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教案2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466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教案2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教案2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教案2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教案2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教案2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教案2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docx

《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教案2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教案2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教案2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docx

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教案2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专题概览

古希腊

14~17世纪

17~18世纪

内容

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奠定了人文主义的基础

文艺复兴运动借古希腊、罗马的精神遗产重新打出人文主义的旗号,恢复了人的尊严。

宗教改革运动冲破天主教会神学统治,发展起基督教人文主义

启蒙运动时,启蒙思想家宣扬理性,反对神性,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将斗争矛头指向神权和王权,引领着“人”与“社会”双重觉醒

主旨

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

关于“人”的价值观。

人文精神的三次演进,即是西方思想史上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30讲 蒙昧中的觉醒与神权下的自我

[考纲要求]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和莎士比亚等人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及其历史影响。

考点一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思维发散 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

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社会环境比较宽松。

(必修1)

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

古希腊山多地少、港湾众多,从事航海殖民活动的古希腊人开创了多元化的文化,有利于思想活跃。

(必修1)

经济:

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必修2)

主题一 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再到人自身。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4.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讲史料

史料 普罗塔戈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导读 史料表明智者学派并不关心神是否存在,因而也不“希望知道神的存在”。

通过反思自己,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练史料

史料一 古代雅典学者普罗塔戈拉在《论诸神》中说:

“关于诸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

”他被控犯有渎神罪,被迫逃离雅典。

探究: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简析智者学派对神的态度及其意义。

普罗塔戈拉的结局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史料表明古希腊人对神十分敬畏与崇拜,智者学派对神的存在提出怀疑,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

但普罗塔戈拉遭到迫害,说明神在雅典人的头脑中仍占主导地位。

史料二 面对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的状况,苏格拉底深感担忧。

他永无休止地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

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

探究:

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苏格拉底的忧虑主要是针对智者学派的主张,他认为“美德即知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主题二 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

孔子

苏格拉底

相同点

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

目的

为奴隶制度服务,恢复周礼

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制

主张

(1)思想核心——“仁”;

(2)主张为政以德,体现了民本思想;

(3)主张“克己复礼”;

(4)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影响

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讲史料

史料 中西先哲简表

人物

言行

孔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苏格拉底

遵道德、重公义、法律至上、法制为贵。

导读 根据史料中涉及的相同关键词分析两者的共同主张,应是“德”——重视人的品德,两者关注的是人际关系。

练史料

史料 (2012·浙江高考,节选)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

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

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探究:

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答案 孔子:

仁、礼、中庸。

苏格拉底: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1.(2013·浙江高考)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在讲学业绩上,孔子兴办私学,首开平民教育,①正确;韩非为韩王室宗族,不曾通过私学培养人才,排除②;朱熹长期从事讲学活动并培养了众多人才,③正确;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办了吕克昂学园,④正确。

故选C。

2.(2012·浙江高考)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讲求实际功利精神”。

结合所学知识逐个分析选项:

墨家学派讲究“兼相爱,交相利”,所以①符合题意;王阳明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倾向于哲理思辨,所以排除②;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由此判断③符合要求;百科全书派是强调理性的,所以排除④。

故答案是①③。

3.(2019·北京高考)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

这位哲学家是(  )

A.普罗塔戈拉(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答案 B

解析 普罗塔戈拉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强调知识即美德,开创了古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基础;亚里士多德在许多学术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比较四个选项可知B项符合题意。

4.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

”该思想家(  )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灵魂”“善”“智慧”可知该思想家不仅研究人的道德,还研究人的内在灵魂,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故B项正确。

5.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

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

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

A.没有法制观念

B.反对法律对人的束缚

C.忽视道德建设

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中“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这一信息可知A、B两项错误,应排除;“随本性驱动行事”的标准带来的结果不一定是“实事求是”,但可以说明其忽视道德建设,故选C。

考点二 文艺复兴

1.背景

2.时间:

14~17世纪。

3.地点:

发源于意大利,后向西欧其他国家扩展。

4.斗争矛头:

基督教神权统治,反对禁欲主义。

5.目的:

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6.旗帜:

人文主义。

7.实质:

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8.成就

主题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

1.人文主义首先是一场文化运动,集中于人文学科,人文主义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将其作为仿效的典范。

