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黑白显像管及黑白电视接收机原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7857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5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黑白显像管及黑白电视接收机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二章 黑白显像管及黑白电视接收机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二章 黑白显像管及黑白电视接收机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二章 黑白显像管及黑白电视接收机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二章 黑白显像管及黑白电视接收机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黑白显像管及黑白电视接收机原理.docx

《第二章 黑白显像管及黑白电视接收机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黑白显像管及黑白电视接收机原理.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 黑白显像管及黑白电视接收机原理.docx

第二章黑白显像管及黑白电视接收机原理

第二章黑白显像管及黑白电视接收机原理

 

 

 

 

    

目前在我国黑白电视机仍然占有较大的市场,并正在向高集成化方向过渡。

为了便于了解电视机各部分的作用、原理,本章主要对黑白显像管及黑白电视机方框图进行讨论分析,有关具体电路将在第六章至第十二章中与彩色电视机电路一起讨论。

 

§2.1 黑白显像管

 

显像管是电视接收系统的终端显示器件,它将图像信号还原为光图像。

显像管的特性和要求是整个电视机设计的基本依据。

例如,扫描光栅的组成、信号通道增益、视频图像信号的极性选择、电视机的功率消耗以及偏转线圈扫描电流特性等,都是根据显像管的特性和要求而定的。

此外,电视机的收看质量,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灰度、亮度、灵敏度等主要指标及彩色效果好坏都最终表现在显像管上,因此要获得高质量的电视图像,必须有一个高质量的显像管。

所以首先必须了解显像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基本参数。

 

2.1.1显像管的结构

 

显像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

它由电子枪、荧光屏和玻璃外壳三部分组成。

显像管内抽成真空,管壳由高强度的玻璃制成,它能承受高压以防爆裂。

 

 

图2-1  显像管结构示意图

一、电子枪

 电子枪安放在管颈内,用来发射密度可调的电子流,并通过聚焦和加速,形成截面积很小、速度很高的电子束。

该电子束在行、场偏转磁场的作用下(见1.2.1节电子扫描)可实现全屏幕的扫描光栅。

电子枪通常由灯丝和五个用无磁不锈钢制成的电极组成。

(1)阴极(K)呈小圆筒状,筒的顶端涂有发射电子的材料(氧化钡、氧化锶和氧化钙混合物),筒内置有加热灯丝,当阴极被加热后,阴极表面材料便向外发射电子。

(2)控制栅极(G)也是圆筒状,它套在阴极外面,圆筒的中间开有一个小孔,以便电子流穿过。

通常控制栅极相对阴极加有数十伏的直流负压,形成阻滞电场。

改变控制栅极对阴极的负电位大小,就可以直接控制电子流的强弱,从而控制了对应光点的明暗。

电子束的截止电压约—30V~—90V之间。

图像信号直接加在控制栅极(正极性图像信号)或阴极(负极性图像信号)上,使扫描电子束强弱随图像信号变化,从而在屏幕上显示出不同灰度层次的图像。

(3)加速极(第一阳极)A1,其外形象中间开孔的圆盘。

它通常加有上百伏正电压,其作用是把阴极电子拉出来,并对飞向屏幕的电子流加速和聚焦。

(4)高压阳极(A2,A4)由两个圆筒状电极组成,A2(第二阳极)与A4(第四阳极)之间内部连接,A4通过弹簧片与锥体内壁石墨导电层相连。

经高压咀在A2,A4及内石墨层上接有9KV~16KV高压。

一方面,第二、四阳极与第三阳极(聚焦极)组成电子透镜,使电子束在轰击荧光屏之前聚焦;另一方面,在显像管锥体内侧的石墨导电层形成了一个均匀的等电位空间,保证电子束进入此空间后径直地飞向荧光屏,而不产生杂乱的偏离和聚焦。

(5)聚焦极(第三阳极A3)是套在A2,A4之间的金属圆筒电极,通常加有正几百伏的直流电压,调整这个电压大小,可使阴极发射的电子流形成细束,在屏幕上聚焦成一个小点。

电子枪对阴极发射的电子流的聚焦作用示意图如图2-2所示。

 

