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035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docx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docx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

 

三棵树中心小学六

(2)班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大象版)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科学》下册共由“人类祖先的足迹”、“绿色社区调查”、“养好小金鱼”和“雨具的改进”四个单元组成,分别涉及新课程标准的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

教材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专题研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注重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并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人体与细胞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有序的生态环境从小世界看大科学。

四、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

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和场地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时间

内       容

课时

备注

1

2.22—2.28

开学报名、准备开课

 

 

2

3.1—--3.7

1.1向人类的祖先“提问”

1.2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

3

 

3

3.8-3.14

1.3探寻人类祖先的奥秘

1.4展现人类祖先的生活画卷

3

 

4

2.15-3.21

第一单元复习

3

 

5

3.22-3.28

2.1我们心目中的绿色社区

2.2我们的调查研究计划

3

 

6

3.29-4.4

2.3调查小组在行动 

2.4我们的绿色社区建议

3

 

7

4.5-4.12

第二单元复习

3

 

8

4.12-4.18

3.1小金鱼之死     3.2制订侦破方案

3

 

9

4.19-4.25

3.3做好侦破准备3.4揭开金鱼死亡之谜

3

 

10

4.26-5.2

3.5给金鱼安个舒适的家

3

 

11

5.3-5.9

第三单元复习

3

 

12

5.10-5.16

4.1寻找雨具的缺点4.2我们的改进设计

3

 

13

5.17-5.23

4.3智慧就在我们手中  4.4金点子行动

3

 

14

5.24-5.30

4.5成果展示会

3

 

15

5.31-6.6

第四单元复习

3

 

16

6.7-6.13

期末复习

3

 

17

6.14-6.20

期末复习

3

 

18

6.21-6.27

期末复习  检测

3

 

 

任课教师:

杨光华

2015.3.1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人类祖先的足迹

1、向人类的祖先“提问”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习惯。

2、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人类祖先的生活习性进行猜想。

3、培养学生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积极开展评价的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习惯。

教学难点:

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人类祖先的生活习性进行猜想。

教学准备:

关于人类起源的相关课件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提问:

“你是从哪里来的?

你的爸爸妈妈又是从哪里来的?

那你的爷爷奶奶呢?

……”学生说一说,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猜想。

二、活动探究。

1、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他们存入“问题银行”。

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活动。

(1)学生分小组整理和评议所提出的问题,并从中选择一两个既感兴趣又有能力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

教师指导:

选择好主题后,要大胆的有根据的进行猜想,并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集体交流。

1、学生代表说一说自己的问题和猜想,并说说自己猜想的依据。

2、师生评议.

《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2、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合作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1、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研究计划表、教师搜集相关知识并制成资料卡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结合学生上一节课的猜想谈话导入:

我们的猜想与事实相符吗?

这就需要我们开展研究进行验证。

板书:

《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

二、计划与组织。

1、学生分组商议,制定研究计划并填写好“研究计划表”。

研究主题

 

研究目的

 

组员分工

 

特约顾问

 

研究时间

 

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

 

活动要求

 

2、集体交流评议,修改完善我们的研究计划。

教师强调研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重点是安全。

三、事实与证据(课外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搜集证据的方法与途径。

(采访、上网查询、阅读书籍……)

2、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搜集关于人类祖先生活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

教师指导部分学生开展探究。

3、学生写好采访日记。

 

 

 

第二课时

一、整理资料。

学生先独立整理搜集的资料,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小组成员集体整理资料(教师参与指导)。

二、交流与表达。

1、小组选派代表将研究成果在全班交流,学生集体评议。

2、教师将自己制作的资料卡课件通过投影加以展示。

(教师结合资料卡进行适当讲解:

人类与猿的关系、女娲造人的传说、人类的进化……)

三、延伸拓展。

学生阅读《“连中三元”的奇迹》,了解贾兰坡与“北京人”的发现经过,进一步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