2.主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人文主义的实质是强调人、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优越性。

4.人文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

5.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和对人性的扭曲。

讲史料

史料 何谓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就是毫无保留地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和幸福的特定的历史性思潮。

人文主义的意义何在,就在于它以无可辩驳的方式反对中世纪宗教神学及其封建文化体系。

——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世界全史》

导读 史料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人文主义的含义及其意义。

人文主义对“人”的关注点是以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神学束缚,其出发点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

练史料

史料 (2014·江苏高考,改编)“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

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

探究:

据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反映的主要观点。

答案 佛罗伦萨地区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反映在人们思想中必然要革除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旧观念,因此他们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主题二 文艺复兴的影响

1.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宣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新航路开辟准备了条件。

2.文学艺术方面,产生了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近代文学、艺术等。

3.自然科学方面,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讲史料

史料 梁启超说:

“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

导读 史料主旨是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桎梏。

练史料

史料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相互容纳起来。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阿伦·布洛克: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探究: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是怎样对待宗教问题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

答案 

(1)文艺复兴时期:

反对神学对人的束缚,利用基督教;将古典思想与基督教相结合;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2)文艺复兴:

确立人的尊严、人的价值,要求人的解放;抨击教会腐败,冲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愚昧思想的束缚。

1.(2014·江苏高考)“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

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信息“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唯一方法”可知,人文主义者并没有鄙视贫穷,也没有揶揄上帝,故A、C两项排除;B项财富即道德的说法不符合题干主旨;由材料信息“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可知,人文主义者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D项正确。

2.(2013·山东高考)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答案 C

解析 李贽的思想虽然具有反封建伦理道德的内容,但是依然属于封建士大夫的范畴,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并未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故选C项。

李贽的思想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都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都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思想解放,故A、B、D三项均正确。

3.(2012·福建高考)15世纪学者费奇诺说:

“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

”这反映了在该地(  )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三点:

一是时间15世纪,二是地点佛罗伦萨(意大利),三是“原本消失的……都复活了”。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在诗歌、绘画、雕塑、建筑、音乐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就,故B项正确。

4.“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基本上局限于社会上层,参与其事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多半是文化人、城市富有者以及几任教皇、红衣主教等高级神职人员。

”这主要表明(  )

A.意大利的封建专制势力强大

B.资本主义萌芽还未出现

C.文艺复兴运动刚刚开始

D.文艺复兴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中的“局限于社会上层”可知,文艺复兴运动的群众基础不广泛,故D项符合题意。

A、C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故B项错误。

5.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米兰多拉说:

“(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

‘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

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

’”材料表达的主旨是(  )

A.肯定人和人性B.否定教皇权威

C.反对君主专制D.提倡因信称义

答案 A

解析 题中材料“人文主义者”将“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人性可以升华,可知这段材料的主旨是A项。

考点三 宗教改革

1.背景:

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罗马天主教廷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1517年教皇在德国大量出售“赎罪券”。

2.兴起:

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3.主张:

灵魂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得救;人人有权阅读《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而《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

4.影响

[思维导图]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主题一 辨别“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

(1)“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2)“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

(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讲史料

史料 路德的宗教改革学说不同于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关键在于,路德认为灵魂获救完全是信徒个人的事,而中世纪的理论则认为灵魂获救需借助中介人或代祷者。

——李平晔《人的发现》

导读 史料表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学说,认为只要信仰上帝灵魂即可得救;《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人人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阅读和理解《圣经》;简化宗教仪式。

这就把人从教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练史料

史料

(注:

图中间是一个天平,图右边是新教,左边是天主教,一本《圣经》就比教皇或教士都重)

探究:

请结合宗教改革的背景对图片信息进行解读。

答案 背景:

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的腐败、搜刮引起社会各阶层不满。

为反对教会统治,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等进行了宗教改革。

改革:

他们主张信仰得救,并指出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否定教皇的权威,并建立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主题二 宗教改革的意义

1.政治上:

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2.经济上:

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3.思想上:

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4.总之,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讲史料

史料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皇,反对教权的政府。

——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导读 史料反映了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看,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

练史料

史料 天主教徒……保有着尽可能谨小慎微、不冒风险的生活态度,宁可收入微薄地过活也不愿投身于更加危险而富于挑战的活动——即使这样会名利双收。

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德国俏皮话说得好:

“要么吃好,要么睡好。

”显然,新教徒吃得高兴,而天主教徒则乐于睡得安稳。

——奥芬巴赫尔

探究:

据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教徒吃得高兴”的含义是什么?