图2-2四极电子枪聚焦示意图

二、荧光屏

荧光屏由屏面玻璃、荧光粉层和铝膜三部分组成。

在屏面玻璃的内壁上,沉积一厚度约为10μm、以银作激活剂的硫化锌一镉荧光粉层,它在电子束的高速轰击下发白光。

其发光强弱与电子束电流太小及速度高低相对应。

为了防止电子速电流太大,使荧光粉层局部过热而降低发光能力,一般限制速电流在100μA以下。

为了提高屏幕亮度及减弱闪烁效应,荧光粉应具有余辉特性,但为了防止造成前后两帧图像重叠出现而使清晰度下降,余辉时间不宜过长,应采用余辉时间小于1ms的荧光粉。

在荧光粉层后面蒸发一层厚度约为1μm的铝膜,它的作用有三个:

(1)铝膜可以挡住内部杂散光,从而提高图像对比度。

(2)铝膜有利于提高屏幕的最高亮度.它可将荧光屏射向背后去的光线反射回屏幕;并且铝膜接阳极高压,可避免荧光屏积累电子,否则积累的电子所产生的电场将减小电子轰击的能量,使亮度降低。

(3)铝膜可以保护荧光屏不出现离子斑。

因为在高速电子轰击下,显像管内残存的气体将发生电离,其负离子与电子一样受到加速电场的作用射向荧屏。

但其质量比电子大几千倍,偏转磁场使它偏转的角度很小,因此这些离子将集中轰击荧光屏中心的小部分区域,使荧光粉层老化,降低发光效率。

产生“离子斑”。

铝膜的作用是可挡住体积大、速度低的负离子,使之不能穿过铝膜到达荧光屏。

而质量小、速度高的电子却极易穿透铝膜射向荧光粉层。

三、玻璃外壳

玻璃外壳由管颈、锥体和屏面三部分组成。

管颈内有电子枪、屏面玻璃制成荧光屏等已如前述。

玻璃锥体是屏面玻璃和管颈的连接部位,它为电子束实现全屏幕扫描提供足够大的空间。

锥体内外壁均涂有石墨导电层,其作用如下:

(1)内壁石墨导电层与高压阳极相连,形成一个等电位空间,以保证电子束高速运动。

(2)外石墨导电层接地,以防止管外电场的干扰;内石墨导电层可以吸收荧光屏在高速电子轰击下产生的二次电子及管内的杂乱发射光,从而有助于提高图像的对比度。

(3)内外石墨导电层间形成一个(500pF~1000pF)的电容,可作为第二、四高压阳极的滤波电容。

因而在高压供电电路中不必另接高压滤波电容。

 

2.1.2  显像管工作原理

 

显像管产生光栅或显示图像是依靠在栅极(G)与阴极(K)之间施加不同的电压,以控制阴极电流ik(与电子速流方向相反)的大小而实现的。

当无图像信号输入时,栅、阴极间加的是一直流负压(静态栅偏压ugk0),在偏转磁场的作用下,屏幕各点对应的阴极电流ik处处相等,因而屏幕显示的是亮度均匀的光栅。

当有图像信号输入时,栅、阴极间在直流负压的基础上叠加了图像信号电压,通过扫描,屏幕各点对应的阴极电流ik随图像信号规律地变化,因而屏幕上就出现了相应的图像。

为了正确重现图像,必须根据图像信号的极性选择它输入的电极。

比如负极性图像信号应从显像管的阴极输入,这样,原图像越暗对应的图像信号电平就越高,从而抬高了阴极电平而使栅、阴间电压越负阴极电流(电子速流)就越小,则显像管的显示亮度越暗,重现的图像是正确的。

如果是正极性的图像信号,则应从显像管的栅极输入,否则会在荧光屏上出现“负像”

一、显像管调制特性曲线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用栅一阴极之间电压ugk(始终为负值)与阴极电流ik关系曲线来表征显像管的工作特性,即所谓调制特性,如图2—3所示。

调制特性曲线的斜率,即Δik/Δugk,表示显像管的灵敏度,即栅一阴电压对阴极电流的控制能力。

图中,ugko是当阴极电流ik为零时的截止电压,即当ugk =ugko时,电子束流将被完全抑制,ik=0,荧光屏不发光。

生产厂家通常用最大调制量来表征显像管的灵敏度。

所谓最大调制量是指阴极电流ik由0μA变到50μA时,栅、阴极电压变化的数值,即最大调制量△ugk=|ugko|-|ugk50|最大调制解调量越小,表示显像管灵敏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理论与实践都证明,阴极电流与栅、阴电压有下面的关系:

ik=k(ugk-ugko)γ      (2–1)

