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阿城市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关系对比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168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阿城市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关系对比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阿城市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关系对比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阿城市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关系对比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阿城市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关系对比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阿城市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关系对比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阿城市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关系对比研究.docx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阿城市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关系对比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阿城市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关系对比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阿城市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关系对比研究.docx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阿城市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关系对比研究

硕士研究生:

  导师:

  专业:

教育管理

  授予学位单位: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阿城市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关系的差异…………3

  第二章师生关系差异产生的原因…………………………8

  第三章师生关系的差异对教学工作产生的影响…………11

  第四章改进初中教育工作的策略…………………………13

  结论………………………………………………………15

  注释………………………………………………………17

  参考文献………………………………………………………18

  附录………………………………………………………19

  后记…………………………………………………………20

  摘要

  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中,阿城市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发展,但与城区经济相比仍有较差距。

这种存在于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显著差异,反映并影响教育活动的诸多方面。

从调查研究入手,将师生的教学关系作为师生关系体系中的一方面,主要侧重于从宏观角度来全方位考虑师生之间这一特殊的人与人的关系。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抽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法,从学校获得了有关问题的第一手资料。

并进行了科学准确的分析、综合,发现了阿城市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了对本研究进行深入探讨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就如何改善城区与农村师生关系所应采取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关系差异对比研究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阿城市是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所属的县级市,经济是黑龙江省县级市中最发达的,也是黑龙江省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县级市,同时,阿城市又是一个农业县,农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占有较的比例。

一方面,城区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农村经济虽然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中得到了较发展,但与城区经济仍有较差距。

2001年,阿城市实现财政收入45,063万元;全口径工农业总产值1,499,563万元,其中工业1,273,737万元,农业225,826万元;城市人均收入5,800元,农村人均收入2,658元。

经济发展的显著差异,决定了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也反映在教育活动中的许多方面。

那么,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师生关系,是否会因城市与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差异的影响而不同呢?

  阿城市共有初中生42,877名,其中城区14,238名,农村28,639名;共有初中教师2,505名,其中城区1,168名,农村1,347名(包括代课教师262名)。

本研究调查阶段抽取样本六个,其中城区初中三所,农村初中三所,共下放问卷2,000份,调查学生1,700名,实际有效回收问卷1,228份,其中城区初中生729名,农村初中生499名;调查老师300名,实际有效回收问卷217份,其中城区老师113名,农村老师104名。

经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阿城市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关系有显著差异。

  根据调查结果对阿城市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关系作此对比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

  研究阿城市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关系,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阿城市教育工作全貌,为教育决策提供理论基础;能够客观上反映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差别,提高对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视;能够对师生关系理论研究做一补充。

  (三)以往研究的情况

  师生关系问题从总体上看居于教育理论研究的边缘,虽然有些观点引起了广泛争论,但许多领域未受关注。

从研究涉及的方面看,分别探究二者之间的特点的较多,研究二者之间关系的较少,研究教学方面的较多,而研究其道德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法律关系、政治或经济关系的较少。

从方法上看,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较多,实证性研究较少。

  (四)研究的方法

  抽样调查、个案分析和走访座谈等。

  (五)基础概念的界定

  师生关系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教育活动基础上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形成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研究初中师生关系对初中教育活动,尤其是对初中生心理和生理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师生关系的讨论一直是教育界争论的热门话题。

  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1)

  “师生关系就微观而言,主要指师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

包括为完成教育任务而发生的工作关系,以满足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以组织结构形式表现的组织关系,以情感认识等交往为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

(2)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3)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4)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其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其中以教育与被教育、促进与发展为最高核心层次,由它制约着师生间的管理关系、人际关系、伦理关系等。

”(5)

  从这些定义出发,并且不局限于这些定义,将师生关系放在教育观中来考虑。

从教育观来考虑,师生关系不应局限于教学工作之中,师生关系应是一个以教育活动为核心的特殊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体系,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从教学角度考虑)只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还应包括师生的道德关系、师生的文化关系、师生的心理关系、师生的法律关系、师生的政治或经济关系等。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以往对师生关系的讨论从教学工作角度考虑较多,因此,本调查研究将师生的教学关系作为师生关系体系中的一方面,主要侧重于从宏观角度来全方位考虑师生之间这一特殊的人与人的关系。

