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优秀教案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117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马过河》优秀教案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马过河》优秀教案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马过河》优秀教案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马过河》优秀教案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马过河》优秀教案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马过河》优秀教案6.docx

《《小马过河》优秀教案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马过河》优秀教案6.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马过河》优秀教案6.docx

《小马过河》优秀教案6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马过河人教部编版

小马过河

教材分析

《小马过河》是一篇富有吸引力的童话故事。

课文主要讲了是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

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最后在妈妈的鼓励下,小马大胆去尝试,终于过河。

故事说明了遇事要“开动脑筋,敢于尝试”的道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棚、驮、磨”等14个生字。

2.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注意读书恰当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做事情要动脑,要自己去试试,才能解决问题。

2.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经验进行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情要动脑,要自己试一试,才能解决。

重点

1.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够懂的童话中蕴含的道理。

难点

理解为什么河水对老牛来说是浅,对松鼠来说是深,对小马来说是不深不浅

一、谈话导入

1、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

(教师出示一张小马的图

片)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小马过河》。

2.师: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生:

为什么过河?

怎么过的?

过河了吗?

2、初度感知

先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注意以下要求: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自由度。

2.小老师领着学生读。

3.去掉拼音再读。

4.男生、女生比赛读。

5.字卡闪读。

6.交流识字方法。

7.老师范写生字。

8.学生描红并书写。

9.全班评议。

四、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思考: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它是怎样过河的?

最后过河了吗?

2学习第12自然段。

(1)师:

小马愿意去帮妈妈做这件事吗?

你从哪里知道的?

(2)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回答,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小马很乐意帮妈妈做事。

3.学习第3、4自然段。

(1)师:

小马驮着麦子、唱着歌儿向磨坊走去,可是,它怎么停下来了?

小马遇到了什么

困难?

(2)学生自由读第34自然段。

(3)全班交流。

小马遇到了什么因难?

它是怎么想的

①师

理解“为难”:

小马想到底能不能过去啊?

是过去还是不过去呢?

它党得很为难。

你在生

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为难的事,请你说一说。

学生读句子,感受小马因为不知道能不能过河而感到为难。

②师:

正在小马觉得为难的时候,它遇到了谁?

(粘贴老牛的图片)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

吗?

为什么呀?

(板书

请学生到黑板上指出“刚没小腿”在哪里

③师:

河水刚没老牛的小腿,所以老牛觉得过河是件很容易的事,所以他对小马说时,说

多轻松啊!

你能像老牛一样的读读这个句子吗?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

4.学习第5、6自然段

(1)师:

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

快读一读

课件出示句子: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置过去

师:

你觉得“立刻”说明了什么?

(预设生: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要过去

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学生读出小马迫不及待的心情

(2)师:

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可是有人不同意,你知道是谁吗?

它为什么不同意小马

过河?

①课件出示:

第5自然段松鼠说的话。

(板书

师:

松鼠的伙伴就淹死就在这条小河里,他眼看着小马就要下河,准备过去,这时松鼠

②指导朗读。

候心情怎样?

(预设生:

紧张、着急…)你从哪里知道的?

引导学生抓住词语感受松鼠的紧张、着急、担心。

师:

你想当当那只着急的松鼠吗?

和松鼠一个说水浅,一个说水深)为什么他们会有不一样的意见呢?

你能动告诉小马吗

师,可是小马动脑了吗?

他是怎样做的?

5、学习第78自然段。

(1):

小马到了家里、妈是怎么对他说的?

有没有像老和松鼠一样、告诉小马

去或者是不能过去?

读小马和妈的对话,想想妈妈对他说了整什么?

(2)理解妈妈的语:

光:

只。

不能只听别人的话、别人说得对不对、要动脑想象,有必要

话述应该亲自去试一试、才能把事情做好。

(3)师:

为什么就这么就心地让小马去试一试?

小马会有意验吗?

读第8自然段。

(4)师:

小马听了的话后、真的去试了试、结果和老牛、松眼说的一样吗?

你知道是什

原因吗?

设生:

因为小马不像(老牛样高)、也不像(松那样小)、所以他觉得河水不像(き

说的样)、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5)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老半、小和松三青的高关系

(6)展开想象,说一说:

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四、总结延伸

师: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动手试一试,解决你遇到的困难?

