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102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docx

《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docx

苏教版第十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分析

序号

内容

个人设计

备课组集体讨论意见

单元教材分析

长征的“难”,确实是历史上未有的,对于这些困难,红军是怎样对待的呢?

简单的两个字“不怕”!

第二句又加深了一层,红军面对“万水千山”不但不怕,而且从容不迫,在眼里是“只等闲”。

颔联紧承“千山”,把五岭、乌蒙这有代表性的难关极力往大处说——“五岭逶迤”、“乌蒙磅礴”;把红军的看法极力往小处说——“腾细浪”、“走泥丸”。

愈说得大,愈见“远征”之难;愈说得小,愈见“红军不怕远征难”。

颈联紧承“万水”,在表述上与颔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尾联以“尽开颜”作结,上文历尽艰险,有惊心动魄之观,到此一片欢腾,一片欢笑,红军的快活而又自豪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四联衔接紧凑,结构严整,叙述的次序完全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勾勒出一幅红军万里长征行军路线的示意图。

第六单元由一首律诗和两篇叙事文章组成,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军人的风采。

前两篇课文都是写长征的,歌颂中国工农红军的崇高精神,表现手法有所不同;后一篇是讲人民解放军如何与洪水作斗争的,表现了新时期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英雄形象。

《七律长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壮举。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途中过草地时,彭德怀为了解决红军战士的断粮问题,忍痛下令枪杀自己钟爱的坐椅大黑骡子的事,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大江保卫战》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单元目标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理解有关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或段落。

3.学习由点到面的写作手法。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军和解放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5.学会介绍一个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3、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学习运用联系课文内容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口语交际:

影视剧评说。

大胆与别人交流,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单元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采用“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精心为学生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增加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让学生运用“读、画、品、悟”的方法学习课文,引领学生抓住的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读懂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

学习本单元旨在:

一是让同学们关注和挖掘教材中蕴涵的人生哲理,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使学生心中美好人性的萌芽慢慢地被挖掘出来,完善学生的人格,要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里。

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以人物精神为突破口,研究人物形象,体会他们的性格品质。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21、七律长征

教时

第1课时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意思、情感。

重点

难点

理解诗句,初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介绍长征资料

交流长征故事

 

谈话回忆,导入新课

1、补充介绍长征资料。

2、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

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走进《长征》。

1、交流长征故事,了解长征路线。

2、读题

预设:

借助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对长征有进一步的了解:

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夹金山→穿过草地→陕甘会师

红军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了陕北根据地。

初读全诗,整体感悟

1、提出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先来自己读读这首诗,要读准生字的读音,注意诗歌的朗读特点。

2、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谁来说说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3、了解了这首诗的特点,现在再来读读,争取读得准确通顺。

4、指导朗读(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了解这首诗的特点

 

3、个别读这首诗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用"|"画出停顿,用"."画出押韵的字。

朗读。

 

预设:

本首诗的特点: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必须一韵到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感受“难”“不怕”“喜”

1、出示: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引导学生理解“五岭”、“乌蒙”。

②指导理解“逶迤”、“磅礴”、“腾”、“细浪”、“泥丸”

③“五岭”和“乌蒙”代表了什么?

④指导理解理解诗句的意思。

⑤作者列举“五岭”和“乌蒙”是为了什么?

⑥红军把“五岭”看作“细浪”,把“乌蒙”看作是泥丸,突出了什么?

⑦指导朗读。

 

2、出示: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讲述《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金沙江”和“大渡河”是“万水”的代表。

②“暖”有两层意思:

③“寒”使人想到什么?

④小结:

一“寒”一“暖”,相互映衬,既突出了环境的恶劣,又突出了红军旺盛的斗志。

⑤指导朗读。

3、出示: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指导理解“更喜”、“尽开颜”。

②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指导朗读。

1、理解“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理解“五岭”、“乌蒙”。

②理解“逶迤”、“磅礴”、“腾”、“细浪”、“泥丸”③说说从“五岭逶迤”“乌蒙磅礴”体会到什么?