元谋人

约170万年前

蓝田人

约80万---60万年前

北京人

约70万---20万年前

和县人

约40万---30万年前

金牛山人

约28万年前

大荔人

约10万年前

山顶洞人

约2万---1万年前

 

 

 

《探寻人类祖先的奥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搜集资料探究人类祖先的奥秘。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事先搜集关于人类祖先生活的相关资料,制成资料卡课件。

投影仪。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前面《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的学习中,自己的一些观点可能会与其他同学不一致,甚至与科学家的观点不同,有时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当遇到这些情况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探寻人类祖先的奥秘。

二、活动探究。

1、学生把自己在前面提出的关于人类祖先的问题加以整理,将没有解决的问题整理后提出来,教师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加以引导。

(1)、现在的黑猩猩也能进化成人吗?

(2)、既然人都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为什么人的皮肤有白色的、黄色的、黑色的呢?

(3)、达尔文的进化论存在哪些缺陷呢?

2、学生小组对上述问题加以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

3、学生代表将各组的讨论情况加以汇报。

三、总结。

教师结合资料卡对学生的探究进行适当的讲解补充。

四、课外活动。

学生搜集关于地球上不同人种的资料。

五、作业。

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第二题。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教师展示不同人种头像的图片课件,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是什么人种,生活在什么地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事实与证据。

1、学生观察世界人种分布地图,看看不同人种分别居住在什么地方。

学生小组交流,学生代表汇报。

2、学生阅读“资料卡”。

三、交流与表达。

1、学生将自己搜集的关于地球上不同人种的资料在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评议,看一看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说一说,教师小结:

人的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造成的。

四、总结。

教师小结:

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展现人类祖先的生活画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2、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办一份科学小报

3、了解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

4、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2、了解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

准备好搜集的关于人类祖先的资料。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人类祖先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我们的研究成果。

二、表达与交流。

1、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集体进行整理修改。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去,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

2、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交流本组的研究成果,集体评议。

三、积累。

1、学生自读18页的“科学自助餐”,了解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2、教师补充讲解达尔文的相关资料。

四、课堂练习。

1、学生完成“挑战自我”的“我进步,我成功”。

五、课外准备。

继续搜集资料,为制作科学小报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语言交流,那我们能不能用文字或图画形式展示出来呢?

二、制作科学小报。

1、教师提出制作要求。

(1)、书写

(2)、排版(3)、科学性(4)、艺术性

2、学生分组整理资料,确定选用的材料。

3、小组成员分工。

4、分组制作小报。

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展示制作的科学小报。

学生代表将制作好的科学小报通过投影的方式在全班进行展示,集体评出“最佳科学小报”。

四、课堂作业。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什么是“绿色社区”及评价标准。

2、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创建绿色社区或者生态村展开讨论,确定调查研究的内容。

教学准备:

搜集绿色社区的相关资料和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指导学生观看国家创建绿色社区的有关录像与图片,认识绿色社区的标志,理解绿色社区的含义,了解国家建立绿色的宗旨与要求,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活动探究。

1、学生说一说对绿色社区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和观察图文资料的感受,讨论自己对绿色社区的理解与认识。

学生交流,师生评议小结。

2、学生对绿色社区的评价标准提出大胆的猜想,思考绿色社区、生态村的评价标准包括哪些因素。

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参与。

3、学生制定自己心目中的绿色社区的评价标准并展开交流。

4、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完善评价标准。

教师展示准备的课件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三、拓展延伸。

1、学生思考:

建设绿色社区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2、学生交流评议,教师小结。

(提示:

注意结合当地和学生实际)

《我们的调查研究计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调查研究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掌握调查活动的步骤和要求。

 2、明确各组的研究主题与调查内容,查阅有关资料,制订全面、可行的调查计划。

3、学会合理分工,相互借鉴、相互分享。

教学重点:

制订可行的调查研究计划。

教学难点:

制订可行的调查研究计划。

教学准备:

   调查问卷样表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为学生创设一个讨论与交流的情境,回顾所经历过的调查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二、整体感知。

1、提问,使用这些调查研究的方法应注意什么?