  第一章阿城市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关系的差异

  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无论是城区初中还是农村初中师生对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都有较深认识,如在回答你认为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是否重要这一问题时,认为很重要的学生比例分别是:

农村:

92.8%,城区:

94.5%;认为很重要的老师比例分别是:

农村:

95.2%,城区:

98.2%;认为不重要的老师没有,学生个别也有,农村:

2.8%,城区:

2.1%;但也有个别学生和老师认为有作用但不,农村:

学生占:

4.2%,老师占:

4.8%;城区:

学生占:

3.3%,老师占:

1.7%。

但在调查中师生关系的每个方面都各有差异,下面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此次调查进行总结。

  一、城区初中与农村初中师生的教学关系方面的差异。

  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分别充当一定的角色以及在双边活动共同体中的分工合作。

简言之,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工作关系,即教师指导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互动关系。

师生的教学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6)。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总结,和对走访座谈的分析,发现阿城市城区初中师生关系与农村初中师生的教学关系存在以下差异:

  1.对师生关系对教学工作影响的程度认识不同。

经统计分析,农村师生认为师生关系在教学工作很重要的普遍人数比例比城区师生低。

例如,在回答“你认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会影响教和学的效果吗?

”这一问题时,认为没有影响的学生:

城区占:

36.1%,农村占:

40.1%,老师:

城区占:

  8.8%,农村占:

30.8%;认为影响很的学生:

城区占:

40.9%,农村占:

38.5%,老师:

城区占:

80.5%,农村占:

50%。

  2.对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认识不同。

罗森塔尔等人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期待会对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并将其称之为教室里的皮革马利翁效应.教师的期待是教师通过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施加影响的一种重要方法.经统计分析,农村师生认为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成长的人数比例普遍比城区师生低。

例如,在回答“你认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对学生成长是否有影响?

”这一问题时,认为没有影响的学生:

城区占:

28.4%,农村占:

33.3%,老师:

城区占:

3.5%,农村占:

31.7%;认为影响很的学生:

城区占:

48.7%,农村占:

43.5%,老师:

城区占:

74.3%,农村占:

54.8%。

  3.对处理好师生关系的能力在教师的业务素质中所占的地位认识不同。

经统计分析,农村师生认为处理好师生关系的能力在教师的业务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人数比例普遍比城区师生低。

一方面,无论城区还是农村,师生都期望改善师生关系,例如,在回答“对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不正确观点学生应该怎么办?

”这一问题时,多数师生都期望委婉的指出错误。

而另一方面,在教师的业务素质方面,城区师生比农村师生更注重处理好师生关系的能力这一因素,例如,在回答“你认为对一个老师来说,知识渊博且有特长和专业知识丰富但其他知识了解较少两者相比,哪一个更重要?

”这一问题时,认为知识渊博重要的学生:

城区占:

27%,农村占:

42.6%,老师:

城区占:

38.9%,农村占:

27.9%;认为两者都重要的老师:

城区占:

71.2%,农村占:

54%。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知识丰富渊博的老师更易于让学生接受,便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知识

  渊博教师的期望,其潜意识里也是对良好师生关系的期望。

  二、城区初中与农村初中师生的道德关系方面的差异。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种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

是维持人类社会正常生活的基本的行为规范。

可分为公德、私德和职业道德”(7)。

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因师生关系这一特殊的人与人的关系也区别于其他的道德关系。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总结,和对走访座谈的分析,发现阿城市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的道德关系存在以下差异:

  1.对社会公德对师生关系的影响认识不同。

经统计分析,农村师生认为社会公德会影响师生关系的人数比例低于城区师生的人数比例。

例如,在回答“教师办公室环境的好坏能否影响学生对教师的看法?