式中,γ为显像管电光转换特性的非线性系数,其值为2~3之间;k是比例系数,与阴极特性及其它电极构造等因素有关。

绘出曲线即为图2-3调制特性。

图2-3显像管调制特性曲线

显然,阴极电流ik随栅、阴电压ugk以指数规律变化,即ugk对ik的控制作用为非线性。

当栅极偏压在-12Ⅴ~-80Ⅴ之间时,显像管的控制灵敏度大约每伏几个微安的数量级。

随着栅极负压值减小,阴极电流按指数规律增大。

实际上,黑白显像管白色电平所对应的阴极电流ik不能超过150µA~200µA(负电压ugk不应小于-20Ⅴ~-10Ⅴ),否则可能会烧坏荧光粉层,并且因ik过大造成高压阳极过负载、高压下跌影响聚焦和亮度。

二、显像管调制特性的非线形校正

这里的非线性校正,是指所谓γ校正或灰度校正。

设显像亮度Bd与ik呈线性关系,则显像管调制特性曲线的非线性,会使重现图像产生灰度失真,如图2—4所示。

图中Bd与Ugk的非线性关系同于ik与Ugk。

图中Bd与ugk的非线性关系同于ik与ugk。

图2-4灰度失真

如果摄像管的光电转换特性及图像信号的传输通道特性均为线性,则可写成下面关系式:

Bd=kBΥ0                                                       (2-2) 

式中:

k的比例系数;B0为实际景物亮度;Υ为显像管电光转换特性的非线性系数。

式(2-2)说明,由于显像管调制特性的非线性,使重现亮度Bd与摄取亮度B0间产生灰度失真或称为γ失真。

这种γ失真,是发生在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中,而这种γ失真的校正,则是在电视台进行的。

其办法是将摄像管输出信号开Υ次方后再送出给显像管,即可以获得总的亮度的线性转换关系。

 

2.1.3黑白显像管的基本参数

 

显像管的基本参数可分成机械参数、电气参数和光学参数三大类,如表2-1。

现作如下几点说明:

(1)型号:

最前面两位数字,例如23、31、40、47,表示以厘米为单位的荧光屏对角线尺寸;SX表示名称为显像管;B表示发白光。

(2)偏转角度:

指从电子束偏转中心到荧光屏对角线两端的张角。

偏转角越大,管长可越短,荧光屏尺寸大,其偏转角也大。

偏转消耗功率约与偏转角的三次方成正比,所以偏转角也不能太大,以90°~100°度为宜。

(3)最大调制量:

当阴极电流从0变到50µA时,栅、阴电压变化值。

它用来表征显像管灵敏度,调制量大则灵敏度低。

(4)23SX5B型显像管无第四阳极,它的第二阳极为聚焦极,第三阳极为高压阳极。

(5)光特性参数包括电子束聚焦特性、光栅颜色、亮度、对比度及图像细节的分辨率。

最高亮度是在阴极电流为150µA条件下测试的。

 

                   表2-1常用国产黑白显像管主要参数

 

§2.2  黑白电视机原理框图

 

电视机利用接收天线接收全射频电视信号,经过一系列信号处理后,最终在荧光屏和扬声器真实地重现发射台送来的图像和伴音。

目前所有的电视接收机均采用超外差式(直接放大检波式已被淘汰),按接收伴音信号方式不同,可以分成单道通式(内载波差频式)和双通道式(独立伴音中频通道式)两种。

双通道式接收机的伴音信号是从高频调后就与图像信号分开的。

他们分别通过伴音中放和图像中放将伴音中频信号和图像中频信号放大,然后再分别经过频率检波和幅度检波,将音频伴音和视频图像信号送到扬声器和显像管。

而单通道接收机,则是将高频调谐器送出的图像中频信号和伴音中频信号通过同一中频放大器(称为图像中频放大器,主要放大图像中频,对伴音中频放大作用较小),然后同时加到视频检波器上,经视频检波后最终将获得的第二伴音中频信号(6.5MHz)与视频图像信号分开。

由于单道通式电视接收机的图像和伴音可共用同一中放电路,可节省元器件、简化电路,以及单道通式可以保证伴音中频的准确性,提高了伴音鉴频电路的稳定性。

因此,我国均采用单通道超外差式电路结构。

 

2.2.1      单通道超外差式黑白电视机原理框图

 

单通道超外差式黑白电视接收机的原理框图如图2-5所示。

 

