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财税第四章税收基础知识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084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经济师财税第四章税收基础知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级经济师财税第四章税收基础知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级经济师财税第四章税收基础知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级经济师财税第四章税收基础知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级经济师财税第四章税收基础知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经济师财税第四章税收基础知识1.docx

《初级经济师财税第四章税收基础知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经济师财税第四章税收基础知识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经济师财税第四章税收基础知识1.docx

初级经济师财税第四章税收基础知识1

第四章税收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1.税收概述

2.税制要素

3.税收分类

4.税制结构

5.税收管理

第一节税收概述

知识点:

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凭借其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

【例题】国家征税凭借的权力是()。

A.政治权力

B.财产权力

C.债务权力

D.自然资源占有权力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凭借其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

知识点:

税收的特征

(一)无偿性

含义:

通过征税,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收入转归国家所有,国家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

重要性:

(1)税收本质的体现,反映的是一种社会产品所有权、支配权的单方面转移关系,而不是等价交换关系;

(2)是区分税收收入和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重要特征。

(二)强制性

含义:

国家依据法律征税,而并非一种自愿缴纳,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体现:

(1)税收分配关系的建立具有强制性(完全是凭借国家拥有的政治权力);

(2)税收的征收过程具有强制性(若出现了税务违法行为,国家可以依法进行处罚)。

(三)固定性

含义:

国家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范围和征收比例,便于征纳双方共同遵守。

表现:

国家通过法律,把对什么征税、对谁征税和征多少,在征税之前就固定下来。

固定性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税收征收总量的有限性。

由于预先规定了征税标准,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征税数量要以此为限,从而保证税收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适当比例。

第二,税收征收具体操作的确定性。

税法确定了征税对象及征收比例或数额,具有相对稳定、连续的特点。

既要求纳税人必须按税法规定的标准缴纳税额,也要求税务机关只能按税法规定的标准对纳税人征税,不能任意降低或提高。

【例题】国家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范围和征收比例,便于征纳双方共同遵守。

这体现了税收的()特征。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稳定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税收的特征。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范围和征收比例,便于征纳双方共同遵守。

【例题】关于税收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A.税收是一种自愿缴纳的财政收入

B.税收的无偿性体现在税收不再直接返还

C.国家在征税之前要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征税范围和征收比例

D.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

E.国家征税凭借的是财产权利

  

『正确答案』A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税收的特征。

选项A,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依据法律征税,并非是一种自愿缴纳,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选项E,税收征收完全是凭借国家拥有的政治权力。

知识点:

税收的职能

(一)财政职能

含义

税收具有组织财政收入的功能,即税收作为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手段,能将一部分产品从社会成员手中转移到国家手中,形成国家财政收入的能力。

重要性

税收的财政职能是税收首要的、基本的职能。

(二)经济职能

含义

税收具有调节经济的功能,即税收在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中,必然改变国民收入在各部门、各地区、各纳税人之间的分配比例,改变利益分配格局。

重要性

通过对各种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的调节,使微观经济行为尽可能符合国家预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使税收成为国家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

(三)监督职能

含义

国家通过税收的征收管理可以整理出有关的经济动态,为国民经济管理提供信息,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起着制约、督促和管理的功能。

重要性

税收的监督职能包括反映和监督两方面:

通过对税收收入状况和税源的分析,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微观和宏观全局,以及各经济部门、各地区经济活动的状况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监督纳税人认真贯彻执行税法和其他相关的经济法规以及各项税收征管制度。

【例题】税收首要的、基本的职能是()。

A.经济职能

B.财政职能

C.监督职能

D.积累职能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税收的职能。

财政职能是税收首要的、基本的职能。

第二节税制要素

知识点:

纳税人

(一)纳税人

含义:

税法中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自然人是指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个人。

法人是指依法成立,能够独立地支配财产,并能以自己的名义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二)相关名词

代扣代缴义务人——有义务从其持有的纳税人的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负税人——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与负税人的联系和区别:

纳税人是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如果能够通过一定途径把税款转嫁出去,纳税人就不再是负税人,否则纳税人同时也是负税人。

