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复习资料会考知识点高中教育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151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会考知识点高中教育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会考知识点高中教育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会考知识点高中教育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会考知识点高中教育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会考知识点高中教育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会考知识点高中教育文档.docx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会考知识点高中教育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复习资料会考知识点高中教育文档.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会考知识点高中教育文档.docx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会考知识点高中教育文档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总结:

必修三会考知识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等。

孔子观点:

思想的核心是仁;统治者要“以德治民”,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观点:

把孔子的“仁”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本善”。

荀子观点:

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主张“性本恶”。

与孔孟相比,增加了法治的内容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张: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

为了推广儒学,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

此后,儒学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宋明理学:

南宋:

朱熹,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观点:

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其著述《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离经叛道”的李贽,自称“异端”,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共同观点: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还主张“经世致用”,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搜索

智者学派:

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而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已有的美德。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其实质是: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薄伽丘,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但丁,长诗《神曲》;彼特拉克,代表作《歌集》,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

德意志的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宗教改革的序幕。

主要思想:

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就可以得救;②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影响:

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

法国:

(领袖)伏尔泰——君主立宪、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卢梭——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峰,之后,又传播到其他国家。

启蒙思想的进步意义:

①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②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③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搜索

四大发明: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

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春秋时期,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作出“楚辞”体,又称“骚体”。

他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

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称为“赋”。

东汉的张衡代表作《二京赋》,是汉赋中的佳作。

唐朝的诗歌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等;另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词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

著名的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

“多情自古伤离别”出自柳永的《雨霖铃》,“花自飘零水自流”出自李清照之手。

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辛弃疾的作品表达了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到元代,有元曲。

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中国的小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的短篇小说称为传奇;宋代说话艺术盛行,编出了许多话本,供说书人做底本;明清时期,小说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在众多的作品中,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四大名著)长篇小说最为著名。

此外,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也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汉字:

源于图画,至商代形成完整体系。

演变脉络: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魏晋的楷书具有定鼎之功,王羲之贡献最大。

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

草书具有审美价值,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也备受世人喜爱。

到了元代,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

四、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搜索

经典力学的建立:

奠基:

17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建立:

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表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书中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和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实验和数学为该体系的两大特点)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相对论:

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者统称为相对论。

相对论的提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量子论: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

爱因斯坦则进一步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

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方式。

进化论: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标志着生物进化论诞生。

他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这就是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瓦特对蒸汽机作了进一步改进,促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这一时期的发明有电灯、电话、电车、电影和电视。

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加紧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

20世纪90年代以后,它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WWW万维网)。

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人类进入到“信息时代”。

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搜索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派代表: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共同主张:

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

其代表作有《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严厉批判了君权论。

维新变法作用:

①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②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更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迅、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新文化运动口号:

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性质:

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内容:

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⑤十月革命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进入新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文化运动局限性: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①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六、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搜索

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思想。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内容:

①土地革命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②抗日战争时期,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说明毛泽东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领导了社会主义建设。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影响:

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④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邓小平理论: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根据邓小平的意见,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2年,“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纲)。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①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②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③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在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

三个代表:

①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③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搜索

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1973年,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在国际上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956年4月,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

即: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这是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

贯彻“双百”方针后的出色作品:

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同时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在基础教育方面,为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八、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搜索

1、文学

浪漫主义:

法国:

雨果——《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

现实主义:

法国:

巴尔扎克——小说集《人间喜剧》(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2、美术:

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印象画派:

早期代表:

法国:

莫奈——《日出·印象》(印象画派因此画而得名)

后期代表:

荷兰:

凡高——《向日葵》(“扑向太阳的画家”)

现代主义美术:

西班牙:

毕加索——《格尔尼卡》(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

3、音乐:

贝多芬——《英雄(第3)交响曲》(“乐圣”)《命运(第5)交响曲》

《田园交响曲》《合唱(第9)交响曲》

常识:

中共一大:

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中共二大:

最早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遵义会议:

结束“左”倾错误、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党的历史上的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七大: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为城市

中共八大:

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中共十二大: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共十三大: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共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

中共十六大:

把“三个代表”写进党章

美国《1787年宪法》:

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1982年的宪法:

对建国三十多年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1999年九届人大:

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

十九世纪中后期,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南沿海原因:

3点

短暂春天:

民国初期原因:

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提倡国货

曲折发展:

1927~1936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

民族工业的萎缩:

1946~1949原因:

获得新生;1956年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