由图可见,它主要由信号通道部分、同步扫描部分和显像管馈电电路及电源部分组成。

下面以第八频道为例,就各部分的作用及简单原理加以讨论。

一、信号通道部分

信号通道由公共通道(天线、阻抗匹配器、高频调谐器、中频放大器和视频检波及输出器)、伴音通道(伴音中放限幅器、鉴频器、音频电压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和图像通道(视频放大器及显像管)等组成。

天线的作用是接收电视台发射天线幅射的空间电磁波(全射频电视信号),经馈线送至高频头的输入回路(使用室内拉杆天线时)或阻抗匹配器(使用室外天线时)。

天线接收电磁信号的能力通常用天线增益、通频带、输入阻抗和方向性等综合表征。

阻抗匹配器将天线或馈线的阻抗变换为高频调谐器中输入回路所需的输入阻抗,使之匹配,以获得最大功率并防止产生反射波。

输入回路由无源网络组成,它对来自天线的各种电磁波进行频道选择,在输入电路中常常设置中频频率的陷波电路。

高频放大器的作用是对来自输入电路所选择的频道信号进行选频放大,其增益约为20dB~25dB,以提高信噪比。

将本机振荡器的等幅输出信号(其频率始终保持比高频放大器输出全射频电视信号的图像载频高38MHz、比伴音载频高31.5MHz)与高频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同时送入混频器,从而将高频放大器输出的全射频电视信号变换为中频电视信号。

中频信号的频谱结构与高频输入信号互为倒置。

电视机的增益和选择性等指标性能主要由中频电路完成。

中频放大器主要对图像信号进行约60dB的放大,对伴音信号放大则只有34dB左右。

在中频放大器中设置的滤波器,用来抑制邻近频道的中频伴音载频和中频图像载频的干扰。

视频检波器利用二极管的非线性特征,对图像信号进行峰值包络检波,得到视频图像信号(0~6MHz)。

并且以图像中频为载频与伴音中频信号混频,变换产生第二伴音中频信号(6.5MHz)。

将其输出的两个信号送至检波输出电路。

 检波输出级(即预视放级)的作用是分离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并在输出的电视信号中取样,提供通道自动增益控制(AGC)电压和扫描系统所需要的复合同步信号。

它将视频图像信号送到视频放大器,放大(约34dB~38dB)并恢复直流后,送至显像管的阴极或控制栅极,使之在显像管屏幕上重现图像。

第二伴音中频信号经伴音中放放大、限幅后,由鉴频器解调出原始伴音信号,送至低频电压、功率放大器进行放大后,在扬声器恢复原伴音。

抗干扰(ANC)电路用来消除电视信号中大脉冲干扰。

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是为了当输入信号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基本保持视频检波器输出信号幅度恒定,以免失真、过载。

AGC电路分别控制信号通道中的中频放大和高频放大电路的增益,一般高放AGC比中放AGC控制有一定的电平延迟,以保证在输入信号较微弱时高放增益不变(保持最大),使整机信噪比不致下降。

二、同步扫描部分

同步扫描电路是电视机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它的作用有两个:

一是给场偏转线圈和行偏转线圈提供产生偏转磁场用的锯齿波电流,实现对屏幕的电子扫描;二是给行、场扫描电路提供行、场同步脉冲,保证电视机扫描与摄像机扫描同步。

  由ANC电路来的全电视信号送到同步分离电路,利用幅度分离原理分离出复合同步信号(行同步、场同步、均衡脉冲和槽脉冲),其输出的一路经积分电路(宽度分离)分离出场同步信号,去同步场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和相位,此信号经场激励级、场输出级的放大后形成锯齿波电流流入场偏转线圈。

同步分离放大器的第二路输出送至自动频率控制电路(AFC),它与行振荡器输出信号(经行激励、行输出级放大后反馈回来)的频率和相位比较并使之同步,经放大后形成锯齿波电流流入行偏转线圈。

三、显像管馈电与电源部分

整机所需电源分直流低压、中压和高压三大类。

黑白电视机的低压电源,由交流50Hz、220V经变压器降压、整流滤波和稳压后取得,其电压值通常为12V(40cm以上的电视机也有使用32V等),它供给除视频放大级(或再加上场输出级)和显像管以外的各级作直流电源。

