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109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6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笔记.docx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笔记.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笔记.docx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笔记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自修笔记

贺琬珺320090941800

第一篇心理、教育研究与科学方法论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第一节心理、教育科学与科学研究

一、科学与科学研究

心理、教育科学研究与其他科学研究相比既有相同点,又有自身的独特之处。

了解这些异同,对于掌握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的含义

科学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表现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有其特定的研究方法,即科学方法。

科学还有特定的研究过程。

一般来说,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假设检验”的过程。

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理论或观察事实,提出研究假设,设计研究方案,然后收集和分析资料以验证或推翻假设,这个过程就是科学研究过程。

科学研究过程要遵循一定的逻辑思路,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科学研究的特征

科学研究,就是通过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寻求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或过程。

他有以下特点:

1.继承性

任何科学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由零开始的,它总是在前人或他人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2.创新性

所谓创新,就是在前人与他人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3.系统性

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其一,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其二,科学研

究的方法也是一个由哲学方法论、一般方法论(原则)和具体研究方法组成的系统;其三,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也是一个系统。

总之,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4.控制性

如果缺乏控制,科学家就难以辨别研究的对象,就不能确认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因果关系。

上述四个特点表明,科学研究不同于人类其他活动(如日常生活等),它是人类文明的推动力。

了解科学研究的特征,是进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提。

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与地位

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

这种双重性质,使心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处于一种特殊地位。

这一地位不仅决定了心理学研究范围的广泛性,而且决定了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育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

它是研究人类知识与价值观念传递过程中的教育现象的科学。

教育科学研究不仅包括知识的传递过程(即教与学的过程)的研究,也包括人的社会化的研究。

三、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目的和功能

(一)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目的

1.描述

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目的。

在进行深入研究之前,正确地描述研究对象的现状是必要的。

2.解释

对心理现象或教育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等做出说明。

3.预测

预测是根据研究建立的某一科学理论,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做出推断的过程。

4.控制

控制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也是最难达到的目的。

所谓控制是指根据科学理论操纵研究对象某一变量的决定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改变或发展。

(二)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功能

第一,满足人类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需要。

第二,将有关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

第三,解决个体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以利于个体的健康和发展。

总之,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对于社会进步、人类发展,乃至于个体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作用。

四、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从上图可知,心理与教育研究是没有终结的,一个问题解决了或一个假设被验证了,又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问题或假设,又开始一个新的研究过程。

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正是人类认识无限性的反映。

第二节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特殊性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殊性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其特殊性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作为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人是有意识、有心理的有机体,这就决定了心理与教育研究不能像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那样,只要具备研究对象就可进行研究。

2)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对象既是生物实体,又是社会实体,社会性是其显著的特征。

3)心理与教育研究涉及的各种变量很多而且复杂,这就决定了心理与教育研究难以精确地解释和预测。

4)心理与教育研究通常不能对研究对象做出精确控制与操纵。

5)人的心理具有发展性,因此在心理与教育的纵向研究中,应该尤其重视成熟因素的作用。

6)人的心理还具有个体差异性

7)研究者同研究对象一样,都具有上述几个特点,研究者同样具有意识,同样有思想感情和性格。

这样研究者对于研究对象的态度、对研究所涉及的变量的观察与分析的准确性,都将受到研究者的价值观念、社会背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完全摒弃价值判断的作用而保持冷静、客观地观察、分析问题的态度。

二、研究过程的特殊性

三、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首先,由于研究对象是人,这就要求心理与教育研究要符合伦理性原则。

其次,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研究方法多属于“黑箱方法”,只能是通过输入输出的信息的比较推测心理活动、加工过程,较难以准确地描述出脑内心理活动的具体过程与变化。

第三,某些方面的心理与教育研究由于难以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因而较难确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三节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所谓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

二、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研究者不仅要将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方法,从系统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分析研究对象与各系统、要素的关系。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四、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要符合被试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被试的健康发展。

五、伦理性原则

六、除上述原则外,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还应遵循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等一般原则。

 

第二章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

第一节  心理与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概述

一、科学方法与方法论

(一)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指从事科学研究所采用的手段具有客观性,有效性等特性。

(二)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是以认识论为基础,以科学研究过程为线索,以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内容所建立起来的体系。

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第二节  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哲学方法论

一、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哲学前提

包括心理与教育科学在内的任何科学的研究都以下述两个哲学前提为

基础。

其一是,科学研究的对象或事件是有规律的。

其二是,任何事物都是有因果的。

二、科学的心理观与教育观

首先,心理是客观现象的反映。

其次,人的心理反映具有社会性。

第三,人的心理这种反映形式是以人脑这一物质的生理活动为中介的,

具有物质性。

第四,人的心理具有能动性。

第五,人的心理反映具有主体性。

第六,人的心理反映具有发展性。

最后,人的心理具有系统性。

三、科学的哲学方法论的基本观点

第三节  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论

一般科学方法论应该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是现代科学共同适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从现代科学的发展来看,经验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是常用的一般科学方法论。