我们过去在调查研究过程中遇到发哪些问题?

都是怎样解决的?

我们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2、学生给教材26页的调查步骤排序,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调查研究常见的七个步骤。

三、分组探究。

1、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意愿自由组合调查小组。

2、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各组的研究主题与调查内容,制订各组调查计划。

教师参与学生制定调查计划,适时提出参考意见。

四、小组集体完善调查研究计划。

注意:

学生选取的绿色社区的调查研究题目涉及的范围很广,比如绿化问题、能源使用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噪声污染问题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研究主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进行分组研究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第二课时

一、集体交流。

学生分组选派代表交流本组的研究计划,互相借鉴、评议计划的优缺点,比比哪一个小组的计划制订得更全面、更具体;通过交流对自己小组有什么启发,自己小组还应该做哪些方面的改进,小组成员完善本小组的调查研究计划。

二、做好调查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好访谈提纲、调查问卷等。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借鉴已有经验,自主设计访谈提纲、调查问卷、准备各项调查活动所需要器材等,做好调查研究的各项准备工作。

教学中,可以提醒学生列一个调查活动材料清单,然后再按清单上的内容去准备。

三、小结。

   教师小结调查研究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学生顺利开展调查奠定基础。

 

 

 

 

 

 

《调查小组在行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采用访谈法、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法等方法搜集、记录数据与信息。

 2、能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筛选,用图片、统计图表

访谈记录等方式来表示。

 3、能分析相关数据并做出一定的结论,并进行整体客观的评价。

 4、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树立节约、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搜集整理调查数据,并做出合理分析。

教学难点:

能分析相关数据并做出一定的结论,并对所居住的社区进行整体、客观的评价。

教学准备:

访谈记录表、调查统计表、调查统计图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生谈话,回顾自己的调查计划。

(教师根据学生和学校实际,将调查内容确定为“校园中的绿化”和“家庭能源使用情况”)

二、实施调查。

1、教师强调:

调查中要注意团队合作、准备充分、动手动脑、文明礼貌、注意安全。

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调查计划,分组搜集数据与信息。

学生做好调查研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后,分组按计划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这阶段教学要合理利用课内课外时间灵活安排调查活动,还需要与学校、家长沟通,获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尤其要发挥家长的优势与积极性,可以邀请家长协助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深入调查。

3、教师参与学生调查,积极为学生的调查提供指导和帮助。

 

第二课时

一、整理分析数据。

1、教师指导学生整理资料与数据。

学生在分组调查中取得了大量的资料、数据、信息。

教师指导学生及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筛选,有价值的要保留,重复的、无用的资料要去除。

有价值的资料按不同的调查内容分类,用图片、图表、访谈记录等形式不表示,并将有关访谈记录的文字修改通顺。

2、学生自读31页的活动提示,了解筛选资料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它们是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吗?

资料是否真实可靠?

它们是否提供了足够的信息?

内容详细吗?

它们是最新的吗?

记下了获取资料的时间了吗?

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制作统计图表来对数据进行分析。

     

4、组织各组进行交流。

将各组的专题调查研究成果通过实物展台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展示与交流时注意做到形式多样、图文并茂、证据充分、语言清晰流畅。

二、总结拓展。

学生根据各自的调查结论,对所居住的社区进行整体评价,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法。

 

《小金鱼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教师启发下或借助查阅资料等途径,针对特定的问题提出相对科学而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2、能根据问题所涉及的相关因素,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中提炼出可供研究的主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科学的猜想,并从中提炼出研究主题。

教学过程

1、问题情境入手。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提出大胆猜想。

3、查阅(阅读)相关资料,引导他们进一步做出猜想。

这个环节是对以前自主猜测的补充和提升。

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猜想并不是随意的瞎猜,我们还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进行猜想和假设。