这意味着宗教改革是如何推动欧洲近代人文精神发展的?

答案 含义:

新教徒敢于投身危险而富于挑战的活动,也就是商业竞争。

推动:

肯定了人具有自由和自主的信仰权利,追求现实幸福。

1.(2014·上海高考)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

这里的“抗议”是指(  )

A.抗议《圣经》的权威B.抗议国王的权威

C.抗议天主教会的权威D.抗议贵族的权威

答案 C

解析 A:

新教并不反对《圣经》;B:

宗教改革并没有抗议国王权威;C:

宗教改革主要斗争对象是天主教会;D:

宗教改革矛头主要针对教会而不是贵族。

2.(2014·海南高考)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

“因信称义”的提出(  )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A:

宗教改革打击教皇权威;B:

宗教改革只是改革宗教信仰的方式,而不是巩固宗教信仰;C:

宗教改革是对教皇统治宗教信仰方式的严厉打击;D:

材料中没有提及基督教信息。

3.(2012·广东高考)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

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看,教皇代表认为“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也就是“因行称义”,这与路德的“因信称义”的主张是冲突的。

教皇代表为维护其既得利益,坚持教徒通过教会所规定的宗教仪式才能得到救赎,而路德从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反对教会剥削和压迫,坚持信仰耶稣即可得救。

所以选C项。

路德并不反对《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本题易错选D项。

4.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说:

“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由此可知马丁·路德(  )

A.主张人是自由和独立的  B.反对宗教信仰

C.认为教皇无权阅读《圣经》D.支持废除基督教

答案 A

解析 马丁·路德主张不需要教会,基督徒可以阅读《圣经》,与上帝沟通,强调了基督徒是自由和独立的,故A项正确;马丁·路德反对的只是教会精神独裁,不反对宗教信仰,不支持废除基督教,故B、D两项错误;教皇作为基督徒也可以独立阅读《圣经》,故C项错误。

5.路德提出“因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等信条;路德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政府来管理。

下列对路德宗教改革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是政治民主化提升的体现

B.标志着西欧君主制的诞生

C.路德的主张具有人文主义倾向

D.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思想基础

答案 C

解析 路德宗教改革并没有提升政治民主化,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早期的宗教异端思想为欧洲宗教改革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路德宗教改革是欧洲宗教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D项。

C项与史实相符,故选C项。

1.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这一切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智者学派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3.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文艺复兴运动充分地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的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

5.文艺复兴运动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场革命风暴,被称为“出现巨人的时代”。

6.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播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泛滥等一系列负面的影响。

7.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者以“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

8.宗教改革是指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9.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都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10.1517年,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贴出一张布告,这就是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它标志着宗教改革的开始。

11.马丁·路德的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

12.人文主义一脉相承,基本内涵是一致的。

但在古希腊时侧重于哲学领域,文艺复兴时侧重于文艺领域,宗教改革时侧重于宗教领域,启蒙运动时侧重于政治领域。

热考视角

视角一 主流价值观——提高公民道德水平

[押题1] 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

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

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

这主要反映了苏格拉底(  )

A.反对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B.蔑视雅典城邦制度和法律权威

C.承认神灵的权威,反对发现“自我”

D.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答案 D

解析 苏格拉底不反对研究人类社会,主张发现“自我”,故A、C两项有误。

B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

“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表明D项正确。

视角二 史学方法——把握材料思想主旨

[押题2] 从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到莎士比亚“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其共同主旨不包括(  )

A.反对以神为中心

B.提倡以人为中心

C.肯定人,肯定人性

D.反对神权和专制主义

答案 D

解析 反对神权和专制主义的是莎士比亚,故D项不是其共同主旨。

视角三 史学前沿——人文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押题3] 美国学者达林·麦马虹在总结两千多年的幸福观时说:

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在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幸福等同于________;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

材料空白处应是(  )

A.权利与金钱B.上帝和法律

C.民主与科学D.智慧与德行

答案 D

解析 要注意“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联系教材中西方人文主义起源即古代希腊人文思想,由此可知答案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