应成派,它又有一个不同在哪里?

它不但是利益一切有情父母众生而行菩萨之广大行,而且它能够断除一切所知障和烦恼障的根源---无明我执。

也就是在金刚经里面所说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彻底破除,了达万法缘起性空,得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也就是甚深到达彼岸的智慧。

由此,在般若心经中所说的一样,以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因为它找到了,一切六道轮回在轮回当中轮转的根源的无明我执---人我执和法我执,由此断除掉了人我执和法我执,证得缘起性空的无颠倒的正确的道理。

所以唯有中观,唯有中观应成,唯有龙树菩萨的思想,月称菩萨和佛护论师解释的传规,才能够彻彻底底地破掉人我执和法我执,能够断除轮回的一切根源,到达永久安乐的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

与唯识宗相比,唯识宗尚且达不到彻底断除微细的一切人我执和法我执,它所证的法无我和人无我,只是粗的人无我和法无我,并不是微细的人无我和法无我。

那么中观应成派与密宗相比,又有个区别,那是什么?

虽然依中观应成的思想来修行,通过三个无量劫的福德资粮和三个无量劫的智慧资粮,最终能证得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可是那还得等到三个无量劫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的修行,时间太长。

然而密法当中,由于最为速疾的方便力,在事部、行部和瑜伽部当中,有十六世、七世、三世等等令你成佛的有相次第和无相次第的方便;无上瑜伽部当中,干脆让你即生用十二年、七年、乃至根基最为殊胜者三年之内,证得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是最为速疾的方便,这就是无上瑜伽之殊胜处。

当然,我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佛教、大乘佛教、中观宗、中观应成、密法之间这样的一个区别。

解题

今天我要讲的是《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藏文叫“唐得保优基诺”,汉文翻译为《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

这个里边用“欲求解脱勇士”,这个“欲求解脱”的这个“解脱”,不是仅仅是脱离轮回苦,得到声闻缘觉阿罗汉果的这个欲求解脱,而是欲求大乘的解脱,无上正等觉佛果位的这个解脱。

何以知之?

因后面所说的勇士而知。

何谓“勇士”?

就是勇敢的士夫、勇敢的丈夫。

何谓勇敢的丈夫?

菩萨摩诃萨乃是勇敢的丈夫或者勇敢的士夫。

为什么他是勇敢的士夫?

因为他勇于利乐一切有情父母众生脱离轮回苦,得到永久安乐而饶益,所以不惜一切辛劳,故而称为勇士。

欲求彻底脱离轮回的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的勇士菩萨摩诃萨所应该修行的心中的宝贝。

就这么去解题。

那么,这个欲求解脱之心宝大概是什么内容?

其实这个核心内容还是菩提道次第,是和阿底峡尊者他自己所造的《菩提道灯论》的内容一致的,只不过是作者写的时候次第和方便有所不同而已。

因此,本论就像《菩提道次第略论》中说的:

“本论总依弥勒菩萨之《现观庄严论》,又以别依《菩提道灯论》,故《道灯论》之作者,即是本论之作者,其名曰燃灯吉祥智大阿阇黎,别号具德阿底峡”。

这个说的是略论的问题,但是咱们把这个略论的解释用在这个上面,那就是非常合理的。

为什么?

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的内容,就是我们今年年初讲的《现观庄严论》的教授,以这个为依据的;也是与阿底峡尊者(他比这个大概早个一年前),同是在阿里地区所著的《菩提道灯论》的内容一致的。

不一样的是什么?

写《菩提道灯论》的时候,是把整个修行的次第写下来了。

而这个时候,他给这些修菩提道次第的人,给他们讲了一下在修行菩提道次第的过程当中应该着重的注意什么,重点是哪些,把它点出来了而已。

其实还是和《菩提道灯论》的内容一致的。

并且《菩提道灯论》的作者是阿底峡尊者,《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的作者也是阿底峡尊者。

他的名字叫燃灯吉祥智大阿阇黎,另外一个名字叫具德燃灯智。

音频002

作者阿底峡介绍

这个著作是阿底峡尊者所著,那阿底峡尊者是何人?