一、系统方法论的基本思想

系统方法,是按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来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

第四节  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主要类型

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心理与教育研究可以划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

(一)个案研究与成组研究

以被试数量来划分,心理与教育研究可以分为个案研究与成组研究。

个案研究是指选择一个或少量被试或典型案例进行的全面而深入的研

究。

成组研究又可分为大样本研究和小样本研究两种,这两种研究范式是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主要范式。

(二)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研究

从研究进行的背景来划分,可以分为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研究。

实验室研究是指在实验室背景下进行的研究。

现场研究是在实验室以外的自然背景中进行的研究。

(三)实验研究与非实验研究

按照研究是否对被试变量进行控制或操纵,可将心理与教育研究分为实验研究与非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指对被试变量进行控制的条件下,研究心理现象与教育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类型。

非实验研究是指对被试变量不加控制而收集被试有关情况的研究。

(四)发展研究与非发展研究

按照研究是否关心心理现象或教育现象的过程和发展变化,可将其分为发展研究与非发展研究。

发展研究主要有纵向研究、横断研究和趋势研究三种类型。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研究的划分标准是相互交叉的。

二、心理与教育研究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

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收集数据的方法很多,如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问卷法、社会测量法、心理测验法、口语报告法、技术法、档案法等方法。

三、心理与教育研究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

定量分析主要以统计分析为主,主要包括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两大部分。

按照分析涉及的变量数目,又可分为一元统计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两类。

定性分析主要是变量关系的逻辑分析方法,是指通过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与具体等逻辑方法和思路,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和思维加工,指导定量分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

 

第三章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

第一节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总特点

一、研究背景的现场化

将研究背景从传统的实验室转向各种形式的生活、工作、学习现场,充分发挥现场研究中研究对象、研究背景真实、自然的优势,并综合运用观察、实验、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以得出更为客观、更接近自然、更接近真实的心理、教育活动规律的结论。

为了保证现场研究的结果同时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在现场研究的众多方式中,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和普遍采用现场实验研究。

二、研究方式的多学科化

心理与教育研究对象是人、人的活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它所涉及的问题是纷繁复杂的,常常不是一门学科所能承担和解决的。

因此,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各种心理与教育现象及其活动规律,解决心理与教育方面的各种问题,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

三、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目前,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在方法上出现的综合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强调采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和探讨心理与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其次,强调和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

第三,强调采用综合设计方式。

第四,注重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结合起来。

四、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首先,在一些新兴的研究领域,出现了大量新的研究技术和手段。

其次,心理与教育研究手段现代化的特点,还体现在一些现代化的实验室和观察室的建立上。

五、研究结果的数学化

一是在研究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多元分析方法。

二是计算机已成为最重要的计算工具。

三是在传统使用定性方法的领域,开始采用“元分析”等定量方法。

四是模糊数学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除上述特点外,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还将一些统计方法(如时间滞后相关分析、路径分析等)用于分析自然观察的结果,通过对几个变量在某个时刻的相关与经过一定时间以后它们之间相关的比较,在一定程度上推论因果方向,得出因果结论。

第二节  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生态化特点

一、生态化趋势的基本特点

在理论方面,心理与教育研究者借鉴了生态学的有关思想,提出了心理与教育研究生态化趋势的基本观点:

①心理活动或教育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各个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处于一个复杂的关系之中;②心理与教育活动既受其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又受其外部因素的影响;③心理与教育研究应在家庭、学校、社会等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中进行,以揭示真实、自然条件下的心理活动或教育活动规律;④心理与教育研究应注重研究个体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⑤心理与教育研究应注重研究个体在其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主动性。

在研究方法方面,心理与教育研究者并不局限于生态学强调的观察法,而是以其生态思想为指导,主张心理与教育研究脱离实验室走向生态,把实验室固有的严格性移植到自然的、真实的环境中去,并在其中揭示心理与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系。

因此,生态化趋势采用的研究方法,具有既不同于实验法对实验室的依赖,也不同于传统观察法为真实性而牺牲严密性的特点。

它强调研究的情景必须是自然的,但研究本身同时也必须是严格的。

也就是说,它要求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而又毋需以降低内部效度为代价。

为了做到这一点,研究者们普遍采用现场实验和现场观察两种方式。

在现场实验中大量运用了准实验设计,在现场观察中运用了现代化的观察仪器、观察技术和详尽而完善的观察编码系统,并采用新的统计方法(如时间滞后相关、路径分析等)对观察材料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得出因果结论。