④说说诗句的意思。

⑤说说作者列举“五岭”和“乌蒙”是为了什么。

⑥说说红军把“五岭”看作“细浪”,把“乌蒙”看作是泥丸,突出了什么。

⑦朗读这句诗。

 

2、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了解《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②抓住“暖”字理解意思。

③理解“寒”字。

④说说一“寒”一“暖”写法的好处。

⑤朗读这句诗。

3、理解“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理解“更喜”、“尽开颜”

②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③朗读。

预设:

1、“五岭”是指五岭山脉;“乌蒙”是指乌蒙山,山势险峻、雄伟。

2、“逶迤”:

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磅礴”:

气势雄伟。

“腾”:

向上跳跃。

“细浪”:

翻着浪花的细流。

“泥丸”:

指泥泞的道路。

3、“五岭逶迤”侧重写山岭长,“乌蒙磅礴”侧重写山高,“五岭”和“乌蒙”是“千山”的代表。

4、五岭山脉连绵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气势雄伟,在红军眼里就像泥丸在脚下滚过。

5、突出长征途中的困难。

6、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烘托出红军的豪迈气概。

预设:

1、金沙江水日夜拍打在云崖上,似乎把云崖都拍打发热了。

2、红军巧渡金沙江后,充满胜利喜悦的心情。

3、使人想到大渡河两岸悬崖峭壁,令人心惊胆寒,另一方面想到红军浴血奋战,惊险悲壮。

 

预设:

1、“更喜”、“尽开颜”——心情喜悦,个个逐开颜笑。

2、红军战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1、指导品读诗文

2、指导认识文中的对仗。

3、课后可以搜集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章和描绘长征的诗词。

1、品读诗文(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2、找出文中的对仗。

3、课后可以搜集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章和描绘长征的诗词。

预设:

学生先找对仗句,再找对仗词、字: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板书设计

远征难只等闲

五岭乌蒙

万水千山英勇无畏

七律长征金沙江大渡河乐观向上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教时

第1课时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之情。

重点

难点

初读课文,理清条理,初步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七律长征

个别背诵

揭示课题,初步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就和彭德怀有关,补充课题。

2、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二、自读课文:

1、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思考揭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指导概括课文大意。

4、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在这篇文章的背后蕴涵的是怎样一种感情。

1、齐读课题,理解“骡子”。

2、带着问题自由

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4、再读课文,初步感知情感。

预设:

1、骡是马和驴的后代。

2、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的是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五头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

3、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彭德怀爱他的战士。

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请同学们再次潜心默读课文,画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

2、组织交流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

(根据回答随机出示)

A、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

“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

”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1)再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哪些词语特别强烈地刺激着你的神经?

(2)指导读好这句话。

B、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

(1)你能把目光聚焦一下,聚到一个词来谈谈你的感受吗?

(2)指导读好这句话

C、彭德怀背过脸去。

(1)一个简单的动作那是爱的体现。

他怎么忍心……

D、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1)、你们知道军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缓缓地摘下了军帽”吗?

(2)、指导朗读。

E、 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

“我吃不下,端开!

(1)指导理解“发火”。

(2)、指导朗读。

1、默读课文,画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

2、交流

(1)读A句,说感受。

(2)抓关键词谈感受

(3)读好A话

 

(4)读B句,说感受

(5)抓住“深情”谈感受

(6)读好B句

(7)读C句,说感受

(8)走进彭德怀的内心,说出他心中的话:

他怎么忍心……

(8)读D句,说感受

(9)说说此刻彭德怀的内心想法。

(10)读好D句

(11)读E句,说感受

(12)抓住“发火”体会彭德怀复杂痛苦的内心世界。

(13)读好E句

预设:

A、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

“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

”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关键词:

抚摸、念叨、悄悄地……

追问:

你曾经被“抚摸”过吗?

谈谈你的感受。

再结合句子说说理解。

B、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

追问:

“深情“包含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C、彭德怀背过脸去。

D、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E、 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

“我吃不下,端开!

追问:

肚中饥饿交迫,但面对眼前那一碗鲜美的肉汤,他却“发火“了,他是在对谁“发火”?

(难过到了极致,已经控制不住了,火发的越大,越能看出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和对战士们深深的爱!

感悟文章主旨

1、一头普普通通的牲畜,为什么值得一位大将军如此情有独钟呢?

2、那这样一位功臣,彭德怀又这么喜欢它,为什么要杀它呢?

(板书:

杀)

4、组织交流,出示:

A、“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连野菜也找不到了。

B、“现在,草地上断粮了……燃眉之急。

大家理解什么叫“燃眉之急”吗?