阿底峡尊者是古印度的一位大德,他出生在公元九百八十二年,圆寂在公元一千零五十四年,是非常精通大小乘所有佛法的一位大德,是显宗和密宗的一切教法非常精通的一位大德。

据说汉地曾经对阿底峡尊者的名字叫无极自在。

他小时候的名字叫月藏,详细的《菩提道次第广论》、《略论》和《掌中解脱》里边有非常详细的介绍。

我不准备今天讲得太多,简要地解释一下阿底峡尊者是什么样的一位大德,他的法名就是燃灯吉祥智,他出生在巴格浦尔,另说是班加尔,或者比喀尔。

但是有一个问题是非常有意思,寂护大师和阿底峡尊者是一个血统的,就是一个家族的。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寂护大师和一千年前的阿底峡尊者,是一个王族出身的,寂护大师也是非常非常有名的一位大德。

阿底峡尊者十一岁的时候,在那烂陀寺里边觉贤那里开始学习佛法,从小他主要学的是密法,在王舍城密法大师叫阿缚都底,我们叫阿瓦度迪巴,在他那里学习了许多密法,在阿瓦度迪巴等等的诸多的大德面前学了非常长的时间的密法,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出家。

等到他二十九岁之前的时候,他就觉得在印度,论通达密法者没有像他那样的。

有一个阿底峡尊者的传记里面,有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记载说,当初阿底峡尊者在二十九岁左右的时候,认为这世界上没有比我更通达密法者的时候,在他的耳边有许多空行母专门给他念许多他从来没有听过的密法,由此他的傲慢心就降下来了。

但是他仍然认为在空行母的净土可能有比他通达密法者,但这个南瞻部洲可能没有比他更通达密法者。

后来他来到了西藏桑耶寺,翻阅了很多很多桑耶寺中就像大山一样的这些梵文写的贝叶经的时候,发现了他从来没有看到过的许多密续藏在这个里边,他认为在人间我乃最通达密法的这种傲慢心又降下来了。

有这么一说,是在阿底峡尊者的传记里边所记载的。

但是在阿底峡尊者到了二十九岁的时候,由于他在梦里边和现实当中有很多大德一再地劝他出家,为什么劝他出家?

都说,若你自己证得佛陀果位不出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利乐有情、饶益有情的话,必须出家方能够利乐更多的有情;对如来佛法弘扬广大更有大义。

再再劝请。

诸佛菩萨在梦里边或显现当中,包括他的师父都劝他出家。

最后他在菩提伽耶摩底寺,由戒护那里受了具足戒,也就是说出家受比丘戒,从此以后他就成为出家人。

在公元一千零一十三年,阿富汗的穆斯林的军队最后一次入侵印度之前,阿底峡尊者对修菩提心、生起菩提心非常地心切。

但当时由于整个印度被阿富汗那里所发动的穆斯林的军队完全控制了之后,印度的寺院里边,大乘佛法尤其是菩提心教授所具有的人是比较少,所以当时他在菩提伽耶那个塔周围绕转的时候,说有些小佛像问大佛像:

要速疾证得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修何耶?

大佛像回答小佛像说:

应发菩提心;小鸟(天女)问另一个鸟(天女)说:

速疾证得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应修何法?

回答说:

应发菩提心。

所以说种种这样的现实和梦中等等启发以后,虽然他当时非常地通达小乘所有十八部中的这些经论,但是由于迟迟没有得到受菩萨戒修菩提心的最为殊胜的教授,所以他最后下定决心到金洲。

(有人说这个金洲就是今天的苏门答腊,我不知道是不是啊,也说是斯里兰卡,大概是这样的。

)金洲有谁呢?

当时拥有大乘佛法教授的就是金洲菩萨,也就是说纳摩给蒂,金洲菩萨。

但是有意思,有些汉文的记载里边说,他到金洲去在金洲菩萨那里学密法,这是错误的。

为什么?