纳税人是法律上的纳税主体,负税人则是经济上的纳税主体。

【提示】税法中没有负税人的规定。

【例题】关于纳税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纳税人是经济上的纳税主体

B.纳税人是法律上的纳税主体

C.纳税人是负税人

D.纳税人是扣缴义务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纳税人。

纳税人是法律上的纳税主体,负税人则是经济上的纳税主体。

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代扣代缴义务人是指有义务从其持有的纳税人的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例题】刘先生在甲广告公司任职,月工资收入20000元,则关于刘先生个人所得税缴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刘先生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B.甲广告公司是刘先生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义务人

C.甲广告公司是刘先生个人所得税的征税人

D.刘先生是个人所得税的负税人

E.刘先生是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义务人

  

『正确答案』C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纳税人、负税人、代扣代缴义务人等概念的基本理解和运用。

知识点:

征税对象

含义:

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国家据以征税的依据。

通过规定征税对象,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

(一)征税对象是税制诸要素中的基础性要素

1.征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最主要标志;

2.征税对象体现着各种税的征税范围;

3.税制其他要素的内容一般都是以征税对象为基础确定。

(二)计税依据(税基)

——税法中规定的据以计算各种应征税款的依据或标准,包括价值形态(如所得税)和实物形态(如车船税)两种。

征税对象与计税依据的关系

征税对象

征税的目的物

从质的方面对征税所作的规定

计税依据

在目的物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对目的物据以计算税款的依据或标准

从量的方面对征税所作的规定

(三)税目

——征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

划分税目的作用:

(1)进一步明确征税范围:

凡是列入税目的都征税;未列入税目的不征税。

(2)解决征税对象的归类问题,并根据归类确定税率。

【例题】下列关于税制要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纳税人与负税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致的,没有差别

B.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了具体的征税范围

C.征税对象是从质的方面对征税所作的规定

D.计税依据是从量的方面对征税所作的规定,是征税对象量的表现

E.税目代表征税的深度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征税对象。

选项A,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两个既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选项E,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代表征税的广度。

知识点:

税率

含义:

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代表征税的深度,关系着国家的收入多少和纳税人的负担程度,是体现税收政策的中心环节。

(一)税率的基本形式

1.比例税率

含义:

对同一征税对象或同一税目,不论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税额与征税对象成正比例关系。

基本特点:

税率不随征税对象数额的变动而变动。

征税对象数额越大,应纳税额越大。

【例题】比例税率的基本特点是()。

A.税率档次较多

B.计算比较复杂

C.征税对象数额越大,应纳税额越大

D.税率随征税对象数额的变动而变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税率的基本形式。

比例税率的基本特点是税率不随征税对象数额的变动而变动。

征税对象数额越大,应纳税额越大。

2.累进税率

含义:

针对同一征税对象,随着其数额的增大,征收比例也随之提高的税率。

累进税率将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分为若干等级,不同等级适用由低到高的不同税率,多在收益课税中使用。

分类:

按照税率累进依据的性质,累进税率分为“额累”、“率累”和“倍累”。

额累:

按征税对象数量的绝对额分级累进。

率累:

按与征税对象有关的某一比率分级累进。

额累和率累按累进依据的构成分为全累和超累。

全累是对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照相应等级的累进税率征税。

超累是对征税对象数额超过前级数额的部分,分别按照各自对应的累进税率计征税款。

【评价】全累计算简单,但分界点税负呈跳跃式递增,不够合理。

【思考】超累?

(1)全额累进税率

按征收对象的绝对额划分若干级距,每个级距规定的税率随征税对象的增大而提高,就纳税人全部征税对象按与之相适应的级距的税率计算纳税的税率制度。

特点:

一是对具体纳税人来说,在应税所得额确定以后,相当于按照比例税率计征,计算方法简单;二是税收负担不合理,特别是在各级征税对象数额的分界处负担相差悬殊,甚至会出现增加的税额超过增加的征税对象数额的现象,不利于鼓励纳税人增加收入。

【例题】王先生的应纳税额所得额为30000元,假设该项所得适用三级全额累进税率(税率见下表),计算王先生应纳税额。

全额累进税率表

级数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20000元的

20%

2

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

30%

3

超过50000元的

40%

『解析』

通过查税率表可知,王先生的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0元,对应的税率为30%。

应纳税额=30000×30%=9000(元)。

(2)超额累进税率

把征税对象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级税额之和为应纳税额。

【思考】超额累进税率的特点?