在当时“燃眉之急”指的是什么?

5、板书:

更爱战士

1、交流喜爱大黑骡子的原因

 

2、交流彭德怀要杀大黑骡子的原因。

(1)读A句,说感受

(2)读好A句

(3)读B句,说感受

(4)抓“燃眉之急”来谈对当时危急情况的了解。

(5)体会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

(6)读好B句

预设:

1、“这匹从江西出发就跟随……小山似的。

追问:

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2、A、“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连野菜也找不到了。

”B、“现在,草地上断粮了……燃眉之急。

追问:

在这“燃眉之急”彭德怀想到了什么?

你能理解他的这个决定吗?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红军长征途中那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透过细节,品味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情意,更感受到那一份深深的爱。

课后作业:

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饥寒交迫

燃眉之急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教时

第2课时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爱战士的感情

重点

难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古诗积累

个别背诵

 

深情导入,揭示命令

一、默读课文,思考:

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要把它杀掉?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归纳出:

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土,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他才杀了牲口

二、请同学们读课文,看看彭德怀先后一共下了几次枪杀大黑骡子的命令?

(依次出示三个句子)

1、读题

 

2、说说彭德怀要杀大黑骡子的原因。

3、读课文,找彭德怀下的几次命令。

预设:

红军断粮了,战士们饥寒交迫,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能走出草地,为了革命的胜利,他要杀掉心爱的大黑骡子;彭德怀要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和战士们一起走出草地。

第一次命令

1、当饲养员告诉他连大黑骡子在内一共还有6头牲口时,他下达了第一个命令。

(出示,齐读)

2、当老饲养员和警卫员听到首长这个决定后,他们是怎么说的呢?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3、听了战士们的话,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引读)看来彭总并没有听从战士们的劝阻,还是要杀大黑骡子,此时,老饲养和战士们又是如何恳求的呢?

(出示)

指导朗读

1、读“第一次命令”,说感受;体会彭德怀内心的想法。

 

2、读“战士们第一次恳求”的句子,体会战士们的心情。

3、读“战士们第二次恳求”的句子,体会战士们当时的内心感受。

预设:

追问:

从彭德怀命令的语气中你感受到什么?

果断——话一出口就是命令。

追问:

此时此刻,他想到的是谁?

(自己的战士)从哪看出来的?

(全部牲口也包括他的大黑骡子)此时,老饲养员心情怎么样?

(着急)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他们急什么呢?

(首长没有大黑骡子怎么走出草地呀!

)从老饲养和战士们请求的话语中,你能体会到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吗?

(痛苦、难过、舍不得)你们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流着眼泪、仍在请求)

第二次命令

1、战士们的再三请求搅乱了彭德怀的心。

彭德怀不耐烦了,严厉地下达了第二次命令。

2、这次的命令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呢?

3、他不忍心亲眼看着大黑骡子倒下去的身影,于是他背过脸去,忍着心痛,等待着执行的枪声,可是——(出示句子)

4、问:

这是怎样的20分钟呀!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5、可残酷的现实又摆在他的面前,他仿佛又看到了战士们一个个倒下去的身影。

让我们走进茫茫的草地,亲身感受红军战士面对的艰难困苦。

(播放录像片段)

1、读“第二次命令”的有关句子。

2、比较两个命令的不同之处。

 

3、跟读句子。

 

4、抓“20分钟”来谈感受。

5、看录像

追问:

此时此刻,彭总为什么不耐烦了呢?

①因为他内心很痛苦,不想杀,可又不得不杀。

评价:

的确,他的内心是矛盾的。

②晚一分钟,就多一个战士倒下。

评:

时间就是生命,此刻的彭德怀担心的是命悬一线的战士啊!

让副官长负责杀骡子你们认为这是怎样的二十分钟呢?

(漫长的、紧张的、令人窒息的、难熬的、折磨人的……)

第三次命令

1、一边是心爱的大黑骡子,一边是忍饥挨饿的战士,为了战士的生命,为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胜利,彭总还能再等下去吗?