因金洲菩萨不是修密法的一位大德,而是唯识宗的一位大德,甚至中观派他都不修,他就修唯识宗的。

但是,为什么阿底峡尊者作为一位修中观的大德到金洲去?

因为当时自他相换菩提心的修法在印度没有。

所以阿底峡尊者专门通过长途跋涉,大概经历了十三个月的时间坐船,当时非常长的时间了,就是直接到今天的斯里兰卡(苏门答腊)去学菩提心。

在金洲菩萨面前他大概修行了十二年左右,最后在四十四岁的时候才返回印度的。

到了印度之后,他可以说是在印度非常非常有名的一位大德,精通大乘小乘一切教法。

当时西藏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困难,由于朗达玛王灭佛八十多年之后,在藏地寂护大师等等弘扬广大的显密一切教法,几乎面临着彻底地要灭亡的一种状况。

佛教在西藏兴盛起来的时候,有很多真真假假的乱七八糟的邪教,打着佛教的旗号在西藏传播,分不清到底哪个是邪法,哪个是正法,非常地危机。

尤其是当时在西藏也发生了一个激烈的一个争辩,就是显宗与密宗之间的一个矛盾。

当时是学律、学因明等等的被学密法的人把它称之为小乘佛教的经论,所以歧视它、排斥它;学因明、学释量论等等律藏和俱舍论等等大德,把密宗说是邪法,又排斥。

在西藏佛教极其危机的情况下,再恢复起来以前一千二百多年前非常殊胜圆满的教法,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危机。

当时是阿里地区,现在所谓的古格王朝,有个智慧光(智慧光我们藏地叫意希沃),他经过千辛万苦派去了许多僧人到印度去请一个大德从印度到西藏来,结果谁也没有请得动。

请不动的主要原因,当时并没有说,但以我现在看来,因为当时印度大德也非常少,佛教也非常危机,在印度的人才也非常得缺乏。

可以说,自佛教在印度弘扬广大以来,在九百多年前的时候,那是佛教最危机的时候,几乎没有多少个大德可以从印度请到西藏来了,仅有像阿底峡尊者等等所谓的八贤。

印度非常著名的八贤就是:

宝生寂、觉贤、阿瓦度迪巴、阿底峡尊者等等,就是仅有八个在印度比较有名的大德。

但是有的年龄已经非常非常老,不适合到西藏来。

比如说那措译师到印度去请阿底峡尊者的时候发现,据他记载说,在当时那个寺院里边,就阿底峡尊者所住的那个寺院里边,就有一位胡须、眉毛、头发全白的一位大德,这就是我们赫赫有名的小杜鹃。

大杜鹃和小杜鹃当时还在,说年纪已经八十多岁,根本就没办法请了。

当时虽然有那若巴等等,但那若巴等等到西藏来……,那若巴大师是个大班智达非常有学问,可是他不是出家人。

他是个大成就者,但不是个出家人。

所以说当时西藏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出家人来弘扬佛法,而且最好是年轻的,而且非常有威望的一位出家人,否则藏地的佛教没有办法弘扬广大。

在这种情况下,后来智慧光被当时的德那卡依,实际上就是穆斯林的那个国王,把他在尼泊尔的境内抓住了之后,让他进监狱。

进了监狱之后给他说,要不嘛你就入穆斯林,要不嘛你就拿来跟你的身体一样重的黄金,否则不放他,当时他就是古格王朝的国王。

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呢,当时的国王都是僧人,古格王朝的国王都是僧人。

他为什么是国王?

因为他是西藏赞普王朝的血脉。

所以说你看,拉喇嘛意希沃,拉喇嘛绛曲沃,就是拉喇嘛智慧光,拉喇嘛菩提光。

为什么叫拉喇嘛?