4、交流汇总各种猜测。

把大家的各种猜测汇集到一起,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小鱼生活环境因素的复杂性。

同时,也更有利于我们找到问题的答案。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概念图的形式加以表示。

5、根据各种猜测,提炼研究主题。

学生猜测的每一个相关因素都可以成为他们的研究主题。

建议在提炼研究主题时,作为专题研究的各项研究主题,一定要内容明确、描述清晰、表达简洁,比如“关于……的研究”。

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提炼的研究主题进行罗列,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成功感。

6、课外延伸,布置学生课后继续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相关信息。

《制订侦破方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小组研究与班级总的专题研究的关系,树立合作意识。

2、能根据自己选择的研究主题制订可行的研究计划。

教学重点

制订合理、可行的计划是研究取得成功的意识。

教学过程

1、承接前一课所讨论的结果,进行专题研究总动员。

新课一开始可以先了解学生通过课余时间了解到的新信息,调整或补充值得研究的主题,然后再进行专题研究总动员,并引导学生集体讨论班级总的研究计划。

2、引导学生分析和自主选择研究主题,并进行分组。

真正可供研究的是各项研究主题。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简单分析一下各研究主题所需要的条件(比如,水温变化的影响,就需要三只能够控制水温的水族箱),然后按照各自的条件和兴趣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并根据各自的选择进行分组。

3、小组讨论各小组的研究计划。

选择研究主题并分组之后,就可以参照班级总的研究计划的时间安排,商量小组研究计划。

4、交流并完善计划。

最后可以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一下各自的研究计划,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计划。

 

《做好侦破准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实验研究法的有关知识,能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设计比较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

2、进一步查阅资料,积累相关科学知识,能尽量用周密地考察自己的研究主题所涉及的相关因素,并能在实验中设法控制这些因素。

教学重点

必要的知识和理论准备是设计好实验的前提。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回顾以往实验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的实验经历,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为设计实验方法上的准备。

在回顾和讨论实验经验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向学生推荐或讲解有关实验方法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实验与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对被研究物体进行研究的方法。

因此,要进行实验研究,就必须考虑好实验可能涉及到的相关变量,并设法去控制这些变量。

2、分析自己的实验可能涉及到的因素。

金鱼生活的环境是一个由水、温度、生物密度、食物、光照等因素构成的综合环境。

因此,要保证自己的实验研究获得成功,就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如何控制这些因素,尽可能避免非关键因素对自己的实验研究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了解更多的关于金鱼饲养的经验和知识。

为了突显科学学习和探究性,教学中我们没有必要把这些知识直接教给学生,可以引导他们继续去查阅相关资料,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

3、讨论如何控制实验变量,制订实验方案。

在充分的实验方法准备和科学知识准备的基础上,我们才可能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

这是一系列对比实验,每组实验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而要保证其他条件相同。

比如,教材中选为范例的“放养密度的研究”,就只能改变放养密度,则水质、水温、饵料投放量等都要相同,否则就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这一过程是个难点,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指导。

各小组实验方案也应让老师一一过目。

4、根据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器材。

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醒他们列一个材料清单,然后再按清单上的内容去准备

《揭开金鱼死亡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坚持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通过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数据。

3、能分析相关数据并做出判断和结论。

教学重点

获取实验数据,并做出合理分析。

教学过程

1、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首先让学生选定实验地点。

每个小组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在教室里、科学教室或某个同学家里进行实验,然后按实验方案组装实验装置。

应先把一切物质环境都准备好,然后再把金鱼放进去。

在每组实验器材的旁边应设立一个实验标牌,上面写清楚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实验步骤,以及负责人等。

2、观察并记录数据。

这是一个中长期的实验,所以应做好坚持观察一个月的准备。

这项观察应与其他教学内容穿插进行。

为了尽量保证一些无法控制的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进行定时观察,即在每一天固定的几个时间点去观察和记录数据。

具体观察的时间点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避免与其他课程发生冲突。

由于金鱼的生活还可能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