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师小结: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让我们为难的事的时候,不能只听别人说的对不对,要动脑届

想一想,有的时候还要在长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把难题解决,把事情

做好。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四)14小马过河人教(部编版)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小马过河》是第五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马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的时候,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小马问老牛,老牛说河水很浅,而松鼠说河水深得很。

小马只好回家问妈妈,妈妈叫小马去试试,最终小马过了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别人说的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全文共8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故事。

第1、2自然段写老马和小马住在马棚里,一天,老马请小马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小马愉快地答应了。

第3至6自然段写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他去问老牛,老牛说小河“水很浅”“能蹚过去”,松鼠却说“深得很哩”,小马很为难,只好回家问妈妈。

第7、8自然段写妈妈耐心地引导小马,最终小马勇敢地尝试,小心地蹚到了对岸。

  本文对话精彩,尤其是对话时的提示语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

老马、小马、老牛、松鼠4个角色,说话语气符合自己的身份,且由于对话内容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也富于变化。

“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

”妈妈是用商量、询问的语气与小马说话,显得温和、亲切。

牛伯伯是一位长者,见多识广,说话语气十分肯定。

松鼠因为亲眼见到自己的同伴淹死在河里,所以他十分焦急,说话时大喊大叫。

  课文配有3幅插图。

第一幅图画的是小马来到河边与老牛对话的场景,对应了课文的第4自然段。

小马微笑着询问,老牛也是笑眯眯地回答,可见小河在老牛心目中是很浅的,所以表情轻松。

第二幅图画的是松鼠跨开双腿,张开双臂拦住小马,对应了课文的第5自然段。

松鼠的动作夸张,表情紧张,难怪松鼠会说小河“深得很哩”,小马的表情也随之变得惊讶与犹豫。

第三幅图画的是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再次来到河边,小心过河的情景,对应了课文的第8自然段。

此时小马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圆溜溜的,表情虽然还是很紧张,但能够看出小马在小心翼翼地尝试过河。

远处的老牛淡定地看着小马过河,松鼠则用双手捂着腮帮子,好像随时准备大声呼救。

这些插图都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人物的心情和说话的语气,进而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形象。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遇到问题而不知如何解决,正如“小马过河”这个故事中的小马一样。

小河挡住去路,老牛和松鼠给了小马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小马就不知道如何取舍了,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教师可以立足本单元的重点“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得到启发,那就是“遇到问题,要想办法,并且去试一试”。

同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单元前两篇课文,对单元重点已经有了初步感知,那么在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时,一定能更加清楚、流畅地表达。

  同时,本课人物对话丰富有特点,因此教学时也可以围绕这一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在有声有色地朗读中感受人物的形象与性格。

  教学目标:

  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0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重点:

  1.学习识字、写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引发思考

  

(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引入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引导学生思考:

小马为什么过河?

小马过河了吗?

小马过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了吗……

  过渡语:

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吧!

  二、初读课文,多元识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独立读。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把课后双横线里的生字多读几遍,圈画出本课生字。

  2.合作读。

读给同桌听一听,同桌有不会读的字词,帮一帮。

  3.集体对读

  

(1)检查朗读。

刚才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真好!

现在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逐个自然段检查朗读)

  

(2)相机正音。

提示学生“坊”是多音字,在“磨坊”中读第二声,还有一个读音,读第一声,在“街坊”这个词中变调,读轻声。

“棚”是后鼻音,注意韵母是“eng”。

“挡”读第三声,不易读准,可组词“阻挡、挡住”。

  

(二)分类整合,多元识字

  1.第一组:

生字“棚、磨、坊、蹄”,看图识字。

  观察“马棚”、“磨坊”、“马蹄”的图片,识记生字。

  2.第二组:

生字“驮、突”,编口诀识字。

  如:

“驮”(大马驮东西),“突”(狗从洞穴中突然钻出)。

  3.第三组:

生字“哎、哩”,语气词归类识字。

  复习拓展:

吗、呀、呢、啊,开火车读。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紧扣提示语朗读,了解小马过河的起因

  

(一)轻声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思考: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

  1.指名回答:

小马答应帮老马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

  2.老马是怎么跟小马说的,小马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请三位同学读一读第2自然段,一人读老马的话,一人读小马的话,一人读旁白。

同学们仔细听,看看你最欣赏谁的朗读。

  

(二)学生反馈,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老马和小马的话

  要点1:

欣赏老马的朗读

  

(1)“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

”读出了老马不是命令小马干活,而是十分和蔼可亲,和小马说话是商量、询问的语气。

  

(2)“高兴”这个词读得好,表现了老马为小马的懂事感到十分开心。

  (3)带着这样的感受与体会再次朗读。

  要点2:

欣赏小马的朗读

  

(1)小马“连蹦带跳”这个词读得好,读出了小马非常乐意帮妈妈做事的语气。

  

(2)“怎么不能?

”引导学生换个说法“我能帮妈妈做事”。

读出了反问的语气,强调了小马很愿意帮妈妈做事的肯定语气。

  (3)带着这样的感受与体会再次朗读。

  要点3:

不欣赏老马和小马的朗读

  可参照“要点1”和“要点2”,对学生进行引导,并指导朗读。

  (三)师生合作读第1、2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3至6自然段,抓住人物语言朗读,了解小马第一次过河的经过

  

(一)自由朗读第3至6自然段,并思考:

那小马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了吗?

  指名回答:

小马没有把麦子驮到磨坊,因为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二)围绕小马“为难”的心情,指导朗读

  1.没能把麦子驮到磨坊,小马的心情怎么样呢?

引导学生找到“为难”一词。

  2.你从第3至6自然段的哪些词句读出了小马的“为难”,请用你喜欢的符号标注出来。

  (三)学生反馈

  1.学习第3自然段,通过第一处“为难”,体会小马不知道该怎么办。

  

(1)指名答:

小马为难了,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过河。

  

(2)采访小马:

此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通过“河水哗哗地流着”体会小河水流湍急,小马不敢尝试,不知道能不能过去。

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一读描写小马心理活动的句子。

  (3)引导学生关注描写小马心理活动的句子中“?

”和“!

”这两个标点符号,体会小马内心为难。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2.学习第4至6自然段,通过第二处“为难”,体会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1)指名答:

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水深得很哩,他们俩对小河不同的看法也让小马很为难。

  

(2)通过观察第一幅插图,体会老牛和小马的人物形象。

  ◇指导学生观察图上老牛表情轻松,笑眯眯的。

指导读好老牛的话,读出简洁、干脆的语气来。

  ◇指导学生观察图上小马面带微笑,因为他面对“不知道小河能不能蹚过去”的问题时,知道去请教老牛(此处可联系前文“小马嗒嗒嗒跑过去”,也能体会出小马的心情轻松),而且老牛的回答,也让小马很开心,他可以过河,把麦子驮到磨坊去了。

指导读好小马的话。

  (3)通过观察第二幅插图,体会松鼠的人物形象和小马的心理变化。

  ◇请学生观察图画上的小马和松鼠,和同桌演一演。

图画上松鼠跨开双腿,张开双臂拦住小马,松鼠的动作夸张,表情紧张,小马的表情也随之变得惊讶与犹豫。

抓住松鼠和小马的表情与动作,指导学生表演。

  ◇指名表演反馈,结合插图来评价,指导学生抓住小马“吃惊”和松鼠“认真”这两个关键词,读好人物的对话。

指名朗读。

  (4)分角色朗读第4、5自然段。

  (5)学习第6自然段,思考:

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小马决定怎么做呢?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6自然段。

  ◇指名回答:

小马决定还是回家问问妈妈。

  ◇小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指导学生体会小马实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抓住“叹了口气”和两个“!

”体会小马的为难,再次带着感受朗读。

  (四)师生分角色朗读第3至6自然段

  过渡语:

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送麦子的去路,小马十分为难,不知道是过河好,还是不过河好,最后只能十分为难地回家找妈妈,后来小马过河了吗?

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小马过河》这个故事。

  五、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一)发现规律。

在田字格中呈现四个生字。

仔细观察,你发现这四个字结构有什么特点?