拉喇嘛就是---天子上师。

天子就是天的儿子,就是天子上师,拉就是天嘛,喇嘛就是上师嘛,既是天子又是上师,所以就是天子上师菩提光。

一般王府的国王的儿子出家的就都称为拉喇嘛。

在藏地称为拉喇嘛,就是说天子上师,就这个意思。

后来他的侄儿菩提光---拉喇嘛菩提光,继承了古格王朝的王权以后,就到处寻找黄金,找到了他的身体那么重,还没有找到头那么重的时候,他专门去看看他的舅舅---国王智慧光,说:

你稍微忍受一点,我现在已经找到了身体重的黄金了,头重的黄金找到了之后,我就把你赎回来。

当时智慧光说:

我以为你呀是个小娃娃,什么不懂的,看来你真是有出息,找到身体重的黄金多么不容易,焉能找到头重的黄金乎?

所以你对这个魔王,不要说是身重的黄金,就是一两黄金也别给他。

你给了黄金不但赎不回我不说,就算赎回了,我也只能活个十年八年的,我觉得花我的身体那么重的黄金,换来一个十年八年的生命是不值得的。

你干脆把这个黄金拿出去,派非常有力的使者去印度,一定要请最好的大德。

听说阿底峡尊者是非常有名望的印度的大德,所以一定要把他请来。

当请来的时候,你就跟他说一声,我智慧光为了佛法,为了阿阇黎你舍去生命了,我要看你阿底峡尊者来到西藏,我死了之后就在坟墓里边盯着你到来西藏弘扬佛法,请你千万千万不要舍弃西藏的众生!

他就这么双手合掌哭着说:

你千万不要赎我。

让他一定要派译师到印度去请阿底峡尊者。

最后,菩提光听取了智慧光的劝说,他就把那措译师派去印度。

在印度经历了两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他大概是公元一千零三十八年前派去那措译师的。

当时他将派那措译师的时候,这位国王听说那措译师从康区回来到阿里了,马上请到国王那里设宴。

设宴的时候,他把一个普通的僧人直接送到他自己的王位之上,他跪在其面前磕头哭着说:

为了营救西藏的正法,你千万不能推迟我的这个期望,请你一定要到印度去迎请阿底峡尊者。

他就哭着这么说。

据那措译师的记载,当时他就是因为国王是何等的尊贵,而把他放在王位之上,国王自己却在下面磕头哭着跟他说。

他什么话都不敢说了,没有说二话,说:

好!

没有问题,我一定去。

他干干脆脆地就答应了,然后他到印度去。

但到了印度去之后,并没有那么顺利,经历了千辛万苦。

印度的那些寺院和寺院里面的僧人,干脆就不让从西藏来的和尚见阿底峡尊者。

为什么?

怕阿底峡尊者被请到西藏去。

所以他就装着到那烂陀来学习的样子呆了两年,在两年当中,寻找机会偷偷地跑到阿底峡尊者那里去,把智慧光所说的这些话,说给阿底峡尊者听。

当时阿底峡尊者向西藏方向双手合掌说:

藏地的菩萨呀,藏地的菩萨。

他就往那边磕头。

后来阿底峡尊者祈请度母佛母,度母佛母说:

你到藏区去,对佛法有极大利益,但是你的寿命可能要折寿十几年。

阿底峡尊者说:

只要能够利益众生,我折寿就折寿,我根本就不怕。

他没有顾及,他开始想办法把所有的东西慢慢地搬移到尼泊尔这边来。

等到公元一千零四十年的时候,那措译师终于得到了当时印度迦摩罗尸罗寺院主持的开许---在西藏可以呆三年的开许,终于把他请到阿里来了!

就是现在阿里地区。

当时,将阿底峡尊者迎请到阿里来的时候,西藏最赫赫有名的大译师仁钦桑布是八十五岁,当时他以为(就在印度还是西藏),反正对佛法最精通者是他自己。

他一旦见到了阿底峡尊者之后,甘拜下风,他就觉得了不起呀!

