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申论命题规律.docx
《广东省申论命题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申论命题规律.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申论命题规律
公检法申论介绍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
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问题、材料三部分组成。
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材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材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材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中文普通话),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2006-2009广东公务员申论考试命题规律盘点
2010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笔试考试将于3月21日举行,为助广大考生更好地把握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的备考,通过对2006-2009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的研究总结归纳了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的考试特点与命题规律。
一、历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分析
(一)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话题
年份
申论话题
2006年
垃圾短信
2007年
农村文化建设
2008年
社会救助
2009年
城市地铁建设与安全生产
这些话题都紧跟时代脉搏,与时事紧密相连。
如2009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所考的城市地铁建设所采用的材料就是2008年11月15日发生的杭州地铁塌陷事故。
这起事件新闻媒体给予了集中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关于地铁建设的安全监管、工期的科学规划等,各类媒体也作了充分的分析和评论。
这就提醒各位考生,要关注时事。
不仅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还要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如何从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
在思考训练时,考生一定要从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去考虑问题。
(二)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字数
年份
材料字数
2006年
7000多字
2007年
近10000字
2008年
9000多字
2009年
近8000字
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字数与其他省市相比,明显偏多。
要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阅读这八九千字,还要书写近两千字的文章,是相当不容易的,这也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阅读理解是做好申论的前提条件,考生要想在申论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首先得突破这一关,关于阅读理解的方法技巧将在后面的章节给予详尽的讲解。
(三)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
年份
试题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2006年
请你用500字左右的篇幅,将所给定的材料中手机垃圾短信泛滥成灾的具体原因以及垃圾短信的危害性归纳成文。
(本题40分)
请你对所给材料进行分析和理解,用800字左右的篇幅阐述政府应如何进行综合治理以有效地控制垃圾短信。
(本题60分)
2007年
根据材料二,认真分析地下六合彩赌博肆虐农村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用200字左右的篇幅,简要说出治理农村六合彩赌博活动的主要措施。
(本题20分)
要求:
成因分析合理,所提措施全面、可行、操作性强。
通过对所给材料的分析和理解,用200字左右的篇幅,简要提出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本题20分)
要求:
所提措施全面、可行、操作性强。
以《论新时期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标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本题60分)
要求:
观点鲜明、论证充分、严密深刻、逻辑性强、行文流畅。
2008年
材料7中反映了哪几个主要问题?
请用200字左右的篇幅将其概括出来。
要求:
概括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20分)
根据材料5,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简要提出政府进一步强化义工工作的措施。
要求:
措施全面、可行、操作性强,条理清晰。
(30分)
根据所给全部材料(仅限所给材料),以“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的对策”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型文章。
要求:
结构完整,措施全面、可行、操作性强,条理清晰,行文流畅。
(50分)
2009年
就材料3和材料4,概括H市地铁地面塌陷事故应吸取的教训。
要求:
概括准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字数在250字以内。
(20分)
你以事故调查组成员身份,就材料5中的施工方和业主方对事故责任认定的争议给政府写一份简报。
要求:
概括全面,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字数在350字以内。
(30分)
根据全部材料,以地铁建设中如何避免地陷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文章。
要求:
结构完整,措施全面,操作性强,条理清晰,行文流畅。
(50分)
从以上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广东省的申论试题趋向稳定,近三年的题量都是三道,每个小题的分值也基本稳定。
但从题型上看,2009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一改以往的“概括材料——提出对策——写作论证”的三段论模式,第二题要求写一份简报。
这也与公务员的实际工作相符。
类似的这种题型将会在以后的考试中更多的出现。
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注意常见的公文格式要求。
这一次的题型改变,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一定要关注和联系其他一些题型,如在2009年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中出现的对策分析题,还有2007年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中出现的名词解释和综合分析类题型。
考生可查阅相关的真题加以练习。
二、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的特点和规律
