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临考冲刺卷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583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临考冲刺卷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临考冲刺卷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临考冲刺卷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临考冲刺卷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临考冲刺卷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临考冲刺卷九.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临考冲刺卷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临考冲刺卷九.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临考冲刺卷九.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临考冲刺卷九

普通高等学校2018年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考冲刺卷(九)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抵制韩流”看消费型民族主义

梁文道

韩剧风猛烈吹袭大陆后,就有很多人看不过去要出来说话,这种事我们大可以引为茶余饭后的闲谈话题,一笑置之。

但是我们也应认真思索,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轻易地把爱韩剧就等于汉奸、看国产片就等于爱国的逻辑理直气壮地宣之于口,而且竟还有市场?

很多人之所以能够不假思索地说出这种话,是因为近年有一股更大的潮流,这股潮流就是“消费型民族主义”。

首先,我们要注意它与抵制日货的理路不尽相同。

不管你同意与否,提倡抵制日货的人至少还试图搬出一套罢买日货可以打击日本商界,然后日本企业会抱怨日本政府外交政策的推理。

“消费型民族主义”却是诉诸感情直觉,要大家以抵制某产品的方式直接表达爱国情怀。

当然,实际操作起来,“消费型民族主义”又会和抵制日货运动相混杂,成为后者的指导精神。

其次,“消费型民族主义”不是一种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

奉行保护主义的国家如韩国,会硬性规定电影院每年要有一定日数放映韩片,以保证电影生产数量的稳定,以阻挡外来电影带来的竞争压力,目的是扶持自己国家的特定产业。

保护政策好还是不好,各有各的观点,但它起码也是套言之成理的说法。

“消费型民族主义”着眼的却不是这么深层次的产业发展问题,它只不过是一种浮浅的情绪表达和标签。

“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出现,靠的是两种逻辑。

一个是民族主义本身的空洞,另一个是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

什么叫民族主义的空洞呢?

难道民族主义不是很强大很澎湃的一种意识形态吗?

的确,它是的。

但它之所以强大,之所以能够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照研究民族主义的人类学家安德森的说法,正是因为它的内涵是空的。

举个例子,由于没有人能够肯定到底某物的民族性是什么,所以我们才能把一件衣服说成是很有民族性的,一部汽车是很民族的,甚至连一种动物也是很能代表某民族的(尽管他在血统上和这一民族无关,也不是这一民族培育出来的品种),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命名为很民族的。

也要注意如今的市场营销越来越强调感性和文化,怎样将一件产品从市场上芸芸竞争者中区分出来,靠的不一定是价廉,也未必是物美,而是它带给你的体验与文化印象。

所以广告和设计等创意产业才会变得日益吃香,所以一双外国名牌运动鞋要比同厂生产的本地杂牌贵得多。

诉诸正统的国家印象正是产品营销的手段之一,某个服装品牌标榜自己来自法国,让人穿了就变得很高档很浪漫,与某位明星标榜自己是土产中国人,让人看了就证明自己很爱国,其实是同一回事。

“消费型民族主义”建立在这两种逻辑之上,几乎可以运用于所有商品而无往不利。

它总是呼唤大家的身份认同,要求大家“团结”,叫大家“是中国人的就得看中国片”“是中国人的就得抽中国烟”“是中国人的就要穿中国内裤”,仿佛电影、香烟与内裤和人一样都是有国籍的。

但说到底,“消费型民族主义”只不过是商人们促销的借口,经不起严格分析,纯粹是种循环论证:

我是中国人因为我看中国人投资的电视剧,我看中国人投资的电视剧因为我是中国人。

(选自《噪音太多》,花城出版社2009年版。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消费型民族主义”不同于抵制日货的理路,从而成为实际操作中抵制日货的指导精神。

B.“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民族主义的空洞和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用于所有商品无往不利。

C.作者认为“消费型民族主义”只着眼于产业发展的浮浅层面,不及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

D.如今产品的体验与文化印象越来越成为产品的竞争优势,这促进了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

【答案】D

【解析】A项,“从而”强加因果逻辑。

B项,原文“几乎可以运用于所有商品而无往不利”,混淆必然与或然。

C项,“着眼于产业发展的浮浅层面,不及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无中生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抵制韩流现象,是为了由此引出“消费型民族主义”的概念,随后进一步分析。

B.文章第六段单独作为一个论述层次收束全文,表达作者对“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否定批判。

C.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的方法,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消费型民族主义”的特点。

D.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两种逻辑,彰显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答案】B