这位大德就非常非常虔诚地去在阿底峡那里听法。

那么,根据《菩提道次第略论》中所说,虽然阿底峡尊者的传里边有印度弘扬佛法的传记、藏地弘扬佛法的传记,我先把藏地弘扬佛法的传记简单地说一下:

说藏人迎请尊者入藏弘法,虽经多次,均未邀允,嗣当藏王菩提光秉政时,复迭遣使那措译师等┅┅最后把阿底峡尊者请到了阿里地区。

阿底峡尊者在阿里地区讲了三年的法(所谓的三年,年是虚岁,虚年是三年,可能就是两年多的时间在阿里地区弘扬佛法),并且著下了非常有名的《菩提道灯论》。

你知道《菩提道灯论》作为西藏当时的佛教而言,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吗?

由于阿底峡尊者是印度人,非常精通显宗的一切大乘和小乘的法,又非常精通密法,所以他把一切从小乘到大乘,从显宗到密宗的一切修行次第,就在仅有几页的《菩提道灯论》里面完备无缺地把它著下来之后,不要说当时西藏引起了震动,而且在印度那些大德都感到非常非常得惊讶,说阿底峡尊者去西藏是对的,要不到西藏去的话,可能不会著《菩提道灯论》。

他们就这么说,非常非常殊胜。

阿底峡尊者之所以能著这样的《菩提道灯论》,最为殊胜。

一般来说,作如此殊胜的著作要有三种因缘必须圆满:

一须于所知五明处善巧;二于修持之要义须有从释尊辗转传来,师师相授,中无断缺之教授;三须见本尊得蒙印许。

三者之中随具其一虽能造论,然以全具最为圆满。

尊者于此三种因素完全具足。

什么意思?

一般造殊胜的论的话,至少达到三个因缘当中其中之一。

一个就是通达五明善巧,就是说因明、内明、工巧明等等五明,必须通达五明是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是所修的佛法必须从释迦牟尼佛到他那里为止,师师相传,中间没有断绝过。

即要有传承、殊胜的传承。

第三个得到了本尊的现见,并得到开许。

这三个当中,具备了一个条件就可以造殊胜的论典的,何况阿底峡尊者既有通达五明(他是一个大班智达),又有从释迦牟尼佛到他为止的从未中断过的圆满传承,第三他见到了本尊,得到本尊的开许,并且向救度母(即绿度母),可以象请教老师一样随时可以请教等等。

所以说阿底峡尊者这三个因素都具足,所以说他的论典是最为圆满者。

那他什么时候造了这个呢?

阿底峡尊者入藏,先后于阿里停留两年,为以拉喇嘛菩提光为主的众弟子讲授了很多教诫,在即将返回印度时,菩提光复又请求教授,阿底峡尊者说,铭记往昔之教授,足矣。

然由再再祈请故,尊者赐予如下教授。

就是说,阿底峡尊者来到阿里地区,先后停留了三年,即将准备返回印度的时候,以拉喇嘛菩提光等等为主的众弟子,祈请阿底峡尊者走之前给他讲个教授。

阿底峡尊者说,我已经讲了很多法了,你们记住这些就行了。

但是由于师徒相处三年了,在师父即将返回印度之前,想得到最后一次教授,所以说再再地祈请的时候,阿底峡尊者讲了《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这个教授。

我看这个教授,非常非常重要。

为什么说非常重要?

虽然《菩提道灯论》里边,已将显密一切修行次第非常完备地讲述了,但他并没有将其中重点的部分把它取出来,特意地去作个教授。

而《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当中,把《菩提道灯论》里面的最为精要的部分,最为核心的部分教授,重新把它提出来之后,着重地去强调一下这些实修。

在我们实践当中、在我们生活当中、最容易遇到的、最难克服的部分,阿底峡尊者做了一个非常完整的一个教诫。

所以,这个教授非常非常好。

音频003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即将返回印度之前,难道阿底峡尊者两年多就返回了印度吗?

没有。

为什么?

阿底峡尊者在阿里呆了虚年三年,准备回到印度。

但是,不仅阿底峡尊者着急,其实那措译师也非常着急。

为什么?