(“愿”半包围结构,“意”上下结构,这两个字都有“心字底”;“该”和“刻”都是左右结构,一个左窄右宽,一个左宽右窄,这两个字都有“亥字部”。

  

(二)重点指导。

师生合作发现“愿”的重点笔画,“厂”的“一撇”要写长,写舒展,给里面部分留出足够的空间。

  (三)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五)集体讲评。

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

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六)抄写词语“愿意、为难、四周、立刻、吃惊、认真、脚步、难为情”。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游戏激趣

  引导语: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齐读课题。

小马带着词语向我们跑来了,同学们还会读吗?

  

(一)“小马过河”游戏。

巩固词语:

愿意、麦子、应该、立刻、磨坊、街坊。

  

(二)指名朗读词语

  1.愿意麦子(都是轻声词)

  2.应该立刻(“该”和“刻”字形相近,注意区分)

  3.磨坊街坊(“坊”是多音字,注意读音)

  过渡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马没能将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

因为岸边的老牛说水很浅,可松鼠却说水深得很哩。

到底能不能过河呢?

小马很为难,决定回家问妈妈。

后来小马到底过河了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课文第7、8自然段,读好人物对话,读中体会人物形象

  引导语: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语文书64页,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用直线画出妈妈说的话,用曲线画出小马说的话。

  

(一)指名反馈

  

(二)读完这段话,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

第7自然段都是妈妈和小马的对话哦!

  (三)怎样才能读出恰当的语气,读好对话呢,和你的同桌合作着读读吧!

同桌练读对话。

  (四)品读人物对话,指导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第一组对话

  妈妈问他:

“怎么回来啦?

  小马难为情地说:

“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1.指名两人合作朗读。

  2.通过学生评价来指导朗读。

你喜欢小马的朗读吗?

  要点

(1):

喜欢。

因为他读出了小马难为情的语气。

  ◇小马为什么会难为情呀?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小马之前是兴致勃勃地答应帮妈妈做事,现在不仅没能把麦子驮到磨坊,而且还返回了家,心里是十分不好意思的。

  ◇所以文中用——“难为情”来形容你此时的心情。

出示“难为情”的词卡。

指名读,齐读。

  要点

(2):

喜欢。

因为他读出了小马说话结结巴巴的语气。

  ◇从“……”和两个“我”字看出来小马很不好意思,所以说话都吞吞吐吐的。

  ◇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句话。

  要点(3):

不欣赏妈妈和小马的朗读,可参照“要点

(1)”和“要点

(2)”,对学生进行引导,并指导朗读。

  3.妈妈的朗读,有人喜欢吗?

  要点

(1):

喜欢。

小马没能将麦子驮到磨坊,妈妈却没有责怪小马,反而关心地问他为什么回来了,说明妈妈很爱小马,读起来要很温柔。

  要点

(2):

喜欢。

她读出了问句的语气。

  要点(3):

不喜欢,可参照“要点

(1)”和“要点

(2)”,对学生进行引导,并指导朗读。

  4.抓住“难为情”这样的关键词,我们就可以读出恰当的语气了。

女生读妈妈的话,男生读小马的话,合作朗读。

  第二组对话

  妈妈说:

“那条河不是很浅吗?

  小马说:

“是啊!

牛伯伯也这么说。

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

  1.通过师生互动和评价的方式指导朗读。

你欣赏谁的朗读?

  要点

(1):

老马妈妈,你的这个问句读得特别好。

其实这是个反问句,你是通过反问的语气强调了那条河是很(浅的)!

谁再来读一读。

  要点

(2):

小马,说这句话的时候,你的心情是——?

(很纠结,很委屈)是啊!

牛伯伯说河水很浅,可松鼠偏要说河水很深。

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谁再来读读看。

  要点(3):

小马,你在说“是啊”的时候,心里其实是认同谁的意见的呀?

(牛伯伯)。

明白了,所以你才用很肯定的语气来说,还用上了“!

”呢!

  2.关注句子中的标点,也能帮助我们读出妈妈和小马恰当的语气呢!

男生读妈妈的话,女孩读小马的话。

  第三组对话

  妈妈说:

“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

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

  小马低下了头,说:

“没……没想过。

  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

“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1.通过采访的方式指导朗读。

谁的朗读更打动你?