【解析】B项,“单独作为一个论述层次”错误。

第四、五、六段为一个论述层次,第四段分析“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的逻辑之一,即民族主义本身的空洞,第五段分析其基于的另一逻辑,即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第六段是对四、五两段内容的进一步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如今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的背景形势下,物美价廉的商品不一定能在芸芸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B.如果民族主义的内涵充实具体,它就不可能成为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的强大意识形态。

C.通过罢买日货来打击日本商界从而引起日本企业的不满,是“消费型民族主义”者的一厢情愿。

D.按照“消费型民族主义”的要求,具有爱国情怀的人就应该抵制其他国家的产品、消费本国产品。

【答案】C

【解析】C项,原文“罢买日货可以打击日本商界然后日本企业会抱怨日本政府外交政策”只是抵制日货的人搬出的推理,抵制日货的人不等于“消费型民族主义者”,据第二段可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负重的河流

黄毅

①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决不是偶然的事。

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②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阻隔着来自外界的声音,那些充满雨意的雷声只能在别人的天空奏响。

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

极度干旱的沙漠,裸陈着对天空的一次次叩问,而降雨量几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让塔克拉玛干落寞失意。

巨大的苍黄壅塞着胸间,铺天盖地的尘沙装满眼眶。

多么需要水,她是生活的全部,是生命中的生命。

③这是一条多么率直的河流,坦荡、刚烈而勇敢。

该扬波的时候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潆洄的时候就一定潆洄;流就流出气魄,纵横捭阖,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韵味,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④你再不会见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

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与放松,河水浅吟低唱,嘤嘤细语,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样的羸弱;而洪水期却是一次生命的张扬与放纵,浩浩荡荡,左奔右突,把河床扩大到几倍,处处呈现的是强悍与力量,时时迸射的是阳刚和霸气。

⑤就是这样一条河,最终却不能冲出沙漠。

当塔里木河挟着昆仑山的冰雪,一路呐喊冲向沙漠的时候,塔克拉玛干却不动声色,集合了亿万的沙粒,用最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

当塔里木河切割开沙漠柔软的皮肤,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可是到最后,它却锈蚀在沙漠的肌体里,最终折断;当塔里木河饱蘸着冰雪水,在塔克拉玛干这张巨大的纸上写出一笔劲道的点画,那个2750公里的笔锋却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沙漠吸尽了最后的墨迹……

⑥有河总是有树。

树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是河接近蓝天白云的一种方式。

站立起来的河,哗哗的林涛,让鸟像鱼一样游来游去。

追随塔里木河的,是郁郁苍苍的胡杨林。

它们高壮精神,粗枝大叶,缘着塔里木河这条苍青的脉管,排列着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发。

但是离塔里木河愈远就愈让人感到吃惊甚而震惊——那是些脱去了绿色的树——他们死了,但还以树的姿态直立着。

是塔里木河抛弃了他们,还是他们走得太远?

他们成了沙漠上没有归宿、没有目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流徙者,他们永远挺起胸膛在走,而永远走不出这块沙质的土地。

⑦塔里木河在不断萎缩,他的退却不仅让百万胡杨游离失所,更严重的是让人类自己饱尝苦果。

罗布泊这个巨泽的消亡,与三大水源之一的塔里木河的断流,有着直接的关系。

据清代《西域水道记》记载,罗布泊人“素习水居,不便陆徙”,而罗布泊据说在上世纪60年代还有水,彻底干涸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

罗布泊人实际上应该是沙漠中的渔民,常以中空的胡杨树一劈为二作为行舟,在水面往来穿梭,迅如利箭。

如今没有了水,罗布泊人只能以土为生。

他们曾经以湖泊为伴,渔歌唱晚,渔樵互答,何曾想到周围的沙漠日近?

何曾想到有一天河水会断流?

又何曾想到一片汪洋的大湖会彻底干涸?

他们在罗布泊生活了几十代人之久,有一天忽然就被湖泊抛弃了!

这是上苍对他们的戏弄,还是对世代拥有汪洋大泊的人以往的漫不经心和虚掷的惩戒?

⑧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写进去的著名河流。

我们愈是热爱,我们愈是慌恐;我们愈是负疚,我们愈是失魂落魄。

一条河从昨天流到今天还要去明天,而我们的内心竟不能轻松如浪波。

哦,塔里木河,你为什么这样浑浊?