中压、高压电源是利用行输出级集电极在行逆程期间产生的高压脉冲,经行逆程变压器升压、整流和滤波后得到,因行频很高,故可以大大缩减变压器和高压滤波电容的体积。

黑白电视机的中压电源通常为400V和100V,它主要供视频放大器、场输出级偏置和显像管的第一、三阳极以及栅一阴极间的偏置电压。

高压电源通常为12kV以上,它只供给显像管第二、四阳极。

 

2.2.2单通道超外差式电视机的特点

 

一、超外差方式的特点

超外差式与直接放大检波式的重要区别,是利用本机振荡器产生一个比图像载频高38MHz(旧频率值为37MHz)的振荡信号,与接收的全射频电视信号进行混频外差后得到中频电视信号,再通过具有特定幅频特性的中放电路,使加到检波器的信号适合于残留边带方式的特点,并抑制邻频道的干扰。

这类特性,直接放大检波式是很难做到的。

采用超外差方式时,不论接收哪个频道的全射频电视信号,混频后都变成同一中频。

由于这一中频频率比所接收的高频信号的频率低,因此,比较容易得到稳定的高倍率放大。

同时,由于中频为固定的38MHz,则可以设法使中放的频率特性具有优良的选择性并适合于残留边带的特点。

因此,超外差接收方式虽然增加了本机振荡器和混频电路,但接收效果较好,调谐简便,灵敏度、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都比较理想。

二、单通道方式的特点

如前所述,单通道电视机的图像与伴音中频信号在图像检波之前共用一个中频放大器,直到检波后,才把6.5MHz第二伴音中频信号和视频信号分离开来。

图像中频(38HMz)与伴音中频(31.5MHz)在视频检波器中检波时,由于检波器的非线性作用,在检出图像信号的同时,还差拍产生出6.5MHz的调频信号(即第二伴音中频信号)。

如果把检波级作为混频器,那么对伴音中频(31.5MHz)来说,图像中频恰似一个本机振荡频率,所以这种方式又叫内载波式。

在双通道式电视机中,如果将混频器输出的31.5MHz伴音中频直接送鉴频器解调,那么当电视机本振频率稍有偏差时,由于伴音中频等于本振频率与接收的高频伴音信号频率之差,因此伴音中频也将偏离规定值(31.5MHz)。

如果伴音中频偏离鉴频器的线性范围,就会引起音频信号的严重失真或衰减很大。

而在内载波方式中,即使本振频率有偏移,则由于混频器输出的图像中频与伴音中频将同时等量偏移,两者之差仍将保持6.5MHz不变,所以本振频率的变动并不影响检波器输出的6.5MHz伴音第二中频信号,因此就不会造成的伴音失真或衰减。

三、几种射频干扰源

对单通道超外差式电视机接收机来说,存在以下几种干扰:

(1)邻频道干扰:

电视机在接收某频道全射频电视信号的时候,与它相邻近的图像高频信号或伴音高频信号可能同时进入电视机,以致在所需信号的图像上出现邻频道的差拍干扰,这种干扰称为邻频道干扰。

                         

(2)中频干扰:

当干扰信号的频率落在图像中频的响应范围内时,这种干扰信号一旦漏过电视机的调谐器而进入图像中放级,就再也无法将它滤除,就会在画面上形成干扰,这种干扰称为中频干扰。

(3)镜频干扰:

在混频外差电路中,为了把图像载频信号(fp)和伴音载频信号(fs)变换成图像中频信号(fpI=38MHz)和伴音中频信号(fsI=31.5MHz),需要一个频率为fL的本机振荡信号送入混频器,fL始终比fp高38MHz、比fs高31.5MHz,使外差后得到中频信号为

          fpi=fL-fp=38MHz

          fsI=fL-fs=31.5MHz

如果有一个频率为fN=fL+fpI的干扰信号进入电视机,那么经过混频器以后,干扰fN与本振fL则同样可以差出一个38MHz的中频信号,即

fN-fL=(fL+fpI)-fL=fpI=38MHz

故fN对图像产生了干扰。

这种比本振频率高一个图像中频或者比高频载频高两个图像中频(2fpI)的干扰称为镜频干扰。

 

 

§2.3 信号波形及频谱的变换

 

图2-6绘出了图像及伴音信号在信号通道中各主要点的波形及频谱的变换过程。

电视接收机的公用通道中各点波形应是图像信号与伴音信号的叠加,为简明起见,我们只画出图像信号波形的变换过程。

参看图2-5、图2-6,仍以8频道为例。

A点是接收天线从空中截取的电磁波信号,其波形如图(a)所示,为负极性调幅波射频电视信号,在图(a′)中画出了残留边带特性的信号频谱以及可能同时被接收的作为干扰信号的邻近频道信号频谱.