二、生态化趋势的意义

1)解决了以往研究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不能同时得到保证的矛盾。

2)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研究,被试的心理及行为表现都比较真实,因此,研究能够真实地揭示人们在教育实践、社会生活等各种活动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

3)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研究,虽然也有一定的实验控制,但是并没有像实验室那样完全排除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保证了心理及行为变化仍然是现实中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被试数量,以保证在统计上可获得比较可靠的理论。

5)研究工作不受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开展方便、灵活。

 

第三节  心理与教育研究的跨文化特点

一、跨文化研究的特殊价值

(一)检验、修正并完善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

(二)跨文化研究为心理与教育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三)跨文化研究可以解释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一些现象,尤其是心理与教育测验中的种族或文化差异现象

(四)总之,跨文化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心理与教育科学的研究成果,对于解释人类的心理、行为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弄清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和知识传递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探讨心理发展的规律及其适用范围,建立和完善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节  心理与教育研究的计算机化特点

一、计算机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主要应用功能

计算机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主要应用功能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研究过程进行控制

(二)处理、分析研究数据

(三)模拟心理、教育过程

二、计算机在心理与教育研究各领域中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正日益广泛地被应用于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

三、使用计算机的优点

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应用计算机,具有许多优点,它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精确地产生和呈现刺激。

第二,能准确方便地记录被试的反应。

第三,能有效地控制实验过程。

第四,可以减少主试对被试的影响。

第五,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第六,可以使实验和测验的条件更加标准化。

总之,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普遍适用工具,计算机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心理、教育的众多研究之中。

特别是在计算机软件系统功能日趋完善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四、使用计算机的局限性

第一,学习计算机语言、编制计算机程序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在心理与教育实验和测验中应用计算机,使主试失去了直接观察被试的机会。

第三,计算机控制实验缺乏灵活性。

第四,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是有限的。

 

第二篇课题选择与研究设计

第四章研究课题的选择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课题选择

一、研究问题的特征

研究问题通常涉及两个以上的变量,并询问其关系如何;问题应以提问的形式出现;研究问题应当具有可解答性;研究问题不带有任何主观色彩,不带有任何道德判断。

二、研究课题的类型

广义而言,选择研究课题包括确定研究方向和选择具体研究课题两个方面的内容。

所谓研究方向,就是研究者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从事的研究活动的工作

方向。

按照不同的标准,研究课题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

按照研究目的分,研究课题可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

按照研究的深度分,研究课题可分为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

除上述两种分类外,还可以按其他标准进行分类。

比如,按照课题的来源,可分为招标课题与自定课题;根据做研究课题的先后顺序,可分为定向课题、鼓励课题和一般课题;根据课题的内容,可分为心理方面的课题与教育方面的课题、认知方面的课题与社会性方面的课题等等。

三、课题选择的意义与原则

一般来说,正确选择研究课题应当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一)需要性原则

需要性原则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心理与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研究课题。

(二)创造性原则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是要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因此它必然要求要创新,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没有创新就谈不上科研。

(三)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即研究选题应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必须有一定的事实根据和科学根据,以保证研究工作最大可能地取得成功。

(四)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即根据研究者具备的主观条件和从事研究所具备的各种客观条件选择研究课题,以保证所选课题保质保量地完成。

上述四条原则是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

需要性原则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创造性原则反映了研究的本质特征,科学性原则体现了研究的内在要求,可行性原则说明了研究的现实条件,只有全面、综合地运用这四条原则,才能正确地选择好研究课题。

四、课题确定的程序

第一步,初步选出研究课题。

第二步,对选题进行初步探索。

第三步,将选题具体化。

第四步,撰写选题报告。

第五步,征求意见,反复修改。

第二节  课题选择的策略

一、社会需要与课题选择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社会实践、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审时度势,根据社会的需要,看清时代的潮流,选择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是课题选择的重要策略之一。

二、理论发展与课题选择

通过科学研究揭示心理与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建立和发展心理与教育科学有关理论,使它们具有对社会生产实践、教育实践活动的普遍指导作用,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另一重要目标。

三、研究文献与课题选择

查阅和评价已有研究文献,是选择课题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策略之一。

四、研究过程与课题选择

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常常可以发现或构思出需要随后深入研究的许多新课题。

五、科技进展和课题选择

高度综合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大显著特点。

这表明,各学科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

大量事实表明,根据当代科学在理论、方法、研究对象等方面的新进展选择研究课题,是一个十分重要而有效的策略。

第三节  研究假设的提出

一、假设的特征与功能

在心理与教育科学的一般研究过程中,当某个研究课题选定之后,研究者就需要根据有关的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日常观察,根据选题时所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和事实,根据自己以前的研究结果和人类特有的想象力、创造力,对所要研究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出某些初步的设想,这些初步的设想就是我们所说的假设。