为什么又这样滞重?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两次提及塔里木河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写到的著名河流,前后照应,反复强调,蕴含着对塔里木河现状的深沉喟叹。

B.“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形象地表现出沙漠对水和生命的渴望,蕴含着作者对沙漠缺水少雨的无奈与同情。

C.文章用历史材料证明罗布泊人在清代依然与湖为伴,古今对比,更能说明塔里木河的萎缩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

D.作者认为缺乏对河流的珍视与保护,人类最终将自食其果,为此从不同方面对塔里木河的断流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根据选文第⑦段,作者重点说明了罗布泊消亡前后的情形,其断流的原因主要是塔里木河的断流,而对塔里木河、罗布泊断流的深层次原因只提及“人类自己饱尝苦果”,因此“从不同方面”错。

扩大了范围。

5.文章第⑥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参考答案】①生动地刻画出胡杨林坚韧顽强的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②深化主题,以胡杨树的生死暗示河流的变化,表现生命离开河流后的困顿;

③由河到树,由树到人,承上启下,结构更加严密。

【解析】题干问“文章第⑥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考查对文学作品结构安排与作用的鉴赏。

作为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可从分析景物形象及其作用的角度切入。

先概括胡杨林的特点,再分析它在主题、结构方面的作用。

作者用“郁郁苍苍”“高壮精神”“英姿勃发”“永远挺起胸膛在走”形容胡杨林,其坚韧顽强的特点就概括了出来。

这样写,与文章讴歌生命的顽强,生命离开河流(水)后就枯萎(死亡)。

从结构上看,河水→沙漠→胡杨林→人,写胡杨林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

答出语段的的内容:

生动地刻画出胡杨林坚韧顽强的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然后从文章的主旨和结构的角度分析作用:

深化主题,以胡杨树的生死暗示河流的变化,表现生命离开河流后的困顿;由河到树,由树到人,承上启下(中间语段,过渡段会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安排结构更加严密。

6.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

(6分)

【参考答案】①塔里木河身处沙漠,不得不与沙漠进行长期的坚韧的较量;

②塔里木河给沙漠带来生命与文明,却又不得不亲历文明的衰落;

③塔里木河的奔腾和消失承载着人们的热爱、慌恐等复杂情感,引发了沉重的思考。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同时属于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鉴赏评价。

题目要求对选文标题中的“负重”的内涵进行审美解读。

先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负重”的基本义(即负担重任,因沙漠的阻隔,河流负重前行),再分析其深层含义,即比喻义和象征义(河流象征着生命与文明),最后指出作者(人们)的态度、情感(热爱、眷顾、惶惑、担忧等),深层含义肯定涉及文章的主题。

必须从全文着手,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

从全文来看,文章主题集中在对塔里木河萎缩现状的担忧,对主题的表现从塔里木河和沙漠的较量、塔里木河沿岸文明的消失两个方面入手。

只要读懂了这些信息,再分条组织答案。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未来,中国智能移动设备将越来越普及化,移动阅读市场的活跃度将进一步提高,用户规模的增长将推动整体阅读市场的发展。

预计2017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将达到160亿元,增长率有望达20.4%;2017年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将达到7.2亿人,增长率为4.3%。

(摘编自《2016年中国移动阅读行业现状及2017年市场发展预测》)

材料二: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

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连续8年上升,达68.2%;图书阅读率为58.8%。

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分钟。

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

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为66.1%,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

2016年,有62.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微倍阅读,较2015年的51.9%上升了105个百分点。

(摘编自《中国国民阅读调查:

人均每天微信阅读26分钟每年读书7.86本》,2017年4月18日新华社)

材料三:

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纸质读物阅读仍是5成以上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这是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在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8年增长的今天,身处触屏时代,我们该如何阅读?

手机阅读能否打开阅读新天地?

“逛街或吃饭时,我都会随时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

坐地铁时间长的话,我就会看网络小说或电影。

”在北京工作的范跃辉表示。

手机阅读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习惯。

此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

2016年我国66.1%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15年增长了6.1个百分点。

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时长连续8年增长。

“手机阅读极大扩展了阅读的方便程度,也极大扩展了国人阅读空间,这是对阅读的整体带动,是一个好的起步。

但也要防止碎片化阅读的弊端。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说。

专家认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化资源越来越丰富,手机让公众便于接触文字,已变成获取咨询和知识的入口,成为数字化阅读新的增长点。

创新如何让传统阅读回归?

为了给读者增加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北京图书大厦每逢节假日都会举办名人签售、专家讲座、主题展览等各类活动,在吸引更多读者的同时,扩大自身影响力。

在北京艺天桥咖啡厅,青年作家与读者谈阅读、谈创作、谈生活;在青岛BCMIX美食书店,人们在享受美食、品味咖啡的同时,领略阅读之美,度过一段慢下来的愉悦时光;在北京三里屯,老书虫、Page0nE、言又几等各色书店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每逢周末还举办图书交流会、作家见面会等活动,让这里不仅是潮流地标,也成为文化“宝地”。

在徐升国看来,传统阅读的回归,在于传统书店不断创新,找到了在数字化背景下人们阅读的兴趣点,即体验式的阅读需求,这是网上书店、在线阅读所不能提供的。

因此,亚马逊、当当、阿里等电商也纷纷扩展线下渠道。

此外,得益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促使更多人走进书店。

全民阅读如何厚植土壤?