申论考试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考试命题标准化
申论考试模拟的是公务员的工作实际,申论试卷结构相对稳定,内容结合社会现实和公务员的工作实际进行考查,要求考生具备必需的行政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选拔公务员的申论考试,一开始就借鉴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不仅注重对应试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而且也注重对应试人员将要从事行政机关工作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素质的考查。
在科目设置、考试形式上都是按国际标准设计的,在内容上体现了中国特色。
(二)命题形式灵活多变
申论测试除了所给出的材料部分外,其答卷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概括部分,二是方案部分,三是议论部分。
就文体而言,概括部分可能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中的某一种形式,也可能综合了多种文体形式;方案部分,则是应用文写作;第三部分自然是议论文写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申论测试既考查了普通文体的写作能力,也考查了公文写作能力,测试形式非常灵活、实用。
(三)材料涉及范围广泛
申论考试的目的是为了选拔国家公务员,因此十分注重对考生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测试。
为反映这一要求,申论所给定背景资料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且表述比较准确,一般不会出现偏差。
(四)内容紧跟社会热点
关注国计民生,贴近社会现实。
例如2009年广东省公务员申论考试材料是关于“城市地铁建设与安全生产问题”。
2008年广东省公务员申论考试材料是关于“社会救助”问题,2007年申论材料是关于“农村文化建设”问题,2006年申论材料是关于“垃圾短信”问题,2005年上半年申论考试材料是关于“食品安全”问题,2005年下半年申论考试材料是关于“汽车超载超限”问题。
(五)没有唯一、标准的答案
申论试卷的开放度高,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大,注重能力的考查。
从给定资料的背景来看,都是有关当前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社会问题,有的已经盖棺定论;有的还存在争议,完全要考生自己来分析解决。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提出对策或是论证写作部分,都不会有一个确切、固定、唯一的标准答案。
广东省申论考试的主题主要涉及社会和文化两个方面的主题,这是与广东省的现状相联系的:
广东省在经济较快发展的过程中,教育却相对滞后,造成了深刻的矛盾冲突,引发一些列的社会问题。
同时,这也与广东省自觉进行文化大省建设有密切关系。
考生在日常关注热点时,应重点就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进行了解。
(二)申论的命题
1.试题结构趋于稳定
广东省的试题结构基本趋于稳定,一般设定三道试题。
从2009年真题来看,对策题没有列为单独考察的对象,而是在论证题部分直接要求写策论文章,把对策题和论证题相结合,同时把概括题和分析题合并,这样,实际上是在三道题目里考察了作答申论所应具备的四种普遍能力:
概括、分析、对策、论证。
因此,试题结构的趋于稳定,实际上也使题目包含了更大的容量。
2.概括类题型保持,有与其它题型综合的趋势,难度不断提高
概括类是以再现资料内容为目的、以归纳概括为特征、以摘要复述为手段的题型。
近些年这种题型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组合方式出现在申论试题中,占试题总量比重加大、变化增多、难度提高,显示其重要性上升。
3.方案对策拟制题融入公文写作和作文题之中,考验实践能力
申论试题中解决问题的方案、对策或思路,越来越多地要求写成应用文体或融入作文之中。
试题中对策拟制不再作为一种专门的题型独立出现,而是融入到机关常用文书、文章或归纳概括等题型之中。
4.预测未来新出现的题型
未来图表或多媒体材料,不仅存在进一步加大在给定资料中的比重的可能性,而且存在成为图表、多媒体对象分析试题的可能。
如根据给定资料中的图表或图像资料,要求就此进行分析,说明反映的问题,评论原因、影响,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策,或根据图表或多媒体材料作文等。
(三)备考的策略
1.注重能力的培养
申论考试考查的是作为一名公务员的各项能力,主要是综合分析能力、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与概括材料的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与写作能力,这些能力中都包含应具有一定的政治精神和公共管理思维能力这一共同要件。
这些能力能否得以提高,如何提高,是考生准备申论所面对的首要难题。
一个很好的办法是多阅读,多读那些反映社会热点同时又包含公共管理思想和政治精神的文章。
2.关注社会热点
申论考试考的就是热点,因此考生应该关注热点。
首先,看《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
因为中国一旦有什么大的事情,人民日报都会有评论员文章。
其次,看政府文件和领导讲话稿。
这些材料可以给考生提供一种参考和启示:
政府要解决一个问题,会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
要注意,只看政府文件是不够的,还要找一些政府领导人的讲话稿,因为政府文件只告诉你怎么做,政府领导人的讲话稿则会进行论证。
再次,广大考生可以到人民网和新华网等政府官方网站看一些时政热点。
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方面获得对社会热点的整体认知,另一方面可以记住一些好的词语、句子,在申论写作的时候灵活运用。
3.坚持练笔
一般考生容易犯的错误是看的多写的少,重视热点但不重视练笔,重视观点而不重视文字表达。
练笔时可以用往年真题,写好后按照申论理论自行修改多遍,也可以找老师批阅。
在修改过程中,消化申论理论,提高写作水平,形成自己的写作套路和写作风格。
在考试过程中,把平时的积累发挥出来,就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申论经典词汇语句
申论经典词汇、语句
治理***,首先要完善立法,强化监管,加大惩处力度。
要严格立法,进一步细化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建议在监管和惩罚力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立法,避免出现*****监管法律上的真空。
在现有监管体系下,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和配合,切实负起责任,提高监管水平,将*****审批、发布、监控整个链条一管到底,使******没有空子可钻。
要加大惩罚力度,不仅使******违法收益小于违法成本,还要考虑对进行虚假宣传的媒体处以欺诈罪,改变目前以罚代刑的状况。
其次,要加强教育和引导,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要加强对广大****机构的诚信教育,使他们从*****的噩梦中觉醒,自觉认识到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不断加强行业自律。
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广大(新闻媒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审查(医疗广告)内容,发现违法内容及时向卫生、工商和药监部门举报。
广告制作部门也要严格按照审批内容设计制作广告,自觉抵制制作虚假广告的请求。
要引进"引咎辞职"制度。
这不是对“一把手”的苛刻,而是当代政治文明的惯例。
从国内外的实践看,引咎辞职通常就是位居高层的官员,当自己所负责的机构发生了问题,虽然自己没有直接责任,但还是要提出辞职以示负责的一种惯例。
当然,如果有证据表明“一把手”直接卷入了****问题,那就不是引咎辞职的问题了,而是要撤职查办直至追究刑事责任了。