  要点

(1):

我喜欢妈妈的朗读,妈妈没有直接告诉小马答案,而是连着问了小马两个问题,我觉得妈妈是个非常聪明的妈妈,善于引导孩子思考,妈妈说话语气十分温和与慈祥。

  要点

(2):

我喜欢小马的朗读,他读出了结结巴巴的感觉。

  ◇引导学生发现,这里是本段第二次出现省略号,但小马的心情还和第一次说话结结巴巴时,是一样的吗?

  ◇引导学生体会出小马两次说话结结巴巴心情不一样!

他更难为情了,因为妈妈连着问了两个问题,他都没有思考过。

  2.对呀!

所以,小马这次不仅说话的语气结结巴巴,而且还——(低下了头)。

看,准确的动作描写,也能帮助我们读好小马说话时的语气呢!

谁再来读一读。

  3.其实小马低下了头说的这句话正是回答了妈妈问他的“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而妈妈问的“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小马是没有回答的,所以妈妈继续引导——(指名读妈妈最后说的那句话)

  4.请大家再去读读妈妈的话,看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1)读——指名反馈,读出妈妈“亲切”的语气。

引导学生体会妈妈对小马的关心与鼓励。

  

(2)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妈妈要小马怎么做呢?

体会“光”在句子中是“只”的意思,“别人”指的是老牛和松鼠。

  (3)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妈妈说得对不对呢?

  (4)再读——齐读妈妈的话,感受她的这份亲切和智慧。

  5.师生分角色朗读第7自然段,整体回顾妈妈和小马的三组对话。

  (五)创设情境,师生互动,体会故事内涵

  1.采访小马:

听了妈妈说的话,现在你准备怎么做呢?

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

  2.出示第三幅插图,观察小马的表情是谨慎小心的,远处的老牛淡定地看着小马过河,松鼠则用双手捂着腮帮子,好像随时准备大声呼救。

相机指导朗读。

  3.指名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8自然段。

师引读:

小马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

他发现——(生读)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4.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河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再想想之前妈妈曾说过“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很显然妈妈是赞同老牛意见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引导学生通过比一比动物图片,让学生明白:

原来老牛说水深,松鼠说水浅,是因为他们的身高不同。

老马和老牛说法一致,是因为他们的身高一样。

小马说河水不深不浅,是因为他的身高在他们之间。

这些动物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的。

  小结:

有了妈妈亲切地指导,小马开动脑筋,并且亲自试一试,终于蹚过了小河。

  三、根据提示,讲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同学们愿意讲给大家听听吗?

故事很长,我给大家一些词语提示,分行齐读。

 

  要求:

四人小组合作讲故事,注意将故事讲完整哦!

自由练习。

  2.指名讲故事,师生共同点评。

  四、依托故事,说说看法

  引导语:

有个小朋友在听了《小马过河》的故事后,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了下来,想请问下大家是否同意他的说法。

  

(一)出示感受,指名谈看法

  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

(不同意因为老牛高大,河水刚没小腿,很容易蹚过河。

对于老牛来说,河水当然很浅。

而松鼠矮小,他亲眼看见自己的同伴淹死在河里。

对于松鼠来说,河水当然很深。

所以说老牛和松鼠对小马说的话,不是撒谎。

  2.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同意不清楚的事应该向别人请教。

  3.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同意因为别人的经验有时只适合别人,不一定适合自己。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发表看法:

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小马只有自己尝试后才能知道。

  4.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不同意别人说的话是对还是错,首先要动脑筋想一想,不能一概认为别人说的都不可信。

其次也不是什么事都得亲自尝试,危险的事就不能试。

  

(二)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呢?

(围绕“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尽可能去试试”谈启发。

  五、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一)发现规律

  在田字格中呈现四个生字。

仔细观察,你发现这四个字结构有什么特点?

(“掉、伯”都是左窄右宽。

“麦、突”是上下结构,“麦”是上大下小,“突”是上窄下宽。

  

(二)重点指导

  “突”是上窄下宽,注意上下两部分不要写分家,第六笔“横”是主笔,要写长。

  (三)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五)集体讲评

  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

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六)抄写词语“麦子、突然”

  六、分享故事,实践延伸

  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借助课后词语的提示,将《小马过河》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板书设计: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马过河》人教(部编版)

《小马过河》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