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5单元第2课时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636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5单元第2课时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5单元第2课时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5单元第2课时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5单元第2课时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5单元第2课时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5单元第2课时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docx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5单元第2课时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5单元第2课时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5单元第2课时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docx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5单元第2课时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第2课时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2014·济南市期末考)近代以来,科技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下列场景不符合历史史实的一项是(  )

A.1839年,广州市民通过阅读《申报》了解虎门销烟情况

B.1939年,上海市民观看获奖电影《渔光曲》

C.1949年,南京居民收听北平和谈最新进展

D.1999年,济南市民在街头观看国庆阅兵直播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

《申报》创办于1872年,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A

2.(2015·深圳市宝安区调研)反对建立电话电报事业的理由之一是:

“中国人架设电线就是不孝,不孝必然不忠,架设电线必然导致不忠不孝,罪莫大焉!

”持此观点的应是(  )

A.洋务人士B.顽固势力

C.维新人士D.革命党人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信息“中国人架设电线……必然导致不忠不孝”可知这应为地主阶级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外的观点,故B项正确;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均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A、C、D三项错误。

答案:

B

3.(2015·吉林摸底考)http:

//是CCTV6电影频道的官方网站。

网址中“1905”的含义是(  )

A.中国电影事业的诞生

B.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C.互联网进入中国

D.电影《渔光曲》的拍摄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1905年的《定军山》,它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诞生,故A项正确。

答案:

A

4.(2015·保定市摸底考)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45.8%,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亿,人均一天看手机的次数是53次,高端用户人均每天看153次,平均每6分钟看一次手机。

腾讯CEO马化腾说: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

”这揭示了(  )

A.互联网基本取代了传统的人际关系网

B.互联网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

C.互联网满足了人们的个性需求

D.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较强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根据材料每天看手机的次数信息,可以得出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性较强,故D项正确。

答案:

D

5.在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中,有许多新兴通讯和传播工具影响中国人的生活长达百年以上,且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下列通讯和传播工具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A.电话B.电报C.电视D.互联网

解析:

根据材料“影响中国人的生活长达百年以上”可以排除电视和互联网,中国出现电视最早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互联网是在20世纪90年代。

“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应是电话,选A项。

答案:

A

6.(2015·泰安市期末考)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

A.马车专门为游览观光而发

B.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

C.人力车夫讨厌马车

D.对超越洋人马车的华人马车,按违章处理

解析:

“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体现平等,是社会进步表现,故B项正确。

答案:

B

7.(2014·安庆市二模)“hold住”“神马都是浮云”“土豪”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这表明(  )

A.网络已主导了大众文化消费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化

解析:

材料中“影响”一词没有主导的含义,故A项错误;网络热词植根于社会热点事件,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网络作为大众传媒的商业价值,故C项错误;对于大众文化的评价,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

B

8.(2015·湖南长郡中学月考)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

这说明(  )

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

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没有体现交通规则是由地方当局制定的,故A项错误;20世纪初汽车才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体现的正是近代上海交通文明,故D项正确。

答案:

D

9.(2014·南通市一模)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002余公里,其资本构成见下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交通运输完成近代化 ②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

③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④政府禁止民间资本参与铁路修筑

A.①③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图表解读能力。

题干信息反映的是铁路建设的情况,无法看出整个交通运输业完成近代化,①错误;从图片中清政府借款修筑和独立筹资官办的比重可知②正确;由外国资本直接投资所占比重可以看出③正确;从图片中官商合办所占比重可以得出民间资本参与了铁路修筑,④错误,故选B项。

答案:

B

10.(2015·济南市调研)右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国文教科书的一页插图,从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近代科学技术已经在中国运用

B.采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此教科书由中华民国组织发行

D.新式通讯工具在中国广泛使用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解读能力。

由图中人物外表特征可判断这一时期应是清末,而手拿电话进行通信,可以判断科学技术已经开始应用,故A项正确。

答案:

A

11.(2015·吉林检测)《民报》创刊于1905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革命党人讨伐专制政府、抨击晚清虚假“宪政”的檄文都是从该报刊传播开来的。

据此分析(  )

A.近代传媒的发展有利于启蒙社会

B.《民报》是当时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报刊

C.早期报刊的发展与政治运动相伴而生

D.立言议政、通达民情是早期报刊的主要功能

解析: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分析能力。

《民报》宣传三民主义、革命党人讨伐专制政府、抨击晚清虚假“宪政”等内容,具有启迪人的思想和启蒙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民报》的作用,B项错误;早期报刊是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要而产生的,C项错误;立言议政、通达民情是政论性报刊的主要功能,D项错误。