经验证明,我们从来都不缺少类似追究“把手责一任”这样严厉的规定,缺少的往往是把这些规定落到实在处的具体措施。
这就使得这些规定往往成为花拳绣腿,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人们常说,社会在转型,政府需再造。
现代意义上的政府应该是有限政府、有效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责任政府等等。
不管对政府的要求和目标如何定位,我们都可以看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该讲效率,应该有责任意识,应该为人民服务。
在政府具体行为的落实过程中,只有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一项制度有效执行的参照标杆,民意与政情才可能通过一些小小的平台实现无缝对接。
从这个意义上讲,细节造就现代政府。
正如交易成本经济学大师奥利弗•威廉姆森所言:
“行动在于细节”。
现代化需要现代政府,现代政府推进现代化。
中国告别了"短缺经济",但并不意味着告别了“短缺社会”,与现代化的经济社会相比,我们在许多供给上过剩的同时,却面临着许多“短缺”:
短少信用、短少人才、缺少市场秩序等等。
可对于转型时期的政府而言,缓解乃至消除社会"短缺"服务,为政府机关提速应该是其努力的最明确方向;而要实现这一切,就应该从******开始。
提高政府公信力 提高政府公信力就是要求政府部门认真接受群众、舆论和监察机关的监督,严格履行其对社会的承诺,做到执法公正、廉明。
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应当带头严格遵诺守信,廉洁公正和依法行政。
行政问责制 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规定:
“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
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
”非典危机过后,从中央到地方开始加快推进问责的制度化。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及2004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等,都成为目前问责处分的主要依据。
这标志着官员问责制正向制度化、法制化方向深入发展。
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是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目的。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把服务理念落实到政府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广大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切实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客观上承担了为工业化、城市化提供积累的任务;当工业化、城市化达到相当程度后,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的能力,这是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之道。
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应当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相应措施,以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 首先,企业应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等义务。
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将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并要求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逾期不能达标的,限产或关闭。
其次,政府将监督、引导、鼓励资源开发利用企业在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加大研发、技改投入,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并改进管理措施。
此外,政府将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投资责任制 主要针对政府投资而言。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家将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
在政府投资中,工程咨询、投资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和单位,都应有相应的责任约束,对不遵守法律法规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为政必修德,这是古今中外成功的为政者都普遍强调并身体力行的必修之课、必用之功、必行之道。
这是由为政者的身份与责任决定的,由道德在"为政"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
"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些朴实无华的话语,是我们党和政府强调为政之德的核心。
"和谐"是当前最热门的词汇之一。
和谐是一种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间的联系,有物质利益的,有精神文化的,千姿百态,彼此交织,要使其和谐,道德建设是一条必经之路,为政之德无疑又是道德建设的关键环节。
一枝一叶总关情,勿以善小而不为。
诚信形象。
政府是社会最具公信力的组织,它对社会诚信系统建设具有根本的引导与示范作用。
树立诚信的政府形象,首先要使政务公开,只有实行政务公开,才能使政府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只有实行政务公开,才能使政府在管理公共事物过程中保持中立和公正、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
并以此来营造一种“守信为荣,失信为耻,无信为忧”的社会环境。
服务形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随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改革政府管理方式,构建服务型政府已成为实现行政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服务型政府借助市场、社会的力量管理国家。
既节省了政府开支,又使政府真正实现由“划桨人”向“掌舵人”的转变,实现从部门利益向公共利益的转变,谋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是政府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
同时,要彻底根除官本位思想,树立以民为本的意识,由“为民做主”转变为“由民做主”,淡化为官思想,强化职业意识,做人民公仆。
责任形象。
所谓责任政府,是指一种政治原则,以及建立在这种政治原则基础上的政府责任制度。
政府把老百姓的利益看成是最高点,真正从公共利益出发,善于倾听民众的呼声,了解百姓的疾苦,及时解决公众的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对政府的信任感,增强政府的责任心,从而有效的推进政府工作,真正树立起“创新、务实、廉洁、高效”的新形象。
高效的法律制度,必须具备“热炉法则”的原则。
这样的制度就像烧红的“热炉”,具有警告性———不能摸;必惩性———摸即伤人;即时性———摸着立时被烫伤;公平性———谁摸都一样。