“全民阅读关键在于培育民众对阅读的兴趣。

”第五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金牌阅读推广人孙慧阳认为,诸如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更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

(摘编自《触屏时代,我们该怎样阅读?

——全民阅读新观察》)

7.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题干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移动阅读市场的活跃度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中国智能移动设备将越来越普及化。

B.2017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达到了160亿元,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达到了7.2亿人。

C.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较高,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连续上升,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

D.我国国民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是因为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

题中,B项说法错误,材料一中“预计2017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将达到160亿元,增长率有望达20.4%;2017年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将达到7.2亿人”应该是预计将要达到,不是已经达到了。

A项、C项,由原文“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

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连续8年上升,达68.2%;图书阅读率为58.8%。

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分钟。

”推测;D项,由“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

”推测。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居高不下,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呈逐渐拉开距离之势。

B.逛街或吃饭时,随时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地铁会看网络小说或电影,这都说明了手机已完全控制了人们的生活。

C.无论是在咖啡厅青年作家与读者面对面交流,还是美食书店里人们边享受美食边领略阅读之美,这都是实体书店为了吸引顾客的创新之举。

D.亚马逊、当当、阿里等电商也纷纷扩展线下渠道,是得益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促使更多人走进书店。

E.孙慧阳认为,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才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原文内容的把握能力。

题中,A项,由材料二中,“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

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为66.1%,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

”可以推测出;B项,“这都说明了手机已完全控制了人们的生活”曲解文意,原文“手机阅读极大扩展了阅读的方便程度,也极大扩展了国人阅读空间,这是对阅读的整体带动,是一个好的起步”才是作者写这个例子的本意;C项,由原文“为了给读者增加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北京图书大厦每逢节假日都会举办名人签售、专家讲座、主题展览等各类活动,在吸引更多读者的同时,扩大自身影响力。

”可以推测;D项,曲解文意,由“在徐升国看来,传统阅读的回归,在于传统书店不断创新,找到了在数字化背景下人们阅读的兴趣点,即体验式的阅读需求,这是网上书店、在线阅读所不能提供的。

因此,亚马逊、当当、阿里等电商也纷纷扩展线下渠道。

此外,得益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促使更多人走进书店。

”可以推测;E项,“才能”错误,原文是“诸如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更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

9.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在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期,如何才能使传统阅读得以回归。

(4分)

【参考答案】①传统书店要不断创新,找到在数字化背景下人们阅读的兴趣点,满足人们体验式阅读的需求。

②开展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厚植全民阅读的土壤,培育民众对阅读的兴趣。

【解析】题干“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在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期,如何才能使传统阅读得以回归”,答题关键词“根据上述材料”“如何才能使传统阅读得以回归”,这是一道筛选概括题,首先确定答题区间,在材料三的最后三节中,然后筛选关键语句“在徐升国看来,传统阅读的回归,在于传统书店不断创新,找到了在数字化背景下人们阅读的兴趣点,即体验式的阅读需求”“诸如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更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概括形成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

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

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

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

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

信立碎之,曰:

“奈何纳人于死!

”深由是不悦信。

天顺元年,擢太仆卿。

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

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

信言:

“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

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

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

”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

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

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前邻劾信。

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

母忧归。

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郎。

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

廷议发大军讨之。

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

至永宁,分道进。

信与瑾居中节制。

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

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

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

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

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

明年致仕,逾年卒。

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

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

曰:

“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

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

”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

“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

若此,乃有司职耳。

”论者韪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B.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C.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D.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答案】B

【解析】原句标点:

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

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

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为进士。

B.明朝置给事中,掌侍从、谏诤、补缺、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等。

C.《明史》记载,督察院设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

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辨明冤枉等。

D“致仕”,也作“致事”、“致政”、“休致”等,指交还官职,辞职归家。

但不可以提前退休。

【答案】D

【解析】D项错在“不可以提前退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信让攻击也先失利的都督孙镗撤军进城,后来又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孙镗,以致孙镗越战越勇,击退了也先。

B.巡抚程信上奏,盗粮一石以上的处死,又设置了比照旧粮斛加大的新粮斛,想置人于死地。

C.朝廷发大军征讨四川戎县蛮人叛乱,程信与总兵官李瑾居中调度,分路进军,转战六天,破寨七百五十多,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平定了叛乱。

D.成化元年,程信起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