经输入回路的信号选择、高频放大器的放大和选择后,假定在理想情况下,邻近频道的干扰信号已被滤除时,则7频道伴音182.75±0.1MHz和9频道的图像信号(载频192.25MHz)在频道图中不再出现,因此B点信号波形不变,但其频谱图已如图(b′)所示。

 

 

 

 

C点为混频器的输出端。

由于本振频率(8频道FL=222.25MHz)比图像高频载频(fp=184.25MHz)高38MHz,比伴音高频载频(fs=190.75MHz)高31.5MHz,则混频器输出信号包络不变,但载频已由高频变换为中频,如图(C)所示,它的频谱如图(C′)所示,频谱结构与图(b′)相比处于倒置位置。

混频器输出的图像中频、伴音中频被送入中频放大器进行放大。

整机增益主要是由中频放大器提供。

由于采用残留边带调制方式,因此要求中频放大器具有特定的幅频特性(原因说明见1.5.4节),如图2-6(c″)或图2-7所示。

图中在38MHz图像中频处,其增益为

 

         

图2-7   中放幅频特性

中放最大增益的50%,在31.5MHz伴音中频载频处的中放增益只有5%,即对伴音信号附加衰减20倍,使被中频放大器放大后的全中频电视信号中,伴音信号远远小于图像信号,以防止干扰图像。

另外,由于被天线截取的邻近频道干扰信号,如7频道伴音载频fs7(182.75MHz)和9频道的图像载频fp9(192.25MHz),实际上不可能被输入回路、高放的选择回路全部滤掉,它们一旦进入变频器,将会与8频道的本振频率fL差拍出30MHz和39.5MHz的中频干扰频率。

因此,在中频放大器中采用专门电路对此两干扰频率加以抑制,故中放幅频特性在30MHz和39.5MHz的固定频率处有两个吸收点。

这样,中频放大器输出端D点的信号波形不变,信号频谱则如图(d′)所示。

经视频检波器解调后的图像信号波形取决于检波二极管的连接方式,如果检波二极管正极接负载、负极接中频回路,则解调后E点波形如图(e)所示,为调幅信号的下包络,是正极性的视频图像信号。

其频谱图则如图(e′)所示,其中0~6MHz的图像信号相当于峰值包络检波器解调后的输出频谱;6.5MHz附近的伴音信号则是以图像中频载频(38MHz)为载波与伴音中信号(31.5MHz)差拍产生的第二伴音中频载频。

通常,检波输出级(预示放级)对输入的图像信号相当于射极跟随器,采用专用滤波器滤除伴音信号后送到视频放大器进行反相、放大,则视放级输出端F点的波形与频谱如图(f)和(f′)所示。

图(f)又变换成负极性图像信号,被送到显像管的阴极,以重现图像。

检波输出级对于伴音信号相当于调谐放大器,将6.5MHZ伴音信号从集电极取出(并抑制0~6MHZ的图像信号),送到第二伴音放大限幅器,故G点的信号波形和频谱如图(g)和(g′)所示。

图(g)中假定伴音调制信号是频率为15kHz的单音频信号,经鉴频器对伴音调频信号解调并经放大器放大后,输送到扬声器H点的波形和频谱如图(h)和(h′)所示。

 

§2.4通道频率特性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一幅黑白轮廓分明的图像,它对应的图像信号是一个前、后沿陡峭的标准方波,该方波含有基波及丰富的谐波。

电视接收机为了正确地重现此图像,要求经信号通道传送给显像管的图像信号波形不产生失真,仍为标准方波信号,亦即信号通道对图像信号的各频率分量具有恒定的幅频特性和线性的相频特性(群时延时间t为一常量)。

接收系统整个通道的频率特性是由各级电路共同决定。

在这些电路中,高频系统(含接收天线、输入电路、高频放大器)的通带足够宽(≥8MHz),且幅频特性平稳、相移特性线性好,故不会使产生波形失真;视频检波器对图像信号实现大信号峰值包络检波,检波直线性好,所以不会使波形失真;检波输出极(预视放级)对图像信号是跟随器,频带宽,因而失真也小。

因此,认为主要影响信号通道频率特性的是视频放大电路和中频放大电路(含混频级的输出电路)的频率特性和本机振荡频率fL的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