”这一问题时,认为影响很的学生:

城区占:

32.2%,农村占:

23.8%,老师:

城区占:

57.5%,农村占:

41.3%;认为没有影响的老师:

城区占:

8%,农村占:

23.1%。

  2.对尊重学生隐私的认识不同。

在这一问题上学生的分歧较,老师的认识比较一致。

例如,在回答“你对教师检查学生日记和信件怎么看?

”这一问题时,认为在学生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看的学生,城区占:

60.6%,农村占:

28.1%,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看的学生,城区占:

19.3%,农村占:

57.5%。

这一结果表面上反映出农村学生对自己的隐私权很看重,而实质上则反映出农村学生思想较城区学生保守的事实,这给师生沟通带来了障隘。

  3.对教师职业道德对师生关系的影响认识不同。

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师生关系影响较。

在这一问题的调查和总结中发现,学生对这一问题的

  看法基本一致;而教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则有较差异,反映为农村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弱于城区教师。

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到师生的交往,职业道德观念的弱化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带来了许多难题。

例如,在回答“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是否会影响师生之间的交往(比如说,工作积极认真和消极不认真相比)?

”这一问题时,认为会有影响的学生,城区占:

53.6%,农村占:

45.9%,老师:

城区占:

84.1%,农村占:

57.8%;认为没有影响的老师:

城区占:

1.7%,农村占:

25%。

而在回答“你怎样看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这一问题时,学生的看法基本一致,而教师的分歧较。

认为“应该,因为学生犯了错的”学生,城区占:

15.6%,农村占:

15.4%,老师:

城区占:

6.1%,农村占:

15.4%;认为“应视错误情节而定”的学生,城区占:

32.4%,农村占:

27.9%,老师:

城区占:

38.9%,农村占:

25%。

以上结果表明,教师职业道德对师生关系的影响主要在教师身上。

  三、城区初中与农村初中师生的文化关系方面的差异。

  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其涵义有三:

1、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和纯自然界有区别;2、文化是人类的思想观念体,包括语言、传统、习惯、制度以及思想信仰、价值等。

3、文化是人类不同的心理类型。

文化是观念的,是特定社会中特有行为和思维方式、价值观的体系,或者说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特有意义体系。

文化对教育有制约作用,“文化决定着学校教育的内容”,(8)文化对师生关系也有着较影响。

通过对此次调查的分析,发现阿城市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的文化关系存在以下差异:

此篇文章*网-帮您,12小时内解决您的文章需求

  1.传统文化对师生关系的影响不同。

传统的道德文化塑造了中国等

  级森严的封建家长制和民族性格中深厚的等级观念,在价值取向上,重道

  德轻功利,也即重义轻利是最显著的特点(9)。

从而形成了带有浓重中国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

而这种观念对农村初中师生关系遗留的影响要超过城区,加之阿城市是金代古都,传统文化色彩较重,这种影响尤为显著。

例如,在回答“从道德角度出发你认为师生关系应是哪种类型的?

”这一问题时,认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学生,城区占:

24.3%,农村占:

28.1%,老师:

城区占:

5.3%,农村占:

13.5%。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持这种观点的人数比例农村均于城区。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统”、“官本位,读做官”、“中庸”思想在农村和城区师生关系中都有不同反映,但有一点是一致的,既在农村遗留的传统影响要于城区。

  四、城区与农村初中师生的心理关系方面的差异。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在头脑中的反映。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

①.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知)、情感过程(情)、意志过程(意);②.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等。

也泛指人的意识、思想、感情的表现。

师生的心理关系是指师生之间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在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的过程(个人看法仅供商榷)。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阿城市城区

  与农村初中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差异如下:

  1.对师生关系对认识过程产生的影响认识不同。

城区师生认为师生关系对认识过程会有影响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农村师生。

例如,在回答“你认为师生的思维和认识问题的方式相互影响吗?