(计算复杂否、税负合理否)

引进“速算扣除数”解决计算复杂的问题,可直接计算。

采用速算扣除数计算应纳税额的公式:

应纳税额=应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

是为简化计税程序而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超额累进税额时所使用的扣除数额,反映的具体内容是按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的差额。

计算公式为:

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

或:

本级速算扣除数=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例题】王先生的应税所得为30000元,假设该项所得适用三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见下表),计算各级速算扣除数和应纳税额。

超额累进税率表

级距

应税所得额

税率

1

20000元以下

20%

2

20000元-50000元

30%

3

50000元以上

40%

『解析』

(1)速算扣除数的计算:

第一级速算扣除数=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0×(20%-0)+0=0

第二级速算扣除数=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20000×(30%-20%)+0=2000

第三级速算扣除数=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50000×(40%-30%)+2000=7000

计算结果见下表:

超额累进税率及速算扣除数表

级距

应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20000元

20%

0

2

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30%

2000

3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40%

7000

(2)王先生应纳税额的计算:

方法一:

利用速算扣除数计算其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30000×30%-2000(速算扣除数)=7000(元)

方法二:

分段计算

王先生的应纳税所得额30000,其中20000元位于第一级,适用税率为20%,剩余10000元位于第二级,适用税率30%。

应纳税额=20000×20%+(30000-20000)×30%=7000(元)

【例题】关于速算扣除数计算公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A.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

B.速算扣除数=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

C.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比例税率计算的税额

D.速算扣除数=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比例税率计算的税额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公式。

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

(3)超率累进税率

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作为累进依据,按超累方式计算应纳税额的税率。

首先需要确定征税对象的相对率,然后再把征税对象的相对率从低到高划分为若干级次,分别规定不同的税率。

级数

增值额与扣除项目金额的比率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50%的部分

30

0

2

超过50%至100%的部分

40

5

3

超过100%至200%的部分

50

15

4

超过200%的部分

60

35

【举例】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4)超倍累进税率

以征税对象数额相当于计税基数的倍数为累进依据,按超累方式计算应纳税额的税率。

首先必须确定计税基数,然后把征税对象数额按相当于计税基数的倍数划分为若干级次,分别规定不同的税率,再分别计算应纳税额。

【提示】计税基数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

3.定额税率

含义:

根据征税对象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的征税数额。

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可以是重量、数量、面积、体积等。

【注意】按定额税率征税,税额的多少只同征税对象的数量有关,同价格无关。

【例题】下列关于税率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比例税率条件下,税额与征税对象成正比例关系

B.比例税率的基本特点是税率随征税对象数额的变动而变动

C.定额税率是根据征税对象的单位价格直接规定固定的征税数额

D.实际税率是指税法规定的税率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税率。

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或同一税目,不论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税额与征税对象成正比例关系,其特点是税率不随征税对象数额的变动而变动。

A项正确,B项错误。

定额税率,是根据征税对象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的征税数额,税额的多少只同征税对象的数量有关,与价格无关,C错误。

税法规定的税率是名义税率,不是实际税率,D项错误。

(二)税率的其他形式

内容

基本含义

1.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

(由于减免税等原因,实际税率常常低于名义税率)

名义税率是指税法规定的税率

实际税率是指实际负担率,即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缴纳税额占其征税对象实际数额的比例

2.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

(在比例税制中,边际税率等于平均税率;在超累税制中,边际税率高于平均税率)

边际税率是征税对象单位数额的增加所引起的应纳税额增量占征税对象单位增加额的比率

平均税率是相对于边际税率而言的,是全部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全部数额之比

【例题】王先生的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0元。

超额累进税率及速算扣除数表

级距

应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20000元

20%

2

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30%

3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40%

根据资料:

分别计算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

『解析』

(1)边际税率的计算:

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0000时,适用税率为20%,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0时,所增加的10000的适用税率为30%,应纳税额增加3000(10000×30%)。

增加部分的边际税率=增加的应纳税额(3000)/增加的应纳税所得额(10000)=30%

(2)平均税率的计算:

平均税率=全部应纳税额/全部应纳税所得额

全部应纳税额=20000×20%+(30000-20000)×30%=7000

全部应纳税所得额=30000

平均税率=7000/30000=23.33%

【结论】在超累税制中,边际税率高于平均税率。

内容

基本含义

3.零税率与负税率

零税率是以零表示的税率,是免税的一种方式,表明征税对象的持有人负有纳税义务,但不需要缴纳税款

负税率是指政府利用税收形式对所得额低于某一特定标准的家庭或个人予以补贴的比例

知识点:

减税免税

减税免税——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的鼓励或照顾措施。

减税是从应征税款中减征部分税款;

免税是免征全部税款。

(一)减免税的基本形式

基本形式

手段

含义

税基式减免

(直接缩小计税依据)

起征点

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开始征税的起点

免征额

在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项目扣除

在征税对象中扣除一定项目的数额,以其余额作为依据计算税额

跨期结转

将以前纳税年度的经营亏损等在本纳税年度经营利润中扣除

税率式减免

(直接降低税率)

重新确定税率、选用其他税率、零税率

税额式减免

(直接减少应纳税额)

全部免征、减半征收、核定减免率、另定减征税额

【例题】李先生的应税收入为5000元,税法规定的起征点为3000元,适用税率为5%。

要求:

计算李先生的应纳税额。

『解析』李先生的收入超过起征点,应全额纳税。

应纳税额=5000×5%=250(元)

【思考】李先生的应税收入为5000元,税法规定的免征额为3000元,适用税率为5%。

李先生的应纳税额如何计算?

若李先生的应税收入为3000元,税法规定的起征点为3000元,适用税率为5%,计算其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3000×5%=150(元)

若李先生的应税收入为3000元,税法规定的免征额为3000元,适用税率为5%,计算其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3000-3000)×5%=0(元)

(二)减税免税的其他形式

1.法定减免

凡是在各种税的基本法规中规定减税、免税都称为法定减免,其具有长期的适用性。

2.特定减免

根据社会经济情况发展变化和发挥税收调节作用的需要,而规定的减税、免税。

3.临时减免

为了照顾纳税人的某些特殊的暂时困难,而临时批准的一些减税免税。

减税免税—相对面

税收附加——是地方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随同正税一起征收的一种款项。

正税是指国家正式开征的各种税收,税收附加由地方财政单独管理并按规定的范围使用,不得自行变更。

税收加成——是指按税法规定的税率征税以后,再以应纳税额为依据加征一定成数的税额。

加征一成相当于应纳税额的10%,加征成数一般规定在一成至十成之间。

【例题】下列减免税形式属于税基式减免的有()。

A.起征点

B.降低税率

C.免征额

D.减半征收

E.核定减免率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减免税的基本形式。

选项B属于税率式减免;选项DE属于税额式减免。

【例题】下列减免税形式中,具有长期适用性的是()。

A.法定减免

B.特定减免

C.临时减免

D.困难减免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减免税的其他形式。

法定减免是在各种税的基本法规中规定的减免税,具有长期的适用性。

【例题】张某今年5月份取得收入4000元,若规定起征点为1500元,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应税收入为500元以下的,适用税率为5%;应税收入为500-2000元的,适用税率为10%;应税收入为2000-5000元的,适用税率为15%。

则张某应纳税额为()元。

A.125

B.220

C.475

D.57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减免税的基本形式。

本题中收入为4000元,超过了起征点1500元,所以需要全额征税。

应纳税额=500×5%+(2000-500)×10%+(4000-2000)×15%=475(元)。

【例题】王先生取得收入8000元,税法规定的免征额为5000元,王先生的应税所得为()元。

(2016年真题)

A.0

B.3000

C.5000

D.800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减免税。

当纳税人收入超过免征额时,则只就超过的部分征税。

即只对(8000-5000)=3000元征税。

知识点:

纳税环节

含义——税法上规定的征税对象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分类】按照纳税环节的多少,可将税收课征制度划分为两类:

一次课征制和多次课征制。

知识点:

纳税期限

含义——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法定期限。

【思考】纳税期限到底应该多长?

哪些因素决定纳税期限长短?

【决定因素】

1.税种的性质

2.应纳税额的大小

3.交通条件

纳税期限的形式

(1)按期纳税——根据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通过确定纳税间隔期,实行按日纳税。

按期纳税的纳税间隔期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1个季度。

【商品税】

(2)按次纳税——根据纳税行为的发生次数确定纳税期限。

(3)按年计征,分期预缴——按规定的期限预缴税款,年度结束后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所得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