二、假设的基本类型

从研究假设的性质分析,我们可以把研究假设分为三类:

1)预测性假设。

即对客观事物存在的某些情况,特别是差异情况作出推测判断。

2)相关性假设。

即对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性质、方向、密切程度作出推测判断。

3)因果性假设。

即对客观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推测判断。

三、提出研究假设的方法

提出研究假设的基本方法是演绎法和归纳法。

演绎就是指从一般到个别,即从某一理论或一般性陈述出发来考察某一特定的对象或现象,对这一对象或现象的有关情况做出推论。

归纳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许多个别事实中概括出有关事物、现象的一般性认识或结论。

四、评价研究假设的标准

研究假设提出后,就需要对其有用性进行评价。

一般来说,下列五方面是评价一个研究假设时需要考虑的。

1)研究假设的提出应有一定的依据,即以一定的理论或一定的经验和观察事实为前提,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探讨价值,而不是毫无根据的臆测和猜想。

2)研究假设一般应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间的关系做出推测。

3)研究假设应以陈述句的形式清楚、毫不含糊地加以说明,而不能以问句形式或含糊不清的陈述句形式出现。

4)研究假设应当是可以检验的,即可被研究人员用一定的方法收集的数据和事实加以验证。

5)研究假设应简单、明了。

第四节  研究课题的论证与评价

一、课题论证的意义

第一,书面形式的课题论证有助于进一步详细阐述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具体研究问题,把握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与水平,明确研究将采取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指明预期成果,从而使整个研究课题的提出具体化、系统化、完善化。

它将作为整个研究工作的行动纲领,对保证其顺利进行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根据研究者的课题论证报告,有关部门、基金会、评审专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研究者(即课题申请者、承担者)的科学态度、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第三,进行课题论证、撰写课题论证报告,是进行课题评审工作、作出科研项目立项和资助决定的需要。

二、课题论证报告的格式与内容

三、课题论证报告撰写技巧

(一)问题的陈述部分

(二)有关文献的评述部分

在课题论证报告中,研究者应综述有关文献,介绍和分析国内外在本课题方面的研究概况、发展趋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其目的在于进一步阐述研究课题提出的依据、意义,说明研究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同时也向评审者表明项目申请者已经把握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研究内容、方法上的新进展。

(三)研究的方法部分

在研究方法部分,项目申请者应当对研究对象和拟采用的方法、工具等加以说明。

(四)研究的进度安排方面

为完成课题而作出具体的工作安排和时间安排时,应说明本研究整个研究工作需要多少时间,其中又分为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和时限是什么。

(五)课题组与已有工作基础说明方面

说明课题组的特色和已有研究工作的良好基础,有助于充分论证课题可能完成的质量和条件。

(六)研究经费的预算

预算研究经费时应本着节俭的原则,即尽可能以最低的研究费用去争取最大的成果。

 

第五章研究文献的查阅

第一节  研究文献的类别与特点

一、研究文献的类别

书籍、期刊、学位论文与学术会议文献、报纸、专题文献汇编、电子期刊……

二、研究文献查阅的意义与作用

1.有助于研究者对相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系统、全面地认识和了解;

2.有助于研究者选择研究课题、形成研究假设;

3.有助于研究者搞好研究设计;

4.有助于研究者解释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第二节研究文献搜集的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文献搜集的原则

1.采用倒查法,先查最近的,再插过去的文献;

2.在范围和数量上应该有所限制;

3.应注意搜集第一手的资料;

4.应注意搜集有代表性的各种观点,甚至是互相矛盾的资料;

5.不仅收集直接与自己的研究课题直接相关的资料,还应该收集跨学科、跨领域的资料。

二、研究文献查阅的渠道

1.通过图书馆搜集文献;

2.通过专门研究机构的资料室搜集资料;

3.通过大学有关系所资料室搜集资料;

4.通过学术会搜集资料;

5.通过个人交往搜集资料。

三、研究文献搜集的方法

1.检索工具查找法

目录卡片目录索引文摘

2.参考文献查找法

研究文献阅读的原则

计划性原则

顺序性原则

批判性原则

同时性原则

四、研究文献阅读的方法

浏览:

普遍地、粗略地翻阅文献;

粗读:

了解文献的基本观点,搜寻基本数据依据;

精读:

求深、求通、求精、求创新的阅读。

五、研究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