因此,彭德怀发怒了,他怒吼道——(出示、齐读)

2、指名读

3、同学们,短短的几十分钟,彭德怀下了三次命令。

从这三次命令中,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

4、小结:

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自己的战士。

革命需要大黑骡子,但更需要勇敢的红军战士。

只有杀掉大黑骡子,才能让更多的战士活下来。

大黑骡子缓缓地倒了下去,彭德怀向为革命而献身的大黑骡子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

会说些什么呢?

1、跟读句子

 

2、读好彭德怀怒吼的话,体会此刻他内心的感受。

3、说说从彭德怀的三次命令中所感受到的。

4、在情境中想象彭德怀的内心世界。

追问:

同学们,从彭总怒吼的语气中你听出了什么?

①他很生气。

为什么生气?

方副官长一直没有开枪,他在催他。

②他很着急。

急什么?

再不开枪,战士会倒得更多。

③他的态度很坚决。

5如果方副官长不开枪,彭德怀真的会向他开枪吗?

那他为什么这么说?

(他内心太痛苦了,又很着急,想逼他快点开枪,也好早点救战士们。

评:

是啊,他急啊,再晚下去,倒下的战士会更多呀!

(他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长征路上,还有着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课后同学们可以多读读与长征有关的故事,如《丰碑》《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草地夜行》。

课后拓展阅读有关长征的故事

板书设计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爱骡子

彭德怀(只有……或许……)与战士同甘共苦

更爱战士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23、大江保卫战

教时

第1课时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交流表现战士英勇无畏的成语

交流表现战士英勇无畏的成语

开火车交流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在1998年,有一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请听歌曲《为了谁》,同时播放98年抗洪视频。

思考:

此时你想说点什么呢?

2、、这节课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1998年的夏天。

就在那个不平凡的夏日,长江流域出现了特大洪水,滔滔洪水肆无忌惮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洪魔的挑战,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响了:

大江保卫战(出示课题)。

指名读,齐读

1、欣赏歌曲《为了谁》

 了解相关98年抗洪资料

 

2、齐读课题。

交流相关资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2、出示词语,理解

奔腾不息  奋然跳入

疯狂撕咬  惊心动魄

万分危急  铮铮铁汉

日夜兼程  劈波斩浪

3、读课文,小组讨论如何给课文来分段。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

⑵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⑶标出难读的地方。

2、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3、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及主要内容。

预设:

追问:

1、浏览课文2—5自然段,课文围绕大决战写了哪两个动人的画面?

2、默读课文,看插图,思考全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给课文分三段。

学习第一部分

1、提出要求:

自读思考:

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从哪句看出来?

2、组织交流灾情严重的语句。

3、组织交流子弟兵迎战洪水的语句。

4、指导读出子弟兵迎战洪水的英雄气概。

 

1、自由朗读第1节。

2、找出体现水大、猛的词,并划下来。

3、通过划下的词语,想象长江洪水泛滥的场面,练习朗读。

4、找出体现“气壮山河”的词语,并划下来。

朗读交流。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暴怒的巨龙”等词语反映出灾情严重性。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阅读相关抗洪救灾的光荣事迹。

 

阅读相关抗洪救灾的光荣事迹。

 

板书设计

大江保卫战

总——分——总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23、大江保卫战

教时

第2课时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5节。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重点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古诗积累

学生自主背诵古诗

背诵

精读“大堤抢险”

1、过渡:

让我们跟随作者的镜头来到赛城湖的大堤上,感受大堤抢险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2、提出学习要求

3、组织交流

A、出示: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

……。

你读出了什么?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你能读出来吗?

这么快是为了什么?

官兵们心里想着什么?

你能将这快的感觉读出来吗?

B、出示:

“官兵们……他们全然不顾……”

(1)“穿梭”说明了什么?

是的,行动如此迅速,对于官兵们来说是十分不易的,因为他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行走啊!

C、战士们奋不顾身的精神令我们感动,更令我们敬佩,让我们通过朗读,把对他们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指名读。

D、出示“狂风卷着巨浪,疯狂地撕扯着堤岸,……筑起了一道人墙。

(1)读到这里,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

(2)解放军战士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的一道——人墙,这就是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你们愿意加入这抗洪的人潮中来吗?

(3)好一群乐观的战士!

难道你们的身体真是铁打的吗?

你们的身体也是血肉之躯啊,但是你们又着钢铁般的意志,你们真是一群铮铮铁汉啊!

让给我们一起读读他们的誓言。

过渡: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此时的官兵们怎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