”这一问题时,认为“会相互影响”的学生,城区占:

39.2%,农村占:

36.1%,老师:

城区占:

77.9%,农村占:

51.9%;认为“没有影响”的老师:

城区占:

3.5%,农村占:

15.4%。

  2.对师生的情感关系的认识不同。

前苏联学者k.h沃尔科夫认为,对感情接触的需要是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基础,这种感情接触在人的生活中及社会关系系统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对情感的看法会影响师生关系.农村师生认为师生的情感关系应该象父母对子女一样的感情的人数比例高于城区师生的人数比例,而城区师生认为师生的感情关系应是一种包涵多种情感的特殊感情的人数比例高于农村师生,表明了城区师生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渴望。

例如,在回答“师生之间的感情应是:

”这一问题时,认为师生感情应“象父母对子女一样的感情”的学生,城区占:

17.3%,农村占:

22.2%,老师:

城区占:

15%,农村占:

22.1%;认为师生感情应是“一种特殊的感情,包涵很多感情。

  ”的老师,城区占:

50.4%,农村占:

38.5%。

  3.对师生关系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认识不同。

在回答“师生的性格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这一问题时,认为“影响很”的老师,城区占:

58.4%,农村占:

36.5%;认为“没有影响”的老师,城区占:

9.7%,农村占:

23.1%。

从这一结果上可以看出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在是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上,农村师生的认识与城区师生的认识还有较差距。

  五、城区初中与农村初中师生的法律关系方面的差异。

  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和认可,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准则。

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专政的工具。

自1978年以来全国人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和颁布了《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教育法律,基本结束了教育工作“无法可依”的局面。

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规定:

“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颁布,从法律角度规定了师生关系应该是在平等的、相互尊重的的前提下,教师对学生——正在发展中的个体的正确指导和严格要求的民主型的师生的关系。

但因城区与农村发展的不均衡,对师生的正确的法律关系认识仍有不同之处。

例如,此次调查中,在回答“从法律角度讲,师生之间应是怎样的?

”这一问题时,认为师生应是“平等的,有事应协商解决”的学生,城区占:

83.1%,农村占:

76%,老师:

城区占:

92.9%,农村占:

76.9%;认为“学生就应听老师的”的老师,城区占:

2.7%,农村占:

22.1%.有人曾在某地专门进行过中小学校体罚或变相体罚情况的调查,得出了体罚面广、形式多、随意性的结论。

(11)而在农村体罚现象较城区要严重的多(前文已有表述),这表明,对师生关系应该是在平等的、相互尊重的的认识农村和城区仍有较差距。

  六、城区初中与农村初中师生的政治或经济关系方面的差异。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教育与政治有着必然的联系,教育是为政治服务的。

“与过去那些谎言不同,我们不能不公开提出问题,公开承认教育不能不联系政治。

”(1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教

  育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经济对教育有制约作用。

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和政治生活的匮乏必然会影响教育,也必然会影响师生关系。

例如,在回答“一个爱国对社会负责又能将这种思想经常渗透给学生的教师和一个对国家社会都不关心的教师相比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应怎样?

”这一问题时,认为“两者对师生关系没有影响”的老师,城区占:

10.6%,农村占:

20.1%;认为“前者对师生关系有积极影响,后者对师生关系有消极的影响”的学生,城区占:

66.8%,农村占:

58.9%;老师,城区占:

85%,农村占:

65.4%;认为“前者对师生关系有消极影响,后者对师生关系有积极的影响”的学生,城区占:

18.2%,农村占:

24.2%;老师,城区占:

4.4%,农村占:

14.4%。

这一结果反映出农村师生对政治的漠然。

又如,在回答“你对老师补课收费怎么看?

”这一问题时,认为“应该收,老师付出劳动了”的学生,城区占:

27.6%,农村占:

17.2%;认为“不该收,老师已有工资了”的老师,城区占:

6.1%,农村占:

15.4%;认为“可以收,但不应太高”的老师,城区占:

77%,农村占:

67.3%。

这一结果表明,城区师生之间的功利性关系倾向明显于农村。

  第二章师生关系差异产生的原因

  阿城市城区师生关系与农村师生关系所产生的差异,归根结底主要是由阿城市城区经济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差距决定的,也正是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造成了政治生活、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差距,从而造成了教育活动中这一基本要素——师生关系的差异。

下面分别对产生师生关系以上六个方面差异产生的的原因进行分析。

  原因之一:

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是造成城区与农村师生关系差异的主要原因。

虽然,改革开放的二十年农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的提高,但是对比而言城区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快,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些地区的城区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加了,阿城市正是这种情况。

教育承担着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人的培养,(13)因此,经济发展的差距必然造成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同时也必然造成教育活动中人与人关系——师生关系的差异。

随着市场经济潮的冲击,师生之间交往的实用性、功利性和庸俗的商业化色彩越来越明显,原本纯洁的师生关系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市场经济价值观念的影响,例如,等价交换原则为某些教师乱补课、乱收费、利用家长谋取不当得利找到了籍口。

这种情况在城区表现为补课收费屡禁不止,家长请客送礼,老师坦然受之等现象,师生关系过多地掺杂了物质因素,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物质化,使个别教师收入有了不正当提高,在社会上和教育内部造成了极坏影响。

这种情况在农村也有表现,但表现形式不同。

农村教育的对象是农民子弟,这就决定了诸如补课收费(或者说补课收不上费)、请客送礼现

  象很少。

但是,多年来农村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经济地位始终不满,而城区与农村教师当前的经济收入依然有较差距,这就使很一部分农村老师不安于本职工作,千方百计想调到城区,所以就造成了农村教师对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作用认识的漠然,影响了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动性;在学生方面,则表现为一方面升学有望的学生积极主动与教师交往(有经济条件的学生则千方百计进城读),升学无望的学生则疏远教师甚至辍学(农村初中的实际辍学率要远远高于统计数字)。

  原因之二:

教育设施建设发展不均衡造成了城区与农村师生关系的差异。

城区教育设施与农村教育设施相比有较的优越性,阿城市城区初中的微机普及率已是百分之百,而农村只有百分之八十七,其他方面也存在较差距。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在实践性教学活动中较多,例如,一堂设施完备的实验课,师生之间的交往机会更多一些。

而这种实践活动中师生的交往往往更利于形成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这一角度考虑城区先进的教育设施为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提供了物质条件,而农村则有很差距。

  原因之三:

教育体制改革深度的不均衡造成了城区与农村师生关系的差异。

目前对师生关系影响最的是教师人事制度的改革——教师的聘用制。

阿城市城区初中已基本实施了校内教师聘用,为实施教师的全员招聘提供了基本条件,积累了宝贵经验。

教师招聘制的实施增加了教师的危机感、紧迫感,使教师普遍提高了对教育工作的认识,更加注重师生的交往沟通。

尤其有些学校开始搞学生选老师的试点,将学生意见加入对教师的考核中,更促使教师认真对待师生关系问题。

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师生关系向良性发展,但在阿城市农村初中只有个别学校进行了尝试,没有面

  积推开,这也是当前农村初中教师对师生关系普遍认识不到位的一个原因。

  原因之五:

教师的知识占有量,尤其是教育理论知识的占有量不均衡造成了城区与农村师生关系的差异。

据统计,阿城市城区初中共有教师1,168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包括本科)的有724名,占城区初中教师的62%,专学历的有405名,占城区初中教师的35%,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的有39名,占城区初中教师的2%,师范专业毕业生有1,127名,占城区初中教师的96%,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有41名,占城区初中教师的4%。

阿城市农村初中共有教师1,347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包括本科)的有363名,占农村初中教师的27%,专学历的有692名,占农村初中教师的51%,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的有292名,占农村初中教师的22%,其中,师范专业毕业生有1,041名,占农村初中教师的77%,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有306名,占农村初中教师的23%。

从以上得

  数据可以看出,城区初中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初中教师。

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教师的知识水平,尤其是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知识占有量,在师生交往中有积极的作用,专家型的教师始终受到学生的尊敬。

而在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中,教育理论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最。

一个教育理论功底深厚,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的教师更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所以,城区初中教师与农村初中教师知识水平的差距也造成了两者师生关系的差异。

  原因之六:

学生获取信息、知识途径的方式造成了城区与农村师生关系的差异。

前文已述,众传播减少了学生对教师知识上的依赖性,从而在一定意义上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疏远和冷漠(当然师生关系的疏远和冷漠的原因不止如此)。

但众传播因为许多方面的原因在城区和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