那措译师从印度回来之前,他的戒师父,即授戒的师父给他说了,要是你三年之后不把我的尊者给我还回来的话,你我之间的师徒的缘就从此断了。

所以他特别地害怕,他跟师父的师徒的这个缘断。

所以他非常地迫切,再再地劝请阿底峡尊者,到了三年,差不多了,该返回印度了。

当时仲敦巴大师在康区,听说阿里地区有非常殊胜的阿底峡尊者到来之后,他从康区前往拉萨,然后与拉萨的那些贵族等(当时有很多贵族的一些和尚,既是官员又是和尚,那时候挺乱的),他就是跟他们约好了,说:

我到阿里去想尽一切办法把阿底峡尊者请到拉萨来,我一旦通知的时候,你们赶紧带着马队到阿里去迎请阿底峡尊者。

所以他们就说好了。

然后仲敦巴跑到阿里,当他到阿里的时候,阿底峡尊者从阿里已经到布隆了。

布隆这个地方,是什么地方呢?

就是在岗仁布钦,现在就是喜马拉雅山不是有个岗仁布钦吗?

岗仁布钦旁边与尼泊尔正好是边境,那个地方有个城市,是藏族的一个城市,到了那里了。

但是度母佛母一再地给阿底峡尊者说,与你前世非常有缘的邬波索迦,就是居士,即将到来了。

所以阿底峡尊者那一天惦记着说,度母佛母不跟我说谎话,可是我的居士迟迟未到,他就老是往拉萨那边看,说我的居士还没到啊,我的居士还没到,反复地说。

那一天阿底峡尊者正好到一个村子里边去,有人请他去供养午饭。

仲敦巴就到了布隆地方了,一去阿底峡尊者住处的时候,他不在,说马上就回来,他说我马上去找。

那些人说不要紧,马上回来了。

他说大乘善知识焉能等乎?

我马上去。

然后跑过去的时候,正好在街道上碰到了阿底峡尊者了。

当时西藏人,哪有印度那样好吃的饭呢,没有,就是糌粑和酥油。

阿底峡尊者当天接纳了那一家的供物之后,他说我的居士还要一份哪,他就多要一份说:

我要给我的居士。

居士还没到呢,也不知道当时在什么地方。

然后,他到了街道上的时候,阿底峡尊者一碰到在那里,他马上就向阿底峡尊者磕头的时候,阿底峡尊者说,这就是你的那一份,把糌粑和上面贴着一个酥油,就拿给仲敦巴大师。

仲敦巴大师就拿这个糌粑做一个油灯,里边把那个酥油化掉了之后做这个灯油。

第一次在阿底峡尊者的枕边供了一个酥油灯,直到阿底峡尊者圆寂为止,仲敦巴是从来没有断缺过每天在阿底峡尊者面前供一盏灯的。

仲敦巴大师一旦到了那里,就想一切办法把他请到拉萨去。

那措译师想一切办法把他请到印度去。

阿底峡尊者虽然愿意要到拉萨来,可是又不好拒绝那措译师的迎请,因为那措译师面临着师徒的因缘的问题。

之后到了尼泊尔边境的时候,正好穆斯林在那里打仗,混乱的时候,所以阿底峡尊者说,打仗不能过去那是没有过的,我们写封信直接交给那边的寺院,看他们怎么说。

最后阿底峡尊者把《菩提道灯论》与写好了的一封信派人送到那个寺院里。

最后那边寺院不但同意了他继续在拉萨住着,而且对阿底峡尊者所著的这个《菩提道灯论》赞叹不绝,说非常殊胜。

由此,阿底峡尊者在西藏停留了下来,大概是这样的。

他来到西藏,先后于桑耶寺翻译出《摄大乘论》,世亲菩萨的《摄大乘论释》等很多的经论。

他在桑耶寺看到了大量的、印度根本没有的、在藏地藏的那些梵文的经典,所以甚为震惊。

然后他被请到拉萨的聂塘,到了聂塘的时候,就是现在的聂塘度母寺那里,翻译了《中观心要释思择焰》。

阿底峡尊者有许多的著作,比如说《现观分别论》,《独勇成就法》,《金刚座金刚歌》,《吉祥集密世自在成就法》,《圣观自在成就法》,《大威德遍照现观》,《法界见歌》,《定资粮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