答案:

A

12.读《申报》时论统计表(1882年1月6日),从表中信息,我们可以看出《申报》(  )

题材

本埠

全国

国外

数量

57篇

80篇

37篇

比例

33%

67%

A.已经成为一种政论性报纸

B.开始关注全国及国外的时政

C.正在摆脱乡土意识的束缚

D.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解析:

本题考查图表解读能力。

材料中信息不能证明《申报》已经成为政论性报纸,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开始关注,故B项错误;材料中全国和国外占比例67%远超过本埠33%说明正在摆脱乡土意识的束缚,故C项正确;仅凭材料无法得出当时发行量最大,故D项错误。

答案:

C

13.(2015·莆田市质检)通电就是面向广大范围公开拍发的电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通电发展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06年12月3日

广州绅商易学清等11人联名通电提出,勿将广九路权许外人

1907年11月11日

安徽铁路公司通电,力请自办浦口至信阳铁路

1909年11月

湖北铁路协会等团体通电军机处、外务部等,申求该省境内铁路准予商办

1911年10月12日

湖北军政府即发出10道通电,宣告武昌光复,并呼吁各省响应

1912年1月2日

孙中山在南京发表《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

1912年4月29日

南京留守黄兴通电,倡导“劝募国民捐,以减少外债之输入”

1919年2月

北京等地社会团体即纷纷通电,要求公布并废除中日间所定各项密约

1919年5月22日

成都高等师范全体学生通电,要求释放被捕学生,慰留辞职校长,惩办卖国贼

1819年8月2日

少年贵州会通电称:

“敝会虽地处僻隅”,但“责无旁贷”,各项行动“务期达到目的”

1935年3月2日

蒋介石通电倡导发展体育运动:

“查运动为锻炼国民体魄,以达成强身救国重要工作之一。

实应极力提倡,普遍发展。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提出改组政府、停止内战等主张

1936年12月19日

中共发表《对西安事变通电》,呼吁各党各派,

共赴国难

——夏维奇《“政治之利器:

通电与近代中国政治生态的变迁”》

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通电产生发展的原因;指出通电发展的方向;概括通电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答案:

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西学东渐;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危机加深;有识之士的倡导;重大事件的推动。

方向:

从过程看,由民间开始到政府推广;从地域看,由中东部向西部地区发展;从内容看,由经济领域向政治、文化领域延伸。

作用:

挽救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拓展国人参政议政的机会;布告决策,传播政见;促进经济与体育文化发展;推动民主观念的勃兴和社会群体意识的形成。

14.(2015·北京市东城区期末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70年代在上海等沿海口岸出现了少量的国人自办报纸,但欧美报刊在民众心目中拥有很大的权威,中国报刊“多侈陈海外奇谈,以博阅者莞尔(指微笑)”,不能引起读者兴趣,第一代报人大都由传统士人转变而来,思想陈腐。

1895年后,从上海到太原、重庆等地,国人自办报刊70多种,其中维新派创办的就有48种。

出现了政论、娱乐、商业等多种报刊,社会效应也非同凡响。

如《时务报》被誉为“举国趋之,如饮狂泉”。

从1911年底,报界进入了黄金时代,孙中山下令减免邮费、电报费,大大降低了报业成本。

全国各地报纸增至500多家,鼓吹发展实业的经济报刊、发展教育的教育报刊、要求妇女参政的妇女报刊和政党报刊大量出版。

这一时期的报人被誉为“不冠之皇帝,不开庭之最高法官”。

——赵建国《分解与重构——清季民初的报界团体》

问题: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近代中国报业的发展历程。

(要求:

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答案:

解读:

19世纪70年代,沿海地区出现少量国人自办报纸,由于办报者思想陈旧,报刊内容多是猎奇,没有得到国人关注。

甲午战争后,维新派积极利用报纸宣传维新思想,加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办报数量增多,内容扩展到政治、经济领域,范围发展到内地,社会反响突出。

辛亥革命后,由于封建专制被推翻,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对报业的扶植,使办报的数量进一步增多,内容涉及社会方方面面,范围遍及全国,报刊在国民中有了很高的影响力。

中国报业的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与救国图存、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紧密相关,也体现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