反观我们现在一些法律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则很难体现出法律制度应有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企业的犯规或违法行为得不到必然、及时和相当的惩罚,不仅不会使他们收敛所作所为,而且这还将成为一个样板,让更多的企业模仿,使犯规和违法行为越来越多。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时时刻刻心忧人民、心装人民、情系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殚精竭虑地为群众谋利益,这既是党性要求,也是责任所在,更是群众所需。
“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些腐败分子违反党性,疏于自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走上了腐化堕落的不归之路,可谓罪有应得,咎由自取。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由于制度建设尚未充分到位,对党政官员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缺乏过硬的监督制约机制,客观上使得某些掌握一定权力的官员同时也享有了较多的“职务便利”,使得他们有可能、有时甚至轻而易举就能够为他人谋取非法利益。
这样说并非要为腐败分子开脱,但一些明显属于权力滥用、权力异化的所谓“职务便利”,又的确为他们提供了某种腐败的“条件”,这恐怕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更是我们必须痛加反思的。
中央领导同志最近一再强调,党的十五大以来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也证明,通过从改革体制、机制、制度入手,从源头上防止权力的不正当运用,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治本措施。
只有加强制度建设,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制约官员的“职务便利”,克服少数人权力过分集中又缺乏内部监督,因而得以大搞暗箱*作的弊病,最大限度地杜绝他们个人违规批土地、批货款、批建设工程项目等以权谋私的“机会”。
这是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一个新方向,也是我们通过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解决腐败问题的希望所在。
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培养现代公民意识的过程,反过来说,良好的公民意识,意味着公民对个人与社会和国家关系的准确定位,更意味着公民对国家对社会自觉的责任担当。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发展模式的理性选择。
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参与节约型社会建设,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急剧变迁发展,带来了社会主流道德体系的相对滞后和规约失范,是产生社会诚信危机的历史原因。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每当社会发生大的变革、转型的时期,就会产生一定的思想混乱和沦理迷失,导致行为秩序混乱。
当前的社会信用缺失现象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的伴生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生道德体系还没有能够马上建立起来,社会的变迁发展与道德规约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反差,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道德历史真空”,造成人们的社会行为失范,从而产生了社会道德危机,诚信危机就是其中一个最基本的表现。
所以说,诚信危机问题具有深厚的历史原因,是转型期社会道德问题的历史积淀程度必然爆发的结果之一。
公司社会责任指公司在谋取自身及其股东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出发,为其他利害关系人履行某方面的社会义务。
公司把对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是无可厚非的。
在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进程中,公司应对其他利害关系人承担适当的社会义务,这是公司社会责任的本质所在。
公司为其他利害关系人应履行的社会义务主要包括:
为消费者提供丰富、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广大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并维护消费者权益;重视对公司雇员劳动权的保护;同其他竞争者公平竞争并维护市场秩序;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社区关系,促进社区发展;关心和赞助慈善事业;促进市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就具体而言,企业的社会责任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企业对社会所造成影响的责任。
企业在为社会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项服务的同时,也在生产或提供一些社会所不需要的副产品,如噪音、高温、垃圾、有毒气体等。
尽管这些副产品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无意出现的,但它们的确对社会产生了影响,污染了环境,恶化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企业理所当然地对此承担责任。
第二类是企业对社会自身问题的责任。
就当前而论,贫困和失业,社会的不公平,失控的人口增长,吸毒和犯罪等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从理论上讲,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应属于政府的主要任务,但单靠政府的力量是无法解决这些为数众多、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的。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主要器官,不仅要创造经济价值,而且要创造社会价值,应同社会的其他组织一起设法解决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
反过来看,社会存在问题也必然会威胁到企业自身的发展。
因而,努力解决社会问题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企业的另一项社会责任。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建章立制,弥补体制、机制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诸多漏洞,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每一个成员切实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份资源。
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原则,大力节能、节水、节材,减少资源消耗,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通过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能源,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提高质量、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减少、避免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的转